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MiniDP连接器端子自动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2:54: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mini dp连接器端子自动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mini dp连接器自动组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ini dp连接器端子自动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连接器行业,承载端子的塑胶壳体一般称为胶芯,由于一个连接器上的端子数量较多,大多存在两排以上或两种结构以上的端子,端子的装配非常繁琐,因此,为了简化装配工艺,生产中大多在成型胶芯前先将一组端子放入模穴内,这样,胶芯成型的同时可将端子直接固定在其内部,后续组装端子时,直接组装胶芯即可。
3.mini dp连接器一般包括两组端子,生产中,将每组端子各自固定在一个胶芯上,组装时每个胶芯均需要经过除料带、端子折弯等预处理,最后将两胶芯装配在一起,操作繁杂。为了提高良品率,目前前半段的预处理操作大多由人工线体,后半段采用装配自动机完成。但随着目前人力成本的快速攀升,人工预处理操作的成本大幅升高,且其效率难以满足后半段自动机的生产需求。因此,本实用新型对装配自动机进行改进,使其能在装配前替代人工线体完成两胶芯的预处理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mini dp连接器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可自动对两端子同步自动进行预处理并进行压合操作,预处理操作效率高,各端子可保持良好的形位精度,压合操作良品率高,生产成本较低。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mini dp连接器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平行架设有两条沿x向延伸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一端子的上料机构相接,所述第二轨道与第二端子的上料机构相接,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各自固设在一胶芯内部,且其y向两端部均延伸到胶芯外并各自连接有一料带相连,每条所述料带上均排列有若干定位孔槽,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上均沿x向排列有若干组移料件,每组所述移料件均能推动料带在所述第一轨道或所述第二轨道上移动,以带动端子移动;所述机架上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旁侧沿x向依次均设有第一次压料带模块、两个第一次折弯模块、两个矫直模块、第二次折弯模块、第二次压料带模块、移料压合模块和下料模块;其中:
7.所述第一次压料带模块包括架设在所述机架上并设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沿y向排列有两第一驱动装置,每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均与一第一压板传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压板均设在所述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上一条所述料带的正上方;每个所述第一压板均能在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z向移动,以将一条所述料带与所述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分离;
8.两个所述第一次折弯模块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旁侧;每个所述第一次折弯模块上均设有一第一折弯组件,每个所述第一折弯组件包括设在端子上无料带端
部旁侧的第二折弯板,每个所述第二折弯板均与一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z向移动,以将一端子的端部沿z向折弯;
9.两所述矫直模块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旁侧;每个所述矫直模块均包括一矫直组件,所述矫直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矫直支架,所述矫直支架上设第三驱动装置和一沿y向延伸的第三滑道,所述第三滑道上设有第三滑板,所述第三滑板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y向滑动;所述第三滑板的端部设有若干沿z向延伸的卡槽,若干所述卡槽均与一端子的折弯部匹配,并将每根端子沿z向矫直;
10.所述第二次折弯模块设在所述第二轨道的旁侧,包括第四横推组件和第五竖推组件:所述第四横推组件包括设在第二端子上折弯端部旁侧的第四推板,所述第四推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端子上所述胶芯适配,所述第四推板与第四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y向移动;所述第五竖推组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二端子上所述胶芯下方的第五推板,所述第五推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端子上所述胶芯适配,所述第五推板与第五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z向移动;所述第四横推组件和所述第五竖推组件能匹配联动,以推动一所述第二端子上的所述胶芯发生偏转,以带动其内部的端子弯折;
11.所述第二次压料带模块包括两个分部设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旁侧的第六支架,每个所述第六支架上均设有第六驱动装置和沿z向延伸的第六滑道,每个所述第六滑道上均设一第六滑板,每个所述第六滑板均与一第六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在一所述第六滑道上滑动,每个所述第六滑板的上端部均与一所述料带适配;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正上方均设有一第七压板,每个所述第七压板均与一第七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z向移动,以压住一端子;
12.所述移料压合模块包括两架设在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上并沿x向排列的龙门架,两所述龙门架上均设有沿y向延伸的横梁;每个所述横梁上均设有一第八驱动装置和沿y向延伸的第八滑道,每个所述第八滑道上均设有一第八滑块,每个所述第八滑块均与一所述第八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在所述第八滑道上滑动;每个所述第八滑块上均设有一第九驱动装置和沿z向延伸的第九滑道,每个所述第九滑道上均设有一第九滑块,每个所述第九滑块均与一所述第九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在所述第九滑道上滑动;一所述第九滑块的x向旁侧设有一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设在另一所述第九滑块的z向下方,所述延伸板和另一所述第九滑块的底端部均设有一吸盘,每个所述吸盘均与一吸气机构相接,并能在其驱动下吸取或松开一所述第一端子,并将其移至一所述第二端子上并压合;
13.所述下料模块设在所述第二轨道的旁侧,包括第十驱动装置和与其传动连接的第十推板,所述第十推板能在所述第十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x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二轨道上的压合后端子推到下料线体上。
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在所述第一压板的正下方均设有一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端部设有与端子适配的第一避让滑道;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一沿z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压板适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上在所述第一滑槽的正下方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压板的端部适配的第一避让槽。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一次折弯模块、每个所述矫直模块和所述第二次折弯
600、胶芯;700、料带;800、下料线体;20、第一次压料带模块;21、第一支架;22、第一驱动装置;23、第一压板;24、第一固定板;25、第一避让滑道;26、第一滑槽;27、第一避让槽;30、第一次折弯模块;31、第二折弯板;32、第二驱动装置;40、矫直模块;41、矫直支架;42、第三驱动装置;43、第三滑道;44、第三滑板;45、卡槽;50、第二次折弯模块;51、第四推板;52、第四驱动装置;53、第五推板;54、第五驱动装置;60、第二次压料带模块;61、第六支架;62、第六驱动装置;63、第六滑道;64、第六滑板;65、第七压板;66、第七驱动装置;70、移料压合模块;71、龙门架;72、横梁;73、第八驱动装置; 74、第八滑块;75、第九驱动装置;76、第九滑块;77、延伸板;78、吸盘;80、下料模块; 91、第十一顶板;92、顶升传动装置;93、第十一驱动装置;94、第十二压板;95、下压传动装置;96、第十二驱动装置;1、第十一推板;2、导槽;3、导杆;4、第十二推板;6、第十三滑道;7、第十三滑板;8、第十三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 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5.如图1-2所示,一种mini dp连接器端子自动组装设备,包括机架100;机架100上平行架设有两条沿x向延伸的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第一轨道200与第一端子400的上料机构相接,第二轨道300与第二端子500的上料机构相接,第一端子400和第二端子500 均各自固设在一胶芯600内部,且其y向两端部均延伸到胶芯600外并各自连接有一料带700 相连,每条料带700上均排列有若干定位孔槽710,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上均沿x 向排列有若干组移料件,每组移料件均能推动料带700在第一轨道200或第二轨道300上移动,以带动端子移动;机架100上在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的旁侧沿x向依次均设有第一次
压料带模块20、两个第一次折弯模块30、两个矫直模块40、第二次折弯模块50、第二次压料带模块60、移料压合模块70和下料模块80;其中:
36.如图3所示,第一次压料带模块20包括架设在机架100上并设在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之间的第一支架21,第一支架21上沿y向排列有两第一驱动装置22,每个第一驱动装置22均与一第一压板23传动连接,每个第一压板23均设在第一端子400或第二端子500 上一条料带700的正上方;每个第一压板23均能在一第一驱动装置22的驱动下沿z向移动,以将一条料带700与第一端子400或第二端子500分离;
37.如图4所示,两个第一次折弯模块30分别设在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的旁侧;每个第一次折弯模块30上均设有一第一折弯组件,每个第一折弯组件包括设在端子上无料带 700端部旁侧的第二折弯板31,每个第二折弯板31均与一第二驱动装置32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z向移动,以将一端子的端部沿z向折弯;
38.如图6所示,两矫直模块40分别设在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的旁侧;每个矫直模块40均包括一矫直组件,矫直组件包括设在机架100上的矫直支架41,矫直支架41上设第三驱动装置42和一沿y向延伸的第三滑道43,第三滑道43上设有第三滑板44,第三滑板 44与第三驱动装置42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y向滑动;第三滑板44的端部设有若干沿 z向延伸的卡槽45,若干卡槽45均与一端子的折弯部匹配,并将每根端子沿z向矫直;
39.如图7-8所示,第二次折弯模块50设在第二轨道300的旁侧,包括第四横推组件和第五竖推组件:第四横推组件包括设在第二端子500上折弯端部旁侧的第四推板51,第四推板51 的端部与第二端子500上胶芯600适配,第四推板51与第四驱动装置52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y向移动;第五竖推组件包括设在第二端子500上胶芯600下方的第五推板53,第五推板53的端部与第二端子500上胶芯600适配,第五推板53与第五驱动装置54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z向移动;第四横推组件和第五竖推组件能匹配联动,以推动一第二端子500上的胶芯600发生偏转,以带动其内部的端子弯折;
40.如图9所示,第二次压料带模块60包括两个分部设在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旁侧的第六支架61,每个第六支架61上均设有第六驱动装置62和沿z向延伸的第六滑道63,每个第六滑道63上均设一第六滑板64,每个第六滑板64均与一第六驱动装置62传动连接,并能驱动其在一第六滑道63上滑动,每个第六滑板64的上端部均与一料带700适配;第一端子400和第二端子500的正上方均设有一第七压板65,每个第七压板65均与一第七驱动装置66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z向移动,以压住一端子。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驱动装置62为伺服电机,驱动其上的传动轴旋转,其传动轴的一侧端部嵌设有传动板,传动板的两侧端部嵌设在第六滑道63内,传动板的上端部与第六滑板64可拆卸固连;当传动轴旋转时,即可带动第六滑板64沿z向升降。
41.如图10所示,移料压合模块70包括两架设在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上并沿x向排列的龙门架71,两龙门架71上均设有沿y向延伸的横梁72;每个横梁72上均设有一第八驱动装置73和沿y向延伸的第八滑道,每个第八滑道上均设有一第八滑块74,每个第八滑块74均与一第八驱动装置73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在第八滑道上滑动;每个第八滑块 74上均设有一第九驱动装置75和沿z向延伸的第九滑道,每个第九滑道上均设有一第九滑块76,每个第九滑块76均与一第九驱动装置75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在第九滑道上滑动;一第九滑块76的x向旁侧设有一延伸板77,延伸板77设在另一第九滑块76的z向下方,延伸
板77和另一第九滑块76的底端部均设有一吸盘78,每个吸盘78均与一吸气机构相接,并能在其驱动下吸取或松开一第一端子400,并将其移至一第二端子500上并压合;
42.下料模块80设在第二轨道400的旁侧,包括第十驱动装置和与其传动连接的第十推板,第十推板能在第十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x向移动,以将第二轨道上的压合后端子推到下料线体800上。
4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上在第一压板23的正下方均设有一第一固定板24,第一固定板24的下端部设有与端子适配的第一避让滑道25;第一固定板 24上设有一沿z向延伸并与第一压板23适配的第一滑槽26;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 上在第一滑槽26的正下方均设有与第一压板23的端部适配的第一避让槽27。
44.进一步的,如图4-7所示,每个第一次折弯模块30、每个矫直模块40和第二次折弯模块 50上还均设有一顶升组件和一下压组件:顶升组件包括设在一端子下方的第十一顶板91,第十一顶板91通过顶升传动装置92与一第十一驱动装置93传动连接,每个第十一驱动装置 93均能驱动一第十一顶板91沿z向移动,以顶住一端子的下端部;下压组件包括设在一端子上方的第十二压板94,第十二压板94通过下压传动装置95与一第十二驱动装置96传动连接,每个第十二驱动装置96均能驱动一第十二压板94沿z向移动,以压住一端子的上端部。
45.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每个顶升传动装置92和下压传动装置95均包括一第十一推板1,第十一推板1与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沿y向移动,第十一推板1上设有一弧形的导槽2,导槽2内装设有一导杆3,导杆3上铰接有一第十二推板4,第十二推板4嵌设在一沿z向延伸的第十二滑道上,第十二滑道可拆卸固设在机架100上;第十一顶板91或第十二压板94可拆卸固设在第十二推板4的端部。
46.为清楚展示传动装置的内部结构,附图5中未示出第十二滑道。在本实施例中,第十二滑道为套设在十二推板4外围的滑套,滑套中间设与十二推板4适配的通槽,滑套底端部固定在机架100上。
47.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一第九滑块76和一延伸板77上均设有一沿z向延伸的第十三滑道6,每个第十三滑道6上均设有一第十三滑板7,每个吸盘78均设在一第十三滑板7的底端部;每个第十三滑板7均与一第十三驱动装置8传动连接,并能在其驱动下在第十三滑道6上滑动,以带动一吸盘78压合其下端部的端子。在本实施例中,第十三驱动装置8铰接在第九滑块76或延伸板77上,使用时,可适当调节二者之间的角度,即可对吸盘78的下压距离和下压压力进行微调,达到对压合动作调整的目的,提高压合操作的良品率。
48.进一步的,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上在第二次压料带模块60与移料压合模块70 之间均设有光学检测组件。
49.在端子的自动组装机上,自带驱动的上料架、通过移料件来移动料带以实现端子在不同工位间的移动、在自动机上设置光学检测组件以对轨道上的产品实时进行自动检测和示警,这三种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众多文献中均有记载,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且其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技术点,本实用新型对其具体结构不做赘述。
5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51.1、上料:上料架将两卷带胶芯的端子卷料分别输送至第一轨道200和第二轨道300上,两轨道上的若干移料件与端子两端的料带700配合,持续不断带动端子连同胶芯600沿x
向在不同工位间移动;
52.2、折断每个端子一侧的料带:两第一驱动装置22分别驱动一第一压板23沿z向移动,分别将第一端子400和第二端子500一端的料带700折断;
53.3、第一次折弯端子:第一端子200和第二端子300同步进行折弯,第十一驱动装置93 驱动第十一顶板91沿z向移动,从端子下端抵住端子,第十二驱动装置96驱动第十二压板 94沿z向移动,从端子上端压住端子;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第二折弯板31沿z向移动,将端子上无料带700的端部折弯;
54.4、折弯后的端子矫直:第一端子200和第二端子300同步进行矫直,第十一驱动装置 93驱动第十一顶板91沿z向移动,从端子下端抵住端子,第十二驱动装置96驱动第十二压板94沿z向移动,从端子上端压住端子;第三驱动装置42驱动第三滑板44沿y向移动,端子上折弯的端部逐根嵌入卡槽45内进行矫直;
55.5、第二端子300进行第二次折弯:第十一驱动装置93驱动第十一顶板91沿z向移动,从端子下端抵住端子,第十二驱动装置96驱动第十二压板94沿z向移动,从端子上端压住端子;第四驱动装置52驱动第四推板51沿y向移动,推动第二端子300上的胶芯600沿y 向移动,第五驱动装置54驱动第五推板53沿z向移动,推动胶芯600沿z向移动,二者联动,推动胶芯600翻转,带动其内的端子发生弯折;
56.6、折断每个端子另一侧的料带:第六驱动装置62驱动其传动轴旋转,带动传动轴上一侧端的传动板在第六滑道63内沿z向移动,带动传动板上端的第六滑板64沿z向上移,第七驱动装置66驱动第七压板65沿z向下移,二者配合,将料带700从端子上折断;
57.7、两端子压合:一横梁72上的第八驱动装置73驱动第八滑块74沿y向移动至第一端子200的上方,第九驱动装置75驱动第九滑块76(带动延伸板77)移至第一端子200的上端,吸气机构驱动吸盘78吸住端子上的胶芯600,将第一端子200移至第二端子300上方,第十三驱动装置8驱动吸盘78沿z向移动,将第一端子200和第二端子300压合在一起;另一横梁72上的各驱动装置驱动吸盘78做同样的动作;两个吸盘78分别同步进行吸取第一端子200和压合第一端子200的动作,提高装配效率;
58.8、下料:第十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轨道300旁侧的第十推板沿x向移动,将第二轨道300 上压合后端子推到下料线体800上。
59.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