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增程式电动港口低速牵引车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1:01: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港口低速牵引车,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低速牵引车在港口、钢厂、物流园区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行驶距离短,频繁启停,等待及低速运行时间占比50%以上,造成了该类车辆排放差、油耗高等缺点。根据市场信息,上海、宁波、青岛、厦门、长江沿线等港口都有意向转向新能源车型,但纯电动或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型成本高,港口压力大,且充电桩建设港口尚未普及,充电不方便。
3.综上所述,如何使此类车型更好的适应于较低速度、短运距、超重载荷、不间断作业等特殊工况,解决其排放差、油耗高,同时解决其结构紧凑,各系统部件布置困难,容易杂乱或干涉,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成本高,充电桩建设未普及充电不方便等现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港口低速牵引车,结构布置整洁紧凑,且便于装配、维修和保养,零部件通用化程度高,有效降低自重、降低成本。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增程式电动港口低速牵引车,主要包括:保险杠、电动空调压缩机、车架、前桥、后桥、转向油泵、散热器、增程器、fisg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油箱、蓄电池箱、动力电池冷却机组、五合一控制器、空压机、储气筒、动力电池箱;所述保险杠位于车架前方;
7.所述电动空调压缩机、转向油泵、散热器、增程器和fisg电机控制器均位于前桥的前侧,其中电动空调压缩机、转向油泵布置在所述车架右侧;散热器布置在车架前端内侧;增程器布置在车架内侧,并位于散热器后方;fisg电机控制器布置在车架内侧,并位于增程器上方;
8.所述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箱、蓄电池箱、油箱、电池冷却机组、五合一控制器、空压机、储气筒均位于前桥和后桥之间,其中,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箱自前往后布置在车架内侧,且动力电池箱与车架上翼面平齐;蓄电池箱和油箱自前向后布置在车架左侧;五合一控制器、空压机和储气筒均布置在车架右侧,且五合一控制器和空压机位于组合支架内,储气筒位于组合支架后方。
9.优选的,所述保险杠材质为钢板q235a,高度为500mm,厚度为6mm,宽度为2540mm,整体结构对底盘前端形成半包裹,所述电动空调压缩机额定电压550vdc,通过所述五合一控制器相应配电接口取电。制冷量≥3200w。
10.优选的,所述增程器、fisg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五合一控制器均采用水冷式散热,所述增程器为发动机和fisg电机高度集成化动力总成系统;
11.优选的,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后桥联接。
12.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箱内集成动力电池组和bms,所述bms用于监控所述动力电
池组充放电状态,所述动力电池箱平铺于所述车架中间呈半包裹状态。
13.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箱上表面粘贴防滑纱布,且上表面与所述车架上翼面平齐。
14.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箱侧壁外部还设置有动力电池减震块和动力电池悬置,所述动力电池箱通过动力电池减震块和动力电池悬置与所述车架固定。
15.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箱上设置有踏板安装孔位,用于固定上车踏板。
16.优选的,还包括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设置在车架内并靠近车架右侧,与发动机连接;所述排气系统设置在车架内,并位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增程器之间的下方。
17.优选的,还包括后处理系统,所述后处理系统位于所述车架右侧,并位于所述转向油泵后侧。
1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增程式电动港口低速牵引车,相对传统燃油车技术节油率达50%以上,节能环保;整车布置结构紧凑,美观且互不干涉,有效利用底盘空间且便于装配、维修和保养,适应大批量生产,且零部件通用化程度高,有效降低自重、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图1为本发明专利技术路线原理图;
21.图2为本发明专利具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动力电池安装示意图;
23.图中:1、保险杠;2、电动空调压缩机;3、车架;4、前桥;5、后桥;6、转向油泵;7、散热器;8、增程器;8-1、发动机;8-2、fisg电机;9、fisg电机控制器;10、驱动电机;11、油箱;12、蓄电池箱;13、动力电池冷却机组;14、五合一控制器;15、空压机;16、储气筒;17、动力电池箱;18、传动轴;19、防滑纱布;20、动力电池减震块;21、动力电池悬置;22、上车踏板、23、进气系统;24、排气系统;25、后处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增程式电动港口低速牵引车,解决现有燃油车型油耗高、排放差,同时解决整车结构紧凑,各系统部件布置困难,容易杂乱或干涉,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成本高,充电桩建设尚未普及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26.图1为本发明专利技术路线原理图;图2、为本发明专利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动力电池悬置示意图。
27.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增程式电动港口低速牵引车,包括:保险杠1、电动空调压缩机2、车架3、前桥4、后桥5、转向油泵6、散热器7、增程器8、fisg电机控制器9、驱动电机10、油
箱11、蓄电池箱12、动力电池冷却机组13、五合一控制器14、空压机15、储气筒16、动力电池箱17。
28.保险杠1位于车架前方。其材质为钢板q235a,高度为500mm,厚度为6mm,宽度为2540mm,整体结构对底盘前端形成半包裹状态,同时内侧焊接多处加强筋,结构轻量化的同时,有效提高其抗撞击强度,尤其适用于港口牵引车24h作业,易出现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工况需求;
29.电动空调压缩机2、转向油泵6、散热器7、增程器8和fisg电机控制器9均位于前桥4的前侧。其中电动空调压缩机2、转向油泵6布置在所述车架3右侧;散热器7布置在车架3前端内侧;增程器8布置在车架3内侧,并位于散热器7后方;fisg电机控制器9布置在车架3内侧,并位于增程器8上方;驱动电机10、动力电池箱17、蓄电池箱12、油箱11、电池冷却机组13、五合一控制器14、空压机15、储气筒16均位于前桥4和后桥5之间。其中,驱动电机10和动力电池箱17自前往后布置在车架3内侧,且动力电池箱17与车架3上翼面平齐;蓄电池箱12和油箱11自前向后布置在车架3左侧;五合一控制器14、空压机15和储气筒16均布置在车架3右侧,且五合一控制器14和空压机15位于组合支架内,储气筒16位于组合支架后方。整车布置结构紧凑,美观且互不干涉,有效利用底盘空间。
30.电动空调压缩机2额定电压550vdc,通过所述五合一控制器14相应配电接口取电。制冷量≥3200w,制冷效果好。且具有多重过压、欠压、过载及过热保护程序,安全、可靠;
31.增程器8为发动机8-1和fisg电机8-2高度集成化动力总成系统;
32.散热器7同时用于增程器8、fisg电机控制器9、驱动电机10和五合一控制器14的冷却,且冷却水流分为两路,一路先后流经fisg电机控制器9和增程器8,一路先后流经五合一控制器14和驱动电机10;
33.还包括传动轴18,前端与驱动电机10联接,后端与后桥5联接。采用电机直接驱动的方式,传动效率高、故障率低,节能、可靠;
34.动力电池箱17内集成动力电池组17-1和bms17-2,bms17-2用于监控动力电池组17-1充放电状态。电池组17-1与bms17-2模块化集成结构,节约安装空间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批量生产装配效率;
35.还包括动力电池减震块20和动力电池悬置21。动力电池箱17通过动力电池减震块20和动力电池悬置21与车架3固定,平铺于车架3中间呈半包裹状态,安装牢固,减震效果好,既充分利用车架3空间,又有效降低动力电池箱17被意外撞击风险;
36.动力电池箱17采用型钢骨架加后钢板结构,上表面粘贴防滑纱布19,且上表面与车架3上翼面平齐,既美观整洁,又可为驾驶员提供安全防滑的行走平台;
37.还包括蓄电池箱12,蓄电池箱12上设置有上车踏板22,此结构既可盛放蓄电池,又可充当上车踏板支架,方便驾驶员上下车;
38.还包括动力电池冷却机组13,动力电池冷却机组13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组17-2进行冷却,冷却方式为风冷式,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牵引车在工作时电池组温度过高的问题;
39.还包括进气系统23,所述进气系统23设置在车架内并靠近车架右侧,与发动机8-1连接;
40.还包括排气系统24,排气系统24设置在车架内,并位于增程器8的下方;
41.还包括后处理系统25,后处理系统25位于车架3右侧,并位于所述转向油泵6后侧;
42.一种增程式电动港口低速牵引车,驱动电机10为其唯一的动力源,动力电池组17-2为主能量源,增程器8为辅助能量源。仅当动力电池组17-2续航不足时,增程器8启动发电为动力电池组17-2供电,发动机8-1始终工作于最佳节油工况,动力电池组17-2始终处于浅充电浅放电状态。以上增程式技术路线,提高动力电池组17-2使用寿命的同时,相对传统燃油车技术节油率达50%以上;
43.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增程式电动港口低速牵引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