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6: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道路 河岸 特别 结构 功能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2.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洪水按出现地区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河流洪水、海岸洪水和湖泊洪水等。水丰亏由天,调水理水由人。在降水多的年份,洪水是否造成灾害,以及洪水灾害的大小,又离不开人为因素。
3.随着社会发展,所有的河流湖泊基本上都受到人类的开发利用,岸边基本上建设有沿河道路或者绕湖道路。当雨季洪水来临时,水位上涨后经常淹没破坏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面对汛期暴涨的水位,现有的治理办法就是加高堤坝为主,这种方法成本高,且地表雨水无法很好疏导,还是会冲刷路面,浸蚀路基,破坏岸边道路同时阻断了交通。
4.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能防淹没,防冲刷,有效排除路面积水的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
6.这种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包括侧面透水层、不透水面层、不透水路面、镂空面层、不透水隔层、透水路面、透水坡面、下水口、竖向管道、排洪管道、透水回填层、雨水盲沟和不透水回填层;在河岸坡面设置不透水面层,所述不透水面层与在其上方的道路不透水路面之间设置侧面透水层,所述侧面透水层的背水侧设置镂空面层,所述镂空面层底部设有下水口,所述下水口通过竖向管道与下方的排洪管道连通,所述不透水路面背水侧的透水路面下方设置透水回填层,所述不透水路面和镂空面层与透水路面和透水回填层之间设置不透水隔层,所述透水路面背水侧设置透水坡面,所述透水回填层最低处设置雨水盲沟,所述透水回填层外围设有不透水回填层。
7.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水口呈漏斗型,其底部倾斜。
8.作为优选:所述的透水回填层底部向内侧倾斜。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靠岸侧设置的排洪系统,结构合理,在发生洪水时能及时泄洪,过滤杂物,保证排洪管道畅通以及河岸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技术优势显著。
11.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透水路面和不透水路面相结合,设置透水回填层、透水坡面和雨水盲沟,能够及时截断路面雨水径流,通过盲沟排除,以免增加河道泄洪压力。
12.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不透水隔层,阻断河岸洪水向路基内侧渗流,也降低了雨水
盲沟的排水压力,保护路基安全。
附图说明
13.图1是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的示意图;
14.图2是排洪管道的安装示意图;
15.图3是河岸道路调洪防渗结构的布置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1——侧面透水层;2——不透水面层;3——不透水路面;4——镂空面层;5——不透水隔层;6——透水路面;7——透水坡面;8——下水口;9——竖向管道;10 ——排洪管道;11——透水回填层;12——雨水盲沟;13——不透水回填层;14——河床; 15——洪水位;16——常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8.实施例一
19.所述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包括侧面透水层1、不透水面层2、不透水路面3、镂空面层4、不透水隔层5、透水路面6、透水坡面7、下水口8、竖向管道9、排洪管道10、透水回填层11、雨水盲沟12和不透水回填层13;在河岸坡面设置不透水面层2,所述不透水面层2与在其上方的道路不透水路面3之间设置侧面透水层1,所述侧面透水层1的背水侧设置镂空面层4,所述镂空面层4底部设有下水口8,所述下水口8通过设置竖向管道9,与下方的排洪管道10连通,所述不透水路面3背水侧的透水路面6下方设置透水回填层11,所述不透水路面3和镂空面层4与透水路面6和透水回填层11之间设置不透水隔层5,所述透水路面6背水侧设置透水坡面7,所述透水回填层11最低处设置雨水盲沟12,所述透水回填层11外围设有不透水回填层13。
20.所述的下水口8略呈漏斗型,其底部倾斜。
21.所述的透水回填层11底部向内侧倾斜。
22.如图1所示的常水位16、洪水位15,其中洪水位15达至侧面透水层1。
23.实施例二
24.所述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1)如图2所示,选择枯水季节或者围堰后,在河岸进行道路基坑开挖,根据历年洪水标准,在基坑内顺着河岸安装相应管径的排洪管道10,并在排洪管道10上方间隔安装连通竖向管道9,然后采用不透水材料进行路基的不透水回填层13的施工;
26.2)如图3所示,在不透水回填层13临水侧浇筑不透水面层2,延伸入河床14一定深度,再在竖向管道9上方浇筑镂空面层4,面层底部安装下水口8,与竖向管道9相连,然后在镂空面层4背水侧浇筑安装双楔形的不透水隔层5,在镂空面层4临水侧浇筑侧面透水层1与不透水面层2相衔接。
27.3)如图1所示,在路基中留出透水回填层11区域,根据历年雨量标准,在最低处安
装相应管径的雨水盲沟12,再回填级配碎石形成透水回填层11,然后在道路离岸侧修筑透水坡面7,最后在透水回填层11上浇筑透水路面6,在镂空面层4上方浇筑不透水路面3,最终完成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施工。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面透水层(1)、不透水面层(2)、不透水路面(3)、镂空面层(4)、不透水隔层(5)、透水路面(6)、透水坡面(7)、下水口(8)、竖向管道(9)、排洪管道(10)、透水回填层(11)、雨水盲沟(12)和不透水回填层(13);在河岸坡面设置不透水面层(2),所述不透水面层(2)与在其上方的道路不透水路面(3)之间设置侧面透水层(1),所述侧面透水层(1)的背水侧设置镂空面层(4),所述镂空面层(4)底部设有下水口(8),所述下水口(8)通过竖向管道(9)与下方的排洪管道(10)连通,所述不透水路面(3)背水侧的透水路面(6)下方设置透水回填层(11),所述不透水路面(3)和镂空面层(4)与透水路面(6)和透水回填层(11)之间设置不透水隔层(5),所述透水路面(6)背水侧设置透水坡面(7),所述透水回填层(11)最低处设置雨水盲沟(12),所述透水回填层(11)外围设有不透水回填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水口(8)呈漏斗型,其底部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回填层(11)底部向内侧倾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调洪功能的河岸道路结构,包括:侧面透水层、不透水面层、不透水路面、镂空面层、不透水隔层、透水路面、透水坡面、下水口、竖向管道、排洪管道、透水回填层、雨水盲沟和不透水回填层;所述在河岸坡面设置不透水面层,所述不透水面层与在其上方的道路不透水路面之间设置侧面透水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靠岸侧设置的排洪系统,结构合理,在发生洪水时能及时泄洪,过滤杂物,保证排洪管道畅通以及河岸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技术优势显著;能够及时截断路面雨水径流,通过盲沟排除,以免增加河道泄洪压力;降低雨水盲沟的排水压力,保护路基安全。护路基安全。护路基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袁观富 王明 何东桥 张生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1/10/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