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真空密闭容器、具有该容器的储藏室及食物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4: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真空 容器 密闭 储存 解除


1.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密闭容器,具体涉及对用于真空储存食材的带把手的容器实施真空和解除真空的技术。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对食材进行保存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例如有冷冻保存、冷藏保存、真空保存等。其中,真空保存的好处在于:由于排除了细菌和微生物滋生的氧气环境,从而能够更有效且长时间地保持食材原有的色、香、味、形状及营养。因此,真空保存设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3.现在流行冰箱内也设置有真空储藏室,不过这种真空储藏室是单一的空间,无法满足用户想对不同的食材分别真空保存的需求。
4.图1是现有技术中设置有单一储藏空间的冰箱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了设置有单一储藏空间的真空储藏室2,所述储藏室2经由管路4与真空泵p连接。符号1是冷气通路。储藏室2的前方设置有门31,门31将储藏室2的储藏空间与外部隔离。在门31形成有通孔30a,在通孔30a设置阀门,该阀门包括开闭通孔30a的阀体33和将阀体33复位的弹簧34。
5.如图2所示,在门31上设置有解除储藏空间的真空状态的真空解除机构。该真空解除机构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门31的把手35和与该把手35联动的连杆36。
6.通过真空泵p的驱动,储藏空间处于真空状态。若要打开门31,先操作把手35,在把手35的带动下连杆36的下端推动阀体33,阀体33克服弹簧力向内侧(箭头所示方向)移动,从而真空状态的储藏空间经由通孔30a与外部连通,从而储藏空间的真空状态得以解除。当解除把手35的操作力时,阀体33在弹簧34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复位,再次将储藏空间与外部隔离。
7.专利文献1:kr2002-0043852a
8.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空间有限的冰箱冷藏室设置真空储藏室,因此,如上所述,门只能设计成前开式,或者储藏室设计成抽屉式。
9.在现有技术中还未发现适用于冰箱等食物储存装置的储藏室的带把手的真空密闭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11.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提供一种带把手的往上可拎起的真空密闭容器以及具有该真空密闭容器的储藏室和食物储存装置,该真空密闭容器能够通过转动把手的简单动作来轻松解除真空状态。
1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整体外形美观,并且制造成本低的真空密闭容器以及具有该真空密闭容器的储藏室和食物储存装置。
13.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抽屉里放入容器时无需分辨方向而容易操作的真空密闭容器以及具有该真空密闭容器的储藏室和食物储存装置。
1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解除真空状态的真空密闭容器以及具有该真空密闭容器的储藏室和食物储存装置。
15.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16.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真空密闭容器,其中,包括:容器主体,上方面开放且内部形成有储存空间;真空阀,对所述储存空间实施真空且维持真空状态;框架部,与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气密地结合,安装有气密地覆盖所述容器主体的盖,并且形成有将所述储存空间与外部通气的第一通气流路;以及把手,安装在所述框架部上,设置有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一通气流路的阀部件,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转动;在所述储存空间处于真空状态下,所述把手从所述收纳状态转动到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阀部件开放所述第一通气流路而解除所述储存空间的真空状态,而所述把手从所述使用状态转动到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阀部件气密地密封所述第一通气流路。
17.优选的是,所述把手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把持部和从所述把持部的两端垂直弯曲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把手横跨所述储存空间结合在所述框架部的相对的两侧。
18.优选的是,在所述框架部的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形成有连通所述储存空间与外部的第一通孔,所述真空阀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19.优选的是,在所述框架部的相对的两侧的沿水平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外以预设厚度凸出形成有把手安装部,在至少一侧的所述把手安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供外部的真空接头接入的接入部。
20.优选的是,所述接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中央孔和从所述中央孔向外扩散至所述把手安装部的端面的伞状面。
2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通气流路形成在所述框架部的与所述第一通孔隔开预设距离的部位。
22.优选的是,在所述把手安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气流路连通且与外部连通的第二通气流路。
23.优选的是,所述把手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把持部和从所述把持部的两端垂直弯曲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把手安装部的外周面结合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具有与所述把手安装部的外周面结合的结合面。
24.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通气流路的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形成在所述把手安装部的外周面上,在所述把手的靠近所述框架部的内侧面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气流路,所述第三通气流路在所述框架部的内侧面局部凹陷且贯通至所述结合面而与经由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第二通气流路连通;在所述外周面和所述结合面之间设置有所述阀部件,在所述阀部件的与所述第三通气流路对应的部位形成有阀孔,所述阀部件以所述阀孔与所述第三通气流路连通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结合面,在所述把手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阀孔与所述连通口错开,在所述把手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阀孔与所述连通口重合而连通。
25.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通气流路的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形成在所述把手安装部的端
面上,在所述把手的结合面的靠近外侧形成有覆盖所述端面的环形凸缘部,在所述环形凸缘部的内侧面、所述结合面和所述把手的内侧面连续形成有将所述第二通气流路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气流路;在所述端面和所述环形凸缘部之间设置有所述阀部件,在所述阀部件的与所述第三通气流路对应的部位形成有阀孔,所述阀部件以所述阀孔与所述第三通气流路连通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环形凸缘部,在所述把手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阀孔与所述连通口错开,在所述把手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阀孔与所述连通口重合而连通。
26.优选的是,所述把手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的转动角度为大致90度。
27.优选的是,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盖中的至少一方的至少一部分由可透视材料形成。
28.优选的是,所述把手安装部与所述框架部一体成型。
29.优选的是,所述框架部的形状是矩形。
30.优选的是,所述真空阀包括:圆筒状的阀座,底壁形成有连通所述储存空间和外部的连通孔,所述底壁的相反侧开口;阀体,收容在所述阀座的圆筒状空间内,包括通过移动来有选择地封闭所述连通孔的阀主体和从所述阀主体凸出形成的阀轴;引导件,固定在所述圆筒状的阀座的开口处,中央形成有引导所述阀轴的移动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外周形成有通气孔;以及弹簧;套在所述阀轴上,位于所述阀主体与所述引导件之间。
31.优选的是,所述引导件形成为轮毂形状,包括具有所述引导孔的内圈和经由多个连接件与所述内圈连接的外圈;所述多个连接件之间形成有所述通气孔。
32.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方面提供的真空密闭容器的储藏室。
33.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储藏室的食物储存装置。
34.优选的是,包括:指令接收单元,接收用户发出的开闭所述储藏室的指令;引入引出单元,基于所述指令引入引出所述储藏室;以及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指令控制所述引入引出单元的动作。
35.发明效果
36.(1)根据本发明,在储存空间处于真空状态下,通过将把手从收纳状态转动到使用状态时,把手开放第一通气流路而解除储存空间的真空状态,而把手从使用状态转动到收纳状态时气密地密封第一通气流路,从而通过转动把手的简单操作来容易解除真空状态。
37.(2)由于设置真空阀的第一通孔、接入真空接头的接入部、第一通气流路和第二通气流路均形成在框架部上,因此,整体结构紧凑,而且,第三通气流路形成在把手的内侧面上,不影响容器整体外形美观。另外,由于真空处理和解除真空的机构均设置在一体成型的框架部,因此,制造工序简单,制造成本低。
38.(3)由于在框架部的两侧均设计有接入部,因此用户在抽屉里放入容器时无需分辨方向而容易操作。
39.(4)由于在框架部的两侧和把手的两侧端部均设计有解除真空状态的通气流路,因此能够快速解除真空状态。
附图说明
40.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中设置有单一储藏空间的冰箱的示意图。
41.图2是图1的a部分放大图,即真空解除机构的示意图。
42.图3是抽屉里放入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后的状态图,或者从收纳空间引出抽屉后的状态图。
43.图4是收纳有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的抽屉的后视图。
44.图5是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的立体图。
45.图6是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的盖单元的分解图。
46.图7(a)和(b)是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的框架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其中,图7(a)是图6中a-a剖面立体图,图7(b)是图6中b-b剖面局部立体图。
47.图8(a)和(b)是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的把手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8(a)是把手的第一延伸部的局部放大图,图8(b)是阀部件的放大图。
48.图9(a)和(b)是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的真空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a)是分解图,图9(b)是阀座的右视图。
49.图10(a)和(b)是对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实施真空处理前后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50.图11(a)和(b)是解除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的真空状态前后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51.图12是基于控制单元控制引入引出单元的方框图。
52.附图标记说明
53.h1引导孔;h2阀孔;h通气孔;s收纳空间;20抽屉;30容器;40容器主体;50框架部;60盖;70把手;80真空阀;90盖单元;100食物储存装置;102控制单元;104指令接收单元;105引入引出单元;501上端部;502下端部;503中间部;504安装槽;505中央孔;506把手安装部的端面;507第一通孔;508第一通气流路;509第二通气流路;515伞状面;516把手安装部的外周面;520把手安装部;530接入部;701把持部;702第一延伸部;703第二延伸部;704第三通气流路;705结合孔;706阀部件;801连通孔;802阀座;803阀体;804阀轴;805阀主体;806弹簧;807引导件。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55.在以下实施例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图示状态)下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移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发生改变;而且附图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尺寸关系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定本发明,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56.在以下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用于区分部件为目的,而不是表示相对重要性、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顺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57.在以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结合”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不可拆卸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结合”可以是固定结合,也可以是活动结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8.另外,在以下实施例中,“一体”可以指制造阶段通过一个工序一次性制造而成(简称为“一体成型”),还可以指后续通过焊接、粘接等手段结合而成。
59.还有,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之间,或者实施例与变形例的技术方案之间可以相互结合,但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者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60.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变形例。
61.图3是适用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30的食物储存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20表示收纳有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30的抽屉(以下有时称为“储藏室”)。
62.图3示出的食物储存装置100大致是三列三层结构,其中设置有多个储藏室,每个储藏室的温度、湿度、真空度等可根据用户需要而设定,用户可以在各个储藏室保存不同的食材。虽然图3示出了三列三层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三列三层结构,还可以是单列三层结构,本发明对此不作出限定。
63.食物储存装置100可以包括:安装制冷循环所需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等的机械室,以及安装对食物储存装置100进行供电和控制所需的各种电子电气部件的电气室。其中,压缩机用于将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器用于将被压缩机压缩的气态制冷剂冷凝为液态制冷剂,毛细管用于将液化的制冷剂转换为低温低压状态,蒸发器用于将为了使在毛细管中液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化而吸收蒸发潜热,致使周围空气冷却.
6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只有机械室和电气室,而且不限于机械室只安装有上述设备,或者不限于上述设备一定要安装在机械室,本发明对此不作出限定。对于电气室,同样不作出限定。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上述设备之外,还需要其他制冷循环所需的制冷剂、管路、冷气风扇、各种传感器、真空泵等,在这里不一一列出。
65.如图3所示,抽屉20是上方开口的箱状,其内部收纳有三个本发明的真空密闭容器(以下简称“容器”)30,但本发明不限于三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者四个以上,对此不作出限定。
66.图中虽未示出用于引出引入轨道,但可以根据需要在抽屉20的两侧面或者底面以及在食物储存装置100的收纳空间s的内表面对应地设置轨道。
67.另外,图中虽然也未示出抽屉20的把手,但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把手。在没有把手的情况下,抽屉20可以根据用户指令自动开闭。此时,如图12所示,食物储存装置100包括:指令接收单元104、引入引出单元105和基于来自指令接收单元104的指令控制所述引入引出单元105的控制单元102。指令可以是语音指令,也可以是敲击指令等。其中,如果是语音指令,用户说出“打开抽屉”时抽屉自动打开,而用户说出“关闭抽屉”时抽屉自动关闭;如果是敲击指令,用户可以敲击一次来自动打开抽屉,而用户可以敲击两次来自动关闭抽屉时,对于敲击部位以及敲击次数,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另外,引入引出单元105可以是利用吸力和斥力来实现移动的电磁铁机构或者齿轮齿条机构等直线移动机构。
68.为了防止收纳空间s内的冷气泄露,还可以在抽屉20与收纳空间s的框架的相对面设置有密封部件。
69.图4是收纳有容器30的抽屉20的后视图。如图4所示,每个容器30均设置有供食物
储存装置的真空接头接入的接入部530,所述接入部530均露出在外部以便于抽屉20引入到收纳空间s内时驱动真空泵而对容器30实施真空处理,其中,真空接头经由各自的管路与设置在食物储存装置100的真空泵连接。在各自的管路上可以均设置有真空度传感器和电磁阀。当真空度传感器检测到对应的容器30内部的压力值(真空度)达到预设值时,真空度传感器将停止信号发送给控制部,控制部基于所述停止信号驱动电磁阀切断对应的管路的空气流通。如果控制部收到每个容器30内部的真空度都达到预设值的信号时停止真空泵的驱动。预设值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任意设置。
70.需要说明的是,真空泵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容器30的数量确定,即每个容器30都有对应的真空泵,此时可以省去上述电磁阀。当压力值达到预设值时,控制部可以根据停止信号直接停止真空泵的驱动。在图4中示出了接入部530的设置位置高于抽屉20的后壁上端而向外部露出的结构,但不限于图4示出的结构,也可以在容器主体40上设置后述的真空阀和接入部530,此时在抽屉20的后壁上形成三个通孔以使对应的接入部530暴露在外部,以便于真空接头经由所述通孔与接入部530结合。
71.如图4所示,装有三个容器30的抽屉20完全引入到收纳空间s时,每个接入部530自动地与各自的真空接头连接,对每个容器30实施真空处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控制电磁阀或者真空泵来仅对目标容器(个别容器真空模式)或者全部容器进行真空处理(全部容器真空模式)。此时,可以在抽屉的前表面或者食物储存装置的顶面等适当位置,设置分别控制与各个容器对应的电磁阀或者真空泵的开关以及选择全部容器真空模式和个别容器真空模式的模式选择开关。如果是全部真空模式,在至少一个接入部530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真空接头与接入部结合时,驱动一个或者所有真空泵对所有真空密闭容器实施真空处理。
72.为了提高抽屉20的气密性,食物储存装置100也可以包括电磁铁单元,该电磁铁单元包括食物储存装置主体上设置的第一电磁铁、在抽屉主体上与该第一电磁铁对应地设置的第二电磁铁、检测抽屉开闭的检测部以及基于检测部发出的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控制部。
73.检测部可以是距离传感器,在拉出抽屉而抽屉主体的后表面和与之对应的食物储存装置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以上时,控制部控制第一及第二电磁铁产生斥力,来辅助抽屉的拉出;相反,在推入抽屉而抽屉主体的后表面和与之对应的食物储存装置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以上时,控制部控制第一及第二电磁铁产生吸引力,来辅助抽屉的推入。
74.所述电磁铁单元可以与所述指令接收单元104联动。具体而言,当所述指令接收单元104接收到用户的“打开”指令时,将指令发送到控制部,控制部控制第一及第二电磁铁产生斥力,当所述指令接收单元104接收到用户的“关闭”指令时,将指令发送到控制部,控制部控制第一及第二电磁铁产生吸力。
75.图4中示出了把手70处于收纳状态时位于图中的左侧的情况,但把手70也可以收纳在图中的右侧。
76.图5是容器30的立体图,该容器30包括容器主体40和盖单元90。盖单元90包括盖60、框架部50、把手70。其中,优选容器主体40和盖60中的至少一方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材质形成,以便于用户透视内容物。此外,容器主体40优选为上方开口的长方体状,开口形状
为矩形,并且周壁为垂直壁,以便于在抽屉20里放入多个容器30时有效利用抽屉有限的内部空间,但容器主体40的形状和开口形状不限于此,可取决于抽屉的形状和结构。框架部50的形状取决于容器主体40的开口形状。如果容器主体40的开口形状为圆形或者六边形等其他形状时,则框架部50的形状也是与之相匹配的圆形或者六边形等其他形状。
77.图4示出了在容器30的一侧具体为框架部50的一侧设置有与真空接头气密地连接的接入部53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接入部530可以形成在框架部50的相对的两侧,对此,将在后面详述。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用户在抽屉20里放入容器30时无需考虑前后方向。显然,接入部530也可以根据需要仅设置在容器30的一侧。接入部530的设置部位不限于框架部50,如前所述,也可以设置于容器主体40。
78.图6是盖单元90的分解图,图中示出了框架部50的形状是与容器主体的开口形状匹配的矩形。图7(a)和(b)是框架部50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7(a)是图6中a-a剖面立体图,图7(b)是图6中b-b剖面局部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真空阀的图示。
79.如图7(a)和(b)所示,框架部50包括上端部501、下端部502和连接上端部501和下端部502的中间部503。需要说明的是,上端部、中间部和下端部仅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而设定的,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而且上端部、中间部和下端部是相对概念,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80.上端部501形成有气密地固定安装盖60的安装槽504,安装槽504可以从上端部501以使槽口朝内的方式凸出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框架部50中固定盖60的结构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在上端部501形成安装盖60的台阶结构。
81.下端部502与容器主体40的上端气密地结合,结合结构可以是以使槽口朝下的方式向下凸出形成的槽结构或者台阶结构。如图7(a)所示,如果框架的下端部502形成为台阶结构,则容器主体40的上端也形成为与之匹配的台阶结构,以使框架部50的外表面与容器主体40的周壁面一致,保持外观的美观。此外,在容器主体40中至少把手收纳侧的上端的宽度可以相对于框架部宽,以便于收纳把手时把手支撑于所述上端。
82.需要说明的是,框架部50优选为一体成型。
83.为了框架部50与容器主体40更加牢固且气密地结合,可以在框架部50的外表面与容器主体40的周壁面沿着外周形成上下配合使用的锁扣结构,所述锁扣结构优选至少形成在相对的两侧面上。锁扣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进一步确保容器储存空间的气密性,而且能够在解除真空状态的情况下方便用户把持把手从抽屉拎起容器30。
84.关于锁扣结构,可以采用密闭容器中普遍使用的任意结构,在此省略结构描述。
85.下面,参照图7(a)和(b)详细描述中间部503,该中间部503可以兼作把手70的安装部、解除真空状态的通气流路形成部、真空阀的设置部。
86.下面,以框架部50呈矩形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矩形的框架部50具有对称结构,因此,下面以框架部50的一侧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如果根据需要另一侧结构同样具有所述一侧结构,则另一侧结构参照下面的实施例即可。
87.如图7(b)所示,在中间部503贯通内外表面形成有第一通孔507,所述第一通孔507优选形成在中间部503的沿水平方向的中央位置。在第一通孔507内设置对容器30的储存空间实施真空且维持真空状态的真空阀80。关于真空阀80的结构,将在后面详述。
88.在中间部503的外表面中与第一通孔50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把手70可旋转地结
合的把手安装部520,所述把手安装部520作为框架部50的一部分,同样优选形成在中间部503的沿水平方向的中央位置。所述把手安装部520可以形成有上述接入部530。所述接入部530可以包括在所述把手安装部520的中央贯通形成且与第一通孔507连通的中央孔505。为了真空接头(未图示)与中央孔505气密地结合,如图7(b)所示,该接入部530的端面506可以以伞状凹陷至中央孔505而形成伞状面515。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所述伞状面515设置上述压力传感器。与之对应地,在食物储存装置100中设置的真空接头同样具有与所述伞状面515结合的伞状部,所述伞状部优选由密封性和贴合性优异的材料制成。这样,当具有伞状部的真空接头与接入部的伞状面515气密地结合时抽真空效果更佳。
89.需要说明的是,把手安装部520可以从框架部50的外表面向外部即沿轴向以预设直径和预设厚度凸出而呈圆柱状凸台,预设直径和预设厚度与真空阀80的大小和把手70的材料厚度有关,轴向是与中间部520的外表面垂直的方向。所述把手安装部520可以与框架部50一体成型,也可以在后续工序中与框架部50气密地结合,结合手段可以包括焊接、螺纹结合等,本发明对此不作出限定。
90.在中间部503还形成有用于解除容器30的储藏空间的真空状态的第一通气流路508,该第一通气流路508与第一通孔507互不干扰,彼此独立地形成。图7(a)示出了第一通气流路508优选形成在中间部503中与第一通孔507隔开预设距离的位置的结构,即示出了第一通气流路508形成在第一通孔507的正上方的结构,此时,在把手安装部520形成与该第一通气流路508连通的第二通气流路509。
91.第一通气流路508的形成位置不限于第一通孔507的正上方,也可以形成在图7(a)所示的第一通孔507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一位置。如果第一通气流路508的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在中间部503的外表面直接暴露于外部,也就是说,所述连通口位于所述把手安装部520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一位置,则无需形成上述第二通气流路509。在这种情况下,在中间部503也无需形成上述把手安装部520,只要把手70可旋转地结合于中间部503即可。此时,把手70在收纳状态下能够利用其内侧面封闭暴露于外部的所述第一通气流路508的连通口,而在使用状态下能够开放所述第一通气流路的连通口即可。此时,在把手50的与所述连通口对应的位置优选设置作为阀部件的密封垫。如果在框架部50没有把手安装部520,则可以在容器主体40上设置安装真空阀的第一通孔或者同时设置第一通孔和接入部即可。在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后述的真空阀。
92.如果第一通气流路508位于第一通孔507的外周且所述第一通气流路508的连通口位于中间部503与把手安装部520的分界面,此时在把手安装部520需要形成上述第二通气流路509,第二通气流路509的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可以设置在把手安装部520的外周面516或者端面506。如果第二通气流路509的连通口位于外周面516,则优选位于外周面516的高度最高的位置。如果第二通气流路509的连通口位于端面506,则优选位于端面506的与把手安装部520的轴向垂直的铅直径向上。
93.如图6所述,把手70可以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把持部701和分别从把持部701的两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702和第二延伸部703,第一延伸部702和第二延伸部703优选形成为对称结构。把手70横跨所述容器的储存空间结合于所述框架部50,可以在如图4的收纳状态和如图5所示的可拎起容器的使用状态(竖起状态)之间转动。把手70的转动范围优选设定为大致90度。为了将把手70转动大致90度,在把手70处于收纳状态时,把手70的内表面与框
架部50的外表面接触,或者如前所述,把手70支撑于容器主体40的上端。
94.把手70的整体形状可以是弧形,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弯折形,把手70的形状取决于容器开口的形状以及框架的形状。
95.下面,参照图8(a)以第一延伸部70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8(a)所示,第一延伸部702的下端形成有与上述把手安装部520的外周面结合的作为结合部的结合孔705,该结合孔705可以完全贯通第一延设部702,也可以在完全贯通第一延伸部702的基础上,在结合孔705的靠外侧内周面形成缩颈的环形凸缘部,该环形凸缘部与上述端面506接触。如果结合孔705完全贯通第一延设部702,则把手安装部520的端面经由结合孔705完全露出;如果结合孔705形成有环形凸缘部,则把手安装部520的端面被环形凸缘部遮挡而仅露出伞状的接入部530。
96.如前所述,在第一通气流路508形成于第一通孔507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一侧位置且其连通口直接露出于外部的情况下,当把手70位于收纳状态时,第一延伸部702的内侧面(即,与框架部相对的面)能够密封所述连通口,位于使用状态时所述连通口露出在外部而外部空气经由所述连通口和第一通气流路508进入容器内部,使容器内部的储存空间的压力达到大气压,从而解除真空状态。
97.如果第一通气流路508的连通口设置在中间部503与把手安装部520的分界面,并且第二通气流路509的连通口设置在把手安装部520的外周面(例如高度最高的部位),则如图8(a)所示,在第一延伸部702的内侧面形成将所述第二通气流路509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气流路704,所述第三通气流路704在第一延伸部702的内侧面局部凹陷形成并且贯通至所述把手的结合孔的内周面(结合面)。此时,在第一延伸部702的结合孔705的内周面与把手安装部520的外周面之间设置阀部件706,在阀部件706中与所述第三通气流路704对应的位置形成阀孔h2。如图8(a)和(b)所示,所述阀部件706形成为与所述结合孔705的内周面形状匹配的环形密封圈,具有预设的宽度和厚度,阀部件706以使阀孔h2与第三通气流路704连通的方式固定在结合孔705的内周面,使得把手70转动时阀部件706一同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把手70位于收纳状态时阀部件706中未设有阀孔h2的部分密封把手安装部520的外周面的第二通气流路的连通口,位于使用状态时,第三通气流路704经由阀孔h2与第二通气流路509及第一通气流路508连通,使得外部空气经由第三通气流路704、阀孔h2、第二通气流路509及第一通气流路508进入容器的储存空间,从而解除容器的真空状态。
98.另外,在第二通气流路509的连通口设置在把手安装部520的端面506时,在把手70的结合孔705的环形凸缘部的内侧面、结合孔的内周面和把手70的内侧面连续形成有将所述第二通气流路509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气流路704,使得把手70位于收纳状态时密封连通口,位于使用状态时开放连通口。此时,在所述环形凸缘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端面506之间同样设置有具有阀孔的阀部件。
99.在第一通气流路508的连通口直接暴露于框架部50的外表面或者第二通气流路509的连通口形成于所述把手安装部的端面506时,为了使所述第一延伸部702的内侧面或者所述环形凸缘部的内侧面对连通口的密封性更佳,把手70的至少把持部701具备弹性,使得第一延伸部702的内侧面或者所述环形凸缘部的内侧面借助弹力密封连通口。
100.图9(a)和(b)示出真空阀8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a)是分解图,图9(b)是阀座802的右视图。如图9(a)所示,真空阀80包括:阀座802、具有阀轴804的阀体803、引导阀轴
804轴向移动的引导件807、套在阀轴804上位于阀体803与引导件807之间的弹簧806。弹簧806的作用是在真空泵停止驱动的情况下使阀体803复位而气密地密封连通孔801而维持容器的真空状态。
101.如图9(a)和(b)所示,阀座802是一侧面开口而另一侧面设置有连通孔801的圆筒状,阀主体805的直径大于连通孔801的直径且小于阀座802的内径。阀主体805可以由密封材料形成,或者在阀主体805和阀轴804由同一材料一体成型的情况下,可以在阀主体805与阀座802之间设置密封部件。
102.引导件807优选形成为轮毂形状,包括内圈、外圈和连接内圈和外圈的多个连接件,内圈中央形成有引导阀轴804沿轴向移动的引导孔h1,内圈和外圈之间由多个连接件隔开间隔形成有通气孔h。图中示出了四个连接件,但不限于此。
103.真空阀80是在阀座802中依次装入阀体803、弹簧806和引导件807而构成的,其中引导件807优选可拆卸地固定在真空阀80的开口侧,由此实现真空阀的模块化,便于真空阀的更换和维护。
104.组装完成的真空阀80装入上述第一通孔507,并且真空阀80的外周面和第一通孔507的内周面气密地结合。
105.在上述真空阀80中,圆筒状的阀座802形成收纳阀体803、弹簧806和引导件807的收容空间,但在本发明中所述收容空间不是必需的结构,所述第一通孔507可以代替收容空间,因此,阀座802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以是板状。
106.如果只考虑真空处理,可以在第一通孔507内仅设置上述真空阀80即可,无需另行设置形成有接入部530的把手安装部520,此时,第一通孔507的靠近外侧的连通口代替接入部。如果只考虑真空处理,如前所述,所述第一通孔507可以设置在容器主体或框架部。
107.作为另一变形例,真空阀只包括板状的阀座、阀体和弹簧,可以省略引导件807和阀轴804。在这种情况下,弹簧的内径不小于接入部530的中央孔505的内径,弹簧806的一端固定在把手安装部520的与端面相反一侧的内侧面,另一端固定在阀主体,此时,弹簧的内径包围接入部530的中央孔505的内径,不影响抽真空处理。
108.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以把手安装部形成有接入部、框架部中与该接入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真空阀、把手安装部的外周面中高度最高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通气流路的连通口的技术方案为例,说明对容器30实施真空处理和解除容器30的储藏室的真空状态的步骤。
109.图10(a)示出容器30处于待抽真空状态的阀主体803的初始位置的示意图,图10(b)示出在真空泵的驱动下阀主体803移动而开放连通孔801的图;图11(a)示出真空泵停止驱动的情况下阀主体803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图,图11(b)示出通过转动把手70来使第一通气流路508、第二通气流路509、阀孔h2和第三通气流路704连通的示意图。
110.如图3所示,在抽屉20里同时放入三个容器30,此时,如图4所示,每个容器30的接入部530露出在外部,把手70处于收纳状态而气密地密封所述第二通气流路的连通口;然后向收纳空间s推入抽屉20,此时收纳空间s的真空接头自动插入接入部530,在真空泵的吸力下,阀主体803克服弹簧806的弹簧力开放连通孔801,使得容器内部储藏室的空气沿着图10(b)所示的箭头方向经由连通孔801、第一通孔507、通气孔h和中央孔505向外部排出,当真空度传感器检测到容器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停止信号发送到控制部,控制部停止真空泵驱动。此时,如图11(a)所示,在弹簧806的弹簧力的作用下,阀主体805复位而再次气密性
地封闭连通孔801。由于阀主体复位而气密地封闭连通孔,而且把手处于收纳状态而气密地密封第二通气流路的连通口,所以直到用户拉出抽屉并将把手从收纳状态转动到使用状态之前,容器一直保持真空状态。
111.当用户想要从某一容器30取食材时,如图3所示引出抽屉20,此时收纳空间s的真空接头从接入部530自动分离,抽屉20完全引出之后,用户将目标容器的把手70从收纳状态转动到使用状态(竖起状态),此时,如图11(b)所示,第一延伸部702和/或第二延伸部703的内侧面的第三通气流路704、阀孔h2、第二通气流路509、第一通气流路508连通,这样,外部空气按照图11(b)所示的箭头方向经由第三通气流路704、阀孔h2、第二通气流路509、第一通气流路508进入到容器内部的储藏室,从而解除真空状态,然后解除锁扣机构的锁扣状态,再打开盖单元90就可以取出食材。
112.如上所述,如果只考虑真空处理,在如图5所示的容器30中,上述真空阀可以设置在容器主体或者框架部的与食物储存装置的真空接头对应的部位即可。
113.在真空处理的基础上,再考虑通过把手的转动来解除容器内部的真空状态时,在框架部中的把手与所述框架部的结合部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一侧设置所述第一通气流路,使得把手在收纳状态时气密地密封所述第一通气流路,而在使用状态时开放所述第二通气流路来解除容器内部的真空状态。
114.如前所述,在把手和框架部的结合部即把手安装部上设置真空接头的接入部和第二通气流路,在把手上设置与第二通气流路连通的第三通气流路,并且在框架部中与把手安装部对应位置设置真空阀的情况下,由于将真空处理机构和真空解除机构均设置在同一个部位即把手安装部,因此,简化了结构,而且用户仅通过转动把手的简单操作同时完成解除真空状态和提起容器的两个动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115.在框架部的相对的两侧均设置真空阀和接入部以及解除真空状态的第一通气流路的情况下,不仅用户在抽屉里放入容器时无需考虑前后,而且框架部两侧的第一通气流路同时与外部通气,因此,真空解除所需时间缩短。
116.根据本发明,通过转动把手的简单动作就可以解除真空状态,用户无需先解除真空状态而后再提起容器;由于抽真空结构和解除真空状态的结构均设置在把手安装部,因此,结构紧凑,无需另行设计解除真空状态的通气阀,所以容器在外观上简洁,而且制造成本低;由于在框架部的两侧均设计有抽真空结构,因此用户在抽屉里放入容器时无需分辨方向而容易操作;由于在框架部的两侧和把手的两侧端部均设计有解除真空状态的通气流路,因此能够快速解除真空状态。
117.以上,通过实施例者变形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或者变形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且所描述的实施例或者变形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以上实施例或者变形例,在未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或者变形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