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9:34: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


背景技术:

2.木材加工是以木材为原料,主要用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的加工,其产品仍保持木材的基本特性,木材加工技术包括木材切削、木材干燥、木材胶合、木材表面装饰和木材打磨等基本加工技术,以及木材保护、木材改性等功能处理技术,而木材打磨时通常是手持木材打磨机对木材表面进行打磨,但是现有的木材打磨机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3.1、现有的木材打磨机,在长时间手持打磨过程中容易使工作人员造成劳累,无法辅助打磨机进行移动打磨;
4.2、现有的木材打磨机,对木材打磨时容易产生一定的震动,将会给工作人员的手部造成不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用于解决现有的木材打磨机,在长时间手持打磨过程中容易使工作人员造成劳累,无法辅助打磨机进行移动打磨,并且对木材打磨时容易产生一定的震动,将会给工作人员手部造成不适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包括打磨台:所述打磨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框,两个所述支撑框的内部均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打磨台的上方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右侧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打磨台的上方设有打磨机构。
7.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罩,所述滑动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罩,所述滑动罩的底面与打磨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罩的内侧壁开设有相对称的限位孔,两个所述限位孔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滑动罩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两个所述支撑框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警示牌。
10.优选的,所述打磨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位于支撑框的内部,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打磨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柜,所述打磨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座。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设置有滑槽,利用滑动块在其内部的滑动,可以带动滑板进行前后移动,通过滑动块设有滑孔,起到在滑板外部左右滑动的作用,从而通过滑动块和滑板的移动,可以带动底部的打磨机构进行灵活移动,从而该打磨机构在对木材打磨时具备便于移动的特点,将会更好的辅助工作人员对木材进行打磨,解决目前工作人员手持打磨机对木材打磨较为劳累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罩内部设置有弹簧,起到对打磨机构工作时震动缓冲的作用,能够减少对工作人员手部的冲力,并且可以使打磨机构打磨时向上缓冲,避免木材凹凸不平处打磨时出现局限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正视图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罩正视图的剖视图。
18.图中标号:1、打磨台;2、支撑框;3、支撑板;4、滑槽;5、滑块;6、滑板;7、滑动块;8、滑孔;9、固定罩;10、限位块;11、弹簧;12、滑动罩;13、打磨机构;14、支撑座;15、电动推杆;16、控制柜;17、把手;18、警示牌;19、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包括打磨台1:打磨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框2,两个支撑框2的内部均设有支撑板3,两个支撑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滑槽4,两个滑槽4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5,打磨台1的上方设有滑动块7,滑动块7的右侧面开设有滑孔8,滑孔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6,滑板6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动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打磨台1的上方设有打磨机构13。
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滑动块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罩9,滑动块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罩12,滑动罩12的底面与打磨机构13的顶端固定连接,能够对打磨机构13的震动进行缓冲,起到了减震的作用,固定罩9的内侧壁开设有相对称的限位孔19,两个限位孔19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0,两个限位块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滑动罩12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能够使滑动罩12上下移动时更加的稳定,同时使打磨机构13工作时更加的稳定。
22.滑动块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7,两个支撑框2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警示牌18,通过把手17便于对滑动块7进行移动,通过警示牌18起到对工作人员工作时警示的作用,打磨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15,且电动推杆15位于支撑框2的内部,两个电动推杆15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可以带动支撑板3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高度的木材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柜16,打磨台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座14,通过控制柜16便于对该打磨机进行灵活操控,通过支撑座14能够对该打磨机稳定的支撑。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打磨机与电源相连通,接着可以将待打磨的木材放置在打磨台1的上方,然后通过控制柜16启动电动
推杆15进行收缩运动,可以带动支撑板3以及滑板6向下移动,同时也会带动底部的打磨机构13进行下降,直至使打磨机构13的底部与木材的表面进行接触,接着便能够启动打磨机构13进行工作,然后把手17可以带动打磨机构13前后左右移动,前后方向移动时,能够使滑板6带动滑块5在滑槽4的内部前后滑动,而打磨机构13左右移动时,可以使滑动块7在滑板6的表面左右滑动,从而利用打磨机构13的灵活移动,能够对木材表面进行均匀的打磨。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磨台(1):所述打磨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框(2),两个所述支撑框(2)的内部均设有支撑板(3),两个所述支撑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滑槽(4),两个所述滑槽(4)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打磨台(1)的上方设有滑动块(7),所述滑动块(7)的右侧面开设有滑孔(8),所述滑孔(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6),所述滑板(6)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动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打磨台(1)的上方设有打磨机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罩(9),所述滑动块(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罩(12),所述滑动罩(12)的底面与打磨机构(13)的顶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罩(9)的内侧壁开设有相对称的限位孔(19),两个所述限位孔(19)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0),两个所述限位块(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滑动罩(12)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7),两个所述支撑框(2)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警示牌(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15),且电动推杆(15)位于支撑框(2)的内部,两个所述电动推杆(15)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柜(16),所述打磨台(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座(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包括打磨台:所述打磨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框,两个所述支撑框的内部均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打磨台的上方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右侧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打磨台的上方设有打磨机构。该便于移动的木材打磨机,具备便于移动的特点,将会更好的辅助工作人员对木材进行打磨,解决目前工作人员手持打磨机对木材打磨较为劳累的问题,并且起到对打磨机构工作时震动缓冲的作用,减少对工作人员手部的冲力。冲力。冲力。


技术研发人员:谭治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浏阳市鸿啟堂木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4
技术公布日:2022/5/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