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导体面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流 密度 测量 导体 分布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密度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体面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2.交变或瞬变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会在通流导体的内部和外部产生交变或瞬变的电磁场,变化的磁场在导体或相邻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会在原电流的基础上产生叠加或抵消的效果,出现趋肤效应和临近效应,使电流密度在导体中的分布不均匀。
3.电流趋肤效应和临近效应广泛存在于电源母线及叠层母排、开关柜汇流排、变压器或电感绕组以及各种电磁装置导电结构中。此外,导体处于复杂的外部变化磁场中和边缘效应也会影响导体中的电流密度分布,这些因素通常会使导体的有效截面积减小,导致损耗增大,温升增加;改变导体局部电磁场分布和辐射发射特征,造成设备或器件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同时会影响导体所受电磁力分布,带来振动和结构安全性风险。因此,测量和分析导体中高频电流密度的分布特征对于相关设备和装置通流部件的热、结构和电磁特性综合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一种有效的电流密度测量方法,为导体电流密度分布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验测试手段和验证方法。
4.通常,汇流排等导体通流截面在厚度和宽度两维度方向的尺寸差距较大,同时趋肤效应使电流主要分布于导体表面,因此,电力或电磁装置通流导体中的交变或瞬变电流一般具有面电流特征。利用磁场测量反演是测量导体面电流密度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要求磁场测量与反演的方式有效,磁场传感器尺寸小,能够紧贴被测导体测量。目前,该方法尚未广泛应用,常用的磁场测量传感器体积较大,不易安装布置,测量带宽、精度和分辨率有限,不能满足导体面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导体面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系统包括测量探针、电流测量传感器、放大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6.所述测量探针包括探针基材、磁通环线圈阵列、输出信号端子;
7.所述探针基材为电路板,覆盖在通流导体被测面上;
8.所述磁通环线圈阵列设置在所述探针基材上,包括沿面电流密度分布方向布置的多组磁通环线圈;
9.所述磁通环线圈包括串联的多层线圈,所述磁通环线圈的法线与所述探针基材相垂直;
10.所述输出信号端子设置在所述探针基材上,分别与所述磁通环线圈连接;
11.所述电流测量传感器为罗氏线圈传感器,环绕设置在通流导体外侧;
12.所述放大电路与所述输出信号端子连接,用于将所述测量探针采集到的信号进行
比例放大;
13.所述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放大电路和电流测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计算导体面电流密度时空分布。
14.更进一步地,所述探针基材为多层柔性结构。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磁通环线圈与信号端子的正负连接线分别布置于所述基材相邻的两层,且所述正负连接线最近距离平行布置。
16.更进一步地,所述磁通环线圈阵列包括20组所述磁通环线圈,每组所述磁通环线圈包括4层串联线圈,每层所述线圈具有6匝,每匝所述线圈的平均环绕尺寸为0.05m*0.005m。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导体面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探针,采用柔性电路板结构(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结构轻便,成本低,适用于不同形状被测导体表面的贴装。同时,线圈电路参数可控,杂散参数较小,测量频率带宽大,并可依据测量空间分辨率与测量精度需求,对磁通环线圈阵列的线圈数量、层数、尺寸、布置方式等进行适应性调整,形成系列化探针规格。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体面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体面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系统中测量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体面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系统中磁通环线圈布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体面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系统获取的一种典型导体面电流密度时空分布测量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24.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体面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包括测量探针、电流测量传感器、放大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25.如附图2

3所示,测量探针结构包括探针基材、磁通环线圈阵列、输出信号端子;探针基材为多层结构,覆盖在通流导体被测面上,采用柔性电路板结构(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基材材料选用聚酰亚胺,材料轻薄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与待测的导体实现完美贴合,同时便于安装维护;磁通环线圈阵列包括多组在探针基材上沿面电流密度分布方向均匀设置的磁通环线圈,各磁通环线圈法线与探针基材相垂直;输出信号端子设置在探针基材上,各磁通环线圈与输出信号端子的正负连接线分别布置于基材相邻的两层,且最近距离平行布置,以减小探针杂散参数。
26.本实施例中,探针基材选用完整的四层fpc基材,厚度小于0.5mm,沿电流密度分布
方向共布置n=20组磁通环线圈,依次编号为1~20,每组磁通环线圈设计为单层6匝线圈,共四层串联,总匝数n为24匝,每匝线圈平均环绕面积s为0.05m*0.005m,每组磁通环线圈ns值为6
×
10
‑3m2。
27.应当理解的是,磁通环线圈阵列的线圈数量、层数、ns值、布置方式可依据被测导体表面尺寸,被测电流密度频率、幅值,以及测量空间分辨率与测量精度需求进行适应性设计和调整。
28.电流测量传感器用于测量通流导体总电流幅值,可以采用罗氏线圈传感器,环绕设置在导体外侧。
29.放大电路与测量探针的输出信号端子连接,用于将测量探针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比例放大。
30.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与电流测量传感器和放大电路连接,用于获取放大电路和电流测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结合测量探针与电流测量传感器测量结果,可以得到导体面电流密度时空分布。
31.本实用新型中导体面电流分布测量系统工作原理为:
32.在被测导体外侧套设罗氏线圈传感器,并在被测导体的被测面安装测量探针,调整探针基材,使探针基材与被测导体贴合,并使测量探针中的磁通环线圈阵列均匀覆盖在被测面上。
33.罗氏线圈传感器由被测导体获取电流幅值,测量探针获取感应的电压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将感应的电压信号进行比例放大生成输出电压信号;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获取电流幅值和输出电压信号。
34.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利用磁场测量反演测量导体面电流密度。
35.同时,该测量系统中测量探针也可以单独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未接收到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将参考点电场分量置零;并依据上述原理反演被测面电流密度分布。
36.如附图4所示,测量系统输出的导体面电流密度,可绘制导体面电流密度的时空分布。附图4示出了在一种实施例中导体在流过瞬态电流脉冲时,典型的导体面电流密度时空分布测量结果。其中,横坐标为时间轴t,纵坐标为导体y方向空间轴。
37.现有技术中的磁探针多为单个线圈的封装结构,不易贴附被测导体安装,采用相同布置形式时需要使用大量磁探针,使用成本也较高;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探针为基于fpc基材的阵列式结构,易于依据被测导体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流密度分布的测量探针厚度仅为0.5mm,重量不足50g,空间分辨率≤5mm,fpc制作工艺成熟,成本低廉;测量探针整体成本仅与单个封装结构的磁探针相近,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38.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公开内容,可以采用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一些简单的变换或更改的设计,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