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6: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发声 器件 电子产品 运用于 声电

发声器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3.发声器件包括盆架以及分别固定于盆架的振动系统和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固设于盆架的振膜、插入磁间隙内并驱动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与振膜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撑件以及骨架,弹性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盆架,其另一端固定于骨架,音圈与骨架通过胶合固定的方式连接。然而,这种音圈与骨架固定方式易导致音圈与骨架分离。
4.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器件,该发声器件可以增加音圈与骨架的胶合面积,从而可以降低音圈与骨架出现分离的风险。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包括盆架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设于所述盆架的振膜以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组件,所述音圈组件包括插设于所述磁间隙的音圈以及固定连接所述音圈和所述振膜的骨架,所述骨架包括环绕所述磁路系统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振膜的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形成的多个结合部及自所述结合部延伸形成并与所述音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骨架还包括自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结合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并固定于所述音圈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音圈穿过所述收容空间。
7.优选地,所述音圈包括沿其振动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结合部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竖直连接部和横向连接部,所述竖直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外表面,所述横向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翻边包括自所述横向连接部远离所述竖直连接部的一端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固定于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二翻边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
8.优选地,所述第二翻边延伸至所述结合部并与所述结合部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更加靠近所述振膜。
10.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音圈的倒角处。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振膜连接的主体部、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与所述主体部间隔设置的支撑部及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支撑部的延伸部,所述结合部自
所述支撑部延伸形成,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振膜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盆架,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部,其中,所述延伸部上贯穿设有泄露孔。
12.优选地,所述振膜包括第一膜体、环绕所述第一膜体设置的第二膜体及连接所述第一膜体和所述第二膜体的球顶,所述第二膜体的外周缘固设于所述盆架,所述骨架与所述球顶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膜体具有切中孔,且所述第一膜体上固设有覆盖所述切中孔的夹板。
14.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上的磁轭以及固设于所述磁轭上的主磁部和多个副磁部,多个所述副磁部环绕所述主磁部并与所述主磁部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磁间隙,且相邻所述副磁部之间形成有避让所述结合部的避让槽,所述夹板固设于所述主磁部和所述副磁部背离所述磁轭的一侧。
15.优选地,所述夹板包括盖设于所述主磁部上的中心部、盖设于所述副磁部上的边缘部及连接所述中心部和所述边缘部的延展部,其中,所述边缘部相对于所述中心部更加靠近所述磁轭,所述延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膜体。
16.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通过在骨架上设置自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结合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并固定于所述音圈的翻边,且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供所述音圈穿过的收容空间,从而使得发声器件可以增加音圈与骨架的胶合面积,以降低音圈与骨架出现分离的风险;同时,翻边与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供音圈穿过的收容空间(即在音圈的固定位置,翻边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可以包裹音圈),从而可以增强音圈与骨架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19.图2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所示发声器件沿a

a方向的剖示图;
23.图6为图4所示发声器件沿b

b方向的剖示图;
24.图7为图4所示发声器件沿c

c方向的剖示图;
25.图8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部部分结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8,发声器件包括盆架1、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振动系统3和具有磁间隙5a的磁路系统5。其中,所述磁路系统5 用于驱动所述振动系统3振动发声。
28.所述振动系统3包括固设于所述盆架1的振膜31、驱动所述振膜31 振动发声的音圈组件32以及与所述振膜31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撑件35。
29.所述音圈组件32包括插设于所述磁间隙5a的音圈33以及固定连接所述音圈33和所述振膜31的骨架37,所述弹性支撑件3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盆架1,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骨架37。其中,所述音圈33与外部电路电连接,所述音圈33通电后,所述音圈33在所述磁路系统5磁场的作用下振动,与此同时,所述音圈33带动所述振膜31振动发声。
30.如图1、图5、图6及图7所示,所述振膜31包括第一膜体311、环绕所述第一膜体311设置的第二膜体313及连接所述第一膜体311和所述第二膜体313的球顶315,所述第二膜体313的外周缘固设于所述盆架1,所述骨架37与所述球顶315连接。
31.所述第一膜体311具有切中孔31a,且所述第一膜体311上固设有覆盖所述切中孔31a的夹板7。
32.所述音圈33包括沿其振动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31和第二表面 33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331和所述第二表面333的内表面335和与所述内表面335相对设置的外表面337。
33.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表面333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331更加靠近所述振膜31。
34.所述骨架37包括环绕所述磁路系统5设置并连接所述振膜31和所述弹性支撑件35的第一连接部371、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71延伸形成的多个结合部372、自所述结合部372延伸形成并与所述音圈3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73以及自所述第二连接部373远离所述结合部372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并固定于所述音圈33的翻边374,所述翻边37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73 围合形成收容空间37a,所述音圈33穿过所述收容空间37a,所述磁路系统5还具有避让所述结合部372的避让槽5b。通过在骨架37上设置自所述第二连接部373远离所述结合部372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并固定于所述音圈33的翻边374,且所述翻边37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73围合形成供所述音圈33穿过的收容空间37a,从而使得发声器件可以增加音圈与骨架的胶合面积,以降低音圈与骨架出现分离的风险;同时,翻边与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供音圈穿过的收容空间(即在音圈的固定位置,翻边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可以包裹音圈),从而可以增强音圈与骨架连接的可靠性。
35.如图2、图5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371包括与所述振膜31连接的主体部3711、沿所述振膜31的振动方向与所述主体部3711间隔设置的支撑部3713及连接所述主体部3711和所述支撑部3713的延伸部3715,所述结合部372自所述支撑部3713延伸形成,所述弹性支撑件35远离所述盆架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部3713(即所述弹性支撑件3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盆架1,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部3713)。其中,所述延伸部 3715上贯穿设有泄露孔371a。在发声器件振动发声时,泄露孔371a可以平衡发声器件内的压力,从而可以提高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36.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373位于所述音圈33的倒角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音
351电连接。
4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