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08:54: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大部分城市桥梁跨既有道路,均采用钢箱梁的结构形式。但钢箱梁节段单元安装过程中,存在流式起重机起重臂转动误差大、揽风绳因钢梁惯性力难以精确牵引到位等诸多不利因素,进而导致节段间对口间隙大焊接困难、衬垫及焊材用量加大、人工用量大,不利于施工质量及成本控制。
3.现有城市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通常采用汽车起重机配合人工牵引的常规方案,其中汽车吊转臂进行大角度调整,人工牵引揽风绳进行水平旋转及细部调整。采用人工在地面牵引且桥面高度较高时,因揽风绳角度及钢箱梁节段惯性力限制,需极大的牵引力;人工在桥面牵引时,因桥面狭窄且工人通常采用倾斜式姿态牵引,安全风险高。在此背景下,需要一种保证钢箱梁节段之间相对位置精确,降低人工及焊材消耗,安全系数高的工艺及装置来进行钢梁之间的节段相对位置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
6.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方法。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包括:
8.第一受力组件,焊接至钢箱梁的顶板;
9.第二受力组件,焊接至相邻的钢箱梁的顶板;
10.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第一受力组件接触,且所述调整组件还至少包括有动力件,所述动力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受力组件接触,以在所述动力件对第二受力组件施加作用力时,所述调整组件的至少部分对第一受力组件施加相反的作用力,并带动相邻的钢箱梁相互靠近。
11.本发明提出的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受力组件、第二受力组件和调整组件。其中,第一受力组件和第二受力组件分别焊接到相邻的钢箱梁的顶板,调整组件则安装至第一受力组件和第二受力组件之间。在上述基础上,调整组件的至少部分和第一受力组件接触,当调整组件的动力件对第二受力组件施加作用力时,第二受力组件便会朝向第一受力组件运动,带动着一侧的钢箱梁向另一侧的钢箱梁运动。另一方面,来自与第一受力组件的反作用力还会传递到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对第一受力组件施加与第二受力组件受到的相反的作用力,此作用力进一步地驱动着另一侧的钢箱梁运动,从而调整了相邻钢箱梁的节段间距。本技术方案不需要人工牵引缆风绳操作钢箱梁,因此一方面便于施工人员的快速调整,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保证人身安全。
12.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受力组件包括:
14.第一挡板,焊接至所述钢箱梁的顶板;
15.第二挡板,焊接至所述钢箱梁的顶板,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调整组件的至少部分接触。
16.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受力组件由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构成。其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焊接至同一侧的钢箱梁的顶板,以此作为受力结构,来驱动钢箱梁的运动。当然,若钢箱梁的重量较大,可以通过焊接多个挡板来确保受力的稳定性。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受力组件由第三挡板构成,所述第三挡板焊接至相邻的钢箱梁的顶板,且所述动力件的驱动端抵接在第三挡板,并对第三挡板施加作用力。
18.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受力组件由第三挡板构成。第三挡板焊接到另一侧的钢箱梁的顶板,以此和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形成相对的结构,保证作用力的交互性。当然,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可以为厚钢板,并且可由现场采用的废料切割支撑,但截面要保证足够的尺寸,以保证动力件支撑的稳定性。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
20.调整框,所述动力件设置在所述调整框的一侧边框,且所述第一受力组件的与调整框的另一侧边框接触。
21.在本技术方案中,调整组件还包括调整框。调整框为矩形的框体结构。其一边框设置动力件,相对侧的边框则与第一受力组件接触,以形成相对的作用力。矩形受力框架的尺寸及截面可根据千斤顶规格及钢箱梁现场间隙调整的大小,做相应调整。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件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底座与调整框的边框连接,驱动端与第三挡板抵接。
23.在本技术方案中,动力件为千斤顶。千斤顶方便施工人员的操作和调节。当然也可替换为电动的结构,例如液压缸或气压缸等。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整框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在相邻的边框。
25.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调整框内增设了加强筋。加强筋连接在调整框的相邻边框之间,以此保证调整框的整体强度,避免受力断裂。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整框的边框设置有限制件,所述限制件设置于第一受力组件的两侧,以限制所述第一受力组件的位置。
27.在本技术方案中,调整框的边框色设置有限制件。限制件的作用为限制第一受力组件的移动,避免在施加作用力时,第一受力组件和调整框的接触部分发生滑动。其形式可以为一对限制块,限制块与调整框的边框一体成型,并且夹装在第一受力组件,以此固定第一受力组件。
2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使用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29.工作时,流式起重机将钢箱梁节段吊起,若有揽风绳牵引条件可结合揽风绳),将需安装的钢箱梁节段空间位置初步调整到位;
30.此时起重机不松钩,保证钢箱梁节段与下部支座或临时支撑结构存在一定间隙,
避免牵引钢箱梁时支座或下部临时支撑出现非设计位移;
31.在钢梁间隙较大处焊接第一受力组件和第二受力组件,并安装调整组件;
32.千斤顶加压,在钢箱梁节段间施加拉力,缩小节段间隙;
33.待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至满足焊接条件的最优工况后,起重机垂直将钢箱梁节段落于下部支撑结构,即可进行焊接作业。
34.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5.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36.图1是本发明的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的俯视图;
37.图2是图1在a-a处的截面图。
38.其中,图1至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9.1、顶板;2、动力件;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第三挡板;6、调整框。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2.下面参照图1至图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及方法。
4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
44.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包括:
45.第一受力组件,焊接至钢箱梁的顶板1;
46.第二受力组件,焊接至相邻的钢箱梁的顶板1;
47.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第一受力组件接触,且所述调整组件还至少包括有动力件2,所述动力件2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受力组件接触,以在所述动力件2对第二受力组件施加作用力时,所述调整组件的至少部分对第一受力组件施加相反的作用力,并带动相邻的钢箱梁相互靠近。
48.本发明提出的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受力组件、第二受力组件和调整组件。其中,第一受力组件和第二受力组件分别焊接到相邻的钢箱梁的顶板1,调整组件则安装至第一受力组件和第二受力组件之间。在上述基础上,调整组件的至少部分和第一受力组件接触,当调整组件的动力件2对第二受力组件施加作用力时,第二受力组件便会朝向第一受力组件运动,带动着一侧的钢箱梁向另一侧的钢箱梁运动。另一方面,来自与第一
受力组件的反作用力还会传递到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对第一受力组件施加与第二受力组件受到的相反的作用力,此作用力进一步地驱动着另一侧的钢箱梁运动,从而调整了相邻钢箱梁的节段间距。本技术方案不需要人工牵引缆风绳操作钢箱梁,因此一方面便于施工人员的快速调整,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保证人身安全。
49.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且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受力组件包括:
50.第一挡板3,焊接至所述钢箱梁的顶板1;
51.第二挡板4,焊接至所述钢箱梁的顶板1,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3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挡板3、所述第二挡板4与调整组件的至少部分接触。
5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受力组件由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构成。其中,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焊接至同一侧的钢箱梁的顶板1,以此作为受力结构,来驱动钢箱梁的运动。当然,若钢箱梁的重量较大,可以通过焊接多个挡板来确保受力的稳定性。
53.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第二受力组件由第三挡板5构成,所述第三挡板5焊接至相邻的钢箱梁的顶板1,且所述动力件2的驱动端抵接在第三挡板5,并对第三挡板5施加作用力。
5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受力组件由第三挡板5构成。第三挡板5焊接到另一侧的钢箱梁的顶板1,以此和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形成相对的结构,保证作用力的交互性。当然,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和第三挡板5可以为厚钢板,并且可由现场采用的废料切割支撑,但截面要保证足够的尺寸,以保证动力件2支撑的稳定性。
55.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
56.调整框6,所述动力件2设置在所述调整框6的一侧边框,且所述第一受力组件的与调整框6的另一侧边框接触。
57.在本实施例中,调整组件还包括调整框6。调整框6为矩形的框体结构。其一边框设置动力件2,相对侧的边框则与第一受力组件接触,以形成相对的作用力。矩形受力框架的尺寸及截面可根据千斤顶规格及钢箱梁现场间隙调整的大小,做相应调整。
58.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动力件2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底座与调整框6的边框连接,驱动端与第三挡板5抵接。
59.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件2为千斤顶。千斤顶方便施工人员的操作和调节。当然也可替换为电动的结构,例如液压缸或气压缸等。
60.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调整框6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在相邻的边框。
61.在本实施例中,在调整框6内增设了加强筋。加强筋连接在调整框6的相邻边框之间,以此保证调整框6的整体强度,避免受力断裂。
62.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调整框6的边框设置有限制件,所述限制件设置于第一受力组件的两侧,以限制所述第一受力组件的位置。
63.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框6的边框色设置有限制件。限制件的作用为限制第一受力组
件的移动,避免在施加作用力时,第一受力组件和调整框6的接触部分发生滑动。其形式可以为一对限制块,限制块与调整框6的边框一体成型,并且夹装在第一受力组件,以此固定第一受力组件。
64.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使用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65.工作时,流式起重机将钢箱梁节段吊起,若有揽风绳牵引条件可结合揽风绳),将需安装的钢箱梁节段空间位置初步调整到位;
66.此时起重机不松钩,保证钢箱梁节段与下部支座或临时支撑结构存在一定间隙,避免牵引钢箱梁时支座或下部临时支撑出现非设计位移;
67.在钢梁间隙较大处焊接第一受力组件和第二受力组件,并安装调整组件;
68.千斤顶加压,在钢箱梁节段间施加拉力,缩小节段间隙;
69.待钢箱梁节段间隙调整至满足焊接条件的最优工况后,起重机垂直将钢箱梁节段落于下部支撑结构,即可进行焊接作业。
70.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1.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