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过渡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支架 汽车零部件 过渡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渡支架。


背景技术:

2.汽车的排气后处理产品(如商用车后处理器和尿素罐总成),质量较大,同时零件本身或周边需要在后处理产品与车架(或底盘零件)之间布置线束或相关管路。目前汽车后处理器零部件,有以下发展趋势:1)后处理器的重量随着排放法规升级而增加,如国六柴油车后处理比国五重量增加了1倍以上;部分车型尿素罐的容积和质量增加;这就需要提升与车架或底盘连接的过渡支架的可靠性。2)由于后处理器和尿素罐等产品有多种电器传感线束或者管路(如加热或冷却水管),以及整车配置升级和不同车型开发,后处理器和尿素罐周边管线束在整车中越来越难以布置。
3.管线路的增多,主要源于以下发展趋势:首先,整车排放法规升级,整车对尿素供给系统的尿素品质/液位/加热/温度等控制功能要求同步升级。以国三升级国四为例:仅增加的尿素系统一般会增加液位和温度传感、尿素喷射传感、环境温度传感,尿素加热水管、喷嘴冷却水管、尿素进回液和喷射等零件的加热电器线束、水阀控制线束等等。其次,整车配置升级,如国六增加燃油滤清的传感监控,可能限于整车布置,而将此线束布置于后处理过渡支架附近等等。
4.因此,目前汽车后处理器或尿素罐(包括总成)与底盘连接的过渡支架,存在以下3个技术解决挑战:
5.1)后处理系统(包括附带的整车)管、线束,经常面临不易在过渡支架周边平顺的布置,整车满足不了管路布置需求。
6.2)当过渡支架中间开孔(或槽),让管线从支架中间孔中穿过,但对于重量较大的后处理器和尿素罐的过渡支架,考虑产品轻量化需求,支架开孔后,往往面临强度不足问题。
7.3)随着轻量化技术的在汽车中推进,出现了在安装区域安装点受限情况下,安装不牢靠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渡支架,其具有在满足车辆轻量化的前提下可对后处理系统及整车的管、线束均通过过线孔进行约束的优点。
9.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0.一种过渡支架,包括支承板和连接板,所述支承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支承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板或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承板上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且交错布置。
11.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支承板上构成t型,两者之间夹
角设置为直角。
12.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承板固定连接构成l型,两者之间夹角设置为直角。
13.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板任一侧沿所述过线孔边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加强筋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轴线垂直且交错布置。
14.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承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所述连接板背离第二加强筋板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板,所述第三加强筋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轴线垂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1、支承板通过第一安装孔与车辆底盘固定连接,后处理系统及整车的管、线束均通过过线孔进行约束,使管、线束平顺的进行布置,同时,开设过线孔满足了产品轻量化的需求,进一步的为保证该过渡支架的结构强度,设置第一加强筋板或第二加强筋板、第三加强筋板对该过渡支架的结构进一步进行加强,同时第三加强筋板上设置第三安装孔用于连接管线固定支架,用于对管、线束进行进一步固定。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整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整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支承板;11、第一安装孔;2、连接板;21、第二安装孔;22、第一加强筋板;221、第三安装孔;23、第二加强筋板;24、第三加强筋板;3、过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过渡支架,包括支承板1和连接板2,连接板2设于支承板1上构成t型,两者之间夹角设置为直角,连接板2上设置有过线孔3,支承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1,连接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21,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的轴线相互垂直且交错布置。具体的,过线孔3可设置为任意形状,本实施例中,过线孔3设置为矩形且四个角均倒圆角设置,支承板1上设置有三个第一安装孔11,且分别位于支承板1的两个对角处,连接板2远离支承板1的边沿处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孔21。
29.连接板2任一侧沿过线孔3边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22,第一加强筋板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221,第三安装孔221分别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的轴线垂直且交错布置。具体的,第一加强筋板22设置为u型。
30.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
31.该过渡支架使用时,支承板1通过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配合螺栓与车辆底盘固定连接,后处理系统及整车的管、线束均通过过线孔3,第三安装孔221配合螺栓连接管线固定支架,对经过过线孔3的管。线束进行固定,同时也可配合扎带对管、线束进行固定。
32.实施例二:
33.如图3至图4所示,一种过渡支架,包括支承板1和连接板2,连接板2与支承板1固定连接构成l型,两者之间夹角设置为直角,连接板2和支承板1上设置有过线孔3,支承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1,连接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21,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的轴线相互垂直且交错布置。具体的,支撑板设置为三角形,支承板1于三个角处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连接板2于远离支承板1一侧边沿处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孔21。
34.连接板2与支承板1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23,连接板2背离第二加强筋板23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板24,第三加强筋板2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221,第三安装孔221分别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的轴线垂直。具体的,第二加强筋板23共同连接支承板1和连接板2,第三加强筋板24上设置有一个第三安装孔221。
35.本实施例的过渡支架具体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