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蒸汽设备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6-29 23: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蒸汽 设备 装置 用于 发生
一种用于蒸汽设备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蒸汽设备的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挂烫机等蒸汽设备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现有挂烫机普遍包括依次连接的机身、蒸汽导管、及熨烫板,机身内部设置有蒸汽发生器,其产生的高温蒸汽通过蒸汽导管进入熨烫板,并通过熨烫板的出汽孔而喷出,从而不断接触衣服和布料,达到软化衣服和布料纤维组织的目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085195.x(公告号为cn203782450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挂烫机喷头》公开了一种挂烫机喷头,包括手柄外壳和发热体,发热体设置于手柄外壳内。发热体包括发热体上盖、发热主体和发热体密封圈,发热体上盖固定连接于发热主体一个端面上,发热体密封圈固定连接于发热主体另一端面上。发热主体包括蒸汽流道、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蒸汽流道设置于发热主体上与发热体上盖连接的端面上,蒸汽流道为曲线形且首尾两端不相连;蒸汽入口设置于蒸汽流道一端,蒸汽出口设置于蒸汽流道上远离蒸汽入口的另一端。

但是对于上述发热体而言,发热管加热多余的热量会逸散到外界,一方面造成热量的浪费,另一方面会造成蒸汽设备局部温度过高烫伤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发热管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的用于蒸汽设备的蒸汽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蒸汽设备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有

发热座,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汽孔,内部具有蒸汽流道,该蒸汽流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的出汽孔;以及

发热管,内置在所述的发热座内,能将蒸汽流道中的水加热形成蒸汽;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座上具有能在发热管启动状态下受热的预热件,该预热件的内部具有预热流道,该预热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的进水孔,预热流道的出口连通所述蒸汽流道的入口。

为了方便蒸汽流道的形成,所述的发热座包括有

基座,具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的底面上凸设有弯折延伸的分隔筋;

汽化盖,密封覆盖在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抵接在所述分隔筋的端部,从而在安装槽内形成所述的蒸汽流道;以及

隔热壳,围设在所述基座和汽化盖的外部;

所述的发热管埋设在所述的基座中。

为了方便预热件的设置,第一组方案为:所述隔热壳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的预热件设于所述汽化盖的顶部,并穿过所述的第一安装口露出于所述的隔热壳。

为了方便预热流道的形成,第一个方案为:所述的预热件为凸设在所述汽化盖顶部的第一凸条,该第一凸条沿所述汽化盖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凸条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所述的预热流道,第一凸条端部位于所述预热流道的入口处形成有所述的进水孔。

第二个方案为:所述的预热件包括有

第二凸条,凸设在所述汽化盖的顶部,沿所述汽化盖的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开口朝上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槽;以及

第三凸条,密封覆盖在所述第二凸条的顶部,沿所述汽化盖的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开口朝下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槽;

所述的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组成所述的预热流道,所述第二凸条和第三凸条端部位于所述预热流道的入口处形成有所述的进水孔。

为了方便预热件的设置,第二组方案为:所述的预热件设于所述隔热壳的顶部。

为了方便预热流道的形成,第一个方案为:所述的预热件为凸设在所述隔热壳顶部的第四凸条,该第四凸条沿所述隔热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第四凸条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所述的预热流道,第四凸条端部位于所述预热流道的入口处形成有所述的进水孔。

第二个方案为:所述的预热件包括有

第五凸条,凸设在所述隔热壳的顶部,沿所述隔热壳的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开口朝上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条形槽;以及

第六凸条,密封覆盖在所述第五凸条的顶部,沿所述隔热壳的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开口朝下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条形槽;

所述的第三条形槽和第四条形槽组成所述的预热流道,所述第五凸条和第六凸条端部位于所述预热流道的入口处形成有所述的进水孔。

为了避免水从预热流道出口和蒸汽流道入口的连接处泄漏,所述隔热壳位于所述预热流道的出口处凸设有插嘴,该插嘴密封插设在所述蒸汽流道的入口处。

为了方便发热管温度的控制,所述隔热壳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基座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发热管温度的温控器,该温控器与所述的发热管电连接,并穿过所述的第二安装口露出于所述的隔热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发热座上设置能在发热管启动状态下受热的预热件,并在该预热件的内部形成预热流道,将预热流道的入口连通进水孔,预热流道的出口连通蒸汽流道的入口,水在流经预热流道的过程中,会被预热件上的热量进行预热,充分利用了发热管产生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装置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蒸汽发生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装置的实施例1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装置的实施例2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装置的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蒸汽发生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装置的实施例3的纵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装置的实施例4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于蒸汽设备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有发热座1、发热管2和温控器3。

其中,发热座1包括有基座11、汽化盖12和隔热壳13。具体地,基座11具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111,该安装槽111的底面上凸设有弯折延伸的分隔筋1111;汽化盖12密封覆盖在安装槽111的开口处,并抵接在分隔筋1111的端部,从而在安装槽111内形成迂回的蒸汽流道1112,基座11的前端面上开设有五个连通蒸汽流道1112出口的出汽孔112;隔热壳13包括有上下配合连接的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围设在上述基座11和汽化盖12的外部,起到隔热作用,隔热壳13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1321。

发热管2呈u形,埋设在上述基座11中,能将蒸汽流道1112中的水加热形成蒸汽。

温控器3安装在基座11的底部,并与发热管2电连接,用于控制发热管2的温度,该温控器3穿过上述隔热壳13的第二安装口1321露出于隔热壳13。

为了充分利用发热管2产生的热量,发热座1上具有能在发热管2启动状态下受热的预热件,该预热件的内部具有预热流道10,预热流道10的出口连通蒸汽流道1112的入口。

本实施例中,隔热壳13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311,预热件设于汽化盖12的顶部,并穿过隔热壳13的第一安装口1311露出于隔热壳13。具体地,预热件为凸设在汽化盖12顶部的第一凸条121,该第一凸条121沿汽化盖1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凸条12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上述的预热流道10,第一凸条121端部位于预热流道10的入口处形成有进水孔10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蒸汽发生装置,水从进水孔101进入后流经预热流道10再进入蒸汽流道1112,在流经蒸汽流道1112的过程中,发热管2对水进行加热使其汽化形成蒸汽,最终从出汽孔112排出,由于发热管12对基座11的加热,汽化盖12会受热,因此,水在流经预热流道10的过程中,会被汽化盖12上的热量进行预热,充分利用了发热管2产生的热量。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于蒸汽设备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预热件包括有第二凸条122和第三凸条123。具体地,第二凸条122凸设在汽化盖12的顶部,沿汽化盖12的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开口朝上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槽1221;第三凸条123密封覆盖在第二凸条122的顶部,沿汽化盖12的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开口朝下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槽1231;上述第一条形槽1221和第二条形槽1231组成上述的预热流道10,第二凸条122和第三凸条123端部位于预热流道10的入口处形成有进水孔101。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预热流道10由第一条形槽1221和第二条形槽1231组成而成,加工更为方便。

实施例3:

如图5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于蒸汽设备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隔热壳13的顶壁上未开设第一安装口1311,预热件设于隔热壳13的顶部。具体地,预热件为凸设在隔热壳13顶部的第四凸条133,该第四凸条133沿隔热壳13的长度方向延伸,第四凸条133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上述的预热流道10,第四凸条133端部位于预热流道10的入口处形成有进水孔101,隔热壳13位于预热流道10的出口处凸设有插嘴1312,该插嘴1312密封插设在蒸汽流道1112的入口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蒸汽发生装置,水从进水孔101进入后流经预热流道10再进入蒸汽流道1112,在流经蒸汽流道1112的过程中,发热管2对水进行加热使其汽化形成蒸汽,最终从出汽孔112排出,由于发热管12对基座11的加热,且隔热壳13围设在基座11和汽化盖12的外部,隔热壳13会受热,因此,水在流经预热流道10的过程中,会被隔热壳13上的热量进行预热,充分利用了发热管2产生的热量。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于蒸汽设备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预热件包括有第五凸条134和第六凸条135。具体地,第五凸条134凸设在隔热壳13的顶部,沿隔热壳13的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开口朝上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条形槽1341;第六凸条135密封覆盖在第五凸条134的顶部,沿隔热壳13的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开口朝下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条形槽1351;上述第三条形槽1341和第四条形槽1351组成上述的预热流道10,第五凸条134和第六凸条135端部位于预热流道10的入口处形成有进水孔101。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预热流道10由第三条形槽1341和第四条形槽1351组成而成,加工更为方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