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回收热能的热力发电锅炉的制作方法

2020-10-30 21: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锅炉 热能 热力 发电 可回收
可回收热能的热力发电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具体为可回收热能的热力发电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对于锅炉来说,它是一种特种设备之一,它不同于其他特种设备,它不仅常见于工厂中,也常在我们的生活区中,比如冬季进行采暖所使用的热水锅炉,以及单位、食堂、酒店等地方使用的开水锅炉等,它们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分离,而对于锅炉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锅炉的正常运作,倘若锅炉出现问题,小到影响锅炉的运作品质,大到锅炉发生爆炸风险,危害周边的人或物,产生巨大的伤害,所以,保障锅炉的正常运作尤为重要,然而现在人们所使用的锅炉存在着空气易回流、热能不可回收和安全性能低等问题。

为此,我们设计了可回收热能的热力发电锅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回收热能的热力发电锅炉,解决了锅炉存在着空气易回流、热能不可回收和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回收热能的热力发电锅炉,包括炉胆、炉体、底座、循环管、热力板和控制阀,所述底座的上侧与炉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底座的下侧与地面接触,所述炉体上开设有燃烧室,炉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注水孔,且炉体的右侧固连接有出水孔,所述炉体的顶端开设有排气孔,且排气孔的底部与第一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尾端与顶球固定连接,且顶球的两侧与排气孔的两端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内壁与炉胆的外壁固定连接,且炉体的内壁与炉胆的外壁中间开设有空腔,所述炉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热力板,所述炉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循环管,且炉胆上的循环管套在炉体上热力板的两侧,所述循环管和热力板均处于炉体的内壁与炉胆的外壁开设的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热力板的一端与旋转帽螺旋连接,且旋转帽上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炉体的内壁与载台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载台的顶端与固定帽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帽的顶端开设有卡槽,且固定帽上的卡槽与螺旋帽上的卡块互相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的底端与固定板的顶端抵触,且固定板的尾端与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尾端与载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载台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夹板,且夹板对称固定安装在热力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炉胆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炉胆上的通孔与炉体上的通孔位置互相对应,所述炉体上的通孔处固定连接有控制阀,且控制阀连通炉体、炉胆和循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实用新型,在燃烧室工作时炉体内产生气体向炉胆顶端排气孔堆积,顶球收到气体的冲击带动弹簧向上移动,从而排气孔打开,气体顺利的从排气孔向外排出,燃烧室停止工作时,弹簧带动顶球向下推进,造成排气孔堵塞,从而使炉胆内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实现可炉体防空气回流的功能,炉体工作时,带有热量的气体充分的与循环管结合,循环管吸收了炉体大量的热能,因循环管夹持在热力板的两侧,循环管将热能导入给热力板,然后热力板将热能传送给炉体,提高了使用率,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炉体热能可回收功能。

2、该实用新型,炉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炉胆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炉胆上的通孔与炉体上的通孔位置互相对应,炉体上的通孔处固定连接有控制阀,且控制阀连通炉体、炉胆和循环管,在炉内气压骤增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的降低气压会有爆炸的危险,此时可以打开控制阀,将炉体内的气压快速降低,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帽和固定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炉胆;2、注水孔;3、燃烧室;4、炉体;5、底座;6、出水孔;7、固定帽;8、螺旋帽;9、循环管;10、热力板;11、卡块;12、卡槽;13、夹板;14、载台;15、第二弹簧;16、控制阀;17、顶球;18、第一弹簧;19、排气孔;2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3:可回收热能的热力发电锅炉,包括炉胆1、炉体4、底座5、循环管9、热力板10和控制阀16,底座5的上侧与炉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底座5的下侧与地面接触,炉体4上开设有燃烧室3,炉体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注水孔2,且炉体4的右侧固连接有出水孔6,炉体4的顶端开设有排气孔19,且排气孔19的底部与第一弹簧18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8的尾端与顶球17固定连接,且顶球17的两侧与排气孔19的两端抵触,在燃烧室3工作时炉体4内产生气体向炉胆1顶端排气孔19堆积,顶球17收到气体的冲击带动弹簧向上移动,从而排气孔19打开,气体顺利的从排气孔19向外排出,燃烧室3停止工作时,弹簧带动顶球17向下推进,造成排气孔19堵塞,从而使炉胆1内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实现了炉体4防空气回流的功能。

其中,炉体4的内壁与炉胆1的外壁固定连接,且炉体4的内壁与炉胆1的外壁中间开设有空腔,炉体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热力板10,炉胆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循环管9,且炉胆1上的循环管9套在炉体4上热力板10的两侧,循环管9和热力板10均处于炉体4的内壁与炉胆1的外壁开设的空腔内,在炉体4工作时,带有热量的气体充分的与循环管9结合,循环管9吸收了炉体4大量的热能,因循环管9夹持在热力板10的两侧,循环管9将热能导入给热力板10,然后热力板10将热能传送给炉体4,提高了使用率,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炉体4热能可回收功能。

其中,热力板10的一端与螺旋帽8螺旋连接,且螺旋帽8上固定连接有卡块11,炉体4的内壁与载台14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载台14的顶端与固定帽7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帽7的顶端开设有卡槽12,且固定帽7上的卡槽12与螺旋帽8上的卡块11互相卡接,因固定帽7和螺旋帽8互相紧密卡接,所以螺旋帽8上的热力板10紧密贴附在循环管9的内壁上,保障了热力板10的稳定性。

其中,循环管9的底端与固定板20的顶端抵触,且固定板20的尾端与第二弹簧15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5的尾端与载台14的顶端固定连接,载台1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夹板13,且夹板13对称固定安装在热力板10的两侧,在循环管9受到炉体4的高温气体冲击时,因循环管9下面有第一弹簧18,可以有效地保护循环管9的安全,使得炉体4能够稳定工作。

其中,炉体4的左侧开设有通孔,炉胆1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炉胆1上的通孔与炉体4上的通孔位置互相对应,炉体4上的通孔处固定连接有控制阀16,且控制阀16连通炉体4、炉胆1和循环管9,在炉内气压骤增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的降低气压会有爆炸的危险,此时可以打开控制阀16,将炉体4内的气压快速降低,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炉体4的内壁与炉胆1的外壁固定连接,且炉体4的内壁与炉胆1的外壁中间开设有空腔,炉体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热力板10,炉胆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循环管9,且炉胆1上的循环管9套在炉体4上热力板10的两侧,循环管9和热力板10均处于炉体4的内壁与炉胆1的外壁开设的空腔内,在炉体4工作时,带有热量的气体充分的与循环管9结合,循环管9吸收了炉体4大量的热能,因循环管9夹持在热力板10的两侧,循环管9将热能导入给热力板10,然后热力板10将热能传送给炉体4,提高了使用率,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炉体4热能可回收功能,在燃烧室3工作时炉体4内产生气体向炉胆1顶端排气孔19堆积,顶球17收到气体的冲击带动弹簧向上移动,从而排气孔19打开,气体顺利的从排气孔19向外排出,燃烧室3停止工作时,弹簧带动顶球17向下推进,造成排气孔19堵塞,从而使炉胆1内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实现可炉体4防空气回流的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