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10 14: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省煤器 焚烧 锅炉 装置 流程
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锅炉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生活垃圾直接焚烧的方式,使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

在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中,排烟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锅炉机组的经济性和其尾部受热面工作的安全性。在实际中达到较低的排烟温度,可以明显降低锅炉的排烟热损失,有利于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节约能源及降低锅炉的运行费用。研究表明,锅炉过量空气系数一定时,排烟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5℃左右时,排烟热损失就会升高或降低1%左右。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发现锅炉运行时间越长,受热面管子积灰越严重,积灰使得换热系数变小,传热效果变差,排烟温度升高。为了降低积灰对传热的影响,在受热面管子迎风面设置吹灰器,每天根据积灰情况,运行一段时间后清扫受热面吹灰。然而,由于垃圾焚烧后飞灰中碱金属化合物比较高,其熔点很低,易烧结在受热面管子表面,使用吹灰器很难完全清除管子表面的积灰。因此,使用吹灰器吹灰后,虽然受热面传热有所改善,排烟温度有所降低,但是仍不太理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积灰后仍然保持较低排烟温度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该装置应能提高省煤器的管内流速,提高换热效率,并且降低排烟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包括框架护板、灰斗、省煤器和汽包;所述框架护板的其中两侧分别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灰斗安装在框架护板下端;框架护板顶端布置有一密封用的顶部密封层,从而形成烟气流通通道;框架护板内安装着省煤器,省煤器的顶部往上穿越过所述的顶部密封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省煤器包括至少一个省煤器管系;每个省煤器管系中的省煤管分为ⅰ管组和ⅱ管组,两个省煤管管组通过省煤器集箱串联连通以控制给水的流向;所述汽包通过连接管连通省煤器集箱;给水通过省煤器集箱均匀分配到省煤器管系中。

优选地,所述省煤器包括串联连通的第一省煤器管系、第二省煤器管系以及第三省煤器管系;以促使省煤器更好地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达到更好的热交换效果。

优选地,每个省煤器管系中,ⅰ管组和ⅱ管组的省煤管相互交替地与省煤器集箱连通,且沿着省煤器集箱轴线方向一字形排列,从而实现ⅰ管组和ⅱ管组的串联,并保证烟气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左右侧温度偏差较大而产生温压。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将省煤器管系的两个管组串联后,提高了管壁温度,给水的流通截面积变小,管系中给水流速变大,给水侧换热系数变大,整个管系的换热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优选地,所述省煤器集箱包括依照水流方向依次连通的省煤器进口集箱、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以及省煤器出口集箱;其中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亦是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亦是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以保证省煤器进口处给水均匀分配到第一省煤器管系中,省煤器出口处均匀引至锅筒,避免给水偏流;每个省煤器管系设置进出口集箱保证水温混合均匀后进入下一级省煤器管系。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与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与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与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通过连接管连通;

所述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两端分别连通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与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两端分别连通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与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和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通过连接管连通;

所述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两端分别连通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与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两端分别连通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与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和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通过连接管连通。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所述框架护板是由型钢和钢板组成的框架。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所述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与ⅱ管组,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与ⅱ管组,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与ⅱ管组为蛇形管式,设有多排蛇形管,以提高换热效果。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所述灰斗为v型,其顶部固定在所述框架护板的下端;相邻灰斗的顶部平板相互连接并将框架护板的下端密封,防止烟气偏流。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所述灰斗为钢板制成,以保证烟道灰斗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所述顶部密封为梳型板结构。以有效保证框架顶部穿省煤器管子处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通过将每级省煤器管系分成两个管组,给水方向与烟气方向逆流;水流经过其中一部分管系经烟气冲刷换热后,通过集箱回到烟气出口,再经过另一部分管系再次逆流与烟气冲刷换热;给水流通截面积变小,管系中给水流速变大,给水侧换热系数变大,整个管系的换热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省煤器管系中的ⅰ管组与ⅱ管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部分管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参阅附图1-3),包括:框架护板1、灰斗2、省煤器和汽包5;

所述框架护板其中两侧(图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为烟道进口和烟道出口;灰斗2安装在框架护板1下端并将框架护板的下端密封,框架护板顶端布置有一密封用的顶部密封层6,以形成烟气流通通道;框架护板1内安装着省煤器,省煤器的顶部往上穿越过所述的顶部密封层,穿越处保持密封。以上与现有的省煤器结构类同。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所述省煤器包括至少一个省煤器管系;每个省煤器管系中的省煤管分为ⅰ管组与ⅱ管组;省煤器集箱将两个管组的省煤管串联连接,汽包通过连接管连通省煤器集箱,给水通过省煤器集箱均匀分配到省煤器管系中。

进一步的,所述省煤器包括第一省煤器管系31、第二省煤器管系32以及第三省煤器管系33,三个省煤器管系串联连通。以促使省煤器更好地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达到更好的热交换效果。

参见图2;每个省煤器管系的两个管组分别包括若干省煤管,每个管组的所有省煤管与省煤器集箱并联接通,并且沿着省煤器集箱轴线方向依序排列布置。两个管组中的省煤管相互交错地与省煤器集箱连通,且沿着省煤器集箱轴线方向一字形排列,从而实现两个管组省煤器的串联,并保证烟气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左右侧温度偏差较大而产生温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省煤器管系31分为ⅰ管组31-1和ⅱ管组31-2,所述第二省煤器管系32分为ⅰ管组32-1和ⅱ管组32-2,所述第三省煤器管系33分为ⅰ管组33-1和ⅱ管组33-2。

进一步的,省煤器集箱包括依照水流方向依次连通的省煤器进口集箱401、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402、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403、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404、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405、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406、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407、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408、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409、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410、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411、省煤器出口集箱412,其中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405亦是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408亦是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的一端连通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另一端连通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所述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的一端连通第一省煤器ⅱ管组进口集箱,另一端连通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与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通过连接管连通;

所述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的一端连通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另一端连通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所述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的一端连通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另一端连通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与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通过连接管连通;

所述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的一端连通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进口集箱,另一端连通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所述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中的每个省煤管的一端连通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另一端连通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与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进口集箱通过连接管连通。

图3显示的是图1的a部省煤管重叠部位结构(其余重叠部位类同);由图可知: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出口集箱403上引出的若干ⅰ管组省煤管31-11,往下连通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出口集箱405上引出的若干ⅱ管组省煤管31-21,则往下连通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而在图1中,ⅰ管组省煤管31-11与ⅱ管组省煤管31-21,竖直部分重叠为一条直线。

进一步的,框架护板1是由型钢和钢板组成的框架(现有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省煤器(包括第一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与第一省煤器管系ⅱ管组、第二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与第二省煤器管系ⅱ管组、第三省煤器管系ⅰ管组与第三省煤器管系ⅱ管组)中的所有省煤管均为蛇形管式(现有技术)。

进一步的,灰斗2为v型,其顶部固定在所述框架护板1的下端;相邻灰斗的顶部平板相互连接并将框架护板的下端密封,防止烟气走廊的烟气偏流。

进一步的,灰斗2为钢板制成,以保证烟道灰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顶部密封6为梳型板结构(常规结构),以有效保证框架顶部省煤器管穿越部位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复流程省煤器装置;给水逆流(与烟气运动方向相反)运行,经过每级省煤器其中一半的管系后,再逆流经过另一半管系,从而提高了省煤器管内流速,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排烟温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