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与流程

2021-10-22 23: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通信 数据传输 装置 方法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有限,终端设备从这个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基站的覆盖范围过程中,可将至少一个业务承载迁移至另一基站上,以保证这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上的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终端设备在迁移前连接的基站可以称为源基站,在迁移后连接的基站可以称为目标基站。其中,终端设备的全部业务承载迁移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也称为终端设备在不同基站的移动切换过程。在切换完成后,终端设备释放源基站分配的资源。
3.在至少一个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源基站可以与目标基站进行数据转发(data forwarding)过程,以便通过目标基站将源基站还没有发送或还没有成功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但如何进行数据转发是一个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实现了业务承载的迁移场景下数据转发,使得终端设备可以获得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迁移至第二网络设备的场景。该方法可以由第二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例如处理器或芯片等)执行。该方法以第二网络设备为例,包括以下内容。
6.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的第一数据流,第一数据流包括按照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根据第一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
7.其中,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为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第一个数据包;第一数据流包括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和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且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
8.本技术第一方面,在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连续数据转发的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流,可以确保终端设备接收到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减少数据包丢失。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转发规则,该转发规则为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转发数据包。该转发规则可以理解为连续的数据转发规则,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的数据转发,以确保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对如何进行数
据转发的理解一致,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在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或迁移过程完成后可以接收到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用于指示转发规则,该转发规则为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转发数据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请求消息请求进行连续的数据转发,若第二网络设备同意,那么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的数据转发,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以确保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对如何进行数据转发的理解一致,使得终端设备在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或迁移过程完成后可以接收到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直接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以便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数据流时,根据第二数据流确定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流,避免终端设备接收到重复的数据包。
12.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携带在同一消息中发送,例如可携带在移动切换过程中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信息,状态报告信息包括参考pdcp序列号,参考pdcp序列号为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的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个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生成第二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流中从参考pdcp序列号的数据包开始的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参考pdcp序列号生成第二数据流,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避免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已经接收到的数据包。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后的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在第二网络设备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实现迁移过程中的数据转发,并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的方案,进一步将压缩机制应用于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在实现连续数据转发的数据传输效率。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阈值,根据第一数据流和第一阈值,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流,第三数据流中的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三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未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数据流时,无需进行解压缩,直接递交给pdcp层以上协议层,以提高处理效率。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阈值,第二数据流中pdcp序列号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数据包为在第二网络设备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后的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三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pdcp序列号从第二阈值开始的数据包为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后的数据包,以便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阈值进行pdcp层解压缩处理,使得终端设备直接明确而不必多次尝试确定从哪个数据包开始执行解压缩处理。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未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第二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与第
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网络设备将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第一数据流全部转发至终端设备,并且不对转发的第一数据流进行pdcp层压缩处理,这样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流时,可以不对数据流进行pdcp层解压缩处理,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18.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迁移至第二网络设备的场景。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中的装置(例如处理器或芯片等)执行。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9.终端设备接收来着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根据第二数据流,确定第一待保存数据流;将第一待保存数据流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
20.本技术第二方面,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丢弃数据包,可以避免终端设备接收到重复的数据包。由于第二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那么终端设备无需进行重排序,可以快速地获得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丢弃的数据包,将下一个期望接收数据包的pdcp计数值更新为第一个等待递交给pdcp层以上协议层的数据包的pdcp计数值,以便终端设备可以正常地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流。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状态报告信息,状态报告信息包括参考pdcp序列号,参考pdcp序列号为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的来着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个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这样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的第二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为参考pdcp序列号。可以理解为,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状态报告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可以避免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已经接收到的数据包。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的第二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后的数据流,终端设备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且连续的顺序,对第二数据流进行pdcp层解压缩处理,得到第一待保存数据流。即使第二数据流是在第二网络设备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后的数据流,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终端设备通过相应的pdcp层解压缩处理,获得完整的数据流,从而降低数据包的丢失。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三数据流,第三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未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终端设备丢弃第三数据流中与pdcp接收缓存中保存的数据包相同的数据包,得到第二待保存数据流,并将第二待保存数据流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这样可以避免终端设备接收重复的数据包。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阈值,第二数据流中pdcp序列号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数据包为在第二网络设备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后的数据包;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且连续的顺序,对第二数据流中pdcp序列号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对应的数据包进行pdcp层解压缩处理,得到第一待保存数据流。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三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从哪个数据包开始执行的pdcp层压缩处理,以便终端设备进行相应的pdcp层解压缩处理,使得终端设
备不必多次尝试以确定从哪个数据包开始执行解压缩处理。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的第二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未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这样终端设备无需进行pdcp层解压缩处理。
27.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迁移至第二网络设备的场景。该方法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例如处理器或芯片等)执行。该方法以第一网络设备为例,包括以下内容。
28.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迁移请求,迁移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迁移至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迁移请求确认,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第一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
29.其中,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为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第一个数据包;第一数据流包括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和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且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
30.本技术第三方面,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的数据转发,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以便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无损地向终端设备转发数据流,从而确保终端设备接收到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降低数据包丢失。
31.其中,迁移请求可以是移动切换过程中的切换请求消息,相应的,迁移请求确认可以是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迁移请求也可以是分流过程中的分流请求消息,例如辅基站添加请求消息,相应的,迁移请求确认可以是分流请求确认消息,例如辅基站添加确认消息。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转发规则,该转发规则为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转发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的数据转发,以确保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对如何进行数据转发的理解一致,使得终端设备在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或迁移过程完成后可以接收到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
33.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携带在迁移请求确认中。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指示转发规则,该转发规则为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转发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请求消息,请求进行连续的数据转发,以确保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对如何进行数据转发的理解一致,使得终端设备在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或迁移过程完成后可以接收到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时,进行连续的数据转发,响应消息用于响应请求消息,表明第二网络设备同意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的数据转发。
35.其中,请求消息可以是上述迁移请求,或请求消息携带在上述迁移请求中。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避免终端设备接收到重复的数据包。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阈值,第一阈值用于限定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流中的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三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未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这样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数据流时,无需进行解压缩,直接递交给pdcp层以上协议层,以提高处理效率。
38.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迁移至第二网络设备的场景。该方法可以由第二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例如处理器或芯片等)执行。以第二网络设备为例,该方法包括:
39.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压缩缓存信息;基于压缩缓存信息,对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上的第一数据流进行pdcp层压缩处理,得到第二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其中,第一数据流来自第一网络设备。
40.本技术第四方面,第一网络设备直接将其采用的压缩缓存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以便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采用该压缩缓存信息对第一数据流进行pdcp层压缩处理,这样使得第二网络设备采用的压缩缓存信息与终端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信息匹配,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数据流,可以成功地进行pdcp层解压缩处理,从而在压缩机制应用于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可以实现数据的无损传输,避免丢失或损坏数据包。
4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信息,状态报告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的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基于压缩缓存信息和状态报告信息,对第一数据流进行pdcp层压缩处理。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信息和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压缩缓存信息,进行pdcp层压缩处理,可以避免终端设备接收重复的数据包,终端设备可以成功地进行pdcp层解压缩处理。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维持压缩缓存信息对应的解压缩缓存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可将该指示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这样终端设备对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包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信息,与对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包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信息相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快速获得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4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阈值,第一阈值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压缩缓存信息进行pdcp层压缩处理的第一个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以便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阈值基于压缩缓存信息对应的解压缩缓存信息,进行pdcp层解压缩处理。
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流,第三数据流中的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三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未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这样通过第一阈值明确无需进行解压缩处理的数据流,从而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45.本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迁移至第二网络设备的场景。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中的装置(例如处理器或芯片等)执行。以终端设备为例,该方法包括:
46.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数据流,第二数据流为基于压缩缓存信息
对第一数据流进行pdcp层压缩处理得到的数据流;对第二数据流进行解压缩处理,得到第一待保存数据流;将第一待保存数据流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
47.本技术第五方面,由于第二网络设备采用的压缩缓存信息与第一网络设备采用的压缩缓存信息相同,那么终端设备无需重新确定解压缩缓存信息,可以快速获得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包,并可以在压缩机制应用于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可以实现数据的无损传输,避免丢失或损坏数据包。
4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状态报告信息,状态报告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的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状态报告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维持压缩缓存信息对应的解压缩缓存信息;基于解压缩缓存信息,对第一数据流进行解压缩处理,得到第一待保存数据流。这样使得终端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信息与第二网络设备采用的压缩缓存信息匹配,终端设备可以快速地获得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
5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三数据流,第三数据流中第三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未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将第三数据流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无需进行解压缩处理,这样可以提高第三数据流的处理效率。
51.本技术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以及各种可能性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52.示例性的,
53.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上的第一数据流,第一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
54.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
55.其中,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为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第一个数据包;第一数据流包括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和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且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
56.本技术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描述的方法。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使该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总线等电路硬件模块,其它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等。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
57.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58.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上的第一数据流,第一
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根据第一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
59.其中,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为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第一个数据包;第一数据流包括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和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且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
60.本技术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61.本技术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62.本技术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示例性的,
63.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64.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
65.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
66.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数据流,确定第一待保存数据流;将第一待保存数据流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
67.本技术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使该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总线等电路硬件模块,其它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等。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
68.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69.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还用于根据第二数据流,确定第一待保存数据流;将第一待保存数据流
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
70.本技术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71.本技术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72.本技术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73.示例性的,
74.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迁移请求,迁移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迁移至第二网络设备;
75.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迁移请求确认;
76.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第一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
77.其中,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为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第一个数据包;第一数据流包括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和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且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
78.本技术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使该装置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总线等电路硬件模块,其它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等。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
79.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80.处理器,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迁移请求,迁移请求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迁移至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迁移请求确认;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第一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
81.其中,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为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第一个数据包;第一数据流包括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和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且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
82.本技术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
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83.本技术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84.本技术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该通信系统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将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的场景。在一种设计中,该通信系统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的第二网络设备,和用于实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的第一网络设备。在一种设计中,该通信系统包括用于实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的第二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85.图1a为移动切换过程的一种示例图;
86.图1b为双连接架构的一种示例图;
87.图1c为双连接架构中mn为ue添加sn的一种示例图;
88.图2为下行传输的数据转发的一种示例图;
89.图2a为上行传输的数据转发的一种示例图;
90.图3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9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9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9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94.图6a为pdcp control pdu的一种格式示意图;
9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96.图7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9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9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9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101.(1)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
102.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指的是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一个基站迁移至另一个基站的过程。在迁移之前,为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提供服务的基站可以称为源基站;在迁移之后,为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提供服务的基站可以称为目标基站。其中,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可以是终端设备正在运行的所有业务承载,终端设备的所有业务承载从源基站迁移至目标基站,这种情况可称为终端设备的移动切换过程;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正在运行的所有业务承载中的部分业务承载,例如正在运行的业务承载包括高清视频业务和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业务,voip业务可以从源基站迁
移至目标基站,而高清视频业务的业务承载仍然保留在源基站,这种情况可以为终端设备的数据分流场景。
10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移动切换过程可如图1a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骤。
104.步骤1,测量控制和上报。源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测量过程,终端设备基于测量配置进行上报。
105.在终端设备断开与源基站的连接之前,终端设备可进行上行传输,例如终端设备向源基站发送数据包(data packet),源基站向核心网中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转发数据包;在终端设备断开与源基站的连接之前,终端设备与源基站也可进行下行传输,例如upf向源基站发送数据包,源基站向终端设备转发数据包。
106.步骤2,确定是否切换。源基站基于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终端设备是否需要进行切换。
107.步骤3,若需要进行切换,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消息;相应的,目标基站接收来自源基站的切换请求消息。
108.步骤4,接入控制。目标基站执行接入控制,根据自身可连接数或负载等情况,确定是否允许该终端设备的接入。
109.步骤5,若允许该终端设备接入,目标基站进行切换准备,向源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确认(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相应的,源基站接收来自目标基站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可以包括目标基站为该终端设备生成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配置消息,该rrc重配置消息中包括该终端设备接入目标基站所需的配置。
110.步骤6,接入网侧切换初始化。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该切换命令中包括目标基站发送的rrc重配置消息。该终端设备根据该切换命令执行切换:该终端设备断开与源基站之间的连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接入到目标基站。
111.步骤7,为保证切换时业务的连续性,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进行数据转发(data forwarding)。对于下行数据转发,源基站可以将未发送或未传输成功(发送了但未接收到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数据包递交给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继续向终端设备发送;对于上行数据转发,源基站可以将从upf接收到pdcp乱序的数据包发送给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进行pdcp重排序。
112.步骤8,切换完成。该终端设备通过向目标基站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结束切换过程。
113.在步骤8之后,终端设备可进行上行传输,例如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发送数据包,目标基站向upf转发数据包;也可进行下行传输,例如upf向目标基站发送数据包,目标基站向终端设备转发数据包。
114.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数据分流场景中,源基站由于所需为终端设备提供的业务服务过多导致负载过重等原因,可将终端设备的部分业务承载从源基站迁移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为终端设备的这些部分业务承载提供服务。在数据分流场景中,源基站也可以被称为主节点(master node,mn),目标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当mn为终端设备(例如(user equipment,ue))添加一个sn形成如图1b所示的双连接
(dual

connectivity,dc)架构时,可以在sn侧为ue建立新的业务承载,例如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进行数据传输。mn也可以将之前建立在mn侧的至少一个drb迁移到sn侧进行数据传输。mn为ue添加一个sn的示例图,可参见图1c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骤:
115.步骤1,mn向sn发送sn添加请求消息,例如sn addition request。其中,sn添加请求消息用于请求sn为ue的部分业务承载服务。
116.步骤2,若sn同意为ue服务,则向mn发送sn添加请求确认消息,例如,sn addition request ack。其中,sn添加请求确认消息可携带为ue接入sn而生成的sn rrc配置信息。
117.步骤3,mn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可携带sn rrc配置信息。
118.步骤4,ue向mn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可携带sn rrc配置完成。
119.步骤5,mn向sn发送sn重配置完成消息,可携带sn rrc配置完成。
120.步骤6,ue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以接入sn。
121.步骤7和步骤8,mn向sn进行数据转发,具体过程与图1a中的数据转发过程类似。
122.步骤9

步骤12,路径更新过程。ue的部分业务承载在mn与upf之间的对应的传输隧道迁移到sn与upf之间的传输隧道。其中,传输隧道可以为按照每个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建立的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ing protocol,gtp)隧道。
123.(2)数据转发(data forwarding)
124.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业务数据,终端设备在空口侧通常被配置确认模式(acknowledge mode,am)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即配置了am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的drb)进行数据传输。am drb可以通过rlc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机制保证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并且在迁移过程中同样需要保证数据的无损传输。在迁移过程中,以下行数据传输为例,对于am drb在源基站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已经发送了但没有被确认发送成功的pdcp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需要由源基站通过基站间接口转发至目标基站,并由目标基站的pdcp层再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过程可以称为am drb的data forwarding过程。
125.pdcp计数(count)值和pdcp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均可以用来表示pdcp sdu或pdcp pdu的序号,count为32比特(bit)长度,sn为count的低12位或低18位,超帧号(hyper frame number,hfn)为count除sn外的部分,即为count的高20位或高14位。
126.源基站通过sn状态传输(status transfer)消息向目标基站传输上行/下行pdcp sdu的sn和hfn状态,并通过data forwarding向目标站传输上行/下行pdcp sdu。
127.对于下行传输:
128.源基站可通过sn status transfer消息告知目标基站,对应am drb下一个没有分配sn的下行pdcp sdu需要分配的count值;源基站在进行下行data forwarding时,先向目标基站发送所有没有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acknowledgement,ack)的pdcp sdu以及对应的sn,再向目标基站发送从upf接收到的pdcp sdu。目标基站先将源基站转发的带有sn的pdcp sdu组成第一pdcp pdu集(第一pdcp pdu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将第一pdcp pdu集发送至终端设备;再将源基站转发的未带sn的pdcp sdu组成第二pdcp pdu集(第二pdcp pdu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将第二pdcp pdu集发送至终端设备。如
果目标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pdcp状态报告,可以根据pdcp状态报告确定终端设备成功接收哪些sn对应的pdcp pdu,未成功接收哪些sn对应的pdcp pdu。对于终端设备已经成功接收但未向源基站反馈确认指令的pdcp pdu,目标基站无需再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从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没有发送成功或没有发送的pdcp pdu后并进行解析后,对pdcp接收缓存中的pdcp sdu可以进行重排序并可以按序向pdcp层的上层递交对应的pdcp sdu。
129.示例性的,可参见图2所示的下行传输的data forwarding的示例图,以移动切换过程为例。图2中,当终端设备与源基站断开连接时,在终端设备侧,对于一个am drb,sn=0、sn=2以及sn=4对应的pdcp pdu已经被该终端设备成功接收,并且该终端设备的rlc层已经向源基站反馈了确认指令,sn=0对应的pdcp pdu已经递交给pdcp层的上层;而sn=1和sn=3对应的pdcp pdu还未接收到。此时,源基站可以在进行下行data forwarding时,将sn=1和sn=3的pdcp sdu转发到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将sn=1和sn=3的pdcp sdu分别生成新的pdcp pdu(一个pdcp sdu可组成一个pdcp pdu),并将新的pdcp pdu发送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目标基站的sn=1和sn=3对应的pdcp pdu,可以按序将从sn=1开始的pdcp sdu递交给pdcp层的上层。
130.对于上行传输:
131.如果目标基站未请求源基站进行data forwarding,或者源基站不接受来自目标基站的上行(uplink)data forwarding请求,那么源基站可以丢弃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有乱序的pdcp sdu;如果源基站接受目标基站的uplink data forwarding请求,那么可以通过sn status transfer消息告知目标基站,第一个没有接收到的pdcp pdu对应的count值,以及一个指示源基站pdcp sdu接收状态的bit序列,该bit序列的第n个bit表示从上述第一个没有接收到的pdcp sdu之后的第n个pdcp sdu的接收状态,例如接收状态的比特值为1表示接收成功,接收状态的比特值为0表示未接收到。目标基站可以利用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的这部分信息生成pdcp状态报告发送给终端设备。
132.源基站在进行data forwarding时,向目标基站发送接收到的乱序的pdcp sdu以及对应的sn。
133.基站指示终端设备进行切换时,指示终端设备进行pdcp重建立。终端设备完成pdcp重建立后,从第一个没有收到源基站确认反馈(可以是源基站的rlc层指示的确认数据接收成功的反馈)的pdcp sdu开始,按照count升序向目标基站连续重传或传输pdcp sdu。如果终端设备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对于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成功接收到的pdcp sdu,终端设备执行pdcp sdu丢弃(discard)过程,即丢弃该pdcp sdu以及对应的pdcp sdu。
134.示例性的,可参见图2a所示的上行传输的data forwarding的示例图,以站内切换(即终端设备在一个基站内切换了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源基站与目标基站是同一个基站)过程为例,对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的上行数据处理进行说明。终端设备在pdcp重建立完成之后,从第一个没有被rlc层确认的数据包,即sn=101对应的pdcp sdu开始,连续向基站发送sn=101,102,103,104,105

对应的pdcp sdu所组的pdcp pdu。而实际上基站之前对于sn=101,102,103,105对应的pdcp sdu已经成功接收了,还未来得及反馈rlc状态报告,但是终端设备仍会对这些数据包进行重传。此时基站接收到重复的sn=101,102,103对应的pdcp pdu后,会直接丢弃,而不进行解析。
135.可选的,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pdcp状态报告,其中包括第一个未接收到的pdcp sdu对应的count=104,以及一个bitmap,其中每个bit按顺序对应于fmc对应的pdcp sdu之后的每个pdcp sdu的接收状态,bit值=1表示对应的pdcp sdu已经成功接收,bit值=0表示对应的pdcp sdu未接收到。终端设备收到基站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后,可以基于状态报告中的信息进行pdcp sdu discard操作,从而减少重复包的发送。
136.(3)压缩机制
137.为了增强上行覆盖,提高上行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采用上行数据压缩(uplink data compression,udc)机制。
138.udc机制中,压缩侧需要维护一个压缩缓存,解压侧需要维护一个解压缩缓存。压缩侧基于压缩缓存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基本原理是数据包中如果存在字符串和压缩缓存中存在的字符串匹配,则利用压缩缓存中该字符串的位置以及长度信息替换数据包中的字符串;解压侧基于解压缩缓存对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基本原理是利用压缩数据包中所指示的字符串位置以及长度信息在解压缩缓存中取出对应字符串重建出原始数据包。基于上述描述可知,在压缩侧对数据包a进行压缩时所使用的压缩缓存,和解压侧对a的压缩包进行解压时所使用的解压缩缓存,包含的数据内容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数据包a的正确解压。压缩侧对一个原始数据包采用上述压缩机制进行压缩后,会利用该原始数据包进行压缩缓存更新,具体为将原始数据包推入基于先入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操作的压缩缓存中,以作为下一个原始数据包进行压缩时使用的压缩缓存中的字符串。如果在压缩缓存大小固定的情况下,之前保存在压缩缓存中的数据可能由于容量过载而被推出该压缩缓存。同样的,解压侧对被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后得到原始数据包,类似的会利用该原始数据包进行解压缩缓存的更新,以作为下一个被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缩时使用的解压缩缓存中的字符串。
139.基于上述描述可知,解压侧对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的顺序,必须与压缩侧对这些数据包执行压缩的顺序完全一致;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将会导致所丢弃数据包的后续数据包解压发生失败。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udc机制可以只配置给am drb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压缩。
140.为了避免缓存不一致导致数据解压失败,udc引入一种校验机制。压缩侧对一个数据包进行压缩前,利用当前压缩缓存状态生成4比特的校验和(checksum),并携带在压缩数据包的udc头部。解压侧在对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压前,首先基于当前解压缩缓存状态生成checksum,并和压缩包中携带的checksum对比,如果一致,则可以进行解压缩操作,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压缩侧缓存和解压侧缓存失步,需要重新进行缓存对齐。
141.上述udc是一种压缩机制,鲁棒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rohc)是另一种压缩机制。
142.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协议栈之上通常采用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协议,因此在实际移动通信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多数为ip数据包。对于一个通过<源ip地址,源端口,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和传输层协议>五元组区分的一个ip数据流而言,ip头中多数字段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为提升无线资源利用率,可以对ip头进行压缩,其中在lte和新空口(new radio,nr)网络中采用的ip头压缩协议为rohc协议。在rohc协议中,压缩侧需要在数据包中将压缩上下文发送给解压侧,并确信解压侧收到压缩上下文后,再对后续数据包
执行压缩。上下文(context),可以是能够用于进行ip头压缩或解压缩的信息,例如可压缩字段可能的取值。不同的context信息可通过context id(cid)进行区分。
143.rohc机制中存在多种模式:u模式,o模式和r模式。u模式中压缩侧对一个上下文发送l(l为预置的正整数)次,无需收到解压侧的反馈,则确信解压侧已成功接收;o模式和r模式中,压缩侧收到解压侧的反馈,才确信上下文接收成功。rohc机制总是从u模式开始工作的,可以由解压侧控制切换到其他模式。在每个模式中,压缩侧存在三种状态,分别是初始(initialization and refresh,ir)状态、中间状态(first order,fo)和理想状态(second order,so)。压缩侧在ir状态下,发送rohc ir数据包,其中携带完整的ip数据头。
144.在当前协议中,网络在指示终端设备进行pdcp重建立时能够重配置rohc。在rohc重配置中,drb

continuerohc参数可以指示在pdcp重建立时,是重置rohc头压缩协议,还是保持rohc头压缩协议不变(即rohc上下文)。
145.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制,应用于下行数据传输,可以是与udc压缩机制相同的下行数据压缩(downlink data compression,ddc)压缩机制,也可以是rohc机制,还可以是其他压缩机制,如对以太帧头进行压缩的以太头压缩机制(ethernet header compression,ehc),不做具体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下行数据传输的压缩机制主要以ddc为例进行介绍。ddc的功能与udc的功能类似,不同之处在于ddc针对下行数据,udc针对上行数据。上行数据传输的压缩机制主要以rohc机制为例进行介绍。
146.为了提高下行资源的利用率,下行数据的传输可采用上行压缩机制。但是如前述分析将该压缩机制应用于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对下行数据解压缩失败,导致丢包,无法接收完整的下行数据。
147.示例1,下行数据的传输采用ddc机制,以移动切换过程为例。假设源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ddc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切换时目标基站可以为该终端设备重新配置ddc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或者不为该终端设备配置ddc进行下行数据传输。以图2为例,从sn=0至sn=4的数据包由源基站按序进行压缩,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成功接收到sn=0,sn=2和sn=4的数据包,没有接收到sn=1和sn=3的数据包。按照上述data forwarding过程,源基站将sn=1和sn=3的pdcp sdu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组成新的pdcp pdu发送至终端设备。但是,目标基站组成的sn=1对应的pdcp pdu,与源基站组成的sn=1对应的pdcp pdu不同(例如目标基站重配置了ddc,压缩缓存和解压缩缓存都清空了,源基站对sn=1的pdcp sdu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与目标基站对sn=1的pdcp sdu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不同,从而导致压缩得到的pdcp pdu不同),因此终端设备无法对sn=2和后续pdcp pdu成功进行解压缩,导致丢包,导致无法接收完整的下行数据。
148.示例2,下行数据的传输采用rohc机制,以移动切换过程为例。以图2为例,源基站发送的sn=1的数据包携带context信息,sn=2的数据包根据该context信息进行压缩;在移动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sn=1的数据包,则源基站在进行data forwarding时,将sn=1的pdcp sdu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组成新的pdcp pdu发送至终端设备。目标基站组成的sn=1对应的pdcp pdu可能不携带context信息,导致终端设备无法对sn=2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导致丢包,导致无法接收完整的下行数据。
149.目前,终端设备从一个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数据流,从另一个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流,第一数据流与第二数据流具有依赖关系的场景下,例如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终端设
备接收到数据流乱序且不连续。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在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可以实现数据转发,并使得终端设备可以获得连续且完整的数据流。
1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中,各个实施例所示的步骤,以及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应理解,执行图示中的部分步骤或调整步骤的顺序进行具体实施,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151.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4.5g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多种通信系统融合的系统,或者未来演进的通信系统。例如lte系统,nr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时延敏感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tsn)系统,一体化接入回传(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系统等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组织制定相关的通信系统。
152.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也可称为终端)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其中,ue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穿戴式设备或计算设备。示例性地,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智能汽车(smart vehicle)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或者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例如处理器。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153.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技术中,终端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154.在本技术中,终端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本技术中的终端可以是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中的终端。本技术的终端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可以实施本技术的方法。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车联网,例如车辆联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车辆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 vehicle,lte

v)、车到车(vehicle to vehicle,v2v)等。
155.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可以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络中能够和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其中,基站可能有多种形式,比如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和接入点等。示例性地,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到的网络设备可以是5g中的基站或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基站,其中,5g中的基站还可以称为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下一代基站节点(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或者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例如处理器。本技术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156.请参见图3,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301、第二网络设备302和终端设备303。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设备的形态和数量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157.其中,第一网络设备301可以是上述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的源基站,第二网络设备302可以是该过程中的目标基站。第一网络设备301可以将终端设备303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301迁移至第二网络设备302。例如,在移动切换过程中,第一网设备301在确定出终端设备303从第一网络设备301的覆盖范围内移动至第二网络设备302的覆盖范围的情况下,可将终端设备303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301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302,由第二网络设备302为终端设备303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提供业务服务。再例如,第一网络设备301的负载过量时,可将终端设备303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301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302,由第二网络设备302为终端设备303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提供业务服务。
158.业务承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承载高清视频业务、voip业务、互联网协议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业务、语音通信业务等。
15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第一网络设备301可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向第二网络设备302发送数据;第二网络设备302接收到连续data forwarding的数据时,根据连续data forwarding的数据向终端设备303发送数据。第一网络设备301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即使第二网络设备302配置的ddc与第一网络设备301不同,也可以避免终端设备303在接收下行数据时丢包,从而可以实现数据的无损传输。
160.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业务承载的迁移过程中,第一网络设备301可将其压缩缓存信息告知第二网络设备302,第二网络设备302可基于该压缩缓存信息对数据包进行pdcp层压缩处理,使得第二网络设备302采用的压缩缓存信息与第一网络设备301采用的压缩缓存信息相同,与终端设备在业务承载迁移之前所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信息对应。这样终端设备303对第二网络设备302发送的数据包可以解压缩成功,避免丢包,从而可以实现数据的无损传输。
16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介绍过程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交互的信息或数据的名称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
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162.请参见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基于移动切换流程,对一个am drb进行描述。图4所示的流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163.步骤401,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
164.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切换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切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二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以便将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迁移至第二网络设备。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可以是终端设备当前正在进行的所有业务承载,也可以是所有业务承载中的部分业务承载。
165.步骤402,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166.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切换请求消息的情况下,若同意建立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则进行切换,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16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转发规则,该转发规则为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转发数据包。第一指示信息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转发规则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可以理解的是,该转发规则为连续data forwarding,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对下行数据包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
168.示例性的,当第一网络设备对该am drb配置ddc功能,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决定对该am drb配置ddc功能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continuous data forwarding indication。可选的,可通过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是否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是否需要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例如在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时,则指示第一网络设备需要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若在不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时,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不需要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可选的,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位的取值表示第一网络设备是否需要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位的取值为“1”或者“true”,指示第一网络设备需要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位的取值为“0”或“false”,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不需要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
169.上述continuous data forwarding indication可以是对每个am drb分别进行指示的,即一个am drb可以对应一个continuous data forwarding indication。例如具体的信元表示形式可如下表1所示。
170.171.表1
172.表1所示的data forwarding response drb list,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包括的data forwarding info from target ng

ran node信元中指示的data forwarding response drb list。本技术实施例在data forwarding response drb list中包括continuous data forwarding indication,可指示对于dbr id所指示的drb是否需要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或者,continuous data forwarding indication可适用于该终端设备,即对于该终端设备的所有am drb而言,continuous data forwarding indication均适用。
173.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也可以携带在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其它消息中。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
174.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指示转发规则,该转发规则为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转发数据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请求消息主动告知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将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可选的,第二网络设备进一步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指示是否接受连续data forwarding请求;当第二网络设备指示接受连续data forwarding请求时,第一网络设备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转发数据包,否则第一网络设备不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
175.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指的是针对该am drb,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个pdcp层已经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pdcp sdu开始,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且连续的顺序,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pdcp sdu以及对应的pdcp序列号。其中,pdcp序列号可以是count值或sn值。反之,第一网络设备不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指的是针对该am drb,第一网络设备按照图1a中的data forwarding,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pdcp sdu,即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已经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pdcp sdu和对应的sn值。
176.例如,当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断开连接时,在终端设备侧,对于一个am drb,sn=0、sn=2以及sn=4对应的pdcp pdu已经成功接收,并且终端设备的rlc层已经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了确认指令,sn=0对应的pdcp pdu已经递交给上层;而sn=1和sn=3对应的pdcp pdu还未接收到。按照图1a中的data forwarding,第一网络设备将sn=1和sn=3的pdcp sdu转发到第二网络设备。若按照连续data forwarding,第一网络设备将sn=1、sn=2和sn=3的pdcp sdu转发到第二网络设备。
177.可见,图1a中的data forwarding,转发的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并不是连续的,而本技术提供的连续data forwarding,转发的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连续。连续可以理解为pdcp序列号无间断。
17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还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例如是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采用了ddc处理后的乱序数据包,终端设备无法解析出对应pdcp sdu并递交给上层。这些数据包可能并不完全是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包,可能是原始数据包执行解密和解完整性保护之后但还未解压缩的数据包,将这
些数据包统称为pdcp sdu。其中,pdcp接收缓存也可以描述为pdcp缓存或pdcp接收缓存状态。
179.示例性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3gpp规定的discardstoredpdu信息。可选的,可通过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是否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是否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例如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丢弃;若不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无需丢弃。可选的,可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位的取值指示终端设备是否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例如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位的取值为“1”或者“true”,指示终端设备丢弃;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位的取值为“0”或“false”,指示终端设备无需丢弃。
180.discardstoredpdu可以是对每个am drb进行指示的,即一个am drb对应一个discardstoredpdu,例如该discardstoredpdu可以携带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的切换命令中,再例如该discardstoredpdu可以携带在切换命令中的pdcp配置信元(pdcp

config)中或数据无线承载配置信元(radio bearer config)中。或者,discardstoredpdu可适用于该终端设备,即对于该终端设备的所有am drb而言,discardstoredpdu均适用。
181.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也可以携带在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其它消息中。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
182.其中,终端设备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迁移请求确认(例如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之后,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之前;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建立rrc连接,但在rrc连接建立完成之前。
183.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相同的指示信息,即一个指示信息既指示连续data forwarding,也指示丢弃保存的pdcp sdu。
184.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可将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便终端设备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可选的一种方式是,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指示丢弃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或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了第一指示信息后,或者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接收连续data forwarding请求信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185.步骤403,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数据流。
186.其中,第一数据流可以是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对应的数据流,或描述为至少一个业务承载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第一数据流包括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且连续的多个数据包,可以理解为第一网络设备按照连续data forwarding的转发规则,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为第一网络设备已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第一个数据包,可以理解为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个pdcp层已经向终端设备发送但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的pdcp sdu开始,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且连续的顺序,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pdcp sdu以及对应的pdcp序列
号。上述终端设备的确认指令具体可以是rlc层的arq ack指令,或其他层的确认指令,不做具体限定。
187.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针对该am drb,终端设备的pdcp层接收到sn=0、sn=2和sn=4的pdcp pdu,但是终端设备的rlc层还没有或没来得及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确认指令,终端设备未接收到sn=1和sn=3的pdcp pdu,终端设备对sn=0的pdcp数据包可以成功解压并将pdcp sdu递交给上层实体。此时,第一网络设备从sn=0的pdcp sdu开始,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且连续的顺序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pdcp sdu以及对应的sn。例如,按照sn=0,sn=1,sn=2,

,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pdcp sdu以及对应的sn。
18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可以理解为,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网络设备的指示,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在未为终端设备的该am drb配置ddc的情况下,基于第二网络设备的指示确定是否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否则,第一网络设备默认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
189.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其对终端设备的配置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的配置,确定是否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若第一网络设备和/或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的该am drb配置ddc,则第一网络设备可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未为终端设备的该am drb配置ddc,则第一网络设备可进行图1a所示的data forwarding。
190.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可将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可选的一种方式是,第一网络设备在未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生成指示信息,将指示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丢弃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该rrc重配置消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
19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切换命令,该切换命令包括指示丢弃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数据包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可执行步骤404

2,丢弃数据包,具体可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是sn=2和sn=4对应的pdcp pdu,那么终端设备丢弃sn=2和sn=4对应的pdcp pdu。
19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切换命令的情况下,可根据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以及第二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是否执行步骤404

2。若第一网络设备和/或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的该am drb配置ddc,则终端设备可执行步骤404

2;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未为终端设备的该am drb配置ddc,则终端设备可不丢弃pdcp接收缓存保存的数据包。
19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定步骤403与步骤404

2执行的先后顺序,例如步骤403与步骤404

2可以同时进行,或步骤404

2在步骤403之前执行。
194.可选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切换命令的情况下,在从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时,清空终端设备的ddc解压缩缓存;或者按照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的指示,清空ddc解压缩缓存或更新为指定的解压缩缓存。解压缩缓存也可以
描述为解压缩缓存状态。
195.对于一个drb,如果终端设备已经收到过一个count对应的pdcp pdu,则再次接收到该count对应的pdcp pdu时,终端设备会直接丢弃再次接收到的这个pdcp pdu。在步骤404

2中,终端设备认为丢弃的数据包为之前未接收过的数据包,这样当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相同count的数据包时,终端设备不会丢弃该数据包,而是将该数据包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196.终端设备在丢弃数据包之后,可根据丢弃的数据包对维护的pdcp变量进行更新和/或停止pdcp实体维护的正在运行的定时器。接收侧pdcp实体可以维护两个pdcp变量,分别为rx_next和rx_deliv,其中rx_next表示下一个期望收到的pdcp sdu的count值,rx_deliv表示第一个还未递交给pdcp层以上协议层的pdcp sdu的count值。此外,可选的,接收侧pdcp实体还可以维护一个定时器t

reordering,该定时器用于检测pdcp pdu的丢包,每次启动该定时器时,pdcp实体会更新变量rx_reord(该变量表示触发t

reordering的count值),当定时器超时,如果还有count值小于rx_reord的数据包没收到,则接收侧不再继续等待。以图4为例,对该am drb的pdcp接收侧而言,rx_deliv=1,rx_next=5。在上述步骤404

2中,终端设备作为接收侧,在丢弃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时,可以对该终端设备的pdcp实体维护的变量进行更新,其中rx_next可以更新为等于rx_deliv,例如更新后rx_next=1,此外,该终端设备的pdcp实体可以停止t

reordering。
197.终端设备在丢弃数据包之后,对维护的pdcp变量进行更新,便于根据更新后的pdcp变量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包。
198.步骤404,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数据流。
19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未为终端设备的该am drb配置ddc,那么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与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相同。由于第二网络设备未为终端设备的该am drb配置ddc,那么第二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未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例如第二网络设备的pdcp层未对第一数据流进行ddc压缩处理。
200.示例性的,以图4为例,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为sn=0的pdcp sdu,那么第二网络设备从sn=0的pdcp sdu开始组成新的pdcp pdu,将新的pdcp pdu发送至终端设备。由于终端设备已经接收过sn=0的数据包,当接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sn=0的数据包时,终端设备直接丢弃该数据包。
20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的该am drb配置ddc,那么第二数据流可以是在第二网络设备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第二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与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可以相同,例如均为sn=0;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二数据流中起始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为sn=1,第一数据流中起始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为sn=0。
202.可选的,终端设备可在执行步骤404之前,执行步骤404

1,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pdcp状态报告。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pdcp状态报告。
203.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切换命令可指示终端设备上报pdcp状态报告。pdcp状态报告包括参考pdcp序列号,参考pdcp序列号为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的来自第一网络
设备的第一个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例如,图4中,参考pdcp序列号为sn=1。参考pdcp序列号可以是当前pdcp接收缓存中等待接收的第一个未成功接收到的pdcp数据包对应的count(first missing count,fmc)。
204.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pdcp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可生成第一数据流中从参考pdcp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包开始的数据流对应的第二数据流。例如,参考pdcp序列号为sn=1,第一数据流中的起始数据包的序列号为sn=0,那么第二网络设备可从sn=1的pdcp sdu开始,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的新的pdcp pdu。当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的该am drb配置ddc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从sn=1的pdcp sdu开始执行ddc压缩,生成第二数据流,此时第二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
205.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数据流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数据流,确定第一待保存数据流,将第一待保存数据流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
206.若第二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未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那么终端设备可直接将第二数据流作为第一待保存数据流,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
207.若第二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那么终端设备可对第二数据流进行pdcp层解压缩处理。例如,终端设备上报的参考pdcp序列号为sn=1,那么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从sn=1开始的pdcp pdu后,待排序完成后,可以执行ddc解压缩处理,并将pdcp sdu递交给上层实体。
208.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压缩机制应用于移动切换过程中,通过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可以避免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数据时丢包,从而实现数据的无损传输。
209.图4所示的实施例,将压缩机制应用于移动切换过程中,若将该实施例应用在数据分流过程中,例如双连接的建立过程中,那么步骤401和402中的切换请求消息和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可以分别替换为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和辅节点添加请求确认消息。
210.请参见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基于移动切换流程,对一个am drb进行描述。图5所示的流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211.步骤501,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
212.步骤502,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213.步骤501

步骤502的实现过程可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401

步骤402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214.步骤503,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阈值。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阈值。
215.其中,第一阈值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实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例如可以是数据包对应的sn最大值。第一阈值也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实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pdcp计数值,例如可以是数据包对应的count最大值。sn和count均可以用于表示数据包的序号。
2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可通过sn status transfer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阈值,即第一阈值携带在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具体可以携带在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的drbs subject to status transfer list信元中。例如具体的
信元表示形式可如下表2所示。表2中,maximum dl count value可表示下行数据传输的第一阈值。
[0217][0218]
表2
[0219]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可通过切换请求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阈值,即第一阈值携带在切换请求消息中。
[0220]
步骤504,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数据流。
[0221]
步骤504的实现过程可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403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222]
步骤505

1,终端设备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步骤505

1的实现过程可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404

2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223]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从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时,清空终端设备的ddc解压缩缓存;或者按照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的指示,清空ddc解压缩缓存或更新为指定的解压缩缓存。
[0224]
步骤505,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流。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三数据流。
[0225]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切换到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pdcp状态报告之前,可根据第一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流。第二网络设备可从第一网络设备转发的第一个pdcp sdu开始,组成新的pdcp pdu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流中的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三数据流为在第二网络设备未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的数据流。
[0226]
示例性的,第二网络设备从sn=0开始的pdcp sdu组成新的pdcp pdu并向终端设备发送。以第二网络设备为该am drb配置ddc为例,第二网络设备从sn=0开始发送新组成的pdcp pdu为未执行ddc压缩的数据包。由于sn=0对应的pdcp sdu在终端设备侧已经从第一网络设备成功接收、解析并递交给了pdcp层以上的上层实体,终端设备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sn=0的pdcp pdu后可以直接丢弃;对于从sn=1开始的pdcp数据包,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由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这些pdcp数据包为未压缩数据包,终端设备侧在排序完成后无需基于解压缩缓存执行解压操作,可以直接递交给pdcp层以上的上层实体,例如业务数据适配层(service data adaption protocol,sdap)层实体和ip层实体等等。第二网络设备可参考第一阈值,从第一阈值开始的pdcp sdu执行ddc压缩并发送。
[0227]
步骤506,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数据流。
[0228]
可选的,步骤506

1,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pdcp状态报告。步骤506

1的实
现过程可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404

1的具体描述。其中,pdcp状态报告包括的参考pdcp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如果sn=fmc对应的pdcp sdu还未发送,那么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直接从sn=fmc开始的pdcp sdu执行压缩并发送,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对从sn=fmc开始的pdcp sdu执行ddc解压缩。
[0229]
可以理解的是,在终端设备未执行步骤506

1的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可参考第一阈值,从第一阈值开始的pdcp sdu执行ddc压缩并发送;在终端设备执行步骤506

1的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不参考第一阈值,而是参考pdcp状态报告携带的参考pdcp序列号执行ddc压缩;在第一网络设备未执行步骤503,终端设备执行步骤506

1的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参考pdcp状态报告携带的参考pdcp序列号执行ddc压缩。
[0230]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压缩机制应用于移动切换过程中,通过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可以避免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数据时丢包,从而实现数据的无损传输。第二网络设备无需等待接收到pdcp状态报告便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避免给下行数据传输带来时延。
[023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不告知第二网络设备,第一阈值。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带有sn的pdcp sdu,则在组pdcp pdu时不执行ddc压缩,等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 sdu未携带sn时,可以判断这些未携带sn的pdcp sdu在第一网络设备侧的pdcp实体未发送过,终端设备的pdcp接收缓存中也不会保存有这些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对这些未携带sn的pdcp sdu组pdcp pdu时可以执行ddc压缩。
[023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二网络设备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携带用于请求第一阈值的请求消息,那么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阈值。
[0233]
图5所示的实施例,将压缩机制应用于移动切换过程中,若将该实施例应用在数据分流过程中,例如双连接的建立过程,那么步骤501和502中的切换请求消息和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可以分别替换为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和辅节点添加请求确认消息。
[0234]
请参见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基于移动切换流程,对一个am drb进行描述。图6所示的流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0235]
步骤601,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
[0236]
步骤602,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0237]
步骤603,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数据流。
[0238]
步骤604

1,终端设备丢弃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的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
[0239]
步骤601

步骤603的实现过程可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401

步骤403的具体描述,步骤604

1可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404

2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240]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从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时,清空终端设备的ddc解压缩缓存;或者按照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的指示,清空ddc解压缩缓存或更新为指定的解压缩缓存。
[0241]
步骤605,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
[0242]
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包括第二阈值,第二数据流中pdcp序列号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对应的数据包为在第二网络设备经过pdcp层压缩处理后的数据包。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阈值用于告知终端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从哪个pdcp序列号对应的pdcp sdu开始执行ddc压缩。
[0243]
示例性的,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个pdcp control pdu指示第二阈值。可参见图6a所示的pdcp control pdu的一种格式示意图,其中d/c字段的取值为“1”表示pdcp data pdu,为“0”表示pdcp control pdu,本技术实施例取值为“0”。pdu type指示control pdu的类型,pdu type为000可表示为pdcp状态报告,001可表示为rohc反馈,其他取值为预留值,本技术实施例pdu type可以为000和001以外的某个取值;r为预留比特位。又例如,第三指示信息/第二阈值可以携带在其他控制信令中,如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等。
[0244]
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pdcp data pdu中携带用于指示第二阈值的第三指示信息。方式一,携带第三指示信息,指示当前pdcp data pdu是否为第二网络设备侧从该数据包开始执行ddc压缩,例如可以通过pdcp帧子头中的预留比特位进行指示。方式二,携带第二阈值,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侧从第二阈值对应的pdcp sdu开始执行ddc压缩,例如可以通过pdcp帧子头中的预留比特位对pdcp data pdu是否携带第二阈值进行指示。
[0245]
步骤606,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数据流。
[0246]
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阈值进行pdcp层解压缩处理,例如从第二阈值对应的数据包开始按序进行ddc解压缩处理。如果之前第二阈值对应的数据包递交至上层,则终端设备对该数据包进行ddc解压缩处理,对解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后,对解压得到的pdcp sdu丢弃;否则,将其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等排序后执行ddc解压缩,并向上层递交pdcp sdu。
[024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一网络设备没有配置ddc,第二网络设备配置了ddc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不丢弃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这部分数据包是从第一网络设备收到的,没有进行ddc压缩处理,因此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包即为对应的pdcp sdu;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后,发送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没有成功接收的pdcp sdu;终端设备对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的pdcp pdu按序执行解压缩处理,得到对应的pdcp sdu;终端设备按序将pdcp sdu递交给上层。
[0248]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成功接收到sn=0,2,4的未压缩数据包,其中sn=0的数据包可以成功递交给上层,其他数据包由于还未排好序,保存在pdcp接收缓存中;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sn=1和3的压缩数据包,ue对这部分数据包按序解压得到对应pdcp sdu后,再按序向上层递交pdcp sdu。
[0249]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压缩机制应用于移动切换过程中,通过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连续data forwarding,可以避免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数据时丢包,从而实现数据的无损传输。第二网络设备无需等待接收到pdcp状态报告便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避免给下行数据传输带来时延,以及避免发送未压缩数据包带来的资源浪费。
[0250]
图6所示的实施例,将压缩机制应用于移动切换过程中,若将该实施例应用在数据分流过程中,例如,双连接的建立过程中,那么步骤601和602中的切换请求消息和切换请求
响应消息可以分别替换为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和辅节点添加请求确认消息。
[0251]
请参见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基于移动切换流程,对一个am drb进行描述。图7所示的流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0252]
步骤701,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
[0253]
步骤702,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0254]
其中,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可携带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传输第一网络设备的压缩缓存信息。例如,该请求信息可以是request ddc buffer status transfer,用于请求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第一网络设备的ddc缓存状态。
[0255]
可选的,可通过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是否携带请求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是否传输压缩缓存信息,例如携带请求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传输压缩缓存信息;若不携带请求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不传输压缩缓存信息。可选的,可通过请求信息对应的比特位的取值表示第一网络设备是否传输压缩缓存信息,例如请求信息对应的比特位的取值为“1”或者“true”,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传输压缩缓存信息;请求信息对应的比特位的取值为“0”或“false”,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不传输压缩缓存信息。
[0256]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可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维护压缩缓存信息对应的解压缩缓存信息。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前,所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信息与第一网络设备采用的压缩缓存信息一致,终端设备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后,根据该指示信息依然使用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信息。
[0257]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请求信息,请求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压缩缓存信息;可选的,第二网络设备进一步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指示是否接受传输压缩缓存信息的请求;当第二网络设备指示接受传输压缩缓存信息的请求时,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压缩缓存信息,否则,确定不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压缩缓存信息。
[0258]
步骤703,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接口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压缩缓存信息。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压缩缓存信息。
[0259]
第一网络设备可通过一条基站间接口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压缩缓存信息。压缩缓存信息是第一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信息,可以包括压缩缓存状态。
[0260]
可选的,该基站间接口消息包括第一阈值,第一阈值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压缩缓存信息进行pdcp层压缩处理的第一个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当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pdcp序列号小于第一阈值的数据包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不对这些数据包进行ddc压缩。
[0261]
步骤704,第二网络设备基于压缩缓存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数据流。
[0262]
可选的,步骤704

1,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pdcp状态报告。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pdcp状态报告。
[0263]
第二网络设备基于压缩缓存信息,对第一数据流进行pdcp层压缩处理,得到第二数据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流。第一数据流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按照图1a所示的data forwarding转发的数据流。至少一个业务承载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
[0264]
示例性的,以图7为例,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成功接收到sn=2和sn=4的pdcp pdu,没有接收到sn=1和sn=3的pdcp pdu,在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终端设备的解压缩缓存信息保持不变,第二网络设备基于pdcp状态报告向终端设备发送sn=1和sn=3的pdcp sdu对应的压缩数据包。由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信息与终端设备维护的压缩缓存信息一致,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pdcp pdu进行正确解压缩,避免丢包。
[0265]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压缩机制应用于移动切换过程中,通过将第一网络设备的压缩缓存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避免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数据时丢包,从而实现数据的无损传输。
[0266]
图7所示的实施例,将压缩机制应用于移动切换过程中,若将该实施例应用在数据分流过程中,那么步骤701和702中的切换请求消息和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可以分别替换为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和辅节点添加请求确认消息。
[0267]
图4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以下行数据传输的压缩机制为ddc为例进行介绍,对于下行数据传输的压缩机制为rohc也适用,例如压缩机制为rohc,图4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发送未压缩数据包可以是发送rohc ir数据包,或rohc实例/协议维持在rohc ir状态发送数据包。上述实施例不仅适用由于进行站间切换或数据分流而进行业务承载迁移的场景,对于其它涉及pdcp重建立的场景都适用,如站内切换、秘钥更新等。
[026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ue发送rohc ir数据包,或rohc实例/协议维持在rohc ir状态,可以是指rohc模式限定为u模式,或rohc模式限定为o模式,或rohc模式限定为r模式,也可以是指rohc模式限定为u模式和o模式中的一种,或rohc模式限定为u模式和r模式中的一种,或rohc模式限定为o模式和r模式中的一种,还可以是指rohc模式限定为u模式,o模式和r模式中的一种。
[0269]
下面以上行数据传输的压缩机制为rohc为例进行介绍。上行数据传输的压缩机制为rohc为例,不仅适用于移动切换场景(例如站内切换或站间切换),还适用于其它涉及pdcp重建立的场景。
[0270]
站内切换时,对一个am drb,如果基站指示ue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生效rohc,ue从第一个未被rlc层确认接收成功的pdcp sdu开始连续进行重传或传输,这些pdcp sdu在组成pdcp pdu时需要进行rohc处理,可能携带有新建立的rohc上下文。如果基站侧在切换前,已经成功接收到部分pdcp sdu,那么基站接收到重复的pdcp pdu后(根据sn判断是否是重复包)则直接丢弃,那么将无法获取这些pdcp pdu中携带的rohc上下文。当基站接收到一个之前非重复的pdcp pdu,如果该pdcp pdu利用ue侧新建立的rohc上下文进行了压缩处理,基站侧因为未建立起相应的rohc上下文,无法正确解压缩该pdcp pdu,导致数据解压处理失败。如图2a所示,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ue发送的sn=101,102,103对应的pdcp pdu携带了rohc上下文,发送的sn=104对应的pdcp pdu利用该rohc上下文做了压缩,基站侧收到sn=101,102,103对应的pdcp pdu,认为是重复接收的数据包而直接丢弃,那么基站接收到sn=104对应的pdcp pdu后无法正确进行rohc解压。
[0271]
此外,由于pdcp重建后,ue发送sn=101,102,103的pdcp pdu(携带rohc上下文)和sn=104的pdcp pdu(利用rohc上下文进行了压缩),由于空口乱序,gnb先收到sn=104的pdcp pdu,因为该数据包对应接收窗口的下边界,gnb会直接处理该pdu,但gnb无法对其进行rohc解压。
[0272]
类似的,对于切换后的下行数据传输也存在上述问题,相比于上行数据传输,相当于ue和基站角色进行了互换。
[0273]
因此,pdcp重建立后,ue重传未被rlc ack的数据包,如何避免基站侧丢弃携带rohc上下文的重复包,导致基站侧无法建立rohc上下文,从而无法对后续pdcp pdu进行rohc解压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274]
请参见图7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0275]
步骤s101,ue向基站发送ue能力信息。相应的,基站接收来自ue的ue能力信息。
[0276]
其中,ue能力信息可以包括maintainir

state能力参数,用于指示ue是否支持在pdcp重建立后到第一条件满足时发送rohc ir数据包,或rohc实例/协议维持在rohc ir状态。该能力参数名称maintainir

state仅是一种示例,不做限定。
[0277]
在pdcp重建立后到第一条件满足时,可以理解为在完成pdcp重建立之后,直到满足第一条件的过程。该过程的起始时间为完成pdcp重建立,终止时间为满足第一条件,该过程中不满足第一条件。
[0278]
步骤s102,基站向ue发送rrc重配置消息。相应的,ue接收来自基站的rrc重配置消息。
[0279]
其中,rrc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ue的一个am drb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pdcp重建立且生效rohc。rrc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maintainir

stateinpdcp

reest参数,该参数指示ue是否在pdcp重建立后到第一条件满足时发送rohc ir数据包,或rohc实例维持在rohc ir状态。该配置参数名称maintainir

stateinpdcp

reest仅是一种示例,不做限定。
[0280]
当基站在rrc重配置消息中携带了上述参数,表示ue需要在pdcp重建立后到第一条件满足时发送rohc ir数据包,否则,表示ue不需要在该过程中发送rohc ir数据包。该参数在对am drb的pdcp实体进行重建立,且生效rohc时可选携带,否则rrc重配置消息中不携带该参数。
[0281]
ue在接收到rrc重配置消息的情况下,可以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发送rohc ir数据包,或rohc实例/协议维持在rohc ir状态。
[0282]
可选的,基站也可以通过rrc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该参数的取值表示ue是否需要在上述过程中发送rohc ir数据包,例如当携带该参数且取值为

true’或者
‘1’
,表示ue需要在上述过程中发送rohc ir数据包;当该参数取值为

false’或者
‘0’
或者未携带时,表示ue不需要在上述过程中发送rohc ir数据包。
[028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s101和步骤s102执行至少一个,例如执行步骤s101或步骤s102,或执行步骤s101和步骤s102。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不执行步骤s101和步骤s102,此时ue对am drb的pdcp实体进行重建立,且生效rohc后,rohc实例/协议总是需要维持在rohc ir状态,无需ue能力的支持,以及基站通过参数进行控制。
[0284]
步骤s103,ue进行pdcp重建立。
[0285]
步骤s104,ue从第一个未被rlc层确认的pdcp sdu开始,按照pdcp序列号从小到大且连续的顺序,向基站发送数据包,这些数据包为rohc ir数据包或rohc实例/协议维持在rohc ir状态。
[0286]
对于am drb,当ue进行pdcp重建立,且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生效rohc,则ue在重传/发送pdcp sdu时,发送rohc ir数据包,或者ue的rohc实例/协议维持在rohc ir状态,直到第一条件满足。
[0287]
其中,第一条件可以是如下之一:
[0288]
a,从第一个没有被rlc层确认的pdcp sdu开始,所有在pdcp重建立之前已经分配了sn的pdcp sdu都被进行了重传;b,从第一个没有被rlc层确认的pdcp sdu开始,所有在pdcp重建立之前已经在空口传输过的pdcp sdu都被进行了重传;c,ue接收到基站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或者ue基于接收到的状态报告对其中指示已成功递交给基站侧的pdcp sdu进行了pdcp sdu discard处理;d,基站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信令,指示ue可以发送非rohc ir包或指示ue的rohc实例/协议可以不用维持在rohc ir状态。其中,第一指示信令可以通过pdcp control pdu进行承载。
[0289]
上述ue被基站指示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生效rohc,可以是如下情形中的一种:
[0290]
1)ue在pdcp重建立之前未被配置rohc功能,基站通过rrc重配置消息指示ue进行pdcp重建立并且配置了rohc功能;2)ue在pdcp重配置之前已经配置了rohc功能,基站通过rrc重配置消息指示ue进行pdcp重建立并且重配了rohc的相关参数,如maxcid,或profiles等参数;3)ue在pdcp重配置之前已经配置了rohc功能,基站通过rrc重配置消息指示ue进行pdcp重建立并且通过drb

continuerohc参数指示ue保持rohc头压缩协议不变。
[0291]
步骤s105,ue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0292]
步骤s106,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ue向基站发送非rohc ir数据包,或rohc实例/协议可以不维持在rohc ir状态。
[0293]
图7a所示的实施例中,ue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生效rohc,发送rohc ir数据包,或者ue的rohc实例/协议维持在rohc ir状态,直到第一条件满足;在第一条件被满足之后,发送非rohc ir数据包,可以避免ue切换后重传过多携带rohc上下文的pdcp数据包,避免接收侧直接丢弃重复包,从而使得基站ue可以保持rohc上下文的同步,基站侧/ue侧对接收到的压缩数据包可以成功执行rohc解压。
[0294]
图7a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例如,在移动切换时,目标基站指示ue进行pdcp重建立,且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生效rohc,目标基站在ue随机接入完成后,相应pdcp实体向ue重传/发送pdcp sdu时,发送rohc ir数据包,或者基站相应的pdcp实体的rohc实例/协议维持在rohc ir状态,直到第二条件满足。
[0295]
其中,第二条件可以是如下之一:
[0296]
a,源站在data forwarding过程中转发过来的携带sn的pdcp sdu都被进行了重传;b,基站接收到ue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或者基站基于接收到的pdcp状态报告对其中指示已成功递交给基站侧的pdcp sdu进行了pdcp sdu discard处理。
[0297]
如果是站内切换场景,第二条件还可以是:从第一个没有被rlc层确认的pdcp sdu开始,所有在pdcp重建立之前已经分配了sn的pdcp sdu都被进行了重传,或所有在pdcp重建立之前已经在空口传输过的pdcp sdu都被进行了重传。
[0298]
在另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中,对于am drb,当ue进行pdcp重建立,且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生效rohc,则ue在重传后启动一个定时器x。当ue接收到基站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或ue基于接收到的状态报告对其中指示已成功递交给基站侧的pdcp sdu进行了pdcp sdu discard处理,则停止定时器x。
[0299]
在定时器x运行时,ue不进行pdcp sdu的重传/传输,即ue不对pdcp sdu进行rohc处理和发送操作;当定时器超时或未运行时,ue可以对pdcp sdu进行处理和传输。可选的,在定时器x运行时,ue发送数据rohc ir包或rohc实例/协议维持在rohc ir状态;当定时器超时或未运行时,ue可以发送非rohc ir数据包,或无需限定rohc实例/协议处于rohc ir状态。
[0300]
定时器x的定时时长可以由基站进行配置。例如,只有对am drb进行pdcp重建立且生效rohc时,基站可以选择配置该定时器x的定时时长,否则基站不进行配置。当基站未配置定时器x的定时时长,ue在重建立后无需启动定时器x,即ue执行现有协议中定义的pdcp重建立过程涉及的动作。可选的,当基站未配置定时器x的定时时长,可以认为定时器x的定时时长=0,即定时器x启动后立即超时,如此ue在配置和未配置定时器x的定时时长的情形下,ue的动作是一致的。
[0301]
可选的,ue在上报其能力信息时,可携带是否支持定时器操作的能力参数,该能力参数例如可以是maintaintimerx,用于指示ue是否支持在pdcp重建立之后启动定时器x,用于控制定时器运行时间内pdcp sdu的处理。当ue上报支持该定时参数时,基站才可以为ue配置定时器x的定时时长。其中该能力参数名称maintaintimerx仅是一种示例,不做限定。
[0302]
对于下行数据传输,在移动切换时,目标基站指示ue进行pdcp重建立,且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生效rohc,目标基站在ue随机接入后,启动一个定时器y;当基站接收到ue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或基站基于接收到的状态报告对其中指示已成功递交给基站侧的pdcp sdu进行了pdcp sdu discard处理,则停止定时器y。在定时器y运行时,基站不进行pdcp sdu的重传/传输,即基站不对pdcp sdu进行rohc处理和发送操作;当定时器超时或未运行时,基站可以对pdcp sdu进行处理和传输。可选的,在定时器y运行时,基站只发送rohc ir数据包或rohc实例/协议维持在rohc ir状态;当定时器超时或未运行时,基站可以发送非rohc ir数据包,或无需限定rohc实例/协议处于rohc ir状态。
[0303]
该上行数据传输方法中,ue在pdcp重建立后等待一段时间,用于接收pdcp状态报告,从而降低ue发送过多重复包但被基站丢弃的可能,尽可能避免基站无法与ue保持rohc上下文的对齐而造成基站对接收到的压缩数据包执行rohc解压失败。
[0304]
在又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中,对于am drb,当ue进行pdcp重建立,且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生效rohc,pdcp接收侧(可以是基站或者ue)可以将一段时间t内接收到的数据包保存起来,并对这些数据包基于sn进行重排序。pdcp接收侧对重排序后的数据包按序进行解析,如果基于sn判断数据包是重复接收的数据包,则pdcp接收侧在对该数据包执行丢弃操作之前,执行rohc解压缩操作,获取其中可能携带的rohc上下文;如果数据包是当前pdcp接收窗口内的数据包,则ue按照现有协议中pdcp的接收处理流程对数据包进行处理。
[0305]
如果pdcp接收侧在ue,则上述时间t可以由基站进行配置。可选的,ue可以引入一个新的能力参数,例如该能力参数可以称之为maintaintimet,用于指示ue是否支持上述操作。
[0306]
在该方法中,pdcp接收侧可以按序获取重复数据包中携带的rohc上下文,从而避免基站侧和ue侧rohc上下文上下文不一致所导致的压缩数据包解压失败。
[0307]
在又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中,对于am drb,当ue进行pdcp重建立,且在pdcp重建立完成后生效rohc,则基站在ue随机接入完成后向ue发送pdcp状态报告。基站在确认ue接收到pdcp状态报告之前,不向ue调度上行资源,或者不向ue的该am drb调度上行资源。
[0308]
基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ue已经接收到pdcp状态报告。方式一,ue对该pdcp状态报告所在的tb进行了harq ack反馈。方式二,ue对该pdcp状态报告所在的rlc sdu进行了rlc ack反馈。
[0309]
基站通过该调度方式,可以避免ue在接收到pdcp状态报告之前,重传大量pdcp sdu,从而避免基站侧与ue侧rohc上下文不一致所导致的压缩数据包解压失败。此外,该方法中,基站也可以不是完全避免给ue调度上行资源,而是控制给ue调度上行资源的频率,例如控制在1个无线帧内最多调度n个上行授权,或者最多调度tbs为m的上行授权。该方法无需对协议进行改动,实现简单、方便。
[0310]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给出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相应的模块。所述模块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或者是软件和硬件结合。
[0311]
图8给出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800可以是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支持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还可以是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0312]
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处理器8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或处理模块等,可以实现一定的控制功能。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通用处理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终端、终端芯片,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0313]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处理器801也可以存有指令803,所述指令803可以被处理器801运行,使得通信装置8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
[0314]
在另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处理器8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单元。例如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或接口可以用于指令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或接口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
[0315]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8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804,指令804可在处理器801上被运行,使得通信装置8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存储器8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的,处理器801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例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对应关系可以存储在存储器802中,或者存储在处理器801中。
[0316]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805和/或天线806。收发器805可以称为收
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收发装置或收发模块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
[0317]
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通信装置800为终端设备时,可以包含各种功能模块,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04

2、步骤404

1和步骤404;或图5中的步骤505

1、步骤505、步骤506

1和步骤506;或图6中的步骤604

1、步骤604和步骤605;或图7中的步骤704

1和步骤704。通信装置800为第一网络设备时,可以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01至步骤403;或图5中的步骤501至步骤504;或图6中的步骤601至步骤603;或图7中的步骤701至步骤703。通信装置800为第二网络设备时,可以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01至步骤403,以及步骤404

1和步骤404;或图5中的步骤501至步骤504,以及步骤505、步骤506

1和步骤506;或图6中的步骤601至步骤603,以及步骤604和步骤605;或图7中的步骤701至步骤703,以及步骤704

1和步骤704。
[0318]
本技术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上。ic可以包括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印刷电路可以实现ic。
[0319]
以上实施例描述中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但本技术中描述的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8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
[0320]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其子系统;
[0321]
(2)接收机、终端、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网络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机器设备、家居设备、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等。
[0322]
图9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9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9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0323]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析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被进一步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0324]
为了便于说明,图9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325]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9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
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0326]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900的收发模块91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900的处理模块912。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900包括收发模块911和处理模块912。收发模块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或者收发单元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模块91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模块,将收发模块91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模块,即收发模块911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示例性的,接收模块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或者接收单元等,发送模块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发射电路或者发送单元等。可选的,上述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一个模块,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多个模块。上述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可以在一个地理位置,也可以分散在多个地理位置。
[0327]
如图10所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000。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或者,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该装置也可以是其他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本技术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001(或称为处理单元)。可选的,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002(或称为接收单元)和发送模块1003(或称为发送单元)。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或称为存储单元)。
[0328]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可能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收发器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
[0329]
通信装置1000具备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终端设备的功能,比如,通信装置1000包括终端设备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终端设备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详细可进一步参考前述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或者,通信装置1000具备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网络设备的功能,比如,通信装置1000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第二网络设备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详细可进一步参考前述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
[0330]
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1000中各个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图4、图5、图6或图7描述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两个图或更多个图中描述的方法相互结合的方法。
[033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000为第二网络设备,可包括:接收模块1002和发送模块1003。接收模块1002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1、步骤403和步骤404

1;
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1、步骤503、步骤504和步骤506

1;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1和步骤603;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701、步骤703和步骤704

1。发送模块1003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2和步骤404;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2、步骤505和步骤506;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2、步骤604和步骤605;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702和步骤704。
[033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000为第一网络设备,可包括:接收模块1002和发送模块1003。接收模块1002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2;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2;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2;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702。发送模块1003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1和步骤403;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1、步骤503和步骤504;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1和步骤603;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701和步骤703。
[033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000为终端设备,可包括:接收模块1002和处理模块1001。接收模块1002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4;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5和步骤506;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4和步骤605;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704。处理模块1001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4

2;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5

1;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4

1。可选的,通信装置1000还包括发送模块1003,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4

1;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6

1;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704

1。
[0334]
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比如其当前所基于的方案,而独立实施,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依据需求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给出的装置也可以相应的实现这些特征或功能,在此不予赘述。
[0335]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到本技术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相应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336]
可以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0337]
本技术所描述的方案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用硬件、软件或者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用于在通信装置(例如,基站,终端、网络实体、或芯片)处执行这些技术的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中。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0338]
可以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
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 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0339]
可以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340]
可以理解,在本技术中,“当

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装置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装置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0341]
本技术中的“同时”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的时间点,也可以理解为在一段时间段内,还可以理解为在同一个周期内。
[0342]
本技术中对于使用单数表示的元素旨在用于表示“一个或多个”,而并非表示“一个且仅一个”,除非有特别说明。本技术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至少一个”旨在用于表示“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旨在用于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0343]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0344]
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0345]
本技术中各表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配置,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各表中的信息的取值仅仅是举例,可以配置为其他值,本技术并不限定。在配置信息与各参数的对应关系时,并不一定要求必须配置各表中示意出的所有对应关系。例如,本技术中的表格中,某些行示出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配置。又例如,可以基于上述表格做适当的变形调整,例如,拆分,合并等等。上述各表中标题示出参数的名称也可以采用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名称,其参数的取值或表示方式也可以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取值或表示方式。上述各表在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数组、队列、容器、栈、线性表、指针、链表、
树、图、结构体、类、堆、散列表或哈希表等。
[0346]
本技术中的预定义可以理解为定义、预先定义、存储、预存储、预协商、预配置、固化、或预烧制。
[0347]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0348]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349]
可以理解,本技术中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350]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351]
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0352]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353]
本技术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以互相参考。在本技术中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方式、实施方法、或实现方法。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354]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