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橄榄分离提油系统及其提油方法与流程

2022-09-03 19:29: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提油系统及提油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橄榄分离提油系统及提油方法,属于橄榄深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橄榄果种含有丰富的叶绿素、胡萝卜素、钙元素等有益成分,胡萝卜素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很好的帮助,钙元素能够有效帮助人体补充钙元素,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促进骨骼的发育,而且橄榄当中含有抗氧化的成分,能够帮助消除身体当中的自由基,延缓衰老,对于内分泌和代谢功能都具有促进加强的功效,可以使得皮肤有光泽,达到美容的效果。而橄榄油是由新鲜的橄榄果直接冷榨而成的,不经加热和化学处理,保留了天热营养成分,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
3.目前国内外对橄榄果提油,普遍采用离心机进行分离提油,由于橄榄含油量低(通常在5%左右)、橄榄油与其它成份结合力强,在实际分离提油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法提油或者提出的橄榄油浑浊等问题,严重制药橄榄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经过研究发现:橄榄分离提油工艺设计以及关键设备选型对沙棘提油有着很大的影响。本发明将对橄榄分离提油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说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便利的橄榄分离提油系统及其提油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橄榄果的收油率,避免无法提油或者提出的橄榄油浑浊的问题。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橄榄分离提油系统,包括沿工艺流程顺序依次布置的清洗机、螺旋提升机、破碎机、螺旋输送机、融合箱、进料螺杆泵、三相卧螺机、三相分离机及移动收集斗;所述清洗机的出口通过螺旋提升机与破碎机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破碎机的出口通过螺旋输送机连接融合箱的进料口,所述融合箱的出料口通过第一进料螺杆泵与三相卧螺机的进料口相连接,所述三相卧螺机包括油相出口、水相出口及渣相出口,所述渣相出口与第一移动收集斗相连,并通过第一移动收集斗输送至外部;所述油相出口及水相出口分别与三相卧螺机底部的缓冲油箱及缓冲水箱相连通,所述缓冲油箱通过第二进料螺杆泵与三相分离机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三相分离机油相出口通过出油管路连接成品油罐,由于油相出口自带压力,能够直接输送至成品油罐;水相出口连通至三相卧螺机底部的缓冲水箱,渣相出口与第二移动收集斗连接,并通过第二移动收集斗进行外输处理。
6.进一步的,所述三相分离机的内部具有能够将其内部的油相和水相向外输送的向心泵。
7.一种橄榄分离提油系统的提油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步骤1,将橄榄果原料放入在清洗机中进行清洗除尘,控制清洗水和橄榄果原料的
比例为2:5~1:2;步骤2,将前述步骤中清洗完毕的橄榄果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处理,破碎机的筛网孔径为6~8mm,捶打速度为2600~3000r/min,将直径大于筛网孔径的橄榄果核去除;步骤3,将破碎处理后的橄榄果放入融合箱中进行稀释、混合、搅拌等预处理,破碎后的橄榄果浆加入到融合箱后,开启搅拌桨,搅拌速度控制在20r/min,缓慢加入稀释水,流量控制在50l/min,在融合箱体夹层内通入冷却水或热水,根据环境温度而定,以保证混合温度,设置混合温度为35~45℃,混合时间为30~40min,稀释水和橄榄果比例为2:5~1:2,形成橄榄果浆;由此,通过预处理操作的工艺参数设置和融合箱的共同作用,不仅有利于散热,另一方面还能够利于油滴的形成,避免乳化。
8.步骤4,将融合后的橄榄果浆倒入三相卧螺机进行第一次三相分离,分离成油相、水相及渣相,所述三相卧螺机的转鼓内径540mm,长径比4:1,进料量5t/h,液池深度为100-117mm,转速为2000~3000r/min,差转速为5~14r/min,油水分界面为200~220mm;步骤5,将前述步骤中分离出的油相输入至三相分离机中进行第二次三相分离,再次分离出油相、水相及渣相,并分别排入不同的设备中,所述三相分离机的转鼓内径220mm,进料量1t/h,转鼓转速为8000~10000r/min,油水分界面为60~80mm,油相向心泵背压为0.2~0.3mpa。
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采用循环水清洗法,将产生的废水再次吸入清洗机中循环利用,清洗水和橄榄果原料的比例为1:2。此处的清洗水是直接加入至清洗机中,清洗水的加入比例与加入的橄榄果原料成正比,清洗结束后直接排放废水,这些操作都是在清洗机内部完成的。
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破碎机为锤式破碎机,筛网孔径选择为6mm,捶打速度选择为2800r/min。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融合箱的混合温度选择为40℃,混合时间选择为30min,水和橄榄果的稀释比例为2:5。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第一次三相分离后,油相及水相分别通过管路进入三相卧螺机底部的缓冲油相及缓冲水箱,渣相进入第一移动式收集斗后进行外输处理。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三相卧螺机的液池深度选择为105mm,转速选择为2400r/min,差转速选择为8r/min,油水分界面选择为207mm。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经过第二次三相分离后的形成的渣相被排入第二移动式收集斗进行外输处理,水相由分离机内部的向心泵向外输送,由于水相出口自带压力,能够直接向外输送,最终排入三相卧螺机底部的缓冲水箱内,而油相即为合格的橄榄油,输送至成品油罐中,进行灌装销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出的橄榄分离提油系统及提油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橄榄果的收油率,避免无法提油或者提出的橄榄油浑浊的问题。采用本发明后,橄榄油中含水≤0.5%,水中含油≤0.5%,渣中含水≤60%,橄榄收油率达到95%以上。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17.附图说明:1.清洗机、2.螺旋提升机、3.破碎机、4.螺旋输送机、5.融合箱、6.进料
螺杆泵1、7.三相卧螺机、8. 移动式收集斗、9.缓冲水箱、10.缓冲油箱、11.进料螺杆泵2、12.三相分离机、13.移动收集斗、14.成品油罐。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橄榄分离提油系统,包括沿工艺流程顺序依次布置的清洗机、破碎机、融合箱、三相卧螺机、三相分离机及移动收集斗。其中,清洗机的出口通过螺旋提升机与破碎机的进口相连接,破碎机的出口通过螺旋输送机连接融合箱的进料口,融合箱的出料口通过第一进料螺杆泵与三相卧螺机的进料口相连接,三相卧螺机包括油相出口、水相出口及渣相出口,渣相出口与第一移动收集斗相连,并通过第一移动收集斗输送至外部;油相出口及水相出口分别与三相卧螺机底部的缓冲油箱及缓冲水箱相连通,缓冲油箱通过第二进料螺杆泵与三相分离机的进油口相连接,三相分离机油相出口通过出油管路连接成品油罐,由于油相出口自带压力,能够直接输送至成品油罐;水相出口连通至三相卧螺机底部的缓冲水箱,渣相出口与第二移动收集斗连接,并通过第二移动收集斗进行外输处理。
19.采用本系统的提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经过去叶后的橄榄果原料放入在清洗机中进行清洗除尘,去除橄榄果表面的泥沙等污物,控制清洗水和橄榄果原料的比例为1:2。本步骤中采用循环水清洗法,能够将产生的废水再次吸入清洗机中循环利用,并将清洗水直接加入至清洗机中,清洗结束后直接排放废水。
20.步骤2,将前述步骤中清洗完毕的橄榄果送入破碎机中进行粉碎打浆,并去除大颗粒的橄榄果核,所采用的破碎机为锤式破碎机,筛网孔径选择为6mm,捶打速度选择为2800r/min,由此将直径大于筛网孔径的橄榄果核去除,而打浆完成后的橄榄果浆则被送入融合箱内进行预处理。
21.步骤3,将破碎处理后的橄榄果放入融合箱中进行稀释、混合、搅拌等预处理,以便于后面三相分离做充分预处理。破碎后的橄榄果浆加入到融合箱后,开启搅拌桨,搅拌速度控制在20r/min,缓慢加入稀释水,流量控制在50l/min,并根据环境温度而定,在融合箱体夹层内通入冷却水或热水,以保证混合温度。设置混合温度选择为40℃,混合时间选择为30min,稀释水和橄榄果的稀释比例为2:5,最终形成橄榄果浆。由此,通过预处理操作的工艺参数设置和融合箱的共同作用,不仅有利于散热,另一方面还能够利于油滴的形成,避免乳化。
22.步骤4,经过融合箱内预处理后的橄榄果浆被泵入至三相卧螺机中进行第一次高效三相分离,分离成油相、水相及渣相。该三相卧螺机的转鼓内径540mm,长径比4:1,进料量5t/h,三相卧螺机的液池深度选择为105mm,转速选择为2400r/min,差转速选择为8r/min,油水分界面选择为207mm。经过第一次三相分离后,油相及水相分别通过管路进入三相卧螺机底部的缓冲油相及缓冲水箱,渣相则进入第一移动式收集斗后进行外输处理。
23.步骤5,将前述步骤中分离出的油相输入至三相分离机中进行第二次三相分离,三相分离机的转鼓内径220mm,进料量1t/h,转鼓转速为8000~10000r/min,油水分界面为60~80mm,油相向心泵背压为0.2~0.3mpa,再次分离出油相、水相及渣相。 经过第二次三相
分离后的形成的渣相被排入第二移动式收集斗进行外输处理,水相由分离机内部的向心泵向外输送,由于水相出口自带压力,能够直接向外输送,最终排入三相卧螺机底部的缓冲水箱内,而油相即为合格的橄榄油,输送至成品油罐中,进行灌装销售。
24.本实施例可以有效提高橄榄果的收油率,避免无法提油或者提出的橄榄油浑浊的问题。经处理后,橄榄油中含水≤0.5%,水中含油≤0.5%,渣中含水≤60%,橄榄收油率达到95%以上。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