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蒸汽发热芯的制作方法

2021-01-05 17: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蒸汽 发热 加热 装置
蒸汽发热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蒸汽发热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蒸汽清洁类产品(蒸汽地拖)或挂烫机等产品的蒸汽发热芯存在化汽不充分,能量转化效率低,所以出现喷出蒸汽不是高温干的蒸汽,蒸汽量小,在使用中晃动或转换方向时喷水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发热芯热能转化效率低,化汽不充分,使用方向对化汽效果影响大造成喷水;另外是现有的发热芯水垢堆积后影响发热芯的热转化效能,导致水不能吸收热量无法化汽,影响正常化汽及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水转换蒸汽效能高、避免出现蒸汽出口喷水现象、使用寿命长的蒸汽发热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蒸汽发热芯,包括锅体和发热管,锅体上设有入水管和出蒸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设有凸台、预热腔、蒸汽化汽腔和出汽腔,所述发热管设置在凸台内,预热腔和蒸汽化汽腔位于凸台外围,出汽腔位于凸台中间,入水管与预热腔连通,预热腔与蒸汽化汽腔的一端通过第一出口与蒸汽化汽腔的一端连通,蒸汽化汽腔的另一端上部通过第二出口与出汽腔上部连通,出蒸汽管与出汽腔连通、并伸入到出汽腔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锅体包括锅主体和锅盖,锅主体和锅盖密封连接,所述凸台设置在锅主体上,锅主体对应凸台外围设有弧形槽体,弧形槽体的首端与尾端隔开,槽体弧形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槽体弧形分成下部预热腔和下部蒸汽化汽腔。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部蒸汽化汽腔的长度大于下部预热腔的长度,使得蒸汽化汽腔空间更大,产生更大量的蒸汽。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台凸出于锅主体的顶面上,所述锅盖的底部设有凹腔,凹腔的内壁对应隔板上方设有第一隔断骨位,凹腔的内壁对应弧形槽体的首端与尾端之间设有第二隔断骨位,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隔板和/或第一隔断骨位上。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锅盖的凹腔顶面对应第一隔断骨位和第二隔断骨位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设有第一顶部骨位,凹腔顶面对应第一隔断骨位和第二隔断骨位的另一侧之间设有第二顶部骨位,下部预热腔、第一隔断骨位、第一顶部骨位、第二隔断骨位、凸台外壁和凹腔内壁之间共同围成所述预热腔,下部蒸汽化汽腔、第一隔断骨位、第一顶部骨位、第二隔断骨位、凸台外壁和凹腔内壁之间共同围成所述蒸汽化汽腔。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出口设置在凸台靠近弧形槽体尾端处的顶面上。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隔断骨位对应第二出口设有上开口。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锅盖对应所述入水管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下端设有引流管,引流管伸入所述预热腔下部,入水管与第一安装孔连接,入水管下端封闭,入水管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的一端外周设有分流孔,分流孔与引流管连通。该结构可以使得进入预热腔的水分散地落下,预热效果更好。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热腔的底部设有台阶面,从而形成更大的表面积。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锅盖对应所述出蒸汽管设有第二安装孔,出蒸汽管与第二安装孔连接,出蒸汽管的下端设有引汽管,引汽管下端伸至出汽腔下部,引汽管与出汽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蒸汽化汽腔产生的水蒸汽需要经过上述间隙才能从引汽管下端进入出蒸汽管,这样有利于水蒸汽进一步升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蒸汽发热芯内部隔离出预热腔及汽化腔,提升了发热芯的工作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同样功率的情况下,本技术汽化及吸热个更快,水转化成蒸汽的量更多;

(2)此款蒸汽发热芯内部有骨位隔离,实现对发热芯内部进行管路控制,所以发热芯在不同角度使用均不会出现喷水现象,蒸汽更稳定;

(3)此款蒸汽发热芯设计有高温部分收纳水垢,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水垢对发热芯化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入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锅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锅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13所示,一种蒸汽发热芯,包括锅体和发热管6,锅体上设有入水管1和出蒸汽管3,所述锅体内设有凸台57、预热腔51、蒸汽化汽腔56和出汽腔55,所述发热管6设置在凸台57内,预热腔51和蒸汽化汽腔56位于凸台57外围,出汽腔55位于凸台57中间,入水管1与预热腔51连通,预热腔51与蒸汽化汽腔56的一端通过第一出口53与蒸汽化汽腔56的一端连通,蒸汽化汽腔56的另一端上部通过第二出口54与出汽腔55上部连通,出蒸汽管3与出汽腔55连通、并伸入到出汽腔55的下部。

所述锅体包括锅主体5和锅盖2,锅主体5和锅盖2密封连接,所述凸台57设置在锅主体5上,锅主体5对应凸台57外围设有弧形槽体,弧形槽体的首端与尾端隔开,槽体弧形内设有隔板52,隔板52将槽体弧形分成下部预热腔和下部蒸汽化汽腔。所述锅主体5与锅盖2之间设有密封圈4,锅主体5的顶面外周与锅盖2的底面外周分别设有连接耳,连接耳通过螺钉连接。锅主体5和锅盖2由铝铸造而成,发热管6与锅主体5铸造成一体。

所述下部蒸汽化汽腔的长度大于下部预热腔的长度。

所述凸台57凸出于锅主体5的顶面上,所述锅盖2的底部设有凹腔,凹腔的内壁对应隔板52上方设有第一隔断骨位24,凹腔的内壁对应弧形槽体的首端与尾端之间设有第二隔断骨位26,所述第一出口53设置在隔板52和/或第一隔断骨位24上。

所述锅盖2的凹腔顶面对应第一隔断骨位24和第二隔断骨位26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设有第一顶部骨位28,凹腔顶面对应第一隔断骨位24和第二隔断骨位26的另一侧之间设有第二顶部骨位25,下部预热腔、第一隔断骨位24、第一顶部骨位28、第二隔断骨位26、凸台57外壁和凹腔内壁之间共同围成所述预热腔51,下部蒸汽化汽腔、第一隔断骨位24、第一顶部骨位28、第二隔断骨位26、凸台57外壁和凹腔内壁之间共同围成所述蒸汽化汽腔56。

所述第二出口54设置在凸台57靠近弧形槽体尾端处的顶面上。

所述第二隔断骨位26对应第二出口54设有上开口27。

所述锅盖2对应所述入水管1设有第一安装孔21,第一安装孔21的下端设有引流管23,引流管23伸入所述预热腔51下部,入水管1与第一安装孔21连接,入水管1下端封闭,入水管1位于第一安装孔21内的一端外周设有分流孔11,分流孔11与引流管23连通。

所述预热腔51的底部设有台阶面511。

所述锅盖2对应所述出蒸汽管3设有第二安装孔22,出蒸汽管3与第二安装孔22连接,出蒸汽管3的下端设有引汽管31,引汽管31下端伸至出汽腔55下部,引汽管31与出汽腔55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其工作原理是:蒸汽发热芯工作时,水由入水管1分流后经引流管23进入到预热腔51,水在预热腔51进行预热及初步汽化。水在预热腔初步汽化膨胀后从第一出口53进入到蒸汽化汽腔56,水汽混合体在蒸汽化汽腔56中充分吸收热量并完全转化为超过110℃以上的高温且干的蒸汽然后经由第二出口54从上进入出汽腔55,并到达出汽腔55的底部,然后高温且干的蒸汽从引汽管31下端进入出蒸汽管3排出应用到蒸汽地拖或挂烫机产品上。另外由于蒸汽化汽腔56底部温度最高,所以首先产生汽化,可以将水汽化后的水垢进行收藏,从而达到维持发热芯汽化效果及延长发热芯的使用寿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