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水面垃圾清漂船中的垃圾舱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0: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垃圾 船舶 水面 用于 清漂船中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水面垃圾清漂船中的垃圾舱。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工厂里的废弃垃圾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的流入了我国的众多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中,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漂浮物。水域中漂浮物的增多不仅严重影响客货船只航行安全以及影响水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还大大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我国的水域问题急需得到重视和改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水面垃圾清漂船来对漂浮物进行打捞收集处理。然而现阶段使用中的水面垃圾清漂船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水面垃圾清漂船进行改造。
3.目前,正在使用中的水面垃圾清漂船里的垃圾舱主要采用的是敞开式结构,这种敞开式结构在收集水面垃圾时普遍存在着三个不足的地方:1、由于垃圾舱在清漂过程中一直处于露天状态,随着舱内垃圾的堆积,垃圾舱开始散发出阵阵恶臭,臭气外溢致使打捞人员工作的空气环境恶劣,影响了打捞人员的身体健康;2、由于垃圾舱内多种垃圾高密度的堆积在潮湿环境下,并与周围空气充分接触,这种条件下极易滋生各种有害细菌,尤其是在夏天的高温情况下,细菌滋生情况更为严重,而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接触各种细菌,便容易产生疾病,有害身体健康;3、由于垃圾舱占用了水面垃圾清漂船上的大部分空间,而裸露的水面垃圾露天堆积在船体上,造成了船体外形上的不雅观。因此,本领域中急需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缺陷的垃圾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需现场监查舱内垃圾堆集实况、垃圾不裸露、臭气不外溢,并提升船体外观美感的垃圾舱。
5.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用于水面垃圾清漂船中的垃圾舱,至少包括舱体以及舱体顶部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对开式的两块垃圾舱盖,垃圾舱盖通过活动铰链安装在开口处,所述垃圾舱盖包括盖板以及安装于盖板上的手提栓和用于监控垃圾舱内垃圾堆集程度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手提栓位于盖板顶面的两侧边中远离活动铰链的一端,并用于控制垃圾舱盖的启闭;所述盖板的中部为透光玻璃窗,所述透光玻璃窗嵌于盖板的中部并与盖板连接为一体,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透光玻璃窗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支架、吸盘以及摄像头组件,摄像头组件安装于支架的中部且摄像头组件中的镜头朝向透光玻璃窗,吸盘安装于支架的底部,支架整体通过吸盘固定在透光玻璃窗上,所述摄像头组件通过信号线与水面垃圾清漂船中的控制系统连接。
7.所述舱体顶部的开口处与垃圾舱盖之间设置有活动撑杆,活动撑杆的一端铰接安装于舱体顶部的开口处的侧边上,盖板的底面上设置有撑杆固定耳,在垃圾舱盖开启状态
下活动撑杆的另一端支撑在撑杆固定耳上。
8.所述支架包括套筒以及三个支腿,摄像头组件从套筒的底端插入固定于套筒内,三个支腿之间的夹角为120
°
,支腿的顶端固定于套筒的外壁上,吸盘位于支腿的底端。
9.所述摄像头组件中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镜头的外部,密封圈与透光玻璃窗密封连接以防止水或灰尘附着在镜头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舱在船体正常作业时,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透过透光玻璃窗收集数据,反馈至清漂船上的控制系统实现实时监控舱内垃圾堆集情况,省去了人工现场监查舱内垃圾的操作,简化了清漂作业流程,从而提高了清漂作业效率;2、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舱通过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吸盘,可以固定和移动支架和摄像头组件并且方便后期调整和维修图像采集装置;3、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舱通过摄像头组件中的环形密封圈,使镜头与透光玻璃窗之间形成封闭状态,隔绝了外界的水或灰尘,使镜头能够在多种环境下稳定工作,不受恶劣天气影响;4、在船体正常作业时,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舱合上盖板使垃圾舱盖为封闭状态,阻断了舱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流通,使得垃圾舱外的空气环境不受舱内垃圾臭气污染,优化了工作人员打捞时的工作环境,同时也阻挡了臭气中可能含有的细菌或病毒,减少了舱内有害物质或者细菌病毒与船上工作人员的接触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患病可能性;5、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舱在封闭状态时,水面垃圾存储在舱内而不是露天朝外的状态使得船体从外观上大大提升了美感。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舱的俯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

活动铰链;2

舱体;3

撑杆固定耳;4

活动撑杆;5

盖板;6

手提栓;7

透光玻璃窗;8

信号线;9

图像采集装置;10

套筒;11

支腿;12

吸盘;13

密封圈;14

镜头;15

摄像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5.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用于水面垃圾清漂船中的垃圾舱,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舱体2以及舱体顶部的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对开式的两块垃圾舱盖,垃圾舱盖通过活动铰链1安装在开口处,所述垃圾舱盖包括盖板5以及安装于盖板上的手提栓6和用于监控垃圾舱内垃圾堆集程度的图像采集装置9,所述手提栓位于盖板顶面的两侧边中远离活动铰链的一端,并用于控制垃圾舱盖的启闭;所述盖板的中部为透光玻璃窗7,嵌于盖板的中部并与盖板连接为一体,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透光玻璃窗上。所述舱体顶部的开口处与垃圾舱盖之间设置有活动撑杆4,活动撑杆的一端铰接安装于舱体顶部的开口处的侧边上,盖板的底面上设置有撑杆固定耳3,在垃圾舱盖开启状态下活动撑杆的另一端支撑在撑杆固定耳上。
16.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支架、吸盘12以及摄像头组件15,摄像头组件安装于支架的中部且摄像头组件中的镜头朝向透光玻璃窗,吸盘安装于支架的底部,支架整体通过吸盘固定在透光玻璃窗上,所述摄像头组件通过信号线8与水面垃圾清漂
船中的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支架包括套筒10以及三个支腿11,摄像头组件从套筒的底端插入固定于套筒内,三个支腿之间的夹角为120
°
,支腿的顶端固定于套筒的外壁上,吸盘位于支腿的底端。所述摄像头组件中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位于镜头14的外部,密封圈与透光玻璃窗密封连接以防止水或灰尘附着在镜头上。
17.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舱的工作流程如下:在船体正常作业时,垃圾舱处于封闭状态,防止了臭气溢出,然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透过透光玻璃窗收集数据,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信号线反馈至控制系统,实现了在驾驶室就可以观察舱内垃圾堆集实况,无需人工靠近垃圾舱观察舱内情况,简化了市面垃圾清漂船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观察到垃圾舱内垃圾存满后,驾驶室发出指令使清漂船行驶至岸边;在靠岸后,工作人员使用手提栓,分别提起垃圾舱前后两片垃圾舱盖,并将活动撑杆固定在撑杆固定耳上,以形成垃圾舱稳定的打开形态,然后将垃圾舱内的水面垃圾进行转移处理,转移完毕后,即完成此次水面垃圾的打捞作业。这一工作流程解决了水面垃圾清漂船中的垃圾舱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人工检查垃圾舱内垃圾存储情况、垃圾裸露、臭气外溢的问题,并提升了主船体外观美感。
1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