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机器人用动力及信号传输电缆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5:07: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用动力及信号传输电缆。


背景技术:

2.机器人电缆除了要求电性能、耐候性、以及其他基本性能能够与设备匹配外,最主要的基本特征就是:可以经受长时间的弯曲运动和大角度的扭绞运动且能够保障正常工作,因此机器人在高速扭转工况下,容易造成电缆断芯问题,进而大大降低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用动力及信号传输电缆,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器人用动力及信号传输电缆包括外护套、均设置在所述外护套内的两个通信传输线、两个动力传输线以及抗拉线,两个所述通信传输线彼此对绞,两个动力传输线彼此对绞,所述抗拉线设置在所述通信传输线和所述动力传输线的对绞中心处,所述抗拉线为棉绳。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传输线包括两个通信线,两个所述通信线对绞成缆外径为3.4~3.8mm,所述通信线的外部包覆有聚乙烯绝缘层,所述通信传输线的外部包覆有通信线屏蔽层。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线屏蔽层为铝塑带以及镀锡铜丝编织的双重屏蔽层,所述通信线屏蔽层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5%,镀锡铜单丝直径为0.12~0.15mm。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抗拉线的外部包覆有pvc缓冲层。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缆的成缆节距比为8~10,绞合方向为右向,所述电缆外径为10.5~13.5mm。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6倍电缆直径。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为聚醚性聚氨酯件,所述外护套的厚度不小于1.5mm。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机器人用动力及信号传输电缆包括外护套、均设置在所述外护套内的两个通信传输线、两个动力传输线以及抗拉线,两个所述通信传输线彼此对绞,两个动力传输线彼此对绞,所述抗拉线设置在所述通信传输线和所述动力传输线的对绞中心处,所述抗拉线为棉绳。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抗拉线设置在所述通信传输线和所述动力传输线的对绞中心处,并通过外护套包覆在通信传输线和动力传输线的外部,可以极大地提升该电缆的抗扭转能力,防止电缆出现断芯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器人用动力及信号传输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号说明:10、外护套;20、通信传输线;21、通信线;22、聚乙烯绝缘层;23、通信线屏蔽层;30、动力传输线;40、抗拉线;50、pvc缓冲层。
1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1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9.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用动力及信号传输电缆。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用动力及信号传输电缆包括外护套10、均设置在所述外护套10内的两个通信传输线20、两个动力传输线30以及抗拉线40,两个所述通信传输线20彼此对绞,两个动力传输线30彼此对绞,所述抗拉线40设置在所述通信传输线20和所述动力传输线30的对绞中心处,所述抗拉线40为棉绳。
22.在本实施例中,机器人用动力及信号传输电缆包括外护套10、均设置在所述外护套10内的两个通信传输线20、两个动力传输线30以及抗拉线40,两个所述通信传输线20彼此对绞,两个动力传输线30彼此对绞,所述抗拉线40设置在所述通信传输线20和所述动力传输线30的对绞中心处,所述抗拉线40为棉绳。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抗拉线40设置在所述通信传输线20和所述动力传输线30的对绞中心处,并通过外护套10包覆在通信传输线20和动力传输线30的外部,可以极大地提升该电缆的抗扭转能力,防止电缆出现断芯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其中,由于该电缆的抗扭转能力较高,使得该电缆尤为适用于频繁移动弯曲动态负荷的场合,例如机器人的关节处,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并且其所述电缆的成缆节距比为8~10,绞合方向为右向,所述电缆外径为10.5~13.5mm,所述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6倍电缆直径。
23.进一步地,所述通信传输线20包括两个通信线21,两个所述通信线21对绞成缆外
径为3.4~3.8mm,所述通信线21的外部和所述动力传输线30的外部均包覆有聚乙烯绝缘层22,所述通信传输线20的外部包覆有通信线屏蔽层23。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线屏蔽层23为铝塑带以及镀锡铜丝编织的双重屏蔽层,所述通信线屏蔽层23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5%,镀锡铜单丝直径为0.12~0.15mm。
25.另外,所述抗拉线40的外部包覆有pvc缓冲层50,通过设置pvc缓冲层50,使得抗拉线40在与通信线21和动力传输线30扭转挤压时降低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以进一步保护电缆。其中,所述外护套10为聚醚性聚氨酯件,所述外护套10的厚度不小于1.5mm。
26.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电缆在交流2500v/5min未被击穿,20℃时4mm2导体直流电阻最大值不超过7.98ω/km;20℃时1.5mm2导体直流电阻最大值不超过13.3ω/km;20℃时0.3mm2导体直流电阻最大值不超过54.4ω/km。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