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6.5μm电子纱拉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拉丝 电子 装置 6.5

一种6.5
μ
m电子纱拉丝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6.5μm电子纱拉丝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子纱拉丝装置,一般由漏板、冷却部件、涂油盒及集束器等部件组成。
3.其采用的漏板设有八个分区(下简称“八分拉”),八分拉漏板在单位时间内玻璃液流量低,导致生产效率较低。八分拉电极厚度与漏嘴孔径不宜在设定的高温度下工作,满足不了拉丝时高转速工艺要求。八分拉漏板在使用过程中,单区外围漏嘴温度较其他区域漏嘴偏低,张力与其他区域相比偏大,易造成飞丝、毛羽等品质异常。
4.在拉丝过程中,丝束的重量与冷却片的冷却效果有着直接关系,调节器用于调整漏板与冷却片之间的距离,其距离大小直接影响玻璃液的温度,从而影响丝束的重量。
5.涂油盒盖主要起到遮挡喷雾水,即防止因丝束快速向下带动漏板周围的强大气流,当丝束经过胶皮时造成胶皮处气流过大,浸润剂无法被胶皮更好的带走,严重影响丝束涂油的作用。
6.在使用过程中,集束器为单个支架承载一个集束轮,多个集束器支架造成空间较小,并且生产过程中需要单个进行调整,单个调整会出现差异较大的现象,不容易调整为同一水平,且单个集束装置重量大,使得大梁承受的重量较大,会出现大梁变形的现象,满足不了生产工艺要求。
7.主要问题和缺点:
8.1、八分拉漏板生产效率低,单位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足,八分拉电极厚度与漏嘴孔径不宜设定高温度,满足不了高转速生产工艺需求;
9.2、现有的冷却片调节器使用专用工具调整冷却片高低的时候,因活动件与固定件为半扣式滑槽,晃动空间较大,导致调整冷却片与漏板间距离时,存在晃动、速度不匀的问题,使得tex(每100米丝束重量)波动较大,达不到调整的预定效果,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10.3、当涂油装置正常使用时,保护板一般向后翻转放置于涂油盒盖上,当不涂油时,保护板向前翻转保护胶皮,但是,保护板向后翻转放置于涂油盖上时,由于有挡边的阻挡,经常存有水滴,向前翻转时水滴也容易落进盒盖里,稀释浸润剂,影响产品质量;
11.4、集束轮调整范围较小,不易达到工艺改进所需要求,且集束器支架较重,较大的重量会使得横梁出现变形、抖动的现象,影响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6.5μm电子纱拉丝装置,该拉丝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漏板流量低,不适宜设定高温度,丝束质量波动大,涂油盒内容易进水,集束器不易统一调整等问题。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6.5μm电子纱拉丝装置,包括漏板、冷却部件、涂油部件及集束部件;
14.所述漏板安装于漏板砖的底部,所述漏板为槽型结构,其底部设有多个拉丝区域,所述拉丝区域内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漏嘴,所述漏板的外侧设有多组用于加热的电极,所述漏板用于对玻璃液加热后并由所述漏嘴流出形成连续的玻璃液丝束落下;
15.所述冷却部件设于所述漏板的下方,包括调节器及设于其一侧的多组冷却叶片,所述冷却叶片相对所述漏板的位置可通过所述调节器进行调节,所述冷却叶片的表面沿竖直方向布置,且与所述漏嘴在水平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冷却部件通过冷却叶片内的可循环冷却水对经过的丝束进行冷却;
16.所述涂油部件包括涂油盒以及设置在其上的涂油盒盖,所述涂油盒内设有涂油辊轴,所述涂油辊轴表面附着有涂油胶皮,所述涂油胶皮可在所述涂油辊轴转动时蘸取位于所述涂油盒内的浸润剂对丝束进行浸润;
17.所述集束部件包括多组集束器,所述集束器滑动安装于同一条形安装架上,所述条形安装架固定于横梁上。
18.优选地,所述拉丝区域的数量为十二个,每个所述拉丝区域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漏嘴,所述漏嘴的孔径为1.25mm~1.65mm。
19.优选地,所述电极的厚度为4.1mm~4.3mm,且位于所述漏板两端的所述电极的端点间距离为481mm~485mm。
20.优选地,所述冷却叶片安装于冷却器水包的一侧的安装槽内,所述冷却器水包与一固定块的一侧配合安装,所述固定块的另一侧与所述调节器配合可拆卸安装。
21.优选地,所述调节器的顶部设有伸出其的大力钳夹头,所述大力钳夹头与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配合可拆卸安装。
22.优选地,所述冷却器水包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相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及所述出水管分别与外部冷却水源相接通,用于为所述冷却器水包提供可循环的冷却水。
23.优选地,所述冷却叶片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冷却器水包相接通,所述冷却叶片内设有中空腔体,所述冷却器水包内的冷却水可进入所述冷却叶片内,用于对由漏板底部流出的玻璃液丝束进行冷却。
24.优选地,所述涂油盒盖包括上层盖板及下层盖板,所述上层盖板的前端边沿与所述下层盖板表面可转动连接,所述上层盖板的后端与所述下层盖板的后端相贴,所述上层盖板前端相对所述下层盖板向上倾斜布置。
25.优选地,所述上层盖板的前端边沿与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一转动杆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底部与所述下层盖板表面配合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侧与一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端部可在所述转动杆转动后与所述下层盖板表面相抵触,使所述上层盖板的前端向上转动打开。
26.优选地,当所述上层盖板前端位于最低点时,其前端由所述下层盖板前端一侧伸出;所述下层盖板前端与丝束的间距为2mm~4mm,所述上层盖板的厚度为1.5mm~2mm。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28.1.增加了漏板拉丝区域的数量,提高了玻璃液流量,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对电极厚度进行调整,提高了可设定的漏板温度,增加对漏板温度的有效控制,漏嘴的孔径增大,使漏板在同等温度下玻璃液流量增加,达到提升拉丝速度的目的,优化了外围漏嘴分布,降低
因张力与其他区域相比偏大易造成飞丝,毛羽等品质异常;
29.2.冷却部件以上下调动方式来带动固定块一侧的冷却叶片上下运动,从而利用冷却叶片内的可循环冷却水,对漏板的局部温度进行控制,能够更好的确保漏板整体温度一致,在进行调节时减少、避免因调节器原因导致作业困难、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
30.3.改进涂油部件的涂油盒,使涂油部件的涂油胶皮处无滴水现象,且极大的缓解了气流造成的胶皮处的风波纹,使丝束的不同位置能够得到浸润剂均匀涂覆,为丝束的油含量趋于一致提供了保障,对产品品质的提升有极大意义;
31.4.集束部件改进了集束用的支架,使空间相对增加,横梁承受的重量减少为原来的1/3左右,解决了横梁变形的问题,去除集束支架也节约了成本,使各集束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更加方便进行统一调节。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丝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漏板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部件与漏板的位置关系的仰视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部件的俯视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部件的左视示意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涂油部件的侧视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漏板;2:冷却部件;3:涂油部件;4:集束部件;5:漏板砖;6:漏嘴;7:电极;8:调节器;9:冷却叶片;10:大力钳夹头;11:固定块;12:冷却器水包;13:进水管;14:出水管;15:涂油盒;16:上层盖板;17:下层盖板;18:支撑杆;19:转动杆;20:支撑柱;21:排线轴;22:绕线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6.5μm电子纱拉丝装置,其包括漏板1、冷却部件2、涂油部件3和集束部件4。
45.漏板1安装于漏板砖5的底部,漏板1为槽型结构,其中部设有流液槽,用于盛装玻璃液,其底部设有多个拉丝区域,每个拉丝区域均呈阵列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漏嘴6,漏板1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多组电极7,通过电极7可对漏板1内的玻璃液进行加热,并由漏嘴6流出,形成连续的玻璃液丝束落下。
46.其中,拉丝区域的数量为十二个,每个拉丝区域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漏嘴6,漏嘴6的直径在1.25mm~1.65mm之间。通过将漏板1拉丝区域的数量由八个增加到十二个,提高了玻璃液流量,提升了生产效率。
47.电极7的厚度在4.1mm~4.3mm之间,且位于漏板1两端的电极7的端点间距离在481mm~485mm之间。
48.具体的,漏嘴6的直径为1.5mm,电极7的厚度为4.2mm,位于漏板1两端的电极7的端点间距离为483mm。通过对电极7厚度进行调整增大,提高了可设定的漏板1的温度,增加对漏板1温度的有效控制。通过使漏嘴6的孔径增大,使漏板1在同等温度下,玻璃液流量增加,达到提升拉丝速度的目的,且优化了外围漏嘴6的分布,降低因同一分区外围与中心区域温度不均导致张力存在偏差,易造成飞丝、毛羽等品质异常问题。
49.如图3、4、5所示,冷却部件2安装于漏板1的下方,包括多组调节器8及设于其一侧的多片相互平行布置的冷却叶片9,冷却叶片9与漏板1底部的竖直距离可通过调节器8进行调节,冷却叶片9的表面沿竖直方向布置,且与漏嘴6在水平方向间隔布置,使由漏嘴6落下的玻璃液丝束由冷却叶片9之间通过,在冷却叶片9内的可循环冷却水作用下对丝束进行冷却。
50.调节器8的顶部设有一由其伸出的大力钳夹头10,大力钳夹头10的伸出长度可调节,大力钳夹头10与一固定块11的右侧通过螺栓配合可拆卸安装。冷却器水包12与固定块11的左侧配合安装,冷却叶片9安装于冷却器水包12的左侧的安装槽内,并与冷却器水包12相接通。固定块11及调节器8的右侧设有直角角钢,用以对其角度进行限定,防止固定块11偏离水平方向。
51.冷却器水包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相连通的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进水管13及出水管14的远离冷却器水包12的一端分别与外部冷却水源相接通,冷却水可由外部冷却水源经进水管13流入冷却器水包12内,并由其进入冷却叶片9内,对由冷却叶片9之间通过的丝束进行冷却,冷却叶片9内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升温后流入冷却器水包12,然后经由出水管14流回外部冷却水源,实现冷却水的循环。
52.冷却叶片9的竖向位置可在调节器8作用下调整,从而利用冷却叶片9内的可循环冷却水,对漏板1的局部温度进行控制,能够更好的确保漏板1整体温度一致,在进行调节时
减少或避免因调节器8的原因导致作业困难、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
53.如图6所示,涂油部件3包括涂油盒15以及设置在其上的涂油盒盖,其中涂油盒15内设有涂油辊轴,涂油辊轴表面附着有涂油胶皮,涂油辊轴可在电机作用下转动,带动涂油胶皮可在蘸取位于涂油盒15内的浸润剂对丝束进行涂油浸润,用以提高丝束的含油量和韧性。
54.涂油盒盖包括上层盖板16及下层盖板17,上层盖板16的前端相对下层盖板17表面向上倾斜布置,下层盖板17的前端相对水平面略向上倾斜,且上层盖板16前端可相对涂油盒15转动,上层盖板16的后端与所述下层盖板的后端相贴。下层盖板前端与丝束的间距为2mm~4mm,上层盖板的厚度为1.5mm~2mm。
55.上层盖板16的前端边沿与一支撑杆18固定连接,支撑杆18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一转动杆19配合连接,转动杆19的底端与涂油盒15的侧面配合可转动连接,转动杆19的右侧面与一支撑柱20固定连接,支撑柱20相对转动杆19向下倾斜布置,在转动杆19向右转动后,支撑柱20的底端与下层盖板17表面相抵触,使上层盖板16的前端向上转动打开,由于下层盖板17中部设有开口,打开上层盖板16后可由开口向涂油盒15内添加或更换浸润剂,上层盖板16的后端可对丝束起支撑作用,位于涂油盒15内的涂油辊轴转动后,涂油胶皮蘸取涂油盒15内的浸润剂,对由上层盖板16后端悬下的丝束进行涂油浸润。
56.集束部件4包括多组集束器,各个集束器滑动安装于同一条形安装架上,该条形安装架固定于横梁上。
57.集束部件4具体的安装方式为:(1)把12组滑动的集束器安装于855mm*20mm的不锈钢条上;(2)通过左右两侧的m6螺杆固定在横梁上,通过工艺要求的包角调整钢条的前后位置;(3)通过圆钢确保水平高度一致,并用m6的螺杆固定;(4)因不同位号的旋转角度不一样,需预留好可以前后调整的位置;(5)根据滚花轮及纱线确定集束器位置并用m6螺杆固定,从而达到生产需要的条件。
58.该拉丝装置还包括排线轴21和绕线辊轮22,排线轴21包括多组,设于集束部件4下方,用于对丝束进行规则排布,防止丝束缠绕,绕线辊轮22设于排线轴21下方,用于将排布后的丝线缠绕在绕线辊轮22的外周面上。
59.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该6.5μm电子纱拉丝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60.1.将漏板拉丝区域的数量增加到十二个,提高了玻璃液流量,提升生产效率,根据漏板1的模拟功率,确定电极厚度4.2mm,两端电极7间距483mm,提高了可设定的漏板温度,增加对漏板温度的有效控制;漏嘴孔径设定为1.5mm,使漏板在同等温度下玻璃液流量增加,达到提升拉丝速度的目的,优化了外围漏嘴分布,降低因张力与其他区域相比偏大易造成飞丝,毛羽等品质异常;
61.2.冷却部件2以上下调动方式来带动固定块11一侧的冷却叶片9上下调整,从而利用冷却叶片9内的可循环冷却水,对漏板1的局部温度进行控制,能够更好的确保漏板整体温度一致,在进行调节时减少、避免因调节器原因导致作业困难、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
62.3.改进涂油部件3的涂油盒15,使涂油部件3的涂油胶皮处无滴水现象,且极大的缓解了气流造成的涂油胶皮处的风波纹,使丝束的不同位置能够得到浸润剂均匀涂覆,为丝束的油含量趋于一致提供了保障,对产品品质的提升有极大意义;
63.4.集束部件4改进了集束用的支架,使空间相对增加,横梁承受的重量减少为原来
的1/3左右,解决了横梁变形的问题,去除集束支架也节约了成本,使各集束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更加方便进行统一调节。
6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