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板材码垛机械臂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21:38: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垛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材码垛机械臂。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板材搬运多采用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近年来,劳动力资源短缺、物流效率低下、生产模式落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制造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产品多样化、更新快、小批量定制的市场需求,企业必须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来增强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因此需要一种码垛机械臂代替人工进行板材搬运,帮助解决劳动力短却,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代替了人工对板材的码放,节省了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板材码垛机械臂。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码垛机械臂,包括底座、第一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盘、第一转动轴、两组第一t型滑块、第二伺服电机、两组吸气机、链条、第二转动轴、两组支撑块、两组第三齿轮、两组齿条、两组升降块、两组第二t型滑块、升降板和吸附固定机构,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在底座的顶端右侧,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并且第二齿轮固定在转动盘的外侧壁上,第一转动轴固定在转动盘的底端,第一转动轴与底座的顶端中部转动连接,并且两组第一t型滑块分别对称固定在转动盘底端的左右两侧,第一t型滑块与底座的顶端滑动卡装,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转动盘的顶端,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一组链轮连接,另一组链轮固定在第二转动轴的中部,两组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并且第二转动轴与两组支撑块转动连接,两组支撑块对称固定在转动盘顶端的左右两侧,两组第三齿轮分别固定在第二转动轴的左右两侧,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连接,并且两组齿条分别固定在两组升降块的前端,两组第二t型滑块分别对称固定在两组升降块外侧端底部,两组第二t型滑块分别与两组支撑块的内侧端滑动卡装,并且升降板固定在两组升降块的顶端,吸附固定机构安装在升降板上;通过升降板上的吸附固定机构对板材进行吸附固定,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链轮转动,两组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使得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齿条在第二t型滑块的配合使用下,带动升降块和升降板上下移动,进而调节板材的码放高度,同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使得第二齿轮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一t型滑块的配合使用下带动转动盘转动,继而使得升降板转动,便于调节板材的码放位置,代替了人工对板材的码放,节省了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5.优选的,吸附固定机构包括吸气箱、吸气机、吸尘网、多组第一吸气管、固定块、多组第二吸气管和多组吸盘,吸气箱固定在升降板的顶端右侧,吸气机固定在吸气箱的顶端,并且吸尘网固定在吸气箱内,多组第一吸气管均匀固定在吸气箱的左端底部,多组第一吸
气管的左端均与固定块连接,固定块固定在升降板的顶端左侧,多组第二吸气管分别与多组第一吸气管的底部连通,并且第二吸气管固定在升降板上,第二吸气管的底端穿过升降板并与吸盘连接;将板材与吸盘接触,并启动吸气机,使得吸气箱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吸盘在第一吸气管和第二吸气管的配合使用下对板材进行吸附固定,便于对板材进行搬运,同时避免板材在搬运过程中出现脱落,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6.优选的,还包括推手、多组支撑腿和多组万向轮,推手固定在底座的右端,多组支撑腿均匀固定在底座的底端,万向轮固定在支撑腿的底端,并且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制动片;通过设置推手、支撑腿和万向轮,便于装置的整体移动,提高装置的灵活使用性。
7.优选的,还包括多组加强板,多组加强板分别固定在两组支撑块的左右两端,并均匀转动盘的顶端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加强支撑块与转动盘连接的强度,提高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8.优选的,第一齿轮和第二伺服电机均为消音电机;通过设置消音电机,减小噪音污染,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9.优选的,第三齿轮和齿条之间涂有润滑油;通过涂抹润滑油,减小第三齿轮与齿条之间的摩擦损耗,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升降板上的吸附固定机构对板材进行吸附固定,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链轮转动,两组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使得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齿条在第二t型滑块的配合使用下,带动升降块和升降板上下移动,进而调节板材的码放高度,同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使得第二齿轮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一t型滑块的配合使用下带动转动盘转动,继而使得升降板转动,便于调节板材的码放位置,代替了人工对板材的码放,节省了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及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附图中标记:1、底座;2、第一伺服电机;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转动盘;6、第一转动轴;7、第一t型滑块;8、第二伺服电机;9、链轮;10、链条;11、第二转动轴;12、支撑块;13、第三齿轮;14、齿条;15、升降块;16、第二t型滑块;17、升降板;18、吸气箱;19、吸气机;20、吸尘网;21、第一吸气管;22、固定块;23、第二吸气管;24、吸盘;25、推手;26、支撑腿;27、万向轮;28、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7.实施例1
18.第一伺服电机2固定在底座1的顶端右侧,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3连接,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啮合传动连接,并且第二齿轮4固定在转动盘5的外侧壁上,第一转动轴6固定在转动盘5的底端,第一转动轴6与底座1的顶端中部转动连接,并且两组第一t型滑块7分别对称固定在转动盘5底端的左右两侧,第一t型滑块7与底座1的顶端滑动卡装,第二伺服电机8固定在转动盘5的顶端,第二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一组链轮9连接,另一组链轮9固定在第二转动轴11的中部,两组链轮9之间通过链条10传动连接,并且第二转动轴11与两组支撑块12转动连接,两组支撑块12对称固定在转动盘5顶端的左右两侧,两组第三齿轮13分别固定在第二转动轴11的左右两侧,第三齿轮13与齿条14啮合传动连接,并且两组齿条14分别固定在两组升降块15的前端,两组第二t型滑块16分别对称固定在两组升降块15外侧端底部,两组第二t型滑块16分别与两组支撑块12的内侧端滑动卡装,并且升降板17固定在两组升降块15的顶端,吸气箱18固定在升降板17的顶端右侧,吸气机19固定在吸气箱18的顶端,并且吸尘网20固定在吸气箱18内,多组第一吸气管21均匀固定在吸气箱18的左端底部,多组第一吸气管21的左端均与固定块22连接,固定块22固定在升降板17的顶端左侧,多组第二吸气管23分别与多组第一吸气管21的底部连通,并且第二吸气管23固定在升降板17上,第二吸气管23的底端穿过升降板17并与吸盘24连接;将板材与吸盘24接触,并启动吸气机19,使得吸气箱18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吸盘24在第一吸气管21和第二吸气管23的配合使用下对板材进行吸附固定,便于对板材进行搬运,同时避免板材在搬运过程中出现脱落,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之后通过第二伺服电机8带动链轮9转动,两组链轮9之间通过链条10传动连接,使得第二转动轴11带动第三齿轮13转动,第三齿轮13与齿条14啮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齿条14在第二t型滑块16的配合使用下,带动升降块15和升降板17上下移动,进而调节板材的码放高度,同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带动第一齿轮3转动,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啮合传动连接,使得第二齿轮4在第一转动轴6和第一t型滑块7的配合使用下带动转动盘5转动,继而使得升降板17转动,便于调节板材的码放位置,代替了人工对板材的码放,节省了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码垛机械臂,其在工作时,首先将板材与吸盘24接触,并启动吸气机19,使得吸气箱18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吸盘24在第一吸气管21和第二吸气管23的配合使用下对板材进行吸附固定,便于对板材进行搬运,同时避免板材在搬运过程中出现脱落,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之后通过第二伺服电机8带动链轮9转动,两组链轮9之间通过链条10传动连接,使得第二转动轴11带动第三齿轮13转动,第三齿轮13与齿条14啮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齿条14在第二t型滑块16的配合使用下,带动升降块15和升降板17上下移动,进而调节板材的码放高度,同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带动第一齿轮3转动,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啮合传动连接,使得第二齿轮4在第一转动轴6和第一t型滑块7的配合使用下带动转动盘5转动,继而使得升降板17转动,便于调节板材的码放位置,代替了人工对板材的码放,节省了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然后通过设置推手25、支撑腿26和万向轮27,便于装置的整体移动,提高装置的灵活使用性,并且通过设置加强板28,加强支撑块12与转动盘5连接的强度,提高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20.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
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