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赖床闹钟的制作方法

2020-07-31 22: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闹钟 赖床
一种防赖床闹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闹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赖床闹钟。



背景技术:

闹钟是带有闹时装置的钟,既能指示时间,又能按人们预定的时刻发出音响信号或其他信号,闹钟的机芯结构主要有机械式和石英电子式两大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闹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闹钟,当前的电子闹钟唤醒用户的方式多为通过产生一定音量的声音来使用户快速的醒来,而长时间通过此方式来唤醒用户,不仅容易导致神经紊乱和心理问题,而且也很容易使用户产生抗性,导致出现无法在指定时间唤醒用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赖床闹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大音量直接唤醒用户会严重用户的精神状态,而且也很容易使用户产生抗性,导致无法被唤醒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赖床闹钟,包括置于枕头内部的振动摇醒模块,所述振动摇醒模块包括安装板和驱动轴,在所述安装板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对人体头部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且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件的正下方,在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带动支撑组件上下运动且为圆台状结构的凸轮,所述驱动轴的一端滑动连接有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十字轴,且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控制驱动轴位置的电动推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活动支架,在所述活动支架上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为弧形结构的支撑片,且所述活动支架与凸轮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个活动滚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片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控制模块、蓄电池、用于存储唤醒声音的存储模块和用于播放唤醒声音且位于驱动轴两侧的扬声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的单片机和用于与外界移动设备相连接的无线信息收发器,所述单片机分别与蓄电池、扬声器存储模块、压力传感器、驱动电机和电动推杆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唤醒方法包括:

步骤s100,通过无线信息收发器连接外界移动设备,由外界移动设备设定时钟;

步骤s200,达到设定时间启动扬声器播放唤醒声音,并通过压力传感器收集枕头压力信息;

步骤s300,根据所收集的压力信息判断用户起床状态,并根据起床状态启动振动摇醒模块,完成对用户的唤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启动所述振动摇醒模块的时间与启动扬声器的时间间隔为5-10分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判断所述用户起床状态的过程为:

步骤s201,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在躺下后的压力数据;

步骤s202,实时检测在启动扬声器后枕头的压力数据,并与用户在躺下后的压力数据进行对比,完成对用户起床状态的判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扬声器播放唤醒声音的过程分为音量逐步增加阶段和音量逐步降低阶段,且所述音量逐步增加阶段和音量逐步降低阶段的时间在1-5分钟内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界移动设备至少包括手机和平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启动所述振动摇醒模块后的振幅为由小到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在进行使用时,可预先通过扬声器播放轻柔的声音对用户进行初步的唤醒,在初步唤醒后采用振动的方式对用户进行二次唤醒,其能够预先给予用户一个起床的信号,让用户身体有时间做出相应的准备,进而在二次唤醒时,能够有效避免用户身体在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被粗暴的唤醒,其容易对用户精神造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十字轴的立体图。

图中:

1-振动摇醒模块;2-安装板;3-驱动轴;4-支撑组件;5-凸轮;6-十字轴;7-电动推杆;8-控制模块;9-蓄电池;10-存储模块;11-扬声器;

401-活动支架;402-支撑片;403-活动滚子;404-压力传感器;

801-单片机;802-无线信息收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赖床闹钟,包括置于枕头内部的振动摇醒模块1,振动摇醒模块1包括安装板2和驱动轴3,在安装板2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对人体头部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4,安装板2在用于安装支撑组件4的同时,还能够起到隔离枕头内部空间的作用,枕头内朝向用户的一侧空间内填充有棉花或其他的柔软填充物,以确保用户在进行使用时会更加的舒适。

驱动轴3位于支撑组件4件的正下方,在驱动轴3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带动支撑组件4上下运动且为圆台状结构的凸轮5,驱动轴3的一端滑动连接有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十字轴6,且驱动轴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控制驱动轴3位置的电动推杆7。

这里凸轮5的截面椭圆形结构,即在凸轮5转动时,其能够推动支撑组件4进行上下的运动。

十字轴6能够在驱动轴3上进行左右的滑动,而在其转动时,能够使驱动轴3随着十字轴的转动而转动,而电动推杆7因为与驱动轴3为转动连接的状态,因此在通过电动推杆7带动驱动轴3进行运动时,其不会影响到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3进行正常的转动。

在进行使用时,启动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3的转动,驱动轴3在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凸轮5的转动,凸轮5转动则带动支撑组件4的运动,因为凸轮5为圆台形结构,因此在通过电动推杆7带动驱动轴3运动时,其能够改变凸轮5与支撑组件4的接触位置,进而可通过改变凸轮5与支撑组件4的接触位置来实现对支撑组件4振动幅度的调整,可便于在对用户进行唤醒时,能够从微弱的振幅向强烈的振幅进行转变,可为用户提供一定的适应时间,避免直接以强烈的震动唤醒用户,会刺激到用户的问题。

如图2至图4所示,支撑组件4包括活动支架401,在活动支架401上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为弧形结构的支撑片402,且活动支架401与凸轮5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个活动滚子403。

设置的活动滚子403能够通过滚动摩擦的方式来代替活动支架401与凸轮5之间的摩擦,其能够降低活动支架401的磨损。

支撑片402优选为一具有一定柔韧性的工程塑料,从而在对用户的头部进行支撑时,保证其能够跟随压力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可避免支撑片402过硬而会导致用户出现不适的问题。

支撑片40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404。

如图1所示,还包括控制模块8、蓄电池9、用于存储唤醒声音的存储模块10和用于播放唤醒声音且位于驱动轴3两侧的扬声器11,控制模块8包括的单片机801和用于与外界移动设备相连接的无线信息收发器802,单片机801分别与蓄电池9、扬声器11存储模块10、压力传感器404、驱动电机和电动推杆7电性连接。

单片机801可优选为stc公司推出的stc89系列单片机,而这里通过存储模块10上的唤醒声音优选为自然中的鸟叫声、小溪的流水声等,保证在唤醒用户时,不会过度的刺激到用户。

唤醒方法包括:

步骤s100,通过无线信息收发器连接外界移动设备,由外界移动设备设定时钟;

步骤s200,达到设定时间启动扬声器播放唤醒声音,并通过压力传感器收集枕头压力信息;

步骤s300,根据所收集的压力信息判断用户起床状态,并根据起床状态启动振动摇醒模块,完成对用户的唤醒。

启动振动摇醒模块的时间与启动扬声器的时间间隔为5-10分钟。

这里的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所预留的时间间隔,可在通过扬声器11初步对用户进行唤醒时,能够使用户身体有一定的反应时间,从而二次对用户进行唤醒时,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对用户所造成刺激,使用户更加自然的醒来。

断用户起床状态的过程为:

步骤s201,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在躺下后的压力数据;

步骤s202,实时检测在启动扬声器后枕头的压力数据,并与用户在躺下后的压力数据进行对比,完成对用户起床状态的判断。

为了提高检测准确性,可设定一个阈值,即启动扬声器11后所检测的枕头的压力数据位于躺下后的压力数据加上阈值数据与躺下后的压力数据减去阈值数据之间时,则判定用户没有起床,反之则判断用户已经起床,在判断用户已经起床后,则直接停止扬声器11的播放以及停止振动摇醒模块1的振动。

扬声器播放唤醒声音的过程分为音量逐步增加阶段和音量逐步降低阶段,且音量逐步增加阶段和音量逐步降低阶段的时间在1-5分钟内完成。

外界移动设备至少包括手机和平板,启动振动摇醒模块后的振幅为由小到大。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将所设置的无线信息收发器802更换为蓝牙模块,即利用蓝牙模块来实现对与该装置的连接,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