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船舶艉轴进舱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17 13: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船舶 修造 装置 用于 艉轴进舱
一种用于船舶艉轴进舱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修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船舶艉轴进舱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大中型船舶建造技术中,艉轴安装通常在船舶尾部区域焊接完成后进行。一般情况都是在艉轴安装区域搭满脚手架,用于舵系镗孔、舵系镗孔报验,轴舵系照光、轴舵系照光报验,照光完成后再将脚手架拆除,在艉管两侧搭设脚手架,然后安装艉管,恢复通道脚手架,复线报验,艉管浇环氧浇注,拆除通道脚手架,用2个30t葫芦将艉轴吊高,然后进艉轴,安装艉密封,安装完艉密封后再拆掉脚手架,吊装螺旋桨,螺旋桨吊高后再搭脚手架,压装螺旋桨、安装将军帽,整个过程需要反复搭拆脚手架,耗时7天左右时间才可以将艉轴安装到位,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还需要耗费材料等12万,成本高,周期长。

以前的进舱方式主要是通过使用卷扬机牵引小车来达到将艉轴运到大概位置,然后通过葫芦将艉轴吊高,该种进舱方式虽然省力,但是工作效率不高,而且成本高,对牵引机构如卷扬机、葫芦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效率高的用于船舶艉轴进舱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船舶艉轴进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平板车和轨道小车,平板车设置在预先设定的艉轴中心线上,平板车上设有轨道,轨道小车通过滚轮组件安装在在轨道上并能沿轨道滚动,轨道小车与平板车之间设有用于带动轨道小车沿轨道移动的牵引件,艉轴搁置在轨道小车上,轨道小车上设有对艉轴进行上下左右位置调节使艉轴与艉管对齐的调节机构,在艉管的后端面设有对艉轴位置进行微调的调整装置。

作为改进,所述轨道小车为前后二个,其中第一小车设置在轨道的尾端、第二小车设置在轨道的首端,艉轴的后端搁置在第一小车上,艉轴的前端搁置在第二小车上。

再改进,所述平板车的中部靠后的位置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小车将艉轴沿轨道向艉管内移动的第一牵引件,第一牵引件包括第一葫芦、第一牵引绳和第一卸扣,第一葫芦连接在第一牵引绳上,第一牵引绳的一端通过第一卸扣与固定在平板车上的吊耳相连接,第一牵引绳的另一端与第一小车的头部吊耳相连。

进一步,所述平板车的前端设有与第一牵引件的牵引方向相反的第二牵引件,第二牵引件包括第二葫芦、第二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的一端连接在平板车上,另一端穿过第二葫芦一端与第一小车相连。

再进一步,所述平板车上、第二小车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第二小车在第一小车移动时被带动的第三牵引件,第三牵引件包括第三葫芦和第三牵引绳,第三牵引绳穿过第三葫芦一端与第二小车相连,另一端连接在平板车上。

进一步,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支架、滚轮和挡板,支架拆卸地安装于轨道小车的下端,滚轮通过安装轴安装于支架上,挡板为左右二个,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轴上位于滚轮两侧并通过连接件与滚轮相连,两个挡板和滚轮共同围成供轨道局部嵌设于内的嵌槽。

再进一步,所述轨道为平行设置的二条,每条轨道包括至少两段轨道单元,相邻的两个轨道单元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轨道的宽度与滚轮的宽度一致,且嵌槽的宽度大于轨道宽度5-10毫米;平板车上设有用于支撑轨道的基座,基座包括至少两段基座单元,相邻的两个基座单元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螺栓相连,通过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螺栓与轨道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一小车的调节机构为左右对称的二组,每组调节机构包括了第一滑动肘板、第一滑动螺栓、第一固定肘板、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垂直调整螺栓、第一水平调整螺栓,调节机构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小车上,第一滑动肘板、第一固定肘板竖直设置在支撑板下端,第一滑动肘板上竖直开设有一腰型孔,第一滑动螺栓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肘板上、另一端插置在第一滑动肘板的腰型孔内,第一垂直调整螺栓设置在二组调节机构之间,第一垂直调整螺栓通过水平连接杆与第一滑动螺栓相连接,通过调整第一垂直调整螺栓,即可带动第一滑动螺栓在第一滑动肘板的腰形孔内上下滑动,进而对艉轴高度进行调节,左右护板上竖直开设有腰型孔,第一水平调整螺栓设置在左右护板的腰型孔内与艉轴的左右两侧相抵,通过调整第一水平调整螺栓即可实现艉轴左右位置的调整。

进一步,所述第二小车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艉轴的第一顶升座,第一顶升座为左右倾斜设置的二个,分别与艉轴的底部左右两侧相抵支撑,第一顶升座的上端套设有铜套,通过轴销穿过顶升座将铜套固定在第一顶升座上;第二小车的调节机构为左右对称的二组,每组调节机构包括了第二滑动肘板、第二滑动螺栓、第二固定肘板、第二固定螺栓、第二垂直调整螺栓、第二水平调整螺栓、第三滑动螺栓,两侧的第二滑动肘板通过连接杆连接起来,连接杆通过第二垂直调整螺栓抵触在下部表面,而第二滑动肘板和第二固定肘板用第二滑动螺栓连接,第二固定肘板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安装在第二小车上,使调节机构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安装在第二小车上,通过调整第二垂直调整螺栓,即可带动第二滑动螺栓在第二滑动肘板的腰形孔内上下滑动,进而使得第一顶升座上下移动,实现对艉轴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调整第二水平调整螺栓,使第三滑动螺栓在连接板的腰形孔内左右滑动即可实现艉轴左右位置的调整。

最后,所述艉管的后端面下部通过连接件固定有一圆弧板,调整装置为三组,分别以20~25°间隔焊接在圆弧板上,每组调整装置包括第二顶升座,第二顶升座径向设置在圆弧板上,第二顶升座的里端套设有第二铜套,通过销轴穿过第二顶升座将第二铜套固定在第二顶升座上,顶升座的外端套设有一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外侧固定有一螺母,一配套的调整螺栓旋入螺母、插置在连接套管中与第二顶升座相抵,通过旋动调整螺栓来带动第二顶升座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艉轴的上下左右位置的微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平板车上设置轨道小车,艉轴搁置在轨道小车上,轨道小车通过滚轮组件与轨道相连,滚轮组件具有嵌槽,能防止滚轮组件脱离轨道,保证轨道小车安全的沿着轨道移动;轨道小车上设有将艉轴与艉管对齐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采用顶丝调整对中的方式,对中更精确,不仅不存在卷扬机、葫芦失效的风险,并且对部件的磨损小;艉管的入口端设有对艉轴位置进行微调的调整装置,以防艉轴撞伤艉管内轴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安全方便,不仅使艉轴进舱快捷、工程量少、周期短,而且劳动强度小、工程费用低,还有效提高了艉轴进舱的安全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的挡板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支架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的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轨道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的b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的c处放大图;

图10为图1中艉管入口端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0中调整装置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中d处(第一小车调节机构)放大图。

图13为图12左视图。

图14为图1中e处(第二小车调节机构)放大图。

图15为图1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5所示,一种用于船舶艉轴进舱的装置,包括一平板车10、轨道小车2和3、轨道5、基座8以及滚轮组件4,平板车10的底部设有便于移动的滚轮,平板车10设置在预先画好的艉轴中心线上,平板车10上设有基座8,轨道5设置在基座8上,轨道小车2和3通过滚轮组件4安装在在轨道5上并能沿轨道5滚动,轨道小车2和3与平板车10之间设有用于带动轨道小车2和3沿轨道5移动的牵引件,艉轴1搁置在轨道小车2和3上,轨道小车2和3上设有对艉轴1进行上下左右位置调节使艉轴1与艉管99对齐的调节机构12和13,在艉管99的后端面设有对艉轴1位置进行微调的调整装置9,以使得艉轴1沿着轨道5从艉管99后端进入艉管99。

具体结构为:轨道小车2和3为前后二个,其中第一小车2设置在轨道5的前端、第二小车3设置在轨道5的尾端,艉轴1的后端搁置在第二小车3上,艉轴1的前端搁置在第一小车2上。平板车10的中部靠后的位置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小车2将艉轴1沿轨道5向艉管99内移动的第一牵引件6,第一牵引件6包括第一葫芦61、第一牵引绳62和第一卸扣63,第一葫芦61连接在第一牵引绳62上,第一牵引绳62的一端通过第一卸扣63与固定在平板车10上的吊耳64相连接,第一牵引绳62的另一端与第一小车2的头部吊耳64相连;平板车10的前端设有与第一牵引件6的牵引方向相反的第二牵引件7,第二牵引件7包括第二葫芦、第二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的一端连接在平板车10上,另一端穿过第二葫芦一端与第一小车2相连。平板车10上、第二小车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第二小车3在第一小车2移动时被带动的第三牵引件11,第三牵引件11包括第三葫芦111和第三牵引绳112,第三牵引绳112穿过第三葫芦111一端与第二小车3相连,另一端连接在平板车10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牵引绳62、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112均采用钢丝绳。

滚轮组件4包括支架41、安装轴42、滚轮43和挡板44,支架41拆卸地安装于轨道小车2和3的下端,滚轮43通过安装轴42安装于支架41上,挡板44为左右二个,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轴42上位于滚轮43两侧并通过连接件与滚轮43相连,两个挡板44和滚轮43共同围成供轨道5局部嵌设于内的嵌槽441。具体结构是:支架41包括能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小车2、第二小车3上的支板411以及自支板411下端面向下延伸的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412,支板411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小车2、第二小车3的底部可拆卸相连,在第一小车2移动到位后,将滚轮组件4拆下,可以于多个设备移动。安装轴42依次轴向穿过两个侧板412安装于支架41上,安装轴42通过螺栓421和止挡板422与支架41固定,滚轮43和两个挡板44均位于两个侧板412之间,滚轮43转动安装于安装轴42上并能沿轨道5滚动,且滚轮43和安装轴42之间设有轴承45;两个挡板44分别位于滚轮43两侧并均通过第一连接件螺栓442与滚轮43相连,两个挡板44均转动安装于安装轴42上,两个挡板44和滚轮43共同围成供轨道5局部嵌设于内的嵌槽441。另外,本实施例中,两个挡板44上均成型有朝向轴承45延伸的止挡部443,以将轴承45限位在两个挡板44之间。由此可知,两个挡板44与滚轮43配合形成嵌槽441,以起到导向作用;并且挡板44还能起到定位轴承45的作用,同时还避免用加厚板加工。轨道5的宽度与滚轮43的宽度一致,且嵌槽441的宽度大于轨道5的宽度,嵌槽441比轨道5要宽5-10毫米,否则若轨道5的宽度太大,会与嵌槽441之间产生摩擦;若轨道5的宽度太小,又会降低滚轮43在轨道5上滚动的平稳性。

轨道5为平行设置的二条,轨道5采用方钢制成,第一小车2、第二小车3上滚轮组件4也有多个,多个滚轮组件4分为分别对应两条轨道5设置的两排,位于一排的多个滚轮组件4沿轨道5轴向间隔设置。每根轨道5包括至少两段轨道单元51,基座8包括至少两段基座单元81,相邻的两个基座单元81之间通过连接法兰82、第三连接件螺栓83相连,平行设置4根连接基座84,各段基座单元81的长度和重量方便搬运为宜,否则基座8为一整体的话,长度或重量太大,会造成搬运困难。每段轨道单元51与基座单元81通过第三连接板52,第三连接螺栓53相连。为了将相邻两段基座单元81装配在一起,相邻的两个基座单元81中,其中一个基座单元81的起始端与另一个基座单元81的末端对接,两个基座单元81均通过第三连接件螺栓83与对应的连接法兰82相连。

第一小车2的调节机构12为左右对称的二组,每组调节机构12包括了第一滑动肘板121、第一滑动螺栓122、第一固定肘板123、第一固定螺栓124、第一垂直调整螺栓125、第一水平调整螺栓126,调节机构12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24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小车2上,第一滑动肘板121、第一固定肘板123竖直设置,第一滑动肘板121上竖直开设有一腰型孔,第一滑动螺栓1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肘板123上、另一端插置在第一滑动肘板121的腰型孔内,第一垂直调整螺栓125设置在二组调节机构12之间,第一垂直调整螺栓125通过第一滑动肘板121与第一滑动螺栓122相连接,通过调整第一垂直调整螺栓125,即可带动第一滑动螺栓122在第一滑动肘板121的腰形孔内上下滑动,进而对艉轴1高度进行调节,左右护板上竖直开设有腰型孔,第一水平调整螺栓126设置在左右护板的腰型孔内与艉轴1的左右两侧相抵,通过调整第一水平调整螺栓126即可实现艉轴1左右位置的调整。

第二小车3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艉轴的第一顶升座140,第一顶升座140为左右倾斜设置的二个,分别与艉轴1的底部左右两侧相抵支撑,第一顶升座140的上端套设有铜套139,通过轴销138穿过第一顶升座140将铜套139固定在第一顶升座140上。第二小车3的调节机构13为左右对称的二组,每组调节机构13包括了第二滑动肘板133、第二滑动螺栓134、第二固定肘板135、第二固定螺栓136、第二垂直调整螺栓141、第二水平调整螺栓137、第三滑动螺栓132等主要部件,两侧的第二滑动肘板133通过连接杆连接起来,连接杆通过第二垂直调整螺栓141抵触在下部表面,而第二滑动肘板133和第二固定肘板135用第二滑动螺栓134连接,第二固定肘板135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36安装在第二小车3上,这样使调节机构13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36安装在第二小车3上,通过调整第二垂直调整螺栓141,即可带动第二滑动螺栓134在第二滑动肘板133的腰形孔内上下滑动,进而使得第一顶升座140上下移动,实现对艉轴1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调整第二水平调整螺栓137,使第三滑动螺栓132在连接板131的腰形孔内左右滑动即可实现艉轴1左右位置的调整。

在艉管99的后端面下部通过连接件固定有一圆弧板,调整装置13为三组,分别以20~25°间隔焊接在圆弧板上,每组调整装置13包括第二顶升座94,第二顶升座94径向设置在圆弧板上,第二顶升座94的里端套设有第二铜套96,通过销轴95穿过第二顶升座94将第二铜套96固定在第二顶升座94上,第二顶升座94的外端套设有一连接套管93,连接套管93的外侧固定有一螺母92,一配套的调整螺栓91旋入螺母92、插置在连接套管93中与第二顶升座94相抵,通过旋动调整螺栓91来带动第二顶升座94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艉轴1的上下左右位置的微调。

本实施例的用于船舶艉轴进舱的装置工作时包括如下步骤:

a、照光时,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打出中心线并做好标记,在艉轴1进舱时,先将平板车10吊到坞底,将连好的基座8和轨道5吊到平板车10上,将第一小车2、第二小车3吊到轨道5上,通过第一牵引件6和第二牵引件7将第一小车2固定在平板车10上,通过2套第三牵引件11将第二小车3固定在平板车10上,将艉轴1吊起,首尾两端分别放置在第二小车3、第一小车2上,将平板车10开到提前画好的艉轴中心线位置,调整前后、高度位置;停好平板车10用三角木将轮胎塞好,防止平板车10移动。

b、调整第一小车2上调整装置12和第二小车3上调整装置13将艉轴1与艉轴中心对中,开始松第二牵引件7,紧第一牵引件6,将艉轴1移到艉管99后端面调整装置9上方,用艉管99后端面调整装置9微调艉轴1,使艉轴1进艉管时不会碰伤艉管99内壁合金轴承;循环松第二牵引件7,紧第一牵引件6使第一小车2带动艉轴1紧靠第二小车3。

c、拆卸第二小车3上调整装置13,将第二小车3吊到平板车10下;继续松松第二牵引件7,紧第一牵引件6,使艉轴1全部进艉管9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