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6: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救生 发射 装填 工具 服务器
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具体是,不需经过使装填把手倒退的装填动作,而是将救生工具装到炮身以后可以直接发射而应对迅速,并限制炮身的旋转角度,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射救生工具时,给消防厅服务器、警察厅服务器以及地方自治团体服务器发送发生事故消息,使得后续措施顺利展开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与人命有关的事故一般发生在水上、海上、陆地、冰面及船上等多种场所。尤其,水上或海上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由于事故发生场所的特殊性,导致救生活动会受到限制。

例如,事故发生后,因受到流速或潮流等影响,过得时间越长,离陆地或船漂流得越远,需由救援人员游泳或利用救生船接近溺水者(落水的人),抛去管子或绳索等救生器具或伸手进行救援。

但在急需救援的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熟练的水上安全人员和救生艇等海上救援装备,就无法迅速接近溺水者,而且根据气象状况,溺水者甚至救援人员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为解决这些问题,曾经介绍过肩扛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

但是,由于肩扛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重量沉,存在老弱病残者使用不便的问题。

肩扛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要求将装填把手倒退,使卡钩部卡在撞针卡槽的装填动作,因此阻碍迅速应对。

而且以肩扛式是,发射体可能会无意中向离发射装置较近的人的人发射,因此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始终存在。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够有效解决这种肩扛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上存在的问题的新型救生工具发射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注册专利公报10-1790940号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装填动作,可以将发射体迅速发射的救生工具发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炮身旋转角度可以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射救生工具时,向防厅服务器、警察厅服务器以及地方自治团体服务器传输发生事故事实。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将救生工具发射到远程目标地点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包括:

基座;

装配于所述基座上部供给压缩气体的压缩气罐;

相离既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座上部的架子;

设置于所述架子上,通过由所述压缩气体罐供给的压缩气体的冲击力发射救生工具的发射机构;

所述发射机构是装配救生工具后,不需击发所需的装填动作,也可以将发射体发射。

进一步,还包括:包住所述基座上部周围的下部盖;

包住所述架子上部周围的上部盖;

所述上部盖是所述发射机构的炮身被配置的前方和所述发射机构的发射按钮被配置的后方同时开放或关闭。

所述上部盖包括:

以连接两个第一垂直部和所述两个第一垂直部的第一水平部形成状,使所述第一水平部朝向上部且固定于所述基座上部的第一盖;

以连接两个第二垂直部和所述两个第二垂直部的第二水平部形成状,所述第二垂直部一侧结合有第一把手,使所述第二水平部朝向上部且配置于所述架子上部的第二盖;

以连接两个第三垂直部和所述两个第三垂直部的第三水平部形成状,所述第三垂直部一侧结合有第二把手,使所述第三水平部朝向上部并与所述第二水平部重叠配置于所述架子上部的第三盖;

夹于所述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之间的一对轴承;

以及贯通所述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第三水平部结合的上部盖旋转轴。

进一步,所述架子包括:

中央设有第一贯通孔,沿着外周面设有发射体被搁置的一个以上的发射体搁置孔的第一架子;

外周面结合于所述第一架子的第一贯通孔边缘,中央设有在第一角度范围穿孔为第一半径,在与所述第一角度范围接连形成的第二角度范围穿孔为大于所述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第二贯通孔的第二架子;

装配于所述发射机构下部的止动装置插进穿孔为所述第二贯通孔的第二半径的部分,进而限制所述发射机构的左右方向旋转角度。

进一步,所述发射机构包括:上部壳,其设有炮身贯通结合的第一开口部和,上部壳上下方向旋转时为防止与下部壳的干扰而与所述第一开口相离既定间隔形成的第二开口部;

把手,其结合于所述上部壳后方,用于转换炮身方向;

下部壳,其结合有止动装置的下端部配置于所述第二架子上部,上端部设有供给于炮身的压缩空气被填充的气体室;

旋转轴,其贯通所述下部壳的气体室和上部壳结合,使得所述上部壳可以对气体室相对旋转;

所述气体室上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角度对应地设有第三开口部,使得贯通所述第一开口部插入气体室内的炮身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上下方向旋转。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角度调整支座,其形成圆弧状,沿着圆弧形成多个角度调整孔,并结合于上部壳的内侧面;

球插入口,其中央设有可内置弹簧的槽,并插进气体室外部表面上形成的插入槽;

角度调整球,其以被所述弹簧支撑的状态,后面部插入所述球插入口,且向外露出的前面部插进所述角度调整支座的角度调整孔;

固定板,其中央穿出直径小于所述角度调整球直径的孔,约束向外露出的角度调整球的前面部,以防角度调整球脱离;

上部壳的上下方向角度被把手调整时,所述角度调整球插进角度调整支座上形成的所述角度调整孔,使上部壳的上下方向角度得到步进式调整。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压缩气体注入管,其贯通所述下部壳,上端插入所述气体室内,下端经过第一阀体连接于击发气体罐;

击发气体罐,其储存击发发射按钮时发射发射体所需的压缩气体;

第一阀体,击发前,其从所述压缩气体罐接收压缩气体后给所述击发气体罐和第二阀体提供压缩气体,击发时,将所述击发气体罐中储存的压缩气体送至所述压缩气体注入管,使得发射体被发射;

第二阀体,其结合于所述发射按钮,在所述发射按钮击发时将供给于第二阀体的压缩空气排出外部,使所述击发气体罐中储存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一阀体进入所述压缩气体注入管。

优选地,本发明是所述发射装置的上部盖开放时或击发时,由传感器对此测定后,将感知信号传送给控制部,控制部将事故发生消息传送给警察厅服务器、消防厅服务器以及地方自治团体服务器,使得后续措施顺利展开。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不需装填动作,也可以将发射体迅速发射;

避免发射体射向溺水者以外的人,从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生事故时可以确保后续措施顺利展开。

上述效果以及本发明的具体效果是在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事项的过程中一并叙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上部罩被摘去以后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图示本发明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的上部盖向前后方开放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上部盖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的下部分解图;

图6是图示本发明的发射机构、架子、第一阀体被分解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发射体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发射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架子的透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发射机构的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下部壳的透视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角度调整球插入角度调整支座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发射机构中击发前压缩气体供给路径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发射机构中击发后压缩气体供给路径的示意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阀体运转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阀体的运转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20-下部盖;

21-发射体;

21a-救生工具;

21b-连接杆;

21c-发射体装配件;

22-压缩气体罐;

22a-罐支架;

23-基座;

24-第二架子;

24a-击发气体罐;

24b-第二贯通孔;

25-第一架子;

25a-第一贯通孔;

25b-发射体搁置孔;

30-炮身;

31-上部壳;

31a-第二开口部;

31b-第一开口部;

32-把手;

33-发射按钮;

34-下部壳;

34a-气体室;

34b-第三开口部;

36-压缩气体注入管;

a-发射机构;

40-旋转轴;

100-第一阀体;

100a-活塞;

101-快插式管接头;

102-旋转接头;

103-第二阀体;

104-止动装置;

105-角度调整支座;

106-球插入口;

107-角度调整球;

108-固定板;

200-第一盖;

201-第二盖;

202-第三盖;

203-上部罩;

700-轴承;

702-上部盖旋转轴;

800-压缩气体罐口;

801-第二阀体口;

802-击发气体罐口;

803-压缩气体注入管口。

最佳实施方式

优选地,作为将救生工具(21a)发射到远程目标地点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包括:

基座(23);

装配于所述基座(23)上部供给压缩气体的压缩气罐(22);

在所述基座(23)上部相离既定间隔设置的架子;

设置于所述架子上,通过由所述压缩气体罐(22)供给的压缩气体的冲击力发射救生工具(21a)的发射机构(a);

所述发射机构(a)是装配救生工具(21a)后,不需击发所需的装填动作,也可以将发射体(21)发射;

所述发射装置的上部盖开放时或击发时,由传感器对此测定后,将感知信号传送给控制部,控制部将事故发生消息传送给警察厅服务器、消防厅服务器以及地方自治团体服务器,使得后续措施顺利展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详细地进行描述,但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modifications),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equivalents)替换(alternatives);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但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关于附图中的说明,对于类似的构件使用类似的参考符号。

本文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表达形式可以修饰多种构件,不论顺序和/或重要程度,仅用以将一个构件与其他构件进行区分,并不限定相应构件。

例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与顺序或重要程度无关,可以表示相互不同的部分。例如,在不脱离本文中叙述的权利范围的前提下,第一构件可以命名为第二构件,类似地,第二构件也可以命名为第一构件。

本文中使用的用语仅用以说明特定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发明。单数形式在文句中没有特别提示的前提下,也包含复数形式。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在内,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意义与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意义相同。通常使用的词典上定义的术语所具意义与技术文句上具有的意义一致或相似,只要本文中没有明确定义,则不应以异常或过度形式解释。根据情况,即使是本文中定义的术语,也不能解释为可排除本文中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上部罩(203)被摘去以后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图示本发明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的上部盖向前后方开放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上部盖的分解图,图5是本发明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的下部分解图。

下面结合图1至图5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是固定于既定位置,用于发射救生工具,使其到达远程目标地点。

救生工具发射装置包括基座(23)、压缩气体罐(22)、架子、发射机构(a)。

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是,装配救生工具后,不需经过击发所需的装填动作,也可以发射发射体(21)。因此具有可迅速应对的优势。

基座(23)配置于发射装置的最下部,上部装配压缩气体罐(22)。

压缩气体罐(22)是储存压缩气体供给,用以发射发射体(21)。压缩气体是优选地,使用惰性气体即二氧化碳,但并不限于此。

基座(23)上部面可以配置支架,用于支撑压缩气体罐(22)。

基座(23)上部结合有将基座(23)上部周围包住的下部盖(20)。其用以阻挡压缩气体罐(122)向外露出,防止外部人员靠近。

与所述基座(23)相离既定间隔且基座(23)下部设有架子。架子支撑后述的发射机构(a)。

架子结合于所述下部盖(20)的上端部。

而且具备包住架子上部周围的上部盖。

本发明的上部盖是,为保护与发射装置接近的人,只有配置发射机构(a)的炮身(30)的前方和配置发射机构(a)的发射按钮(33)的后方可以开闭,而其它侧面是封闭的。

另一方面,为使用便利而设计成发射机构(a)的炮身(30)被配置的前方和发射按钮(33)被配置的后方同时开放或关闭的结构。

根据图4,本发明的上部盖包括第一盖(200)、第二盖(201)、第三盖(202)、轴承(700)、上部盖旋转轴(702)。

第一盖(200)是连接两个第一垂直部和所述两个第一垂直部的第一水平部,形成状。

所述第一水平部是朝上部固定于基座(23)上部。打开上部盖时,第二盖(201)和第三盖(202)配置于第一盖(200)的第一垂直部内侧。

第二盖(201)是连接两个第二垂直部和所述两个第二垂直部的第二水平部,形成状。

所述第二垂直部一侧结合有第一把手(32),配置于所述架子上部,并使所述第二水平部朝上部。

第二盖(201)和后述的第二盖(202)不固定于架子上部,而是配置成可开放或关闭。

第三盖(202)是连接两个第三垂直部和所述两个第三垂直部的第三水平部,形成状,所述第三垂直部一侧结合有第二把手(32)。

第三水平部朝向上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部重叠并配置于所述架子上部。

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之间夹着一对轴承(700)。

此外,将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第三水平部贯通结合有上部盖旋转轴(702)。

由于这些结构,使得上部盖的发射机构(a)的炮身(30)被配置的前方和所述发射机构(a)的发射按钮(33)被配置的后方可以同时开放或关闭。

图6是图示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架子、第一阀体(100)被分解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发射体(21)的侧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的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架子(24)的透视图。

下面结合图6至图9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架子包括第一架子(25)、第二架子(24)。

第一架子(25)的中央设有第一贯通孔(25a),后述的第二架子(24)被插进结合。

而且沿着第一架子(25)的外周面设有搁置发射体(21)的一个以上的发射体(21)搁置孔。

用户将搁置于发射体(21)搁置孔的发射体(21)卸下后装到炮身(30)后发射,不需要其它准备工作,可以接连将其它发射体(21)装在炮身(30)连续发射。

发射体(21)包括救生工具(21a)、连接杆(21b)、发射体装配件(21c)。

发射体(21)前方设有救生工具(21a),然后连接杆(21b)结合于救生工具(21a)的一端。

连接杆(21b)是连接救生工具(21a)和发射体装配件(21c)的结构物。

发射体装配件(21c)是以内部设有中空部的管状形成,结合在炮身(30)的表面上。

发射体装配件(21c)使发射体(21)被稳定地装配于炮身(30)外周面的同时,用于增加飞行距离。

第二架子(24)是支撑发射机构(a)的结构物,设计成发射机构(a)在有限的角度范围内可以左右旋转。

第二架子(24)的外周面结合于所述第一架子(25)的第一贯通孔(25a)边缘。

第二架子(24)中央的第一角度范围内穿出第一半径,与所述第一角度范围接连形成的第二角度范围内设有比所述第一半径更大的第二半径被穿孔的第二贯通孔(24b)。

发射机构(a)的下部装配有止动装置(104)。所述止动装置(104)被插入穿孔为第二贯通孔(24)的第二半径的部分,进而发射机构(a)左右方向旋转时被第二半径部的侧壁干扰而旋转角度受限。

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是优选地,可在左右方向的120度角度范围内旋转。

图10是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的分解图,图11是本发明的下部壳(34)的透视图,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角度调整球(107)插入角度调整支座(105)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中击发前压缩气体供给路径的示意图,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中击发后压缩气体供给路径的示意图,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阀体(100)运转状态的示意图,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阀体(103)的运转状态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0至图16进行说明。

发射机构(a)包括上部壳(31)、把手(32)、下部壳(34)、旋转轴(40)。

上部壳(31)是将发射机构(a)上部包住的壳。

上部壳(31)前方设有使炮身(30)贯通结合的第一开口部(31b)。

上部壳(31)上下方向旋转时,为了防止与下部壳(34)的干扰,与所述第一开口部(31b)分开既定间隔并在上部壳(31)的下部设有第二开口部(31a)。

上部壳(31)后方结合有用于转换炮身(30)方向的把手(32)。

下部壳(34)包住发射机构(a)的下部,将由压缩气体罐(22)供给的压缩空气送至炮身(30)。

下部壳(34)的下端部结合有止动装置(104),按照上述说明的,限制发射机构(a)的左右方向旋转角度。

止动装置(104)被结合的下部壳(34)下端部置于第二架子(24)上部,上端部设有送至炮身(30)的压缩空气被填满的气体室(34a)。

旋转轴(40)贯通上部壳(34)结合于所述下部壳(34)的气体室(34a)和上部壳。进而上部壳(31)可以相对于气体室(34a)旋转。进一步,上部壳(31)对下部壳(34)只能向上下方向相对旋转。

为了贯通第一开口部(31b)插进气体室(34a)内的炮身(30)以所述旋转轴(40)为中心上下方向旋转,所述气体室(34a)上与所述第二开口部(31a)的开口角度对应形成第三开口部(34b)。

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的炮身(30)是优选地,在上下45角度范围内可以旋转。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是仅在有限的上下左右角度范围内才可以旋转,以防对靠近发射装置的人们发生意外的安全事故。

本发明的上部壳(31)是在上下方向旋转时可以按步进方式调整角度,使得用户可以细微地调整角度。

为此,本发明具备角度调整支座(105)、球插入口(106)、角度调整球(107)以及固定板(108)。

角度调整支座(105)为圆弧形状,沿着圆弧形成多个角度调整孔,并结合于上部壳(31)的内侧面。

球插入口(106)的中央设有槽,用于内置弹簧,并被插入气体室(34a)的外部表面上形成的插入槽。

角度调整球(107)以被弹簧支撑的状态,后面部插进所述球插入口(106),向外露出的前面部插进所述角度调整支座(105)的角度调整孔。

固定板(108)的中央穿出直径于小于所述角度调整球(107)直径的孔,约束向外露出的角度调整球(107)的前面部,以防角度调整球(107)脱离。

用户每次将把手(32)上下方向移动时,听到角度调整球(107)插进各孔中的咔嗒声后,可以细微地调整角度。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的发射体(21)被发射的方式。

为发射体(21)的发射,具备压缩气体注入管(36)、击发气体罐(24a)、第一阀体(100)、发射按钮(33)、第二阀体(103)。

压缩气体注入管(36)将为发射体(21)的发射而储存的击发气体罐(24a)的气体送至气体室(34a)。

压缩气体注入管(36)的上端被插进气体室(34a)内,下端经过第一阀体(100)连接于击发气体罐(24a)。

击发气体罐(24a)储存着发射按钮(33)击发时用于发射体(21)发射的压缩气体,并设于第二架子(24)下部。

第一阀体(100)是在击发前由所述压缩气体罐(22)供给压缩气体,给所述击发气体罐(24a)和第二阀体(103)提供压缩气体,击发时将所述击发气体罐(24a)中储存的压缩气体送至所述压缩气体注入管(36),使得发射体(21)被发射。

图13(a)是图示击发前第一阀体(100)运转状态的示意图,图13(b)是图示击发后第一阀体(100)运转状态的示意图。

根据图13(a),击发前,由压缩气体罐口(800)供给压缩空气,给击发气体罐口(802)和第二阀体口(801)输送压缩空气。

此时第一阀体(100)内部的活塞(100a)将压缩气体注入管(36)口(803)关闭,不往气体室(34a)输送压缩空气。

因此击发前,击发气体罐(24a)和第二阀体(103)中被填满压缩空气。

根据图13(b),击发后,直径大于压缩气体罐(22)口的第二阀体(103)口大量排出压缩气体,然后第一阀体(100)内的活塞(100a)在图面上向左侧移动。随之压缩气体罐(22)口和第二阀体口(801)被关闭,击发气体罐口(802)和气体室口被开放。

结果是,击发气体罐(24a)中储存的压缩空气通过压缩气体注入管(36)移至气体室(34a),进而将发射体(21)发射。

第二阀体(103)是结合于发射按钮(33)。

第二阀体(103)是发射按钮(33)击发时,将输入到第二阀体(103)的压缩空气排出外部,使击发气体罐(24a)中储存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一阀体(100)移至压缩气体注入管(36)。

图14(a)是图示击发前第二阀体(103)运转状态的示意图,图14(b)是图示击发后第二阀体(103)运转状态的示意图。

根据图14(a),发射按钮(33)被按下前,由第一阀体(100)供给的压缩空气被阻断,进而填充于第二阀体(103)内。

根据图14(b),发射按钮(33)被按下时,填充于第二阀体(103)内的压缩空气向外排出,使第一阀体(100)内的活塞(100a)移动。

根据如上所述结构设计的本发明的发射机构(a),发射体(21)装配于炮身(30)以后,随着发射按钮(33)的按压动作,立即进行发射,击发后击发气体罐(24a)被短时间内注入气体,使得又另一个发射体(21)接连得以发射。

本发明的救生工具发射装置设有控制部(图中无图示)。打开上部盖或击发时,传感器对此传感,给控制部发送上部盖打开或击发感知信号。

控制部将发生事故消息传输给警察厅服务器、消防厅服务器以及地方自治团体服务器,以便后续措施顺利展开。

另一方面,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压力计感知压缩气体罐(22)的压力后,传输给管理员服务器。管理员服务器是在测定的压缩气体罐(22)的压力下降到既定压力以下时供给压缩气体,使得救生工具发射装置始终保持可运转的状态。

以上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而这些修改,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工业应用

本发明的固定式救生工具发射装置是,不需装填动作,可以将发射体迅速发射出去,避免将发射体射向溺水者以外的其它人群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时可以使后续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因此本发明在工业上的可应用性较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