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制造空调摆叶传动轴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1:34: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空调摆叶传动轴的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被称为工业之父;随着模具成型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应用非常广泛遍布各个领域。比如空调摆叶传动轴的制造,通过采用塑料模具注塑成型,替代原由金属材质的的空调摆叶传动轴,其大幅度的节省了制造成本。如图1所示,为空调摆叶传动轴;在注塑模具成型时,根据现有的上下模成型脱模结构,其脱模成型时空调摆叶传动轴均根据其中心线纵向布置。
3.但是,空调摆叶传动轴的轴高比较长,因此上述传统的上下模成型脱模的注塑结构在使用时,导致脱模时空调摆叶传动轴外壁粘模以及空调摆叶传动轴的轴外壁成型有气孔、瑕疵等;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但能够有效制造空调摆叶轴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情况,为解决现有的空调摆叶传动轴模具的不合理导致黏膜、成型件有气孔、瑕疵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成型充满、脱模不黏膜制造出有效的空调摆叶传动轴,且其结构简单的用于制造空调摆叶传动轴的模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6.一种用于制造空调摆叶传动轴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以及依次设置的浇注机构、导向机构、冷却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和上模芯,下模包括下模座和下模芯,所述上模芯采用双上模芯组件结构设置在上模座内,双上模芯组件依次由下往上布置有第一上模芯和第二上模芯;本实用新型在上模内设置双上模芯组件,通过第一上模芯和第二上模芯的组合成型结构布置致使模具注塑成型时上模芯内排气顺畅从而实现能够快速成型充满且脱模不黏膜。
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上模芯内镶嵌有上销芯,上销芯贯穿第二上模芯与第一上模芯的底部相抵且与第一上模芯内的型腔相匹配;这样便于上模芯和下模芯的制造加工,以及注塑成型时更有利于排气,实现模具注塑时快成型充满与有效脱模。
8.作为优选,所述顶出机构采用司筒机构设置在下模内;采用司筒机构即实现成型镶件又能直接安全顶出。
9.作为优选,所述司筒机构镶嵌在下模芯内与下模芯内的型腔相匹配;司筒机构包括司筒针和司筒套以及压块。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分别布置在上模与下模内的冷却上水道和冷却下水道;冷却上水道布置在所述第一上模芯、第二上模芯与上模座内依次环绕贯穿且形成冷却闭环;实现能够最大程度的提供冷却效果,从而注塑成型时保障第一上模芯和第二上模芯的型腔均得到有效的冷却避免脱模时与成型件产生黏膜,以及成型充满有瑕疵的问题。
11.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却上水道包括上冷却导水支路和上冷却出水支路,上冷却导水支路的数量为2组且分别与上冷却出水支路的出水端和进水端相通从而形成冷却水道闭环,可循环冷却。
12.作为优选,所述上冷却导水支路包括由外进入在上模座内的进水段、连通上模座与第二上模芯垂直设置的导水段、流通在第二上模芯内的冷却段以及连通第二上模芯与第一上模芯垂直设置的出水段,所述出水段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冷却段和上冷却出水支路相连通;这样通过从上模座进入由上往下依次布置的冷却水道形成三层冷却从而实现对成型件立体冷却的效果,便于成型件脱模。
13.作为优选,所述冷却下水道包括下冷却导水支路和下冷却支路,下冷却导水支路的数量为2组且分别与下冷却支路的出水端和进水端相通从而形成冷却水道闭环,可循环冷却。
14.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机构内还包括用于冷却水道密封的密封圈。
15.作为优选,所述下模芯上开设有排气槽,排气槽与下模芯内型腔的外延部分相对应,这样能够更好的在注塑成型时起到排气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上模座内设置双上模芯组件结构,同时利用在第二上模芯内采用镶嵌上销芯结构,使得第一上模芯内的型腔给予更好的排气,使得注塑成型避免黏膜、成型瑕疵等问题,且第一上模芯和第二上模芯通过双层分型缩短了孔的加工距离,因此在模具加工时更方便确保了加工精度;另外在下模中设置司筒机构即实现对空调摆叶转轴的成型匹配更在于顶出更加顺畅、安全;从而使得整套模具加工方便、精度高且使用注塑时成型完善、快速充满、脱模顺畅,尺寸精度保证。
附图说明
17.图1是空调摆叶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的a向放大示意图;
21.图5是图4的b向放大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模座与下模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司筒机构与底部压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司筒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图10的a-a剖视图;
28.图12是上模座与双上模芯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29.如图所示:
30.1.上模,1a.上模座,10.双上模芯组件,11.第一上模芯,12.第二上模芯,12a.上销芯,2.下模,2a.下模座,20.下模芯,21.下模型腔,201.排气槽,3.浇注机构,4.导向机构,5.冷却机构,51.冷却上水道,51a.上冷却导水支路,501.进水段,502,导水段,503.冷却段,504.出水段,51b.上冷却出水支路,52.冷却下水道,52a.下冷却导水支路,52b.下冷却支
路,53.密封圈,6.顶出机构,60.司筒机构,61.司筒针,62.司筒套,63.压块,7.空调摆叶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32.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制造空调摆叶传动轴的模具,如图2至图12所示,它包括上模1和下模2,以及依次设置的浇注机构3、导向机构4、冷却机构5和顶出机构6;如图9至图12所示,上模1包括上模座1a和上模芯,如图2至图8所示,下模2包括下模座2a和下模芯20,其中如图12所示,上模芯采用双上模芯组件10结构设置在上模座1a内,双上模芯组件10依次由下往上布置有第一上模芯11和第二上模芯12;在上模1内设置双上模芯组件10,通过第一上模芯11和第二上模芯12的组合成型结构布置致使模具注塑成型时上模芯内排气顺畅从而实现能够快速成型充满且脱模不黏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图9至图12所示,第二上模芯12内镶嵌有上销芯12a,上销芯12a贯穿第二上模芯12与第一上模芯11的底部相抵且与第一上模芯11内的型腔相匹配;这样便于上模芯和下模芯20的制造加工,以及注塑成型时更有利于排气,实现模具注塑时快成型充满与有效脱模;如图3至图8所示,顶出机构6采用司筒机构60设置在下模2内;采用司筒机构60即实现成型镶件又能直接安全顶出;司筒机构60镶嵌在下模芯20内与下模芯20内的型腔相匹配;司筒机构60包括司筒针61和司筒套62以及压块6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图2至图12所示,冷却机构5包括分别布置在上模1与下模2内的冷却上水道51和冷却下水道52;冷却上水道51布置在第一上模芯11、第二上模芯12与上模座1a内依次环绕贯穿且形成冷却闭环;实现能够最大程度的提供冷却效果,从而注塑成型时保障第一上模芯11和第二上模芯12的型腔均得到有效的冷却避免脱模时与成型件产生黏膜,以及成型充满有瑕疵的问题;如图12所示,冷却上水道51包括上冷却导水支路51a和上冷却出水支路51b,上冷却导水支路51a的数量为2组且分别与上冷却出水支路51b的出水端和进水端相通从而形成冷却水道闭环,可循环冷却,上冷却导水支路51a包括由外进入在上模座1a内的进水段501、连通上模座1a与第二上模芯12垂直设置的导水段502、流通在第二上模芯12内的冷却段503以及连通第二上模芯12与第一上模芯11垂直设置的出水段504,所述出水段50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冷却段503和上冷却出水支路51b相连通;这样通过从上模座1a进入由上往下依次布置的冷却水道形成三层冷却从而实现对成型件立体冷却的效果,便于成型件脱模;如图6所示,冷却下水道52包括下冷却导水支路52a和下冷却支路52b,下冷却导水支路52a的数量为2组且分别与下冷却支路52b的出水端和进水端相通从而形成冷却水道闭环,可循环冷却,冷却机构5内还包括用于冷却水道密封的密封圈53,如图3至图6所示,下模芯20上开设有排气槽201,排气槽201与下模芯20内型腔的外延部分相对应,这样能够更好的在注塑成型时起到排气效果。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如图2至图12所示,通过在上模座内设置双上模芯组件结构,模具注塑成型时,可有效排气,同时利用在第二上模芯内采用镶嵌上销芯结构,使得第一上模芯内的型腔给予更好的排气,使得注塑成型避免黏膜、成型瑕疵等问题,且第一上模芯和第二上模芯通过双层分型缩短了孔的加工距离,因此在模具加工时更方便确保了加工精度;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冷却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上模芯、第二上模芯以及下模芯内实现有效冷却循环,利于注塑成型出模;另外在下模中设置司筒机构即实现对空调摆叶转
轴的成型匹配更在于顶出更加顺畅、安全;从而使得整套模具加工方便、精度高且使用注塑时成型完善、快速充满、脱模顺畅,尺寸精度保证。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