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绝缘电机包塑轴加工的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0:5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转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绝缘电机包塑轴加工的注塑机。


背景技术:

2.电机转子包括电机转轴和转子冲片两部分,以往在加工电机转子的过程为:先对电机转轴外部做绝缘层,然后将转子冲片设置在绝缘层外,然后再在转子冲片两端的设置端板,两个端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转子冲片在电机转轴上发生移动。
3.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1218295.4”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的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上模中心开设上浇注孔,所述上模下端面开设上端板槽,所述下模上端开设下端板槽,所述下端板槽下方开设有定轴孔。
4.该设备可以一次注塑完成会电机轴的包塑和绝缘侧上下两端端板的成型,减少了生产的步骤,但是该设备在使用时,转子和定子位于成型模具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脱模下料,在此过程中易导致尚未完全冷却成型的端板发生形变,影响加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绝缘电机包塑轴加工的注塑机。
6.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用于绝缘电机包塑轴加工的注塑机,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下方设置有上模仁,下模座上方设置有下模仁,上模仁和下模仁通过导柱连接在一起,下模仁的上侧设置有若干个绕下模仁轴线等间距分布的下端板注塑孔,定子同轴放置在下端板注塑孔中,下端板注塑孔轴线位置设置有向下贯通下模仁的插装孔,转轴插装在插装孔中,下模座上设置的下顶料柱插装在插装孔中支撑转轴底部,下顶料柱可在下端板注塑孔轴线方向上移动,上模仁上设置有与下端板注塑孔同轴的定子安装腔,定子的上侧插装在定子安装腔中,截面直径与定子安装腔相同的包轴模具插装在定子安装腔中,包轴模具的底部与定子上侧的空隙形成上侧端板注塑腔,包轴模具通过连接套与上模座底部连接,包轴模具在连接套轴线方向上移动。
8.优选的,包轴模具的顶部设置有套筒,套筒沿径向两侧水平延伸有插杆,插杆插装在连接套周侧设置的滑槽中,滑槽绕连接套轴线螺旋设置。
9.优选的,包轴模具上设置有贯通包轴模具的第一注塑通道,第一注塑通道位于套筒内部,上模座的顶部设置有竖直贯通上模座的第二注塑通道,第一注塑通道和第二注塑通道之间通过注塑管道连接。
10.优选的,下模仁的下端板注塑孔底部设置有倒角。
11.优选的,转轴的上侧插装在包轴模具轴线位置设置的与转轴截面直径相吻合的第一轴孔中,上模座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上顶杆,上顶杆插装在导向孔和第一轴孔中,导向孔与第一轴孔的轴线位置相对应,上顶杆的底部按压转轴顶部。
12.优选的,插装在插装孔中的下顶料柱底部插装在下模座上设置的若干个导套中,导套的轴线位置与插装孔的轴线位置相对应,导套内设置有弹簧,弹簧弹性连接下顶料柱底部与导套,下顶料柱的周侧设置有环绕的限位板,限位板用于接触导套顶部固定下顶料柱的位置。
13.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下模仁的下端板注塑孔形成底部端板的注塑腔,上模仁的定子安装腔配合上模座上的包轴模具形成顶部端板的注塑腔从而在注塑时形成一体化的绝缘层和上下两侧的端板。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套连接包轴模具和上模座从而使上模座上移时包轴模具的插杆沿滑槽滑动带动包轴模具旋转,方便第一注塑通道与包塑轴的连接部位断裂,配合下模仁的下端板注塑孔底部的倒角方便包塑轴脱模。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下模座的下顶料柱配合导套中的弹簧在上模座上移后将插装孔中的转轴顶出插装孔,避免了包塑轴在模具内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脱模的操作,既防止了注塑件高温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又避免了工作人员脱模时导致注塑形成的顶部端板和底部端板产生形变。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19.图3是图2的a-a处截面剖视图;
20.图4是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21.图5是图3的c处局部放大图;
22.图6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23.图7是图6的d处局部放大图;
24.图中标号为:
25.1-上模座;1a-包轴模具;1a1-套筒;1a2-插杆;1a3-第一注塑通道;1a4-注塑管道;1a5-第一轴孔;1b-连接套;1b1-滑槽;1c-第二注塑通道;1d-上顶杆;1e-导向孔;
26.2-下模座;2a-下顶料柱;2a1-限位板;2b-导套;2b1-弹簧;
27.3-上模仁;3a-定子安装腔;
28.4-下模仁;4a-下端板注塑孔;4a1-倒角;4b-插装孔;
29.5-定子;
30.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2.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
33.一种用于绝缘电机包塑轴加工的注塑机,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模座1下方设置有上模仁3,下模座2上方设置有下模仁4,上模仁3和下模仁4通过导柱连接在一起,下模
仁4的上侧设置有若干个绕下模仁4轴线等间距分布的下端板注塑孔4a,定子5同轴放置在下端板注塑孔4a中,下端板注塑孔4a轴线位置设置有向下贯通下模仁4的插装孔4b,转轴6插装在插装孔4b中,下模座2上设置的下顶料柱2a插装在插装孔4b中支撑转轴6底部,下顶料柱2a可在下端板注塑孔4a轴线方向上移动,上模仁3上设置有与下端板注塑孔4a同轴的定子安装腔3a,定子5的上侧插装在定子安装腔3a中,截面直径与定子安装腔3a相同的包轴模具1a插装在定子安装腔3a中,包轴模具1a的底部与定子5上侧的空隙形成上侧端板注塑腔,包轴模具1a通过连接套1b与上模座1底部连接,包轴模具1a在连接套1b轴线方向上移动。
3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一体注塑成型的包塑轴自动脱模。为此,本技术通过将定子5放置在下模仁4的下端板注塑孔4a中,转轴6同轴插装在定子5内并插装在下端板注塑孔4a中的插装孔4b处,下模座2上的下顶料柱2a在插装孔4b中支撑转轴6底部,当下模座2带动上模仁3下移时,定子5插装在上模仁3的定子安装腔3a中,上模座1上的包轴模具1a在定子安装腔3a中移动至定子5上方形成上端板的注塑腔,注塑完成后即可得到含有绝缘层以及顶部端板和底部端板的包塑轴,此时上模座1先带动包轴模具1a上移,使得包塑轴的上侧与包轴模具1a脱离,上模座1带动上模仁3完全脱离下模仁4表面后,下模座2上的下顶料柱2a在下端板注塑孔4a轴线位置向上移动,将注塑成型的包塑轴顶出下端板注塑孔4a和插装孔4b,避免了包塑轴在模具内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脱模的操作,既防止了注塑件高温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又避免了工作人员脱模时导致注塑形成的顶部端板和底部端板产生形变,工作人员仅需对包塑轴进行直接收集即可。
35.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4所示:
36.包轴模具1a的顶部设置有套筒1a1,套筒1a1沿径向两侧水平延伸有插杆1a2,插杆1a2插装在连接套1b周侧设置的滑槽1b1中,滑槽1b1绕连接套1b轴线螺旋设置。
37.包轴模具1a上设置有贯通包轴模具1a的第一注塑通道1a3,第一注塑通道1a3位于套筒1a1内部,上模座1的顶部设置有竖直贯通上模座1的第二注塑通道1c,第一注塑通道1a3和第二注塑通道1c之间通过注塑管道1a4连接。
3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上模座1上移带动包轴模具1a移动使包塑轴顶部与注塑通道连接部位的脱模。为此,本技术通过连接套1b连接包轴模具1a和上模座1,上模座1下移时包轴模具1a底部接触转轴6顶部并对转轴6下压,转轴6移动下顶料柱2a直至无法移动,此时包轴模具1a移动至定子5上侧,注塑材料通过上模座1的第二注塑通道1c进入注塑管道1a4中并通过第一注塑通道1a3进入定子5中进行注塑,待注塑完成后,上模座1上移,连接套1b上移使得包轴模具1a上的插杆1a2沿滑槽1b1移动造成包轴模具1a旋转,从而使第一注塑通道1a3与注塑件的连接部位断裂,保证包轴模具1a的上移实现与包塑轴的脱模。
39.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
40.下模仁4的下端板注塑孔4a底部设置有倒角4a1。
4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下端板注塑孔4a底部的倒角4a1使得下顶料柱2a将包塑轴上顶时,底部端板可以顺利脱离下端板注塑孔4a。
42.进一步的,如图3至图5所示:
43.转轴6的上侧插装在包轴模具1a轴线位置设置的与转轴6截面直径相吻合的第一
轴孔1a5中,上模座1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上顶杆1d,上顶杆1d插装在导向孔1e和第一轴孔1a5中,导向孔1e与第一轴孔1a5的轴线位置相对应,上顶杆1d的底部按压转轴6顶部。
44.插装在插装孔4b中的下顶料柱2a底部插装在下模座2上设置的若干个导套2b中,导套2b的轴线位置与插装孔4b的轴线位置相对应,导套2b内设置有弹簧2b1,弹簧2b1弹性连接下顶料柱2a底部与导套2b,下顶料柱2a的周侧设置有环绕的限位板2a1,限位板2a1用于接触导套2b顶部固定下顶料柱2a的位置。
4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顶杆1d和下顶料柱2a如何固定转轴6的位置且在上模座1上移后带动包塑轴自动脱模。为此,本技术通过上模座1上安装的上顶杆1d随着上模座1的下移对转轴6顶部进行按压,转轴6底部接触下顶料柱2a并压缩弹簧2b1使下顶料柱2a进入导套2b中,当上模仁3和下模仁4贴合使,下顶料柱2a的限位板2a1贴合导套2b顶部固定导套2b的位置,保证注塑时下顶料柱2a和上顶杆1d的位置稳定提高注塑效果,注塑完成上模座1带动上顶杆1d上移,下顶料柱2a在弹簧2b1的弹力作用下将包塑轴顶出,实现自动脱模。
46.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