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工况 应用于 制冷 空调 制冷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及空调。


背景技术:

2.飞行器在不同海拔下飞行时,所处的外界环境相差很大,特别是夏天在地面与正常飞行时,外界环境温度相差特别大,常用的空调制冷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制冷时容易使冷凝压力过低,很难满足在宽工况温度下稳定地制冷运行,使得普通空调制冷系统很难应用在飞行器上。且与冷凝器换热的冲压空气不易像普通空调那样通过控制风机频率来控制其风量,进而控制冷凝压力,故需要一种适用于宽工况的制冷系统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5.一种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包括形成冷媒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储液系统,所述储液系统串联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电子膨胀阀之间。
6.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系统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二电磁阀、储液器和单向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储液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储液器的出口连通,且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沿着所述储液器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储液器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储液器连通的压力传感器。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s1、检测外界环境温度;
10.s2、根据外环境温度启用对应的工况:
11.当外环境温度t≤t1时,启用低温制冷工况:首先将储液器中的所有制冷剂转移到冷凝器中,然后将储液器从冷媒循环中隔离出来,然后控制压缩机以计算频率ft运行。
12.当t1<外环境温度t≤t2时,启用中温制冷工况:首先将储液器中的部分制冷剂转移到冷凝器中,然后将储液器从冷媒循环中隔离出来,然后控制压缩机以计算频率ft运行。
13.当外环境温度t>t2时,启动高温制冷工况:首先将储液器串联到冷媒循环中,然后控制压缩机以计算频率ft运行。
14.进一步的,所述低温制冷工况的启动过程为:首先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然后控制压缩机以频率f运行,使得所述储液器中的制冷剂全部转移到所述冷凝器中,然后打开第一电磁阀,控制压缩机以计算频率ft运行。
15.进一步的,所述低温制冷工况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p1<p时,即判断
所述储液器中的制冷剂已经全部转移到所述冷凝器中。
16.进一步的,所述中温制冷工况的启动过程为:首先关闭第一电池阀和第二电池阀,然后控制压缩机以频率f运行,制冷剂完成转移后打开第一电磁阀,并使压缩机以计算频率ft运行,其中,f为给定值。
17.进一步的,在中温制冷工况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p1<pt时,即判断储液器中的制冷剂转移完成,并停止制冷剂的转移。
18.进一步的,所述高温制冷工况的启动过程为:首先关闭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然后以计算频率ft运行压缩机。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
20.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单向阀的相互配合,可以调节储液器中的制冷剂的量以及改变储液器与冷媒循环的连接关系,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调节整个冷媒循环的制冷剂的量的目的,从而可以达到调节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压力的作用,进而可以使得制冷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24.图中包括有:
[0025]1‑
压缩机,2

冷凝器,3

第一电磁阀,4

第二电磁阀,5

储液器,6

压力传感器,7

单向阀,8

电子膨胀阀,9

蒸发器,10

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
如图1,一种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互连接形成冷媒循环的压缩机1、冷凝器2、电子膨胀阀8、蒸发器9和气液分离器10,还包括用于存储制冷剂的储液系统,所述储液系统串联于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与所述电子膨胀阀8之间,储液系统通过存储以及排出其中的制冷剂可以达到调节冷媒循环中制冷剂的两量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调节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压力的作用,进而可以使得制冷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
[0028]
所述储液系统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电磁阀3,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二电磁阀4、储液器5和单向阀7,其中,储液器5用于起到存储制冷剂的作用,所述第二电磁阀4与所述储液器5的入口连通,所述单向阀7与所述储液器5的出口连通,且所述单向阀7的流通方向沿着所述储液器5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设置,其中,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和单向阀7起到调整储液器5中制冷剂存储量的作用,另外,通过改变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的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4的开闭关系即可实现将储液器5串联到冷媒循环中或者将储液器5隔离出冷媒循环,具体为:关闭第一电磁阀3、打开第二电磁阀4即可将储液器5串联到冷媒循环中;打开第一电磁阀3、关闭第二电磁阀4即可将储液器5自冷媒循环中隔离出来,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储液器5中的制
冷剂的量以及改变储液器5与冷媒循环的连接关系即可调节整个冷媒循环的制冷剂的量,从而可以达到调节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压力的作用,进而可以使得制冷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例如在低温制冷工况提高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在高温制冷工况降低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
[0029]
所述单向阀7和所述储液器5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单向阀7和所述储液器5连通的压力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6可以用于测量储液器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从而可以方便地对储液器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以及数量进行调节。
[0030]
其中,制冷系统在高温制冷工况的场合使用较少时,第一电磁阀3采用常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4采用常闭电磁阀;制冷系统在高温制冷工况的场合使用较多时,第一电磁阀3采用常闭电磁阀,第二电磁阀4采用常开电磁阀。
[003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2,其包括如下步骤:
[0032]
s1、检测外界环境温度;
[0033]
s2、根据外环境温度启用对应的工况:
[0034]
当外环境温度t≤t1时,启用低温制冷工况:首先将储液器5中的所有制冷剂转移到冷凝器2中,然后将储液器5从冷媒循环中隔离出来,然后控制压缩机1以计算频率ft运行;其中,所述低温制冷工况的启动过程为:首先关闭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4,然后控制压缩机1以频率f运行,使得所述储液器5中的制冷剂全部转移到所述冷凝器2中,其中,当压力传感器6检测到的压力值p1<p时,即判断所述储液器5中的制冷剂已经全部转移到所述冷凝器2中,然后打开第一电磁阀3,控制压缩机1以计算频率ft运行,此时储液器5被隔离出冷媒循环且所有制冷剂均位于冷媒循环内,可以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在低温制冷工况下的冷凝压力,其中,f和p的值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固定值。
[0035]
当t1<外环境温度t≤t2时,启用中温制冷工况:首先将储液器5中的部分制冷剂转移到冷凝器2中,然后将储液器5从冷媒循环中隔离出来,然后控制压缩机1以计算频率ft运行;其中,所述中温制冷工况的启动过程为:首先关闭第一电池阀和第二电池阀,然后控制压缩机1以频率f运行,将储液器5中的部分制冷剂转移到冷凝器2中,当压力传感器6检测到的压力值p1<pt时,即判断储液器5中需要转移至冷凝器2的部分制冷剂转移完成,并停止制冷剂的转移,然后打开第一电磁阀3,并使压缩机1以计算频率ft运行。其中,pt为随环境温度变化而计算出来的压力值。
[0036]
当外环境温度t>t2时,启动高温制冷工况:首先将储液器5串联到冷媒循环中,然后控制压缩机1以计算频率ft运行。其中,所述高温制冷工况的启动过程为:首先关闭第一电磁阀3、打开第二电磁阀4,然后以计算频率ft运行压缩机1,此时储液器5串联在冷媒循环中,可以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容积,减少冷凝器2内的制冷剂充注量,从而达到在高温制冷工况下降低制冷系统冷凝压力的目的。
[0037]
其中,t1、t2为预设温度值,计算频率ft根据制冷需求计算出的频率。
[003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其包括上述应用于宽温工况的制冷系统。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
型的限制。
[004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1]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2]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