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回收墨盒的制作方法

2021-09-04 09: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墨盒 回收 打印 设备


1.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回收墨盒。


背景技术:

2.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方式通常是由墨盒提供墨源,经由相应的墨水流道将墨水输运至打印头,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自打印头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墨盒用于存储打印墨水,为打印机提供油墨,以使得打印机完成打印作业,因此,墨盒是打印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3.为应对市场的不同需求,墨盒制造厂家会考虑设计可放入同一型号喷墨打印机的不同容量的墨盒。
4.然而,在环保和经济角度上,不同容量的墨盒意味着对于墨盒制造厂家需要准备不同容量的墨盒空壳,提高了制造成本,以及墨盒一次性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威胁。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对一种墨盒的回收使用,以应对前述问题。
5.在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159035.2中公开了一种墨盒的扩容方法及其扩容墨盒。通过在原墨盒的尾面开设气体流出口和墨水流入口,外接一个外置盒体得到扩容墨盒。而外置盒体是通过在与原墨盒在接触面上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可能对扩容后的墨盒的结构稳定性存在影响,外置盒体被外力致使发生晃动时,因气体流出口和墨水流入口不够精密而会出现漏墨现象,并需要对原墨盒尾面进行开口等回收工序,增加了回收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收墨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增强对回收墨盒扩容后的结构稳定性,降低扩容回收墨盒的制造难度。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收墨盒,包括:
8.墨盒主体,设有用于容纳墨水的第一储墨腔,所述第一储墨腔于所述墨盒主体的侧部形成第一敞口;
9.外置体,包括外置体本体以及外置体延伸部,所述外置体本体设有用于容纳墨水的第二储墨腔;所述外置体延伸部上设有墨水流路,所述外置体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墨盒主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敞口,且使得所述第二储墨腔通过所述墨水流路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
10.如上所述的一种回收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墨盒主体具有第一前表面、第一后表面、第一左表面、第一右表面、第一顶表面以及第一底表面,所述第一前表面与所述第一后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表面和所述第一右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顶表面和所述第一底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敞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左表面或所述第一右表面上;
11.所述外置体本体具有第二前表面、第二后表面、第二左表面、第二右表面、第二顶表面以及第二底表面,所述第二前表面与所述第二后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表面和所述第二右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顶表面和所述第二底表面相对设置;
12.所述外置体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左表面或第二右表面,所述外置体延伸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前表面的方向延伸;
13.其中:
14.当所述外置体延伸部与所述墨盒主体固定连接时,所述外置体延伸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左表面或所述第一右表面上,且封闭所述第一敞口,所述第一后表面与所述第二前表面贴合。
15.如上所述的一种回收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外置体延伸部与所述墨盒主体卡合连接。
16.如上所述的一种回收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储墨腔于所述第二左表面或所述第二右表面上形成第二敞口,所述墨水流路凹陷于所述外置体延伸部的表面,所述墨水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所述墨水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敞口连通,所述外置体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敞口和所述墨水流路的外置体覆盖件。
17.如上所述的一种回收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墨水流路的第二端贴近所述第二储墨腔的底部设置。
18.如上所述的一种回收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外置体延伸部的表面还凹陷有空气流路,所述空气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所述空气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储墨腔连通。
19.如上所述的一种回收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空气流路与所述墨水流路均包括流道以及贯通孔,所述流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敞口,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穿至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
20.如上所述的一种回收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储墨腔内设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上形成有用于供墨水通过的通道。
21.如上所述的一种回收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外置体本体为“l”型结构,当所述外置体延伸部与所述墨盒主体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二前表面与第一后表面以及所述第一顶表面贴合。
22.如上所述的一种回收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外置体延伸部覆盖过所述第一储墨腔以及所述第二储墨腔,且与所述墨盒主体卡合连接。
23.如上所述的一种回收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储墨腔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一储墨腔分隔为两个水平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所述挡板的顶部设有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室和所述第二子腔室。
2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前述的回收墨盒。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墨水流路设置于外置体延伸部,再利用外置体延伸部与墨盒主体可拆卸固定,从而使得回收墨盒的结构更加稳定,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难度,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开孔而可能出现的漏墨问题,并且对储存墨水空间的扩容方式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原始墨盒的立体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墨盒主体与外置体结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2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墨盒主体与外置体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外置体的左视图;
30.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外置体的右视图;
31.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墨盒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32.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墨盒主体与外置体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33.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墨盒主体与外置体结合状态下分解出覆盖件的立体示意图;
34.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外置体的左视图;
35.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外置体的右视图;
36.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墨盒主体与外置体结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37.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墨盒主体与外置体结合状态下分解出外置体延伸部的立体示意图;
38.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墨盒主体与外置体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39.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外置体延伸部的正视图;
40.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外置体延伸部的后视图;
41.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墨盒主体与外置体结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42.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墨盒主体与外置体结合状态下分解出外置体延伸部的立体示意图;
43.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墨盒主体与外置体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0

墨盒主体,11

第一储墨腔,111

第一子腔室,112

第二子腔室,12

第一敞口,13

控气机构,14

挡板;
46.20

外置体本体,21

第二储墨腔,22

第二敞口,23

隔板;
47.30

外置体延伸部,31

墨水流路,311

流道,312

贯通孔,32

空气流路,33

芯片安装槽;
48.40

外置体覆盖件;
49.100

原始墨盒,101

顶板,102

芯片,103

打气口,104

出墨口,105

面盖。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1.在进行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前,先对附图中的方位进行限定,参照图1所示,原始墨盒100为大致平坦的六面体形状,其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左表面、右表面、顶表面以及底表面,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左表面和所述右表面相对设置,所述顶表面和所述底表面相对设置,可以借助图中坐标系中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方向限定所在平面,即:
52.附图中规定的前方向为原始墨盒100的前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
53.规定的后方向为原始墨盒100的后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
54.规定的左方向为原始墨盒100的左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
55.规定的右方向为原始墨盒100的右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
56.规定的上方向为原始墨盒100的顶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
57.规定的下方向为原始墨盒100的底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
58.对于其他部件也具有同上述的方向规定,其中,说明中的上下方向可以是垂直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
59.继续参照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原始墨盒100的立体示意图,回收前的原始墨盒1001包括位于原始墨盒100顶表面上的顶板101,位于原始墨盒100顶表面靠前端的芯片102,芯片102所在平面可以位于原始墨盒100的左侧、右侧或者左右两侧中间的任意位置,在此对芯片102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原始墨盒100的壳体上,也可以是通过可拆卸的芯片102架安装在原始墨盒100上,或者通过焊接等方式直接制作于原始墨盒100上,总之,只要芯片102位于原始墨盒100顶表面靠前端即可,同时,对芯片102触点表面朝向也不做限制,可以朝向左,也可以朝向右,对于所述芯片102位置和朝向的确定,是应对需求根据该种墨盒所对应的不同产品型号来改变的。
60.原始墨盒100还包括位于前表面且从上至下具有的打气口103和出墨口104,打气口103和出墨口104的位置可根据墨盒所对应的不同型号来定,打气口103位于出墨口104的上方,所述打气口103用于打印设备内的气泵向原始墨盒100内内打气,出墨口104与打印设备的供墨针(未示出)相结合,将原始墨盒100内的墨水输送至打印设备中。
61.原始墨盒100的左表面具有面盖105,所述面盖105用于盖住原始墨盒100的左侧,并与原始墨盒100盒体内部形成储存墨水的空间。
62.芯片102与打印设备的触针(未示出)形成电连接。原始墨盒100顶表面的顶板101与所述顶表面形成有用于容纳手指的容纳空间(一容纳部),所述顶板101具有肋条。除此之外,原始墨盒100的底表面还具有与打印设备墨盒安装部配合的闩锁轨道(未示出),用于将原始墨盒100固定在打印设备中。
63.基于以上原始墨盒100,本发明提供两个实施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扩容后的墨盒的结构稳定性差、精密度不够导致漏墨发下、回收工序复杂等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下两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设计思路做出相应的结构变形,在此不做赘述。
64.实施例一
65.本实施例中,回收墨盒包括墨盒主体10以及外置体,墨盒主体10的结构基于原始墨盒100进行改造,如图2和图3所示,墨盒主体10同样为六面体形状,具有第一前表面、第一后表面、第一左表面、第一右表面、第一顶表面以及第一底表面,所述第一前表面与所述第一后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前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后表面位于图中坐标系的前方向上,所述第一左表面和所述第一右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右表面位于图中坐标系的左方向上,所述第一顶表面和所述第一底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顶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底表面位于图中坐标系的上方向上。
66.如图2至图5所示,墨盒主体10包括用于容纳墨水的第一储墨腔11,墨盒主体10的第一前表面上设有打气口103和出墨口104,打气口103和出墨口104均与第一储墨腔11连通,打气口103和出墨口104的功能和结构可参考前述的原始墨盒100的功能和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其打气口103和出墨口104的结构在不做限定,所述第一储墨腔11于所述墨盒主体10的侧部形成第一敞口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敞口12形成于墨盒主体10的第一左表面,当
然同样可以形成于第一右表面,或者在第一左表面和第一右表面上均形成第一敞口12,在此不做限定。第一储墨腔11通过所述第一敞口12暴露于外界,第一敞口12的范围可局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左表面,也可以完全覆盖过第一左表面,在此不做限定。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面盖105将第一敞口12遮盖封闭,而本实施例将原始墨盒100的面盖105去除,利用后续提及的外置体延伸部30对第一敞口12进行遮盖封闭。
67.继续参照图2至图5所示,外置体包括外置体本体20以及外置体延伸部30,在本实施例中,外置体本体20同样可以设为六面体结构,以方便成型加工,同时在与墨盒主体10合体后,利于整体的装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外置体本体2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在此不做限定,以外置体本体20为六面体为例,同样可以具有第二前表面、第二后表面、第二左表面、第二右表面、第二顶表面以及第二底表面,所述第二前表面与所述第二后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前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后表面位于图中坐标系的前方向上,所述第二左表面和所述第二右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右表面位于图中坐标系的左方向上,所述第二顶表面和所述第二底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顶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底表面位于图中坐标系的上方向上。
68.所述外置体本体20设有用于容纳墨水的第二储墨腔21;所述外置体延伸部30上设有墨水流路31,所述外置体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墨盒主体10上,以封闭所述第一敞口12,且使得所述第二储墨腔21通过所述墨水流路31与所述第一储墨腔11连通。外置体延伸部30固定于墨盒主体10上,可以替代原始墨盒100中面盖105的位置,外置体延伸部30遮蔽住第一敞口12,与墨盒主体10一同形成第一储墨腔11结构,同时使得再生产后的回收墨盒结构整体更加紧凑,稳定。
69.第二储墨腔21中的墨水经由墨水流路31流通至第一储墨腔11,再经由出墨口104输送至打印设备中。将墨水流路31设置于外置体延伸部30上,可以减少对墨盒主体10和外置体本体20的贯通工艺,从而降低回收原始墨盒100这种墨盒的回收工艺难度,从而提升该种回收式墨盒的回收利益,只需要对外置体延伸部30的生产,而后扣合在墨盒主体10的左侧即可完成回收墨盒的生产,并且墨水流路31设置在面盖105上的结构使得外置体本体20与墨盒主体10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原始墨盒100进行开孔而得到的流路会发生的漏墨问题。
7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参照图3所示,所述外置体延伸部30为板面结构,外置体延伸部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左表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外置体延伸部30的位置是根据第一敞口12的位置而定,当第一敞口12位于第一左表面时,外置体延伸部30固定于外置体本体20的第二左表面,以此可以类推出其他连接位置,在此不做赘述,同时,所述外置体延伸部30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前表面的方向延伸,优选的是一体成型的方式,以提高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71.其中:当所述外置体延伸部30与所述墨盒主体10固定连接时,所述外置体延伸部30贴合于所述第一左表面上,且封闭所述第一敞口12,所述第一后表面与所述第二前表面贴合。外置体延伸部30以及外置体本体20的第一前表面相当于将墨盒主体10夹持,还可以在第一后表面以及第二前表面做一些如焊接等连接操作,从而使得墨盒主体10和外置体本体20结合后得到的墨盒结构更加稳定。
72.外置体延伸部30的背离所述墨盒主体10的侧表面左上角上还可以具有一芯片安
装槽33,如前所述,芯片102可以安装在所述外置体延伸部30上,在外置体与墨盒主体10合体后,从而安装在墨盒主体10的第一顶表面前端左侧,当然,所述芯片102也可以放置于其他位置,如墨盒主体10的第一顶表面前端的中间、右侧或者不靠两侧的位置,根据产品型号需求进行选择,此时,所述位置会伸出一壁,用于安置所述芯片102。
73.更进一步地,所述外置体延伸部30与所述墨盒主体10卡合连接,卡合连接的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卡合结构,在此不做限定,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方便装配和拆卸,卡合结构可分布于外置体延伸部30的周向,使得外置体延伸部30能牢固固定于墨盒主体10上,且防止漏墨。
7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储墨腔21于所述第二左表面上形成第二敞口22,第二敞口22的位置与外置体延伸部30的位置相对应,均设于同侧,所述墨水流路31凹陷于所述外置体延伸部30的表面,只需对外置体延伸部30的表面进行开槽和开孔,就可以形成墨水流路31,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了制造难度,提升了生产效率,所述墨水流路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墨腔11连通,所述墨水流路3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敞口22连通,所述外置体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敞口22和所述墨水流路31的外置体覆盖件40,本实施例中,外置体覆盖件40为板体结构,其与外置体本体20卡合、焊接或黏接等方式固定,用于遮盖密封第二敞口22和墨水流路31,形成墨水通道,同时防止漏墨,墨水经由第二敞口22和墨水流路31,流入第一储墨腔11。
75.在本实施例中,外置体覆盖件40可以为透明pp膜,这样,操作人员可以从外置体覆盖件40的外部观察到所述第二储墨腔21中是否还有墨水。在一些其他实施例当中,外置体覆盖件40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如金属、非金属等,在此不需要做限制。
76.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墨水流路31的第二端贴近所述第二储墨腔21的底部设置。墨水流路31优选的是水平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外置体延伸部30上,当然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设置,只需能将第二储墨腔21内的墨水引导至第一储墨腔11即可,第二储墨腔21内底部的墨水流通至墨水流路31的第二端,由于墨水流路31是水平延伸,所以墨水自然流通至第一储墨腔11内,墨水流路31与第二储墨腔21的连通端设置在底部可以保证第二储墨腔21中储存的墨水被全部消耗,不会造成浪费,当然,随着第二储墨腔21内部轮廓的变化,墨水流路31的位置可以相应改变,如墨水流路31可以设置在外置体延伸部30沿上下方向的位置,只要设置位置或者采用一些引流手段使得第二储墨腔21中的墨水可以被全部消耗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77.同时,随着作扩容用途的外置体储存的墨水补充进入墨盒主体10中,第二储墨腔21内会因墨水转移而产生负压,负压的存在导致第二储墨腔21中的墨水无法流出,因此需要一维持气液平衡的空气流路32,具体地,空气流路32凹陷形成于所述外置体延伸部30的表面,以方便成型加工,同时外置体覆盖件40也同时遮盖所述空气流路32,形成空气通道,空气流路32优选的是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储墨腔21的顶部,以避免墨水流入,所述空气流路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墨腔11连通,所述空气流路3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敞口22与所述第二储墨腔21连通。随着第二储墨腔21内的墨水流入第一储墨腔11内,第一储墨腔11上方的空气会通过空气流路32流入第二储墨腔21当中,第二储墨腔21与外界大气相连,因此可以很好地维持第二储墨腔21的气压平衡,保证外置体内的第二储墨腔21的墨水正常流出。
78.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流路32与所述墨水流路31均包括流道311以及贯通孔312,所述流道311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敞口22,所述流道31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贯通孔312,所述贯通孔312贯穿至与所述第一储墨腔11连通。所述流道311的形状可以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线流道311,也可以是其余规则或不规则的流道311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只需能引导第一储墨腔11内的气体经由空气流路32输送至第二储墨腔21内,引导第二储墨腔21内的墨水经由墨水流路31输送至第一储墨腔11内即可,在更复杂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添加引流结构(如泵体)或部件来进行气体或墨水的引导,在此不做赘述。
79.同时,空气流路32和墨水流路31可以不同时采用在外置体延伸部30上设置的结构,如空气流路32可以是外置体本体20的第二前表面和墨盒主体10的第一后表面贯通形成的流路,或者墨水流路31可以是外置体本体20的第二前表面和墨盒主体10的第一后表面贯通形成的流路,在一些效果不佳的实施方式当中,可以将空气流路32和墨水流路31同时采用外置体本体20的第二前表面和墨盒主体10的第一后表面贯通形成的流路,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所述贯通形成的流路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8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储墨腔21内设有若干隔板23,所述隔板23上形成有用于供墨水通过的通道。隔板23的边缘与第二储墨腔21的内壁面连接,所述隔板23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每一个隔板23可以水平地横置在第二储墨腔21中,也可以倾斜地设置在第二储墨腔21当中,所述隔板23的作用可以起到加强外置体本体20的结构强度,即加强筋的作用。
81.墨盒主体10的第一储墨腔11中具有一控气机构13,控气机构13具有一杠杆和球,所述控气机构13的工作原理是:随着该种墨盒安装在打印设备当中时,打印设备内的气泵会往打气口103打气,从而使得控气机构13工作,打入的气体使得杠杆将球压住该种墨盒与大气连通的进气口,并挤压第一储墨腔11内的墨水,使其从出墨口104进入打印设备的附墨腔,当足够量的墨水进入所述附墨腔后,控气机构13复位,所述球不再压住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来维持所述墨盒腔体内的气压需求,该种墨盒在打印设备中正常工作。当附墨腔得不到足够的墨水时,即该种墨盒内的墨水即将不够时,所述气泵会再次工作,通过与上述相同的动作,将所述墨盒腔体内余量墨水挤压进入附墨腔,完成后复位,并可以发出信号所述该种墨盒已经将耗尽墨水。
82.实施例二
8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将原始墨盒100的顶板101经过处理被削去,以利用顶板101原本占据该种墨盒的结构空间,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外置体本体20为“l”型结构,当所述外置体延伸部30与所述墨盒主体10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二前表面与第一后表面以及所述第一顶表面贴合。与实施例一相比,外置体本体20所占空间变大了,具体地,横向增长了同顶板101所占空间大小。
84.第二储墨腔21同样可设为“l”型,当然也可以设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第二储墨腔21由横向腔体和竖向腔体构成,与实施例一相比,增加了横横向腔体.即在相同的该种墨盒的回收产品中,利用相同的形状大小,扩容更多的储存墨水的空间,从而储存更多的墨水。
85.相应地,由于外置体本体20的第二储墨腔21的扩大,相应的扩大外置体覆盖件40的大小,在本实施例当中,为简化生产步骤,外置体覆盖件40的大小采用同外置体本体20的第二左表面同样大小的尺寸参数,具体地,外置体覆盖件40为一匹配外置体本体20的第二
左表面的方形膜,当然有需要时,可以对所述方形膜进行裁剪。对于其他部件特征,可采用同实施例一说明的相应特征相同的结构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86.实施例三
87.如图1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外置体延伸部30则覆盖过第一储墨腔11和第二储墨腔12,并与墨盒主体10卡合连接。
88.墨水流路31以及空气流路32均设于外置体延伸部30上,墨水流路31以及空气流路32均包括流道311以及设于流道311两端的贯通孔312。一个贯通孔312连通第一储墨腔11,另一个贯通孔312连通第二储墨腔21,而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同样存在覆盖件,所述覆盖件用于覆盖墨水流路31和空气流路32面向外部的一面,即覆盖在外置体延伸部30背向第一储墨腔11和第二储墨腔12的外表面,用于使墨水流路31和空气流路32形成流道空间,再次对覆盖件的形状、个数以及覆盖方式均不做限制,只要能够覆盖住墨水流路31和空气流路32即可。
89.如图14和图15所示,一芯片安装槽33设于外置体延伸部30的背离所述墨盒主体10的侧表面左上角上。在外置体与墨盒主体10合体后,所述芯片102从而安装在墨盒主体10的第一顶表面前端左侧,当然,所述芯片102也可以放置于其他位置,如墨盒主体10的第一顶表面前端的中间、右侧或者不靠两侧的位置,根据产品型号需求进行选择,此时,所述位置会伸出一壁,用于安置所述芯片102。
90.本实施例外置体延伸部30的卡合连接结构可选用前述实施例的卡合连接结构,且对于其他部件特征,可采用同实施例二说明的相应特征相同的结构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91.实施例四
92.如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储墨腔11的宽度较前述实施例的宽度更大,以容纳更多的墨水,且于第一储墨腔11内设有挡板14,控气机构13设于挡板14上,挡板14将第一储墨腔11分隔为两个水平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子腔室111和第二子腔室112,挡板14的顶部设有通道,通道连通第一子腔室111和第二子腔室112,供墨水通过。对于其他部件特征,可采用同实施例三说明的相应特征相同的结构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93.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前述的回收墨盒。
94.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