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焊锡装置的预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7:1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热组件,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焊锡装置的预热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产品进行上锡大部分是通过现有的焊锡装置直接对产品进行上锡,这样则会使得上锡的高温对产品产生冲击,导致上锡后的产品发生暗裂或者产品漏铜线的现象,缺少对产品需要预加热的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焊锡装置的预热组件以避免上锡的高温对产品产生冲击,导致上锡后的产品发生暗裂或者产品漏铜线的现象。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焊锡装置的预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6.一预热固定座,所述预热固定座包括一顶面、一底面、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两个侧面以及将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两端连接的两个端面,自一所述端面朝向另一所述端面延伸有一输气通道,且所述输气通道一端具有一第一进气端口,所述顶面开设多对通孔组,多对所述通孔组均与所述输气通道连通,自所述顶面朝向所述底面开设有多个容纳槽;
7.一第一进气导管,所述第一进气导管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气端口;
8.多个发热装置,多个所述发热装置对应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容纳槽,且多个所述发热装置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9.进一步,多对所述通孔组沿所述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排布并位于所述输气通道的上方,且多对所述通孔组之间以第一距离等距排布。
10.进一步,每一所述通孔组包括沿所述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以第二距离间隔的两个通孔,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11.进一步,所述通孔组开设有二十九对。
12.进一步,其中一个所述侧面沿所述输气通道的方向凹设有用于让位安装的一让位空间,使得所述预热固定座呈l型。
13.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气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与外部气管固定的一第一气动接头。
14.进一步,所述输气通道另一端具有一第二进气端口,且所述第二进气端口固定连接有一第二进气导管,且所述第二进气导管连接有用于与外部气管固定的一第二气动接头。
15.进一步,所述顶面的宽度是所述底面宽度的两倍。
16.进一步,所述容纳槽开设有十一个,且所述容纳槽沿所述输气通道延伸方向等距排布,所述发热装置对应所述容纳槽设置有十一个。
17.进一步,还包括一感温装置,所述感温装置固定于所述预热固定座且与所述温控
器信号连接,所述发热装置并信号连接至外部温控器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焊锡装置的预热组件,自一所述端面朝向另一所述端面延伸有所述输气通道,所述顶面开设多对所述通孔组,多对所述通孔组均与所述输气通道连通,自所述顶面朝向所述底面开设有多个所述容纳槽,多个所述发热装置对应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发热装置对所述预热固定座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进入到所述输气通道内的气体被加热,被加热的气体通过所述通孔组流出对产品进行预加热,使得产品的温度更加接近上锡时的温度,减少上锡时的高温对产品冲击,避免上锡后的产品发生暗裂和漏铜线的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焊锡装置的预热组件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焊锡装置的预热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热固定座的立体图;
22.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预热固定座的主视图;
24.图6为图5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25.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26.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27.预热组件100预热固定座1顶面11底面12侧面13让位空间131端面14输气通道15第一进气端口151第二进气端口152容纳槽16第一进气导管2第二进气导管3发热装置4通孔组5通孔51第一气动接头6第二气动接头7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理解本实用新型。
2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焊锡装置的预热组件100,包括一预热固定座1、多个发热装置4、一第一进气导管2、一第二进气导管3、一第一气动接头6、一第二气动接头7、一感温装置(未图示)。
30.如图1-7所示,所述预热固定座1由金属制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热固定座1优选具有较好导热性能的铝(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选择铜、铜合金或铝合金或其他金属及合金,在此不作限定),且形状为长方体状,其包括一顶面11、一底面12、连接所述顶面11和所述底面12的两个侧面13以及将所述顶面11和所述底面12两端连接的两个端面14。自一所述端面14朝向另一所述端面14延伸有一输气通道15,且所述输气通道15一端具有一第一进气端口151,所述输气通道15另一端具有一第二进气端口15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输气通道15另一端可以不设置第二进气端口152,仅有所述第一进气端口151进气,在此不作限定),使得气体同步从所述第一进气端口151及所述有一第二进气端口152进入所述输气通道15,使得气体被加热更加均匀。所述顶面11开设多对通孔组5,多对所述通孔组5均与所述输气通道15连通,使得进入到所述输气通道15中的气体通过所述通孔组5流出,待预热的
产品则置于所述通孔组5的出口处;多对所述通孔组5沿所述输气通道15的延伸方向排布并位于所述输气通道15的上方,多对所述通孔组5之间以第一距离d1等距排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组5开设有二十九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数量对通孔组5,在此不作限定);每一所述通孔组5包括沿所述输气通道15的延伸方向以第二距离d2间隔的两个通孔51,通过将两个所述通孔51间隔开第二距离d2的长度,以满足产品上两个需要焊锡部位进行预加热的距离,所述第一距离d1大于所述第二距离d2,通过增加多对所述通孔组5之间的第一距离d1,以保证相邻产品在进行预加热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相互干扰。自所述顶面11朝向所述底面12开设有多个容纳槽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16开设有十一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不同数量的所述容纳槽16),且所述容纳槽16沿所述输气通道15延伸方向等距排布,所述容纳槽1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气通道15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其中一个所述侧面13沿所述输气通道15的方向凹设有用于让位安装的一让位空间131,使得外部设备进入所述让位空间131,利于所述预热固定座1与外部设备固定以及安装,所述预热固定座1呈l型,所述顶面11的宽度是所述底面12宽度的两倍,使得所述预热固定座1与外部设备卡合更加充分,避免接触部分过少及不便于进行固定。
31.如图1-2所示,多个所述发热装置4对应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容纳槽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装置4优选为发热管,且所述发热管对应所述容纳槽16设置有十一个,通过所述发热管对所述预热固定座1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进入到所述输气通道15内的气体被加热,且多个所述发热装置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和外部温控器(未图示)信号连接,由于所述容纳槽16沿所述输气通道15延伸方向等距排布,故所述发热管被均匀排布,使得所述预热固定座1对进入到所述输气通道15内的气体受热更加均匀。
32.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进气导管2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气端口151,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导管2以便于将所述预热固定座1与外部气管进行连接。
33.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气动接头6为呈l型,通过所述第一气动接头6对进气路径进行改变,以便于优化进气路径,所述第一气动接头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导管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动接头6另一端用于与外部气管。
34.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进气导管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气端口152,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导管3以便于将所述预热固定座1与外部气管进行连接。
35.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气动接头7为呈l型,通过所述第二气动接头7对进气路径进行改变,以便于优化进气路径,所述第二气动接头7与所述第二进气导管3连接,所述第二气动接头7另一端用于与外部气管。
36.如图1-2所示,所述感温装置固定于所述预热固定座1且与外部温控器信号连接,感温装置检测所述预热固定座1的温度,通过所述温控器控制所述发热管对所述预热固定座1进行控制温度,以满足产品需要的温度。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焊锡装置的预热组件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8.1、自一所述端面14朝向另一所述端面14延伸有所述输气通道15,所述顶面11开设多对所述通孔组5,多对所述通孔组5均与所述输气通道15连通,自所述顶面11朝向所述底面12开设有多个所述容纳槽16,多个所述发热装置4对应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容纳槽16,通过所述发热装置4对所述预热固定座1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进入到所述输气通道15内的气体
被加热,被加热的气体通过所述通孔组5流出对产品进行预加热,使得产品的温度更加接近上锡时的温度,减少上锡时的高温对产品冲击,避免上锡后的产品发生暗裂和漏铜线的现象。
39.2、多对所述通孔组5沿所述输气通道15的延伸方向排布并位于所述输气通道15的上方,多对所述通孔组5之间以第一距离d1等距排布,每一所述通孔组5包括沿所述输气通道15的延伸方向以第二距离d2间隔的两个通孔51,通过将两个所述通孔51间隔开第二距离d2的长度,以满足产品上两个需要焊锡部位进行预加热的距离,所述第一距离d1大于所述第二距离d2,通过增加多对所述通孔组5之间的第一距离d1,以保证相邻产品在进行预加热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相互干扰。
40.3、所述第一气动接头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导管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动接头6另一端用于与外部气管,所述第一气动接头6为呈l型,通过所述第一气动接头6对进气路径进行改变,以便于优化进气路径。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