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低抗原性活伴胶原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9-14 20:15: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低抗原性活伴胶原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2.胶原蛋白是生物高分子,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功能性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25%~30%,某些生物体甚至高达80%以上。畜禽源动物组织是人们获取天然胶原蛋白及其胶原肽的主要途径。
3.由于氨基酸组成和交联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水产动物尤其是其加工废弃物-皮、骨、鳞中所含有的丰富的胶原蛋白具有很多牲畜胶原蛋白所没有的优点,另外来源于海洋动物的胶原蛋白在一些方面明显优于陆生动物的胶原蛋白,比如具有低抗原性、低过敏性等特性。因此水产胶原蛋白可能逐步替代陆生动物胶原蛋白。在胶原蛋白加工的过程中,离心提取是其非常重要的一环。
4.在现有的离心设备中内筒体与设备整体的连接较为复杂,从而将内筒体取出的过程较为繁琐,进而浪费时间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低抗原性活伴胶原的生产设备,可以快速将第一分离仓与第二分离仓从离心仓内取出,并且能够快速的对第一分离仓和第二分离仓进行安装。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低抗原性活伴胶原的生产设备,包括离心仓、第一分离仓、第二分离仓,所述第一分离仓位于离心仓内,所述第二分离仓位于第一分离仓内,所述离心仓底部通过轴承设置转杆,所述转杆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转杆另一端设置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一分离仓相连接,所述第一分离仓内设置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二分离仓通过第二连接机构相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离心仓底部的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杆端部相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对应第一固定块在第一分离仓底部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对应第一固定块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上设置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限位槽相连通,所述导向孔内滑动设置弹舌,所述弹舌端部设置为锥形结构,对应弹舌端部的锥形结构在第一固定块上设置凹槽,所述弹舌另一端设置挡板,所述弹舌上套设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限位块相连接,所述弹舌另一端与挡板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弹舌与导向孔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结构一致。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离仓与第二分离仓端部均设置两个把手。
12.进一步的,对应所述转杆在离心仓内设置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在离心仓内倾斜设置,对应所述导流板在离心仓上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通过铰接设置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端部与离心仓外侧壁通过锁扣相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能够快速的第一分离仓和第二分离仓进行拆卸和安装,进而增加物料离心提取的效率。
15.2、离心仓内的物料能够随着导流板的倾斜角度通过出料口排出,离心仓工作时通过锁扣将密封盖与离心仓外侧壁相连接,从而密封盖就能够对出料口进行密封。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低抗原性活伴胶原的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b处的结构示意图。
19.1、离心仓;2、第一分离仓;3、第二分离仓;4、转杆;5、第一固定块;6、腔室;7、驱动电机;8、联轴器;9、限位块;10、限位槽;11、导向孔;12、弹舌;13、凹槽;14、挡板;15、弹簧;16、把手;17、出料口;18、导流板;19、密封盖;20、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3所示:一种生物低抗原性活伴胶原的生产设备,包括离心仓1、第一分离仓2、第二分离仓3,所述第一分离仓2位于离心仓1内,所述第二分离仓3位于第一分离仓2内,所述离心仓1底部通过轴承设置转杆4,所述转杆4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转杆4另一端设置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一固定块5上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一分离仓2相连接,所述第一分离仓2内设置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二分离仓3通过第二连接机构相连接;可以快速将第一分离仓2与第二分离仓3从离心仓1内取出,并且能够快速的对第一分离仓2和第二分离仓3进行安装。
22.具体而言,一种生物低抗原性活伴胶原的生产设备,第一分离仓2与第二分离仓3的侧壁均为筛网构成,并且第一分离仓2上的筛网网孔小于第二分离仓3上的外网网孔,将物料倒入第二分离仓3内,然后控制驱动机构工作,从而驱动机构就能够带动第一分离仓2和第二分离仓3在离心仓1内转动,从而较大的物料就会留在第二分离仓3内,中等和较小的物料就会穿过第二分离仓3上的筛网进入第一分离仓2内,第一分离仓2转动能够使得中等的物料留在第一分离仓2内,较小物料就会穿过第一分离仓2上的筛网进入离心仓1内。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
2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离心仓1底部的腔室6,所述腔室6内设置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8与转杆4端部相连接。即控制驱动电机7工作就能够使得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8带动转杆4转动,进而转杆4就能够间接带动第一分离仓2
和第二分离仓3在离心仓1内转动。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
26.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对应第一固定块5在第一分离仓2底部设置的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上对应第一固定块5设置限位槽10,所述限位块9上设置导向孔11,所述导向孔11与限位槽10相连通,所述导向孔11内滑动设置弹舌12,所述弹舌12端部设置为锥形结构,对应弹舌12端部的锥形结构在第一固定块5上设置凹槽13,所述弹舌12另一端设置挡板14,所述弹舌12上套设弹簧15,所述弹簧15一端与限位块9相连接,所述弹舌12另一端与挡板14相连接。即对第一分离仓2进行安装时,将第一分离仓2上限位块9的限位槽10对第一固定块5后向下插入,在插入的过程中第一固定块5端部会接触到弹舌12端部的倾斜面,从而使得弹舌12在导向孔11内滑动,弹舌12端部就能够缩入导向孔11内,然后第一分离仓2就能够继续下移,当第一固定块5完全进入限位槽10内之后,此时导向孔11与第一固定块5上的凹槽13相互对应,从而弹舌12就会带动挡板14进行复位,挡板14就能够带动弹舌12进行复位,从而弹舌12端部就能够伸入凹槽13内对第一固定块5进行限位,从而在不拨动弹舌12的情况下就无法将第一分离仓2从第一固定块5上取下。当需要将第一分离仓2从离心仓1内取出时,拨动挡板14,挡板14就能够带着弹舌12在导向孔11内滑动,从而使得弹舌12端部脱离凹槽13缩入导向孔11内,弹舌12不再对第一固定块5进行限位从而就能够将第一分离仓2从离心仓1内取出。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
28.所述弹舌12与导向孔11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结构。即弹舌12在导向孔11内来回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旋转,进而弹舌12端部的倾斜面不会转动,从而弹舌12就能够正常的对第一固定块5进行限位。
2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
30.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结构一致。即将第一分离仓2从离心仓1内取出后能够使用同样的方法将第二分离仓3从第一分离仓2内取出。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
32.所述第一分离仓2与第二分离仓3端部均设置两个把手16。通过把手16能够便于对第一分离仓2和第二分离仓3进行施力,从而便于第一分离仓2和第二分离仓3的拆卸安装,把手16也可设置为其他便于对第一分离仓2和第二分离仓3施力的结构。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3所示,
34.对应所述转杆4在离心仓1内设置导流板18,所述导流板18在离心仓1内倾斜设置,对应所述导流板18在离心仓1上设置出料口17,所述出料口17处通过铰接设置密封盖19,所述密封盖19端部与离心仓1外侧壁通过锁扣20相连接。即需要将离心仓1内的物料排出时,通过锁扣20打开密封盖19,物料就能够随着导流板18的倾斜面向出料口17处移动,从而将物料排出离心仓1。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6.将物料倒入第二分离仓3内,然后控制驱动机构工作,从而驱动机构就能够带动第一分离仓2和第二分离仓3在离心仓1内转动,从而较大的物料就会留在第二分离仓3内,中等和较小的物料就会穿过第二分离仓3上的筛网进入第一分离仓2内,第一分离仓2转动能够使得中等的物料留在第一分离仓2内,较小物料就会穿过第一分离仓2上的筛网进入离心
仓1内。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