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正负极纠偏预卷入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5:28: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正负极纠偏预卷入片结构。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卷绕机,全称为锂离子电池制片卷绕机,用于将复合极片绕卷形成电芯的机械设备,锂离子电池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上隔膜、下隔膜等组成,在卷绕机中纠偏结构和驱动结构是采用同一个驱动带动,此种方式容易导致极片打皱,进而导致的极片拉扯打皱区域突然拉直以使极片打滑的问题,最终使卷绕出的电芯中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上隔膜、下隔膜无法对齐,精确性和稳定性有所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极纠偏预卷入片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避免了纠偏和主驱辊合并引起的极片打皱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正负极纠偏预卷入片结构,包括有正极入片机构、负极入片机构、辊压机构、三角安装座和辅助支架,所述三角安装座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架上,所述正极入片机构和所述负极入片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三角安装座的两侧,所述辊压机构设置于所述三角安装座的下方;
6.所述正极入片机构包括有正极入片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正极入片支架上的正极入片组件、正极纠偏组件和正极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正极入片组件包括有正极入片驱动辊和正极入片从动辊,所述正极纠偏组件包括有正极纠偏压辊和正极纠偏辊,所述正极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正极入片驱动辊和所述正极纠偏辊同步旋转,所述正极入片驱动辊与所述正极入片从动辊抵接,所述正极纠偏压辊与所述正极纠偏辊抵接。
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入片机构还包括有正极纠偏驱动组件,所述正极纠偏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正极纠偏辊移动。
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纠偏驱动组件包括有纠偏电机、纠偏丝杠、纠偏随动结构和纠偏连接块,所述纠偏随动结构与所述纠偏连接块固设,所述纠偏连接块与所述正极纠偏辊的两端连接,所述纠偏电机驱动所述纠偏丝杠旋转,带动所述纠偏随动结构移动,以带动所述正极纠偏辊偏转。
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纠偏组件还设有正极纠偏传感器,所述正极纠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正极纠偏辊的一侧。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纠偏组件还包括有凸轮随动器和密珠套件,两个所述凸轮随动器分别通过所述密珠套件与所述正极纠偏辊连接。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有正极驱动电机、正极同步带、正极张紧轮和正极同步轮,所述正极同步轮分别与所述正极入片驱动辊和所述正极
纠偏辊固设,所述正极驱动电机通过所述正极同步带与所述正极同步轮连接,所述正极张紧轮与所述正极同步带抵接。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入片机构包括有负极入片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负极入片支架上的负极入片组件、负极纠偏组件和负极旋转驱动组件,所述负极入片组件包括有负极入片驱动辊和负极入片从动辊,所述负极纠偏组件包括有负极纠偏压辊和负极纠偏辊,所述负极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负极入片驱动辊和所述负极纠偏辊同步旋转,所述负极入片驱动辊与所述负极入片从动辊抵接,所述负极纠偏压辊与所述负极纠偏辊抵接。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入片机构还包括有负极纠偏驱动组件,所述负极纠偏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负极纠偏辊移动。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纠偏驱动组件包括有负极驱动电机、负极同步带、负极张紧轮和负极同步轮,所述负极同步轮分别与所述负极入片驱动辊和所述负极纠偏压辊固设,所述负极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负极同步带与所述负极同步轮连接,所述负极张紧轮与所述负极同步带抵接。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入片机构还包括有入片吹气板,所述入片吹气板设置于所述负极入片驱动辊和所述负极纠偏辊的一侧。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正负极纠偏预卷入片结构,正极入片驱动辊和正极纠偏辊以及负极入片驱动辊和负极纠偏辊分别通过同一个电机驱动旋转,避免了纠偏和主驱辊合并引起的极片打皱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驱动辊和纠偏辊差速导致的极片起皱和极片撕扯的问题,保证极片张力稳定,并降低极片打滑风险,保证负极电芯边距稳定,提高产品良品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正负极纠偏预卷入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正负极纠偏预卷入片结构的工作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正极入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正极纠偏辊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正极纠偏压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正极纠偏驱动组件和负极纠偏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正极入片驱动辊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正极旋转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负极入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负极纠偏辊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负极纠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负极入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正极旋转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正负极纠偏预卷入片结构包括有正极入片机构 1、负极入片机构2、辊压机构5、三角安装座3和辅助支架4,三角安装座3 设置于辅助支架4上,辅助支架4设置于绕卷设备上,正极入片机构1和负极入片机构2分别设置于三角安装座3的两侧,辊压机构5设置于三角安装座3的下方,正极入片机构1接收正极极片a和上隔膜b并将其传输至辊压机构5,负极入片机构2接收负极极片c和下隔膜d并将其传输装置辊压机构5。
32.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正极入片机构1包括有正极入片支架11以及设置于正极入片支架11上的正极纠偏组件12、正极入片组件13、正极旋转驱动组件14、正极纠偏驱动组件15和正极隔膜过辊16,正极旋转驱动组件14 驱动正极纠偏组件12和正极入片组件13转动,带动正极极片a移动,正极纠偏驱动组件15驱动正极纠偏组件12进行纠偏,负极入片机构2包括有负极入片支架21以及设置于负极入片支架21上的负极纠偏组件22、负极入片组件23、负极旋转驱动组件24、负极纠偏驱动组件25和负极隔膜辊26,正极极片a经过正极纠偏组件12进行纠正传输位置后,通过正极入片组件13 的带动下,传输至辊压机构5,上隔膜b经正极隔膜过辊16后传输至辊压机构5,负极极片c经过负极纠偏组件22进行纠正传输位置后,通过负极入片组件23的带动下,传输至辊压机构5,下隔膜d经负极隔膜过辊26后传输至辊压机构5,正极极片a、上隔膜b、负极极片c和下隔膜d于辊压机构5 辊压形成复合极片,复合极片于卷针e绕卷形成电芯。
33.请继续参考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正极纠偏组件12包括有正极纠偏辊121、正极纠偏压辊122、凸轮随动器123、密珠套件124和正极纠偏传感器125,两个凸轮随动器123分别通过密珠套件124与正极纠偏辊121 连接,正极旋转驱动组件14驱动正极纠偏辊121旋转,正极纠偏驱动组件 15驱动,带动正极纠偏辊121移动,以使凸轮随动器123移动,以使正极纠偏辊121实现纠偏,密珠套件124设置于正极入片支架11上,正极纠偏压辊 122转动设置于正极入片支架11上,正极纠偏辊121与正极纠偏压辊122抵接,正极极片a于正极纠偏辊121与正极纠偏压辊122之间传动,正极纠偏传感器125设置于正极纠偏辊121的一侧。当正极纠偏传感器125感应到正极极片a发生偏移时,正极纠偏驱动组件15以通带动正极纠偏辊121移动,纠正正极极片a偏移,以达到纠偏效果。
34.请继续参考图3、图4和图6所示,正极纠偏驱动组件15包括有正极纠偏电机151、正极纠偏丝杠152、纠偏随动结构153、正极纠偏连接块154、正极纠偏滑块156和正极纠偏导轨155,纠偏随动结构153与纠偏连接块154 固设,纠偏连接块154与正极纠偏辊122的两端连接,且与正极纠偏滑块156 固设,正极纠偏导轨155设置于正极入片支架11上,正极纠偏滑块156沿正极纠偏导轨155移动,纠偏电机151驱动纠偏丝杠152旋转,带动纠偏随动结构153移动,以使正极纠偏连接块154沿正极纠偏导轨155移动,以带动正极纠偏辊121实现偏转。
35.请结合图2、图3和图7所示,正极入片组件13包括有正极入片驱动辊 131正极入片从动辊132和正极锁紧螺母133,正极入片驱动辊131和正极入片从动辊132设置于正极入片支架11上,正极旋转驱动组件14驱动正极入片驱动辊131旋转,正极入片驱动辊131与正极入片从动辊132抵接,正极旋转驱动组件14驱动正极入片驱动辊131旋转,带动正极极片a于正极入片驱动辊131和正极入片从动辊132之间传输,正极锁紧螺母133设置于正极入片驱动辊131的端部,能够锁紧正极入片驱动辊131,防止其在运作的过程中脱离正极入片支架
11,同时能够通过正极锁紧螺母133快速拆装正极入片驱动辊131。
36.请参考图8所示,正极旋转驱动组件14包括有正极驱动电机141、正极同步带142、正极张紧轮145、第一正极同步轮143和第二正极同步轮144,第一正极同步轮143与正极纠偏辊121固设,第二正极同步轮144与正极入片驱动辊131固设,正极驱动电机141通过正极同步带142分别与第一正极同步轮143和第二正极同步轮144连接,使正极驱动电机141驱动正极纠偏辊121和正极入片驱动辊131同步旋转,防止正极纠偏辊121和正极入片驱动辊131旋转时产生差速,对正极极片a产生撕扯或者产生褶皱,正极张紧轮145与正极同步带142抵接,能够使正极同步带142保持张紧,使其与第一正极同步轮143和第二正极同步轮144保持紧密连接。
37.请参考图2、图9、图10和图11所示,负极纠偏组件22包括有负极纠偏辊221、负极纠偏压辊222、凸轮随动器223、密珠套件224和负极纠偏传感器225,两个凸轮随动器223分别通过密珠套件224与负极纠偏辊221连接,负极旋转驱动组件24驱动负极纠偏辊221旋转,负极纠偏驱动组件25 驱动,带动负极纠偏辊221移动,以使凸轮随动器223移动,以使负极纠偏辊221实现纠偏,密珠套件224设置于负极入片支架221上,负极纠偏压辊 222转动设置于负极入片支架221上,负极纠偏辊221与负极纠偏压辊222 抵接,负极极片c于负极纠偏辊221与负极纠偏压辊222之间传动,负极纠偏传感器225设置于负极纠偏辊221的一侧。当负极纠偏传感器225感应到负极极片c发生偏移时,负极纠偏驱动组件25以通带动负极纠偏辊221移动,纠正负极极片c偏移,以达到纠偏效果。
38.请继续参考图6、图9和图10所示,负极纠偏驱动组件25包括有负极纠偏电机251、负极纠偏丝杠252、纠偏随动结构253、负极纠偏连接块254、负极纠偏滑块256和负极纠偏导轨255,纠偏随动结构253与纠偏连接块254 固设,纠偏连接块254与负极纠偏辊222的两端连接,且与负极纠偏滑块256 固设,负极纠偏导轨255设置于负极入片支架221上,负极纠偏滑块256沿负极纠偏导轨255移动,纠偏电机251驱动纠偏丝杠252旋转,带动纠偏随动结构253移动,以使负极纠偏连接块254沿负极纠偏导轨255移动,以带动负极纠偏辊221实现偏转。
39.请继续参考图2、图9和图12所示,负极入片组件23包括有负极入片驱动辊231负极入片从动辊232和负极锁紧螺母233,负极入片驱动辊231 和负极入片从动辊232设置于负极入片支架221上,负极旋转驱动组件24 驱动负极入片驱动辊231旋转,负极入片驱动辊231与负极入片从动辊232 抵接,负极旋转驱动组件24驱动负极入片驱动辊231旋转,带动负极极片c 于负极入片驱动辊231和负极入片从动辊232之间传输,负极锁紧螺母233 设置于负极入片驱动辊231的端部,能够锁紧负极入片驱动辊231,防止其在运作的过程中脱离负极入片支架221,同时能够通过负极锁紧螺母233快速拆装负极入片驱动辊231。
40.请参考图9所示,负极旋转驱动组件24包括有负极驱动电机241、负极同步带242、负极张紧轮245、第一负极同步轮243和第二负极同步轮244,第一负极同步轮243与负极纠偏辊221固设,第二负极同步轮244与负极入片驱动辊231固设,负极驱动电机241通过负极同步带242分别与第一负极同步轮243和第二负极同步轮244连接,使负极驱动电机241驱动负极纠偏辊221和负极入片驱动辊231同步旋转,防止负极纠偏辊221和负极入片驱动辊231旋转时产生差速,对负极极片a产生撕扯或者产生褶皱,负极张紧轮245与负极同步带242抵接,能够使负极同步带242保持张紧,使其与第一负极同步轮243和第二负极同步轮244保持
紧密连接。
41.请继续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其中,负极入片结构2还包括有第一入片吹气板234和第二入片吹气板235,第一入片吹气板234设置于负极纠偏辊221的一侧,用于给传输于负极纠偏组件22的负极极片c提供一个垂直于负极极片c运动方向的一个推力,使负极极片c保持张紧,第二入片吹气板 235设置于负极隔膜过辊26的一侧,用于给传输于负极隔膜过辊26的下隔膜d提供一个垂直于下隔膜d运动方向的一个推力,使下隔膜d保持张紧。
42.上述正负极纠偏预卷入片结构,正极入片驱动辊131和正极纠偏辊121 以及负极入片驱动辊231和负极纠偏辊221分别通过同一个电机驱动旋转,避免了纠偏和主驱辊合并引起的极片打皱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驱动辊和纠偏辊差速导致的极片起皱和极片撕扯的问题,保证极片张力稳定,并降低极片打滑风险,保证负极电芯边距稳定,提高产品良品率。
43.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