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航插起拔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1:37: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插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航插起拔机构。


背景技术:

2.在对航插进行测试时,一般是将待测航插手动插入对接航插中与其对接,现有技术在测试完成后,将待测航插从对接航插中手动拔出,使得待测航插和对接航插分离。这种起拔分离的方式,费时费力,且在起拔的过程中容易操作失误,造成对航插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插起拔机构,在施加的外部压力作用下,通过齿轮组件和齿条组件的配合运动,即可将待测航插从对接航插中拔出,整个起拔过程省时省力,且不会对航插接头造成损坏。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航插起拔机构,所述机构包括:
5.壳体;
6.压杆,竖直穿过所述壳体,在压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
7.齿轮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一端与所述压杆连接,在所述压杆带动下转动;
8.齿条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齿轮组件另一端啮合,所述齿条组件上方安装待测航插,所述齿条组件下方安装对接航插,所述齿条组件在所述齿轮组件带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使对接的所述待测航插与所述对接航插分离。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齿轮组件包括曲柄、转轴和齿轮,所述曲柄一端与所述压杆连接,所述曲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齿轮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轴两端分别套设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端面与所述壳体外壁齐平。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曲柄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对所述曲柄的运动轨迹限位。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齿条组件呈门型,横梁上预留有安装所述待测航插的安装位,一侧竖梁设置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另一侧竖梁与所述壳体接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另一侧竖梁设置圆柱,所述圆柱可沿竖直方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壳体底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齿条组件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对所述齿条组件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轨迹限位。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压杆顶端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压杆底端竖直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曲柄一端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压杆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限位孔,固定杆穿过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和所述固定杆对所述压杆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轨迹限位。
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壳体且两端端面与
所述壳体外壁齐平。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在施加的外部压力作用下,通过齿轮组件和齿条组件的配合运动,即可将待测航插从对接航插中拔出,整个起拔过程省时省力,且不会对航插接头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航插起拔机构的示意图。
22.图中,
23.1、压杆;2、固定杆;3、曲柄;4、转轴;5、齿轮;6、齿条;7、滚动轴承;8、壳体;9、待测航插;10、对接航插;11、限位孔;12、弧形槽;13、限位槽;14、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用术语仅用于说明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术语“包括”和/或“包含”用于指定所述元件、步骤、操作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步骤、操作和/或组件的情况。术语“第一”、“第二”等可能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不代表顺序,且不对这些元件起限定作用。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素和另一个元素。结合以下附图,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变得显而易见,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关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的说明。附图仅出于说明的目的用来描绘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地从以下说明中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示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航插起拔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机构包括:
28.壳体8;
29.压杆1,竖直穿过壳体8,在压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
30.齿轮组件,位于壳体8内且一端与压杆1连接,在压杆1带动下转动;
31.齿条组件,位于壳体8内且与齿轮组件另一端啮合,齿条组件上方安装待测航插9,齿条组件下方安装对接航插10,在齿轮组件带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使对接的待测航插9与对接航插10分离。
32.本实用新型所述分离机构适用于航插测试领域,可用于测试过程中将待测航插9和对接航插10进行对接,同时可用于在航插测试完成后将待测航插9和对接航插10进行分离,即将待测航插9从对接航插10中拔出。可以理解的是,壳体8内部具有待测航插9和对接航插10的安装空间,而齿条组件也安装在壳体8内部,将齿条组件上方预留待测航插9的安装空间,待测航插9安装在齿条组件上方的安装空间内,齿条组件下方预留对接航插10的安装空间,对接航插10安装在齿条组件下方的安装空间内,待测航插9、齿条组件和对接航插10的位置匹配设计,可以使得测试过程中待测航插9和对接航插10能准确的对接成功。
33.在测试前,对接航插10已预先固定在壳体8内部齿条组件下方的位置,测试时,将待测航插9通过手动方式旋转安装到齿条组件上方的安装空间后,待测航插9与对接航插10即可实现对接。在测试完成后,需要将待测航插9和对接航插10两者分离时,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构,对压杆1施加压力,压杆1在受到外界压力作用下,压杆1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并带动使得齿轮组件沿其轴向转动,齿轮组件转动时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组件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此时,齿条组件上方安装的待测航插9在齿条组件的带动下一起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到壳体8顶端时,即可使得待测航插9与对接航插10两者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齿条组件和齿轮组件形成的机构,两者配合运动,施加一个外部压力即可实现待测航插9和对接航插10的分离过程,将待测航插9从对接航插10中拔出,整个起拔过程省时省力,且不会对航插接头造成损坏。
34.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齿轮组件包括曲柄3、转轴4和齿轮5,曲柄3一端与压杆1连接,曲柄3另一端通过转轴4与齿轮5连接。
35.本实用新型齿轮组件利用杠杆原理。曲柄3的长度与齿轮5的半径作为杠杆两端,通过对曲柄3的长度和齿轮5的半径进行适应性设计,可对压杆1施加较小的压力,即可使压杆1在压力作用下带动曲柄3沿转轴4转动。由于曲柄3和齿轮5通过同一个转轴4相连,曲柄3的转动即可带动齿轮5的转动。
36.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轴4两端分别套设滚动轴承7,滚动轴承7位于壳体8内且端面与壳体8外壁齐平。
37.在转轴4两端分别套设一个滚动轴承7,一方面可实现曲柄3与齿轮5的固定,另一方面在滚动轴承7沿转轴4一起转动时,可以减小转轴4旋转的阻力,进而可以提高曲柄3和齿轮5的转动力,以使齿轮组件能更省力的带动齿条组件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壳体8的两个侧板上分别开设有滚动轴承7穿过的轴承通孔,轴承通孔与滚动轴承7的直径匹配设置,使得滚动轴承7被限位在该轴承通孔内,且将滚动轴承7的端面与壳体8的外壁设计成齐平状,可以避免机构操作过程中对滚动轴承7的误触碰,也可避免齿轮组件在转动过程中滚动轴承7因旋转而导致的脱离或者卡顿。
38.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8内设有与曲柄3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弧形槽12,弧形槽12对曲柄3的运动轨迹限位。
39.可以理解的是,曲柄3与压杆1连接,在压杆1向下运动的带动下可以转动,这里的转动是曲柄3沿转轴4的转动,呈弧形运动轨迹,通过在壳体8内部设置与曲柄3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弧形槽12,将曲柄3的运动方向、运动幅度限制在该弧形槽12内,使曲柄3的运动轨迹不会产生偏移,能更好的带动齿轮5的转动。
40.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齿条组件呈门型,横梁上预留有安装待测航插9的安装
位,一侧竖梁设置与齿轮5啮合的齿条6,另一侧竖梁与壳体8接触。
41.本实用新型设计一个与齿轮5配合运动的齿条组件,齿条组件设计成门型结构,门字型的横梁作为顶部平台,用于安装待测航插9,可以理解的是,该顶部平台上预留有待测航插9的安装空间,通过将待测航插9插入该安装空间,即可将待测航插9固定在横梁上,即固定在齿条组件上。门字型一侧竖梁设计成齿条6,该齿条6与齿轮5啮合,门字型另一侧竖梁可以作为支撑与壳体8接触。
42.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另一侧竖梁设置圆柱14,圆柱14可沿竖直方向远离或靠近壳体8底部。
43.可以理解的是,齿条组件在向上运动过程中是要远离壳体8的,将齿条组件另一侧设计成圆柱14,并在壳体8底部设置与圆柱14匹配的圆孔,在齿条组件向上运动时,圆柱14从该圆孔中脱离以远离壳体8,随着齿条组件一起向上运动,并在齿条组件运动至最高处时,齿条组件的顶部平台与壳体8顶壁齐平。同理,在没有对压杆1施加的外部压力时,圆柱14会沿竖直方向向下靠近壳体8,并最终落入该圆孔内恢复至初始状态。
44.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8内设有与齿条组件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限位槽13,限位槽13对齿条组件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轨迹限位。
45.可以理解的是,齿条组件在齿轮5的转动带动下,可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通过在壳体8内设置于齿条组件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限位槽13,将齿条组件的运动方向限制在该限位槽内,使齿条组件的运动轨迹不会产生偏移,能更好的与齿轮5啮合,两者实现较好的配合运动,以带动待测航插9竖直向上实现与对接航插10的分离。该限位槽13虽然对齿条组件的运动轨迹有限制作用,然而其不影响齿条组件正常的向上运动。还可以理解的是,齿条组件一侧的齿条被限位在限位槽13的一侧,齿条组件另一侧的圆柱14被限位在限位槽13的另一侧,齿条组件在向上运动时,齿条沿限位槽13一侧向上运动,圆柱14沿限位槽13另一侧向上运动。还可以理解的是,圆柱14在限位槽13和圆孔的两重限位下,可被更好的限制在竖直方向运动,以在竖直方向上实现待测航插9和对接航插10的分离。
46.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压杆1顶端外露于壳体8,压杆1底端竖直穿过壳体8与曲柄3一端连接。
4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竖直方向的压杆1,作为承受外部压力的部件,并将压杆1顶端露出壳体8作为按压端,对其进行按压施加压力,压杆1底端与曲柄3固连,将压力传递至曲柄3,使曲柄3能在压杆1向下运动时转动。
48.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压杆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限位孔11,固定杆2穿过限位孔11,限位孔11和固定杆2对压杆1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轨迹限位。
49.可以理解的是,壳体8顶板上开设有压杆1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与压杆1的直径匹配设置,将压杆1限定在竖直方向上。压杆1虽然是沿竖直方向设置,但其在运动过程中仍有可能产生其他方向的分力。通过在压杆1竖直方向设置一个长条型的限位孔11,并在限位孔11内插入一根固定杆2,在压杆1向下运动时,会被限制在竖直方向而不会产生偏离。限位孔11的长度可以根据压杆1的运动行程来匹配设计。
50.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固定杆2两端分别穿过壳体8,固定杆2两端端面与壳体8外壁齐平。
51.可以理解的是,壳体8的两个侧板上分别开设有固定杆2穿过的固定杆通孔,该固
定杆通孔与固定杆2的直径匹配设置,使得固定杆2被限位在该固定杆通孔内,且将固定杆2两端的端面与壳体8的侧壁设计成齐平状,可以避免机构操作过程中对固定杆2的误触碰,使机构产生力的偏移。
52.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53.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5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并可用等同物替换其元件。另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本实用新型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