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与细胞培养箱配套使用的二氧化碳瓶的缓冲环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22:44: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与细胞培养箱配套使用的二氧化碳瓶的缓冲环。


背景技术:

2.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无菌、适宜温度、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等),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细胞培养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中重要和常用技术,通过细胞培养既可以获得大量细胞,又可以借此研究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合成代谢、细胞的生长增殖等。细胞培养箱在使用时,需要通过软管和二氧化碳瓶连接,从而实现培养箱内二氧化碳的供应。
3.目前,现有的二氧化碳瓶在和细胞培养箱连接时还存在部分缺陷,由于二氧化碳在进入软管时冲击力较大,可能会导致软管的脱落,甚至破裂,影响培养箱的正常使用,不能满足市场所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与细胞培养箱配套使用的二氧化碳瓶的缓冲环。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细胞培养箱配套使用的二氧化碳瓶的缓冲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二氧化碳瓶在和细胞培养箱连接时还存在部分缺陷,由于二氧化碳在进入软管时冲击力较大,可能会导致软管的脱落,甚至破裂,影响培养箱的正常使用,不能满足市场所需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与细胞培养箱配套使用的二氧化碳瓶的缓冲环,包括外壳和固定环,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和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一侧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设有缓冲环本体,所述缓冲环本体的一侧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和导向杆通过穿插固定,所述导向孔的内部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导向孔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缓冲环本体的内部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和缓冲环本体活动连接。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在使用该装置时,当二氧化碳进入外壳时,冲击力作用在缓冲板的表面,从而带动缓冲环本体移动,缓冲环本体移动时对第一弹簧进行拉伸,从而可对冲击力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设有的导向杆和导向孔,对缓冲环本体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其在移动时更加稳定,不易出现偏移,提高了缓冲环本体的使用寿命,通过设有的限位块,可对导向杆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其从导向孔内脱落,解决了现有的二氧化碳瓶在和细胞培养箱连接时还存在部
分缺陷,由于二氧化碳在进入软管时冲击力较大,可能会导致软管的脱落,甚至破裂,影响培养箱的正常使用,不能满足市场所需的问题。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缓冲环本体的内壁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滑动连接。
10.当二氧化碳的冲击力作用在缓冲板的表面时,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提高了缓冲板的稳定性,同时可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带来的冲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冲击力较大的技术问题。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和第一滑槽固定连接。
12.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时,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从而可对第一滑块进行保护,避免其直接撞击在第一滑槽的底部,造成第一滑块的磨损,提高了第一滑块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保护功能的技术问题。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嵌设在外壳的表面,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设有第三弹簧。
14.通过设有的第二滑槽和第三弹簧,当缓冲环本体在移动时,对第三弹簧进行拉伸,从而可更好的对二氧化碳产生的冲击力进行抵消,提高了软管使用时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管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和缓冲环本体固定连接。
16.通过设有的第二滑块,缓冲环本体在移动时,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从而提高了缓冲环本体在移动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缓冲环本体在使用时的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具备降低二氧化碳冲击力的技术问题。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和第二滑槽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和外壳固定连接。
18.通过设有的第四弹簧,配合第三弹簧,共同实现第二滑块在移动时的缓冲功能,从而保证了缓冲环本体的缓冲效果,可更好的对软管进行保护,提高了软管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具备软管保护功能的技术问题。
1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设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和减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连接管。
20.通过设有的减震弹簧和减震板,当二氧化碳冲击在减震板的表面时,对减震弹簧进行压缩,从而降低二氧化碳带来的缓冲力,避免其直接撞击在外壳的表面,造成外壳的破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壳容易破裂的技术问题。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在使用该装置时,当二氧化碳进入外壳时,冲击力作用在缓冲板的表面,从而带动缓冲环本体移动,缓冲环本体移动时对第一弹簧进行拉伸,从而可对冲击力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设有的导向杆和导向孔,对缓冲环本体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其在移动时更加稳定,不易出现偏移,提高了缓冲环本体的使用寿命,通过设有的限位块,可对导向杆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其从导向孔内脱落;
23.2、当二氧化碳的冲击力作用在缓冲板的表面时,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
动,提高了缓冲板的稳定性,同时可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带来的冲击;
24.3、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时,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从而可对第一滑块进行保护,避免其直接撞击在第一滑槽的底部,造成第一滑块的磨损,提高了第一滑块的使用寿命;
25.4、通过设有的第二滑槽和第三弹簧,当缓冲环本体在移动时,对第三弹簧进行拉伸,从而可更好的对二氧化碳产生的冲击力进行抵消,提高了软管使用时的安全性;
26.5、通过设有的第二滑块,缓冲环本体在移动时,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从而提高了缓冲环本体在移动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缓冲环本体在使用时的性能;
27.6、通过设有的第四弹簧,配合第三弹簧,共同实现第二滑块在移动时的缓冲功能,从而保证了缓冲环本体的缓冲效果,可更好的对软管进行保护,提高了软管的使用寿命;
28.7、通过设有的减震弹簧和减震板,当二氧化碳冲击在减震板的表面时,对减震弹簧进行压缩,从而降低二氧化碳带来的缓冲力,避免其直接撞击在外壳的表面,造成外壳的破裂。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环本体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环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6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外壳;2、固定环;3、导向杆;4、缓冲环本体;5、导向孔;6、第一弹簧;7、限位块;8、缓冲板;9、第一滑块;10、第一滑槽;11、第二弹簧;12、第二滑槽;13、第三弹簧;14、第四弹簧;15、第二滑块;16、减震弹簧;17、减震板;18、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9.实施例:
40.如图1-图7所示,一种与细胞培养箱配套使用的二氧化碳瓶的缓冲环,包括外壳1和固定环2,外壳1的内部设有固定环2,固定环2和外壳1固定连接,固定环2的一侧设有导向杆3,导向杆3和固定环2固定连接,导向杆3的一端设有缓冲环本体4,缓冲环本体4的一侧设有导向孔5,导向孔5和导向杆3通过穿插固定,导向孔5的内部设有第一弹簧6,导向孔5的一端设有限位块7,缓冲环本体4的内部设有缓冲板8,缓冲板8和缓冲环本体4活动连接。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42.在使用该装置时,当二氧化碳进入外壳1时,冲击力作用在缓冲板8的表面,从而带动缓冲环本体4移动,缓冲环本体4移动时对第一弹簧6进行拉伸,从而可对冲击力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设有的导向杆3和导向孔5,对缓冲环本体4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其在移动时更
加稳定,不易出现偏移,提高了缓冲环本体4的使用寿命,通过设有的限位块7,可对导向杆3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其从导向孔5内脱落,解决了现有的二氧化碳瓶在和细胞培养箱连接时还存在部分缺陷,由于二氧化碳在进入软管时冲击力较大,可能会导致软管的脱落,甚至破裂,影响培养箱的正常使用,不能满足市场所需的问题。
4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缓冲板8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9,缓冲环本体4的内壁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和第一滑块9滑动连接。
44.当二氧化碳的冲击力作用在缓冲板8的表面时,带动第一滑块9在第一滑槽10内滑动,提高了缓冲板8的稳定性,同时可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带来的冲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冲击力较大的技术问题。
4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滑槽10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11,第二弹簧11和第一滑槽10固定连接。
46.第一滑块9在第一滑槽10内滑动时,对第二弹簧11进行压缩,从而可对第一滑块9进行保护,避免其直接撞击在第一滑槽10的底部,造成第一滑块9的磨损,提高了第一滑块9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保护功能的技术问题。
47.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壳1的内壁设有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2嵌设在外壳1的表面,第二滑槽12的内部设有第三弹簧13。
48.通过设有的第二滑槽12和第三弹簧13,当缓冲环本体4在移动时,对第三弹簧13进行拉伸,从而可更好的对二氧化碳产生的冲击力进行抵消,提高了软管使用时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管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4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弹簧13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块15,第二滑块15和第二滑槽12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5和缓冲环本体4固定连接。
50.通过设有的第二滑块15,缓冲环本体4在移动时,带动第二滑块15在第二滑槽12内滑动,从而提高了缓冲环本体4在移动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缓冲环本体4在使用时的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具备降低二氧化碳冲击力的技术问题。
5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滑块15的一侧设有第四弹簧14,第四弹簧14和第二滑槽12固定连接,外壳1的一端设有减震弹簧16,减震弹簧16和外壳1固定连接。
52.通过设有的第四弹簧14,配合第三弹簧13,共同实现第二滑块15在移动时的缓冲功能,从而保证了缓冲环本体4的缓冲效果,可更好的对软管进行保护,提高了软管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具备软管保护功能的技术问题。
5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减震弹簧16的一端设有减震板17,减震板17和减震弹簧16固定连接,外壳1的底部设有连接管18。
54.通过设有的减震弹簧16和减震板17,当二氧化碳冲击在减震板17的表面时,对减震弹簧16进行压缩,从而降低二氧化碳带来的缓冲力,避免其直接撞击在外壳1的表面,造成外壳1的破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壳1容易破裂的技术问题。
5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