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组分PU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6-08 22:56: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双组分pu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分pu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针对汽车的空腔部位,在设计时一般采用加强钣金或者塑料进行增强,同时使用普通pu泡沫或发泡橡胶进行填充,但是这类材料几乎没有增强的功能,导致车辆在受到撞击时很容易发生变形,进而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原因是这些普通pu泡沫均为软质材料,固化后模量较低,且材质较脆不能很好地提升钣金的耐冲击性。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粘结性好,发泡后产品强度高,具有一定的支撑性的双组分pu结构胶。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组分pu结构胶,包含a组分与b组分;所述的a组分nco质量分数为20.0%-20.2%;所述的 b组分羟值为146~155mgkoh/g;
5.所述的a组分为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按照质量比为8~9:1形成的预聚物;所述的异氰酸酯为mdi、tdi、hmdi中的一种或多种;
6.所述的b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聚四氢呋喃多元醇10-45份,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10-15份,聚己内酯多元醇5-10份,改性聚醚多元醇35-40份,三氧化二锑3-5份,有机硅匀泡剂2-6份,碳纳米管5-10份,叔胺类催化剂0.5-1 份,三乙烯二胺0.5-1份,去离子水1-3份,发泡剂2-3份,稳定剂0.3-0.6份,抗氧剂0.3-0.6份;
7.所述的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的制备步骤,包括:反应釜内用n2置换后升温至 60~80℃时,投入15.6wt.%的eg、26.1%的deg和58.2%的aa;再升温至9o℃时,n2改从上部通入;100℃时蒸馏塔送蒸汽;继续升温至140℃,稳定在140℃反应1h;逐渐升温至220℃,当无水馏出之后,在220-225℃保温反应1h,投入催化剂钛酸四异丙酯,混合反应0.5h,,减压真空反应170min,调整n2流速为8~ 12m3/h,取样分析,当酸值≤0.6mgkoh/g,黏度在75℃时为350~380mpa
·
s,羟值80~85mgkoh/g。
8.所述的a组分为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按照质量比为8:1形成的预聚物;
9.所述的异氰酸酯为mdi、tdi、hmdi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所述的b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聚四氢呋喃多元醇35-40份,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12-15份,聚己内酯多元醇8-10份,改性聚醚多元醇35-38份,三氧化二锑3-4份,有机硅匀泡剂3-5份,碳纳米管8-10份,叔胺类催化剂0.5-0.8 份,三乙烯二胺0.5-0.8份,去离子水2-3份,发泡剂2-2.5份,稳定剂0.3-0.5 份,抗氧剂0.5-0.6份。
11.所述的b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聚四氢呋喃多元醇38份,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15份,聚己内酯多元醇10份,改性聚醚多元醇36份,三氧化二锑4 份,有机硅匀泡剂3份,碳纳米管
10份,叔胺类催化剂0.6份,三乙烯二胺0.8 份,去离子水2份,发泡剂2.5份,稳定剂0.4份,抗氧剂0.6份。
12.所述改性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羟值为210
±
10mgkoh/g。
13.所述的稳定剂为无重金属离子的液态稳定剂。
14.所述的碳纳米管,直径为5~15nm。
15.所述的发泡剂为无机发泡剂。
1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组分pu结构胶的制备方法。
17.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组分pu结构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18.s1、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按照质量比加入反应釜,控制釜内温度为60
±ꢀ
2℃,搅拌混合反应至少3h,取样分析,nco质量分数为20.0%-20.2%,出料得 a组分;
19.s2、将所述的b组分物质,按照质量比加入反应釜,于60
±
2℃搅拌混合均匀,2h后取样分析,羟值为146~155mgkoh/g,得b组分。
20.本发明技术效果:在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上面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现有的产品几乎没有加强作用,通过碳纳米管的加入,减轻整体重量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使用的部位的支撑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在汽车碰撞过程中减少使用部位的变形量,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能。
21.所述的改性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与异氰酸酯反应后,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增强了聚氨酯的支撑性,同时也增加了pu的粘结性能和填充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
23.实施例1
24.一种双组分pu结构胶,包含a组分与b组分;所述的a组分nco质量分数为20.0%-20.2%;所述的b组分羟值为146~155mgkoh/g;
25.所述的a组分为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按照质量比为9:1形成的预聚物;所述的异氰酸酯为mdi;
26.所述的b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聚四氢呋喃多元醇45份,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12份,聚己内酯多元醇10份,改性聚醚多元醇38份,三氧化二锑4 份,有机硅匀泡剂5份,碳纳米管9份,叔胺类催化剂0.5份,三乙烯二胺1 份,去离子水3份,发泡剂2份,稳定剂0.5份,抗氧剂0.6份;
27.所述的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的制备步骤,包括:反应釜内用n2置换后升温至 60~80℃时,投入15.6wt.%的eg、26.1%的deg和58.2%的aa;再升温至9o℃时,n2改从上部通入;100℃时蒸馏塔送蒸汽;继续升温至140℃,稳定在140℃反应1h;逐渐升温至220℃,当无水馏出之后,在220-225℃保温反应1h,投入催化剂钛酸四异丙酯,混合反应0.5h,,减压真空反应170min,调整n2流速为8~ 12m3/h,取样分析,当酸值≤0.6mgkoh/g,黏度在75℃时为350~380mpa
·
s,羟值80~85mgkoh/g。
28.双组分pu结构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29.s1、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按照质量比加入反应釜,控制釜内温度为60
±ꢀ
2℃,搅拌混合反应至少3h,取样分析,nco质量分数为20.0%-20.2%,出料得 a组分;
30.s2、将所述的b组分物质,按照质量比加入反应釜,于60
±
2℃搅拌混合均匀,2h后取样分析,羟值为146~155mgkoh/g,得b组分。
31.实施例2
32.一种双组分pu结构胶,包含a组分与b组分;所述的a组分nco质量分数为20.0%-20.2%;所述的b组分羟值为146~155mgkoh/g;
33.所述的a组分为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按照质量比为8:1形成的预聚物;
34.所述的异氰酸酯为tdi;
35.所述的b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聚四氢呋喃多元醇38份,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15份,聚己内酯多元醇10份,改性聚醚多元醇36份,三氧化二锑4 份,有机硅匀泡剂3份,碳纳米管10份,叔胺类催化剂0.6份,三乙烯二胺0.8 份,去离子水2份,发泡剂2.5份,稳定剂0.4份,抗氧剂0.6份。
36.所述改性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羟值为210
±
10mgkoh/g。
37.双组分pu结构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38.s1、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按照质量比加入反应釜,控制釜内温度为60
±ꢀ
2℃,搅拌混合反应至少3h,取样分析,nco质量分数为20.0%-20.2%,出料得 a组分;
39.s2、将所述的b组分物质,按照质量比加入反应釜,于60
±
2℃搅拌混合均匀,2h后取样分析,羟值为146~155mgkoh/g,得b组分。
40.实施例3
41.一种双组分pu结构胶,包含a组分与b组分;所述的a组分nco质量分数为20.0%-20.2%;所述的b组分羟值为146~155mgkoh/g;
42.所述的a组分为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按照质量比为8.5:1形成的预聚物;所述的异氰酸酯为hmdi;
43.所述的b组分,按照质量份数,聚四氢呋喃多元醇25份,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12份,聚己内酯多元醇10份,改性聚醚多元醇36份,三氧化二锑4 份,有机硅匀泡剂3份,碳纳米管10份,叔胺类催化剂1份,三乙烯二胺0.8 份,去离子水1份,发泡剂3份,稳定剂0.5份,抗氧剂0.4份;
44.所述的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的制备步骤,包括:反应釜内用n2置换后升温至 60~80℃时,投入15.6wt.%的eg、26.1%的deg和58.2%的aa;再升温至9o℃时,n2改从上部通入;100℃时蒸馏塔送蒸汽;继续升温至140℃,稳定在140℃反应1h;逐渐升温至220℃,当无水馏出之后,在220-225℃保温反应1h,投入催化剂钛酸四异丙酯,混合反应0.5h,,减压真空反应170min,调整n2流速为8~ 12m3/h,取样分析,当酸值≤0.6mgkoh/g,黏度在75℃时为350~380mpa
·
s,羟值80~85mgkoh/g。
45.一种双组分pu结构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46.s1、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按照质量比加入反应釜,控制釜内温度为60
±ꢀ
2℃,搅拌混合反应至少3h,取样分析,nco质量分数为20.0%-20.2%,出料得 a组分;
47.s2、将所述的b组分物质,按照质量比加入反应釜,于60
±
2℃搅拌混合均匀,2h后取样分析,羟值为146~155mgkoh/g,得b组分。
48.实施例的性能指标测试:
49.性能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
闪点℃195203198凝胶时间s384036体积膨胀率%280290270压缩强度kpa970099009600压缩模量kpa38300039500038600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