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螺旋齿状结构的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2021-06-08 15: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蒸汽 家电 发生器 螺旋 加热


1.本发明属于蒸汽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螺旋齿状结构的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2.蒸汽拖把产生的高温蒸汽具备超强的去油污和杀菌的功能,对于难以应对的厨房油烟、细菌滋生的浴室地面,或是汽车引擎及内装等等,蒸汽拖把都能够在不添加任何清洁剂情况下快速有效的去除污渍、清除细菌。现有蒸汽结构分为盘管式结构、立体圆柱式、迷宫槽流道式、双侧加热煮水式。盘管式结构处于串联关系、前后温差大,热效率低;立柱圆柱式工艺复杂,成本高;迷宫槽流道式散水能力差,影响发热效率及热量利用效率;双侧加热煮水式,由于上下煮水通道间有连通的通道,蒸汽发生器反转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只有部分水汽化,蒸汽口同时喷出热汽和热水的现象,蒸汽湿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螺旋齿状结构的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5.提供一种带螺旋齿状结构的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热体,发热体内压铸有加热管,发热体上下端面上分别扣合有上盖和下盖;发热体上端面沿加热管轴向设有多个螺旋齿状结构,螺旋齿状结构中,相邻的两个螺旋齿状结构形成八字形液体流道,发热体上端面左端侧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液体流道连通;发热体下端面设有膈筋,下盖内壁上在相对位置对应设有反扣膈筋,膈筋和反扣膈筋发热体和下盖间组成迷宫形的气体流道,下盖右侧端设有出汽口,出汽口与发热体下端面上的气体流道连通;液体流道末端的发热体上沿竖向设有蒸汽连接孔,蒸汽连接孔将发热体上下端面的液体流道和气体流道连通。
6.作为一种改进,加热管为u形加热管。
7.作为一种改进,液体流道宽度顺着水流方向逐渐变窄。
8.作为一种改进,上盖内壁上在螺旋齿状结构相对位置设有反扣膈筋。
9.作为一种改进,发热体和上下盖通过锁紧螺丝和螺母装配固定。
10.作为一种改进,发热体与上下盖间还设有密封圈。
11.作为一种改进,发热体下端面膈筋的为横纵向交错的迷宫形膈筋。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采用压铸工艺压铸螺旋齿状结构,简化生产制造及后续组装流程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14.2.采用螺旋齿状双面加热结构,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和散水能力;螺旋齿状结构具有阻水作用,能使水流均匀,改善了水与加热体接触均匀性,缩短了出蒸汽时间,增加换热效率。
15.3.采取两面换热方式提高了出汽口蒸汽的温度和干燥。
16.4.蒸汽在背面流通过程中,有效的去除了蒸汽中夹杂的污垢。
17.5.反扣膈筋结构避免蒸汽加热过程中不按照设计流道流通导致的喷水和汽体湿度大的风险。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种带螺旋齿状结构的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的立体爆炸图;
19.图2为本发明一种带螺旋齿状结构的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的第一和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20.图3为本发明一种带螺旋齿状结构的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的具体实施中的上盖和下盖的立体图;
21.图4为本发明一种带螺旋齿状结构的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的具体实施中的加热体第一和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22.图5为本发明一种带螺旋齿状结构的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的具体实施中的剖视图;
23.附图标记:1

螺母,2

弹簧垫圈,3

上盖,4

硅胶密封圈,5

加热管,6

发热体,7

硅胶密封圈,8

出汽口,9

下盖,10

锁紧螺丝,11

进水口,12

蒸汽连接孔,13

螺旋齿状结构,14、16

反扣膈筋,15

膈筋。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
25.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如图1

5所示,一种带螺旋齿状结构的双面加热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热体6,发热体6内压铸有加热管5,如图3所示,发热体6上下端分别扣合有上盖3和下盖9,在发热体6上下端分别形成密闭的空腔。发热体6和上下盖9通过锁紧螺丝10、螺母1和弹簧垫圈2装配固定,发热体6与上下盖3、9间还设有用于密封的硅胶密封圈4、7。
27.发热体6上端面沿加热管5轴向设有多个螺旋齿状结构13,上盖3内壁上在螺旋齿状结构13相对位置设有反扣膈筋16,螺旋齿状结构中,相邻的两个螺旋齿状结构形成八字形,反扣膈筋16和螺旋齿状结构13在上盖3和发热体6间形成八字形的液体流道,随着调整螺旋齿状结构13相邻两齿的距离,使得液体流道宽度顺着水流方向逐渐变窄。加热管5为u形加热管,u形加热管对称轴所在处的发热体6上端面上,还设有沿对称轴的膈筋,将两侧加热管上对应的液体流道分隔开,避免相互干扰。发热体6上端面左端侧部设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与液体流道连通。发热体6下端面设有纵横交错的的迷宫型膈筋15,下盖9内壁上在相对位置对应设有横向断续的反扣膈筋14,膈筋和反扣膈筋发热体6和下盖9间组成迷宫形的气体流道,下盖9右侧端设有出汽口8,出汽口8与发热体6下端面上的气体流道连通。液体流道末端的发热体6上沿竖向设有蒸汽连接孔12,蒸汽连接孔12将发热体6上下端面的液体流道和气体流道连通。
28.本发明的原理是:由于水蒸汽生成是水高温汽化的过程,散水能力和水的初始加热面积决定了水蒸汽生成的速度和加热体6的热交换效率。发热体6上带有螺旋齿状结构
13,螺旋齿状结构13环绕在加热管5表面,并且沿着加热管5方向,增大了换热面积。同时螺旋齿状结构13开口方向进水方向开口大,出水方向开口小,具有阻水作用,避免水流流动过快和流淌不均。反扣膈筋16和螺旋齿状结构13装配,保证了蒸汽发生器在发生转动过程中,按照既定设定的通道流淌,避免了水流没有按照既定蒸汽发生通道直接流入蒸汽通道,而造成水不能充分汽化和热交换效率低的现象。
29.水流在既定蒸汽通道完全汽化生成水蒸汽后蒸汽通过蒸汽连接孔12进入蒸汽通道。蒸汽通道有发热体6,上盖3,硅胶密封圈7在螺母1,弹簧垫圈2在锁紧螺丝10的锁紧作用下形成,保证了蒸汽通道的密封效果。同时蒸汽通道内含有围城蒸汽流通和加热的隔筋15,反扣隔筋14。隔筋15和反扣隔筋14装配后保证了蒸汽在既定蒸汽通道内的流通。避免蒸汽不按设定的通道直接从蒸汽连接孔12进来,直接进入出汽口8。发热体6的蒸汽流通和加热通道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实现了汽体生成通道和汽体流通通道的分离,提高了出蒸汽的温度和蒸汽的干燥程度。同时,蒸汽在既定蜿蜒的蒸汽通道内流通去除了蒸汽内的杂质和污垢,降低了出汽口8被堵塞的风险。
30.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