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容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0-10-28 12: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容 制备方法 系统
电容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mems器件中的面内运动一般是指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在晶圆的平面内,对于这种平面内运动的检测或驱动,通常是制备沿着与平面方向垂直的梳齿结构的电容系统来实现,通过动梳齿和静梳齿在平面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导致动梳齿和静梳齿之间的电容变化。

然而,受到工艺极限的限制,梳齿的深宽比一般控制在20:1以内,梳齿对的间距也会大于1μm,这都导致需要制备极多数量的梳齿结构才能满足驱动力的要求。

并且,梳齿的间距都是通过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drie)制备的,这种工艺的侧壁都具有典型scallop结构(博世工艺典型特征),以及侧壁并不是90°垂直基板(间距不均匀),这些都会给梳齿电容系统带来问题。

此外,梳齿对结构不适合用于大位移情况,动梳齿在左右运动的时候是靠导向结构(一般是u型梁)导向的,很难严格保证动梳齿完全水平方向运动(会存在上下的运动偏差),加上梳齿制备工艺带来的结构上的缺陷,大位移下容易发生动梳齿与静梳齿的碰撞,引起可靠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电容系统。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上述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

一种电容系统,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晶圆、介质层、第一静电极层、动电极层和第二晶圆;

所述动电极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静电极层上的动电极块,所述动电极块与所述第一静电极层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动电极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静电极层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

所述第一静电极层设有第一绝缘空腔,所述第一绝缘空腔位于所述动电极块的下方,所述第一绝缘空腔将所述第一静电极层在水平方向上分隔;或者,所述动电极块上设有绝缘空腔,所述绝缘空腔将所述动电极块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一种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晶圆上依次形成介质层和第一静电极层;

刻蚀所述第一静电极层,从而在所述第一静电极层形成第一绝缘空腔,其中,所述第一绝缘空腔将所述第一静电极层在水平方向上分隔形成彼此绝缘的不同区域;

在所述第一静电极层上依次形成牺牲层和运动电极层;

刻蚀所述运动电极层,使得所述运动电极层转变为设置在所述牺牲层上的动电极块,所述动电极块形成动电极层,并且所述第一绝缘空腔设置在所述动电极块的下方;

释放所述牺牲层,使得所述动电极块与所述第一静电极层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动电极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静电极层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得到半成品;以及

将第二晶圆和所述半成品键合,使得所述第二晶圆层叠在所述动电极层上,得到所述的电容系统。

一种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晶圆上依次形成介质层、第一静电极层和牺牲层;

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运动电极层,接着刻蚀所述运动电极层,使得所述运动电极层转变为设置在所述牺牲层上的动电极块,并且在所述动电极块上形成绝缘空腔,其中,所述动电极块形成动电极层,所述绝缘空腔将所述动电极块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释放所述牺牲层,使得所述动电极块与所述第一静电极层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动电极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静电极层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得到半成品;以及

将第二晶圆和所述半成品键合,使得所述第二晶圆层叠在所述动电极层上,得到所述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

这种电容系统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静电极层和动电极层,动电极层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上的动电极块,动电极块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第一静电极层设有位于动电极块的下方的第一绝缘空腔,或者动电极块上设有绝缘空腔,这种电容系统的电容值会随着动电极块的运动发生改变,同时也可用于驱动。

相对于传统的梳齿结构的电容系统,这种电容系统可以通过对第一静电极层和动电极层之间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的精准控制,来实现第一静电极层和动电极层之间的间距的精准控制,从而这种电容系统的一致性非常好,并且第一静电极层和动电极层之间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

这种电容系统的一致性好,第一静电极层和动电极层之间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并且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与第一静电极层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与第一静电极层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如图3所示的电容系统的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如图8所示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如图10所示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12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如图12所示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14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如图14所示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16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7为如图16所示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18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9为如图18所示的电容系统的制备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为电容系统100、200、300、400、500、600的介绍,在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采用的晶圆(第一晶圆、第二晶圆)均为soi硅片。

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1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晶圆110、介质层120、第一静电极层130、动电极层140和第二晶圆150。

动电极层1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130上的动电极块142,动电极块142与第一静电极层1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1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1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

动电极块142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142为若干个,若干个动电极块142间隔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130上。

第一静电极层130设有第一绝缘空腔132,第一绝缘空腔132位于动电极块142的下方,第一绝缘空腔132将第一静电极层130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这种电容系统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静电极层130和动电极层140,动电极层1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130上的动电极块142,动电极块1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1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第一静电极层130设有位于动电极块142的下方的第一绝缘空腔132,这种电容系统100的电容值会随着动电极块142的运动发生改变,同时也可用于驱动。

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142与第一静电极层1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142与第一静电极层1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通过动电极块142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130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来实现电容系统100的电容值的改变,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静电极层130设有第一绝缘空腔13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动电极块142上设置绝缘空腔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空腔132内设有绝缘材料。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空腔132内也可以设有空气。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空腔132设置在动电极块1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下方。

第一绝缘空腔132设置在动电极块1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下方,这种设置方式对于对驱动和检测都有好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第一绝缘空腔132设置在动电极块142的宽度方向的其他区域的下方,只要保证第一绝缘空腔132位于动电极块142的下方即可。

如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2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晶圆210、介质层220、第一静电极层230、动电极层240、第二静电极层260和第二晶圆250。

动电极层2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230上的动电极块242,动电极块242与第一静电极层2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2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2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

动电极块242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242为若干个,若干个动电极块242间隔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230上。

第一静电极层230设有第一绝缘空腔232,第一绝缘空腔232位于动电极块242的下方,第一绝缘空腔232将第一静电极层230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第二静电极层260设有第二绝缘空腔262,第二绝缘空腔262位于动电极块242的上方,第二绝缘空腔262将第二静电极层260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这种电容系统2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静电极层230、动电极层240和第二静电极层260,动电极层2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230上的动电极块242,动电极块2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2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第一静电极层230设有位于动电极块242的下方的第一绝缘空腔232,第二静电极层260设有位于动电极块242的上方的第二绝缘空腔262,这种电容系统200的电容值会随着动电极块242的运动发生改变,同时也可用于驱动。

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242与第一静电极层2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242与第一静电极层2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通过动电极块242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230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来实现电容系统200的电容值的改变,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静电极层230设有第一绝缘空腔232,第二静电极层260设有第二绝缘空腔26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动电极块242上设置绝缘空腔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空腔232内设有绝缘材料。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空腔232内也可以设有空气。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空腔262内设有绝缘材料。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空腔262内也可以设有空气。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空腔262设置在动电极块2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下方。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空腔262设置在动电极块2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上方。

第一绝缘空腔232设置在动电极块2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下方,第二绝缘空腔262设置在动电极块2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上方,这种设置方式对于对驱动和检测都有好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第一绝缘空腔232设置在动电极块242的宽度方向的其他区域的下方,第二绝缘空腔262设置在动电极块242的宽度方向的其他区域的上方,只要保证第一绝缘空腔232位于动电极块242的下方即可,只要保证第二绝缘空腔262位于动电极块242的上方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3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晶圆310、介质层320、第一静电极层330、动电极层340和第二晶圆350。

动电极层3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330上的动电极块342,动电极块342与第一静电极层3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3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3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

动电极块342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342为若干个,若干个动电极块342间隔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330上。

动电极块342上设有绝缘空腔3422,绝缘空腔3422将动电极块342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这种电容系统3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静电极层330和动电极层340,动电极层3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330上的动电极块342,动电极块3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3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动电极块342上设有绝缘空腔3422,这种电容系统300的电容值会随着动电极块342的运动发生改变,同时也可用于驱动。

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342与第一静电极层3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342与第一静电极层3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通过动电极块342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330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来实现电容系统300的电容值的改变,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342上设有绝缘空腔342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一静电极层330设有第一绝缘空腔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结合图4,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层340上设有电隔离槽344,动电极块342设置在电隔离槽344内,并且电隔离槽344和动电极块342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

具体来说,动电极块342的两端与其他不动的动电极层340连接。电隔离槽344的设置,是为了动电极块342中被隔离的两部分电极可以单独引线出来到后端的控制电路(连接不同的控制信号),比如引线键合到某个pcb板上,所以需要在动电极块342上设绝缘空腔3422,以及在电隔离槽344和动电极块342之间填充绝缘材料。

结合图4,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342的两端与其他不动的动电极层340连接,动电极块342的中间部分的运动范围相对有限。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342的两端与其他不动的动电极层340连接的地方可以设置弹性结构,从而增大动电极块342的可运动位移。

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342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424和第二端3426,第一端3424和第二端3426均设置在电隔离槽344内。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3424的宽度和第二端3426的宽度均大于动电极块342的中间的宽度。

动电极块342设置在电隔离槽344内,从而使得动电极块342以电隔离槽344的边界为动电极块342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边界,仅仅为本发明中作为举例给出的一种动电极块342的运动方式,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运动方式。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3422内设有绝缘材料。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3422内也可以设有空气。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3422设置在动电极块3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

绝缘空腔3422设置在动电极块3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这种设置方式对于对驱动和检测都有好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绝缘空腔3422设置在动电极块342的宽度方向的其他区域的下方。

此外,通过在动电极块342上设置绝缘空腔3422,这种设计方案更有利于大位移情况,只要第一静电极层330做的足够大,动电极块342的位移可以无限制。

如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4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晶圆410、介质层420、第一静电极层430、动电极层440、第二静电极层460和第二晶圆450。

动电极层4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430上的动电极块442,动电极块442与第一静电极层4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4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4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

动电极块442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442为若干个,若干个动电极块442间隔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430上。

动电极块442上设有绝缘空腔4422,绝缘空腔4422将动电极块442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这种电容系统4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静电极层430和动电极层440,动电极层4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430上的动电极块442,动电极块4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4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动电极块442上设有绝缘空腔4422,这种电容系统400的电容值会随着动电极块442的运动发生改变,同时也可用于驱动。

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442与第一静电极层4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442与第一静电极层4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通过动电极块442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430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来实现电容系统400的电容值的改变,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442上设有绝缘空腔442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一静电极层430设有第一绝缘空腔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4422内设有绝缘材料。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4422内也可以设有空气。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4422设置在动电极块4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

绝缘空腔4422设置在动电极块4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这种设置方式对于对驱动和检测都有好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绝缘空腔4422设置在动电极块442的宽度方向的其他区域的下方。

此外,通过在动电极块442上设置绝缘空腔4422,这种设计方案更有利于大位移情况,只要第一静电极层430做的足够大,动电极块442的位移可以无限制。

如图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5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晶圆510、介质层520、第一静电极层530、动电极层540、第二静电极层560和第二晶圆550。

动电极层5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530上的动电极块542,动电极块542与第一静电极层5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5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5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

动电极块542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542为若干个,若干个动电极块542间隔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530上。

动电极块542上设有绝缘空腔5422,绝缘空腔5422将动电极块542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这种电容系统5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静电极层530和动电极层540,动电极层5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530上的动电极块542,动电极块5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5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动电极块542上设有绝缘空腔5422,这种电容系统500的电容值会随着动电极块542的运动发生改变,同时也可用于驱动。

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542与第一静电极层5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542与第一静电极层5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通过动电极块542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530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来实现电容系统500的电容值的改变,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542上设有绝缘空腔542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一静电极层530设有第一绝缘空腔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542包括层叠在第一静电极层530上的第一长块5424以及层叠在第一长块5424上的短块5426,第一长块5424的宽度大于短块5426的宽度。

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542实际上成倒置的t字形,这样可以达到降低动电极块542的质量,且不降低驱动效果或检测灵敏度的目的,即在降低动电极块542的质量的同时没有降低电容等性能。

优选的,短块5426位于在第一长块5424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上方。

短块5426位于在第一长块5424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上方,这种设置方式对于对驱动和检测都有好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短块5426设置在第一长块5424的宽度方向的其他区域的上方。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5422内设有绝缘材料。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5422内也可以设有空气。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5422设置在动电极块5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

绝缘空腔5422设置在动电极块5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这种设置方式对于对驱动和检测都有好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绝缘空腔5422设置在动电极块542的宽度方向的其他区域的下方。

此外,通过在动电极块542上设置绝缘空腔5422,这种设计方案更有利于大位移情况,只要第一静电极层530做的足够大,动电极块542的位移可以无限制。

如图7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6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晶圆610、介质层620、第一静电极层630、动电极层640、第二静电极层660和第二晶圆650。

动电极层6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630上的动电极块642,动电极块642与第一静电极层6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6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6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

动电极块642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642为若干个,若干个动电极块642间隔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630上。

动电极块642上设有绝缘空腔6422,绝缘空腔6422将动电极块642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这种电容系统6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静电极层630和动电极层640,动电极层640包括设置在第一静电极层630上的动电极块642,动电极块6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6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动电极块642上设有绝缘空腔6422,这种电容系统600的电容值会随着动电极块642的运动发生改变,同时也可用于驱动。

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642与第一静电极层6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642与第一静电极层6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通过动电极块642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630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来实现电容系统600的电容值的改变,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642上设有绝缘空腔642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一静电极层630设有第一绝缘空腔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642包括层叠在第一静电极层630上的第一长块6424、层叠在第一长块6424上的短块6426以及层叠在短块6426上的第二长块6428,第一长块6424的宽度大于短块6426的宽度,第二长块6428的宽度大于短块6426的宽度。

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642为工字形,这样可以达到降低动电极块642的质量,且不降低驱动效果或检测灵敏度的目的,即在降低动电极块642的质量的同时没有降低电容等性能。

相对于倒置的t字形,工字型的动电极块642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极块642的质量,且不降低驱动效果或检测灵敏度的目的。

优选的,短块6426位于在第一长块6424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上方,短块6426位于第二长块6428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下方。

短块6426位于在第一长块6424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上方,短块6426位于第二长块6428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下方,这种设置方式对于对驱动和检测都有好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短块6426设置在第一长块6424的宽度方向的其他区域的上方,短块6426位于第二长块6428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下方。

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长块6424的宽度和第二长块6428的宽度相同。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6422内设有绝缘材料。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6422内也可以设有空气。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空腔6422设置在动电极块6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

绝缘空腔6422设置在动电极块64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这种设置方式对于对驱动和检测都有好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绝缘空腔6422设置在动电极块642的宽度方向的其他区域的下方。

此外,通过在动电极块642上设置绝缘空腔6422,这种设计方案更有利于大位移情况,只要第一静电极层630做的足够大,动电极块642的位移可以无限制。

以下为上述电容系统100、200、300、400、500、600的制备方法,在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个膜层均通过沉积的方式形成。

结合图8和图9,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1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在第一晶圆110上依次形成介质层120和第一静电极层130。

s120、刻蚀第一静电极层130,从而在第一静电极层130形成第一绝缘空腔132,第一绝缘空腔132将第一静电极层130在水平方向上分隔形成彼此绝缘的不同区域。

结合图9,还包括在刻蚀第一静电极层130的操作之后,进行如下操作:在第一静电极层130上形成第一绝缘层130’,接着去除第一绝缘层130’至第一静电极层130的顶部,从而使得第一绝缘空腔132内设有绝缘材料,第一静电极层130上未层叠第一绝缘层130’。

去除第一绝缘层130’的操作可以通过抛光工艺或干法刻蚀完成。

经过上述操作后,第一绝缘空腔132内设有绝缘材料。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形成第一绝缘层130’,接着去除第一绝缘层130’的操作也可以省略,这样通过s130在第一静电极层130上依次形成牺牲层170的操作,再配合s150的释放牺牲层170的操作,使得第一绝缘空腔132内设有空气。

s130、在第一静电极层130上依次形成牺牲层170和运动电极层180。

s140、刻蚀运动电极层180,运动电极层180转变为设置在牺牲层170上的动电极块,动电极块142形成动电极层,并且第一绝缘空腔132设置在动电极块142的下方。

s150、释放牺牲层170,使得动电极块142与第一静电极层1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1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1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得到半成品100’。

s160、将第二晶圆150和半成品100’键合,使得第二晶圆150层叠在动电极层140上,得到电容系统100。

相对于传统的梳齿结构的电容系统,这种电容系统100可以通过对第一静电极层130和动电极层140之间形成的牺牲层170的厚度的精准控制,来实现第一静电极层130和动电极层140之间的间距的精准控制,从而这种电容系统100的一致性非常好,并且第一静电极层130和动电极层140之间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

这种电容系统100的一致性好,第一静电极层130和动电极层140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并且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142与第一静电极层1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142与第一静电极层1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结合图10和图11,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2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在第一晶圆210上依次形成介质层220和第一静电极层230。

s220、刻蚀第一静电极层230,从而在第一静电极层230形成第一绝缘空腔232,第一绝缘空腔232将第一静电极层230在水平方向上分隔形成彼此绝缘的不同区域。

结合图11,s220还包括在刻蚀第一静电极层230的操作之后,进行如下操作:在第一静电极层230上形成第一绝缘层230’,接着去除第一绝缘层230’至第一静电极层230的顶部,从而使得第一绝缘空腔232内设有绝缘材料,第一静电极层230上未层叠第一绝缘层230’。

去除第一绝缘层230’的操作可以通过抛光工艺或干法刻蚀完成。

经过上述操作后,第一绝缘空腔232内设有绝缘材料。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形成第一绝缘层230’,接着去除第一绝缘层230’的操作也可以省略,这样通过s230在第一静电极层230上依次形成牺牲层270的操作,再配合s250的释放牺牲层270的操作,使得第一绝缘空腔232内设有空气。

s230、在第一静电极层230上依次形成牺牲层270和运动电极层280。

s240、刻蚀运动电极层280,运动电极层280转变为设置在牺牲层270上的动电极块,动电极块242形成动电极层,并且第一绝缘空腔232设置在动电极块242的下方。

s250、释放牺牲层270,使得动电极块242与第一静电极层2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2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2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得到半成品200’。

s260、将第二晶圆250和半成品200’键合,使得第二晶圆250层叠在动电极层240上,得到电容系统200。

本实施方式中,s260还包括在将第二晶圆250和半成品200’键合的操作之前,在第二晶圆250上形成第二静电极层260的操作。

在电容系统200中,动电极层240、第二静电极层260和第二晶圆250依次层叠。

本实施方式中,s260还包括如下操作:刻蚀第二静电极层260,从而在第二静电极层260上形成第二绝缘空腔262。其中,第二绝缘空腔262用于将第二静电极层260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在电容系统200中,第二绝缘空腔262位于动电极块242的上方。

结合图11,本实施方式中,s260还包括在刻蚀第二静电极层260的操作之后,进行如下操作:在第二静电极层260上形成第二绝缘层260’,接着去除第二绝缘层260’至第二静电极层260的顶部,从而使得第二绝缘空腔262内设有绝缘材料,第二静电极层260上未层叠第二绝缘层260’。

经过上述操作后,第二绝缘空腔262内设有绝缘材料。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形成第二绝缘层260’,接着去除第二绝缘层260’的操作也可以省略,这样使得第二绝缘空腔262内设有空气。

相对于传统的梳齿结构的电容系统,这种电容系统200可以通过对第一静电极层230和动电极层240之间形成的牺牲层270的厚度的精准控制,来实现第一静电极层230和动电极层240之间的间距的精准控制,从而这种电容系统200的一致性非常好,并且第一静电极层230和动电极层240之间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

这种电容系统200的一致性好,第一静电极层230和动电极层240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并且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242与第一静电极层2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242与第一静电极层2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结合图12和图13,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3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0、在第一晶圆310上依次形成介质层320、第一静电极层330和牺牲层370。

s320、在牺牲层370上形成运动电极层380,接着刻蚀运动电极层380,运动电极层380转变为设置在牺牲层370上的动电极块342,并且在动电极块342上形成绝缘空腔3422,其中,动电极块342形成动电极层340,绝缘空腔3422将动电极块342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结合图13,本实施方式中,s320还包括在刻蚀运动电极层380的操作之后,进行如下操作:在动电极块342上形成绝缘层340’,接着去除绝缘层340’至动电极块342的顶部,从而使得绝缘空腔3422内设有绝缘材料,动电极块342上未层叠绝缘层340’。

去除绝缘层340’的操作可以通过抛光工艺或干法刻蚀完成。

经过上述操作后,绝缘空腔3422内设有绝缘材料。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形成绝缘层340’,接着去除绝缘层340’的操作也可以省略,这样使得绝缘空腔3422内设有空气。

s330、释放牺牲层370,使得动电极块342与第一静电极层3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3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3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得到半成品300’。

s340、将第二晶圆350和半成品300’键合,使得第二晶圆350层叠在动电极层340上,得到电容系统300。

相对于传统的梳齿结构的电容系统,这种电容系统300可以通过对第一静电极层330和动电极层340之间形成的牺牲层370的厚度的精准控制,来实现第一静电极层330和动电极层340之间的间距的精准控制,从而这种电容系统300的一致性非常好,并且第一静电极层330和动电极层340之间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

这种电容系统300的一致性好,第一静电极层330和动电极层340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并且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342与第一静电极层3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342与第一静电极层3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结合图14和图15,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4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0、在第一晶圆410上依次形成介质层420、第一静电极层430和牺牲层470。

s420、在牺牲层470上形成运动电极层480,接着刻蚀运动电极层480,运动电极层480转变为设置在牺牲层470上的动电极块442,并且在动电极块442上形成绝缘空腔4422,其中,动电极块442形成动电极层440,绝缘空腔4422将动电极块442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结合图15,本实施方式中,s420还包括在刻蚀运动电极层480的操作之后,进行如下操作:在动电极块442上形成绝缘层440’,接着去除绝缘层440’至动电极块442的顶部,从而使得绝缘空腔4422内设有绝缘材料,动电极块442上未层叠绝缘层440’。

去除绝缘层440’的操作可以通过抛光工艺或干法刻蚀完成。

经过上述操作后,绝缘空腔4422内设有绝缘材料。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形成绝缘层440’,接着去除绝缘层440’的操作也可以省略,这样使得绝缘空腔4422内设有空气。

s430、释放牺牲层470,使得动电极块442与第一静电极层4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4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4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得到半成品400’。

s440、将第二晶圆450和半成品400’键合,使得第二晶圆450层叠在动电极层440上,得到电容系统400。

本实施方式中,s440还包括在将第二晶圆450和半成品400’的操作之前,在第二晶圆450上形成第二静电极层460的操作。

电容系统400中,动电极层440、第二静电极层460和第二晶圆450依次层叠。

相对于传统的梳齿结构的电容系统,这种电容系统400可以通过对第一静电极层430和动电极层440之间形成的牺牲层470的厚度的精准控制,来实现第一静电极层430和动电极层440之间的间距的精准控制,从而这种电容系统400的一致性非常好,并且第一静电极层430和动电极层440之间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

这种电容系统400的一致性好,第一静电极层430和动电极层440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并且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442与第一静电极层4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442与第一静电极层4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结合图16和图17,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5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10、在第一晶圆510上依次形成介质层520、第一静电极层530和牺牲层570。

s520、在牺牲层570上形成运动电极层580,接着刻蚀运动电极层580,运动电极层580转变为设置在牺牲层570上的动电极块542,并且在动电极块542上形成绝缘空腔5422,其中,动电极块542形成动电极层540,绝缘空腔5422将动电极块542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结合图17,本实施方式中,在牺牲层570上形成运动电极层580,刻蚀运动电极层580,使得运动电极层580转变为设置在牺牲层570上的动电极块,并且在动电极块542上形成绝缘空腔5422的操作为:

s521、在牺牲层570上形成第一运动电极层582,接着刻蚀第一运动电极层582,使得第一运动电极层582转变为设置在牺牲层570上的第一长块5424。

s522、在第一长块5424上形成第一牺牲层572,接着刻蚀第一牺牲层572,将第一长块5424上层叠的第一牺牲层572去除一部分,从而使得第一长块5424上部分层叠有第一牺牲层572,第一长块5424上部分未层叠第一牺牲层572。

s523、在第一长块5424上形成第二运动电极层584,接着刻蚀第二运动电极层584,使得第二运动电极层584转变为设置在第一长块5424上的短块5426,其中,短块5426与第一长块5424的连接处为第一长块5424上未层叠第一牺牲层572的区域,第一长块5424的宽度大于短块5426的宽度,第一运动电极层582和第二运动电极层584共同组成运动电极层580。

s524、在短块5426上形成第二牺牲层574,接着刻蚀第二牺牲层574,将短块5426上层叠的第二牺牲层574去除一部分,从而使得短块5426上部分层叠有第二牺牲层574,短块5426上部分未层叠第二牺牲层574,其中,第一长块5424和短块5426共同组成动电极块542。

s525、刻蚀动电极块542,形成依次贯穿短块5426和第一长块5424的绝缘空腔5422,其中,绝缘空腔5422的开口为短块5426上部分未层叠第二牺牲层574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542实际上成倒置的t字形,这样可以达到降低动电极块542的质量,且不降低驱动效果或检测灵敏度的目的,即在降低动电极块542的质量的同时没有降低电容等性能。

结合图17,本实施方式中,s520还包括在刻蚀运动电极层580的操作之后,进行如下操作:在动电极块542上形成绝缘层540’,接着去除绝缘层540’至动电极块542的顶部,从而使得绝缘空腔5422内设有绝缘材料,动电极块542上未层叠绝缘层540’。

去除绝缘层540’的操作可以通过抛光工艺或干法刻蚀完成。

经过上述操作后,绝缘空腔5422内设有绝缘材料。

结合图17,去除绝缘层540’至动电极块542的顶部,同时将绝缘层540’和第二牺牲层574去除了。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形成绝缘层540’,接着去除绝缘层540’的操作也可以省略,这样使得绝缘空腔5422内设有空气。

s530、释放牺牲层570,使得动电极块542与第一静电极层5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5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5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得到半成品500’。

结合图17,s530中,释放牺牲层570的操作为:在动电极块542上形成第四牺牲层578,接着刻蚀运动电极层580中与动电极块542相邻的部分区域,最后将第一牺牲层572、第四牺牲层578和牺牲层570全部释放。

具体来说,结合图17中(j)到(l)这几步,(l)步中,可以看到中间的倒t型结构周围包裹着层由牺牲层570、第一牺牲层572和第四牺牲层578组成的牺牲材料。从(k)到(l)这步,是要去掉动电极块542相邻的区域的大部分的运动电极层580的材料,动电极块542正是因为有第一牺牲层572、第四牺牲层578和牺牲层570的保护才能保留下来。当完成(l)步后,再把第一牺牲层572、第四牺牲层578和牺牲层570一起释放掉,这时候动电极块542就可以动了(即(m)步骤)。

制备上述倒t字形的动电极块542,最核心的就是先要将倒t字形的动电极块542用第一牺牲层572、第四牺牲层578和牺牲层570保护起来,去掉不需要的运动电极层580的其他材料,后面再统一去掉第一牺牲层572、第四牺牲层578和牺牲层570就可以了,也就是关键的两步释放工艺。

s540、将第二晶圆550和半成品500’键合,使得第二晶圆550层叠在动电极层540上,得到电容系统500。

本实施方式中,s540还包括在将第二晶圆550和半成品500’的操作之前,在第二晶圆550上形成第二静电极层560的操作。

电容系统500中,动电极层540、第二静电极层560和第二晶圆550依次层叠。

相对于传统的梳齿结构的电容系统,这种电容系统500可以通过对第一静电极层530和动电极层540之间形成的牺牲层570的厚度的精准控制,来实现第一静电极层530和动电极层540之间的间距的精准控制,从而这种电容系统500的一致性非常好,并且第一静电极层530和动电极层540之间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

这种电容系统500的一致性好,第一静电极层530和动电极层540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并且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542与第一静电极层5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542与第一静电极层5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结合图18和图19,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容系统6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10、在第一晶圆610上依次形成介质层620、第一静电极层630和牺牲层670。

s620、在牺牲层670上形成运动电极层680,接着刻蚀运动电极层680,运动电极层680转变为设置在牺牲层670上的动电极块642,并且在动电极块642上形成绝缘空腔6422,其中,动电极块642形成动电极层640,绝缘空腔6422将动电极块642在水平方向上分隔。

结合图19,本实施方式中,在牺牲层670上形成运动电极层680,刻蚀运动电极层680,使得运动电极层680转变为设置在牺牲层670上的动电极块,并且在动电极块642上形成绝缘空腔6422的操作为:

s621、在牺牲层670上形成第一运动电极层682,接着刻蚀第一运动电极层682,使得第一运动电极层682转变为设置在牺牲层670上的第一长块6424。

s622、在第一长块6424上形成第一牺牲层672,接着刻蚀第一牺牲层672,将第一长块6424上层叠的第一牺牲层672去除一部分,从而使得第一长块6424上部分层叠有第一牺牲层672,第一长块6424上部分未层叠第一牺牲层672。

s623、在第一长块6424上形成第二运动电极层684,接着刻蚀第二运动电极层684,使得第二运动电极层684转变为设置在第一长块6424上的短块,其中,短块6426与第一长块6424的连接处为第一长块6424上未层叠第一牺牲层672的区域,第一长块6424的宽度大于短块6426的宽度。

s624、在短块6426上形成第二牺牲层674,接着刻蚀第二牺牲层674,将短块6426上层叠的第二牺牲层674去除,从而使得短块6426未层叠第一牺牲层672。

s625、在短块6426上形成第三运动电极层686,接着刻蚀第三运动电极层686,使得第三运动电极层686转变为设置在短块6426上的第二长块6428,其中,第二长块6428的宽度大于短块6426的宽度,第一运动电极层682、第二运动电极层684和第三运动电极层686组成运动电极层680。

s626、在第二长块6428上形成第三牺牲层676,并且刻蚀第三牺牲层676,将第二长块6428上层叠的第三牺牲层676去除一部分,从而使得第二长块6428上部分层叠有第三牺牲层676,第二长块6428上部分未层叠第三牺牲层676,第二长块6428上部分未层叠第三牺牲层676的区域位于短块6426的上方,其中,第二长块6428、短块6426和第一长块6424共同组成动电极块642。

s627、刻蚀动电极块642,形成依次贯穿第二长块6428、短块6426和第一长块6424的绝缘空腔6422,其中,绝缘空腔6422的开口为第二长块6428上部分未层叠第三牺牲层676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动电极块642为工字形,这样可以达到降低动电极块642的质量,且不降低驱动效果或检测灵敏度的目的,即在降低动电极块642的质量的同时没有降低电容等性能。

相对于倒置的t字形,工字型的动电极块642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极块642的质量,且不降低驱动效果或检测灵敏度的目的。

结合图19,本实施方式中,s620还包括在刻蚀运动电极层680的操作之后,进行如下操作:在动电极块642上形成绝缘层640’,接着去除绝缘层640’至动电极块642的顶部,从而使得绝缘空腔6422内设有绝缘材料,动电极块642上未层叠绝缘层640’。

去除绝缘层640’的操作可以通过抛光工艺或干法刻蚀完成。

结合图19,去除绝缘层640’至动电极块642的顶部,同时将绝缘层640’和第三牺牲层676去除了。

经过上述操作后,绝缘空腔6422内设有绝缘材料。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形成绝缘层640’,接着去除绝缘层640’的操作也可以省略,这样使得绝缘空腔6422内设有空气。

s630、释放牺牲层670,使得动电极块642与第一静电极层630在竖直方向上分离,从而使得动电极块642可相对于第一静电极层630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运动,得到半成品600’。

结合图19,s630中,释放牺牲层670的操作为:在动电极块642上形成第四牺牲层678,接着刻蚀运动电极层680中与动电极块642相邻的部分区域,最后将第一牺牲层672、第二牺牲层674、第四牺牲层678和牺牲层670全部释放。

具体来说,结合图19中(l)到(n)这几步,(n)步中,可以看到中间的工字型结构周围包裹着层由牺牲层670、第一牺牲层672、第二牺牲层674和第四牺牲层678组成的牺牲材料。从(m)到(n)这步,是要去掉动电极块642相邻的区域的大部分的运动电极层680的材料,动电极块642正是因为有第一牺牲层672、第二牺牲层674、第四牺牲层678和牺牲层670的保护才能保留下来。当完成(n)步后,再把第一牺牲层672、第二牺牲层674、第四牺牲层678和牺牲层670一起释放掉,这时候动电极块642就可以动了(即(o)步骤)。

制备上述工字形的动电极块642,最核心的就是先要将工字形的动电极块642用第一牺牲层672、第二牺牲层674、第四牺牲层678和牺牲层670保护起来,去掉不需要的运动电极层680的其他材料,后面再统一去掉第一牺牲层672、第二牺牲层674、第四牺牲层678和牺牲层670就可以了,也就是关键的两步释放工艺。

s640、将第二晶圆650和半成品600’键合,使得第二晶圆650层叠在动电极层640上,得到电容系统600。

本实施方式中,s640还包括在将第二晶圆650和半成品600’的操作之前,在第二晶圆650上形成第二静电极层660的操作。

电容系统600中,动电极层640、第二静电极层660和第二晶圆650依次层叠。

相对于传统的梳齿结构的电容系统,这种电容系统600可以通过对第一静电极层630和动电极层640之间形成的牺牲层670的厚度的精准控制,来实现第一静电极层630和动电极层640之间的间距的精准控制,从而这种电容系统600的一致性非常好,并且第一静电极层630和动电极层640之间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

这种电容系统600的一致性好,第一静电极层630和动电极层640的间距可以下探到1μm以下,并且由于层叠的动电极块642与第一静电极层630之间只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刚度可以远大于水平方向,这就避免了动电极块642与第一静电极层630之间大位移下的相对碰撞,从而解决了基于梳齿结构的大位移碰撞可靠性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