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管道翻边机的管道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3:10: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管道翻边机的管道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2.管道的端部在进行翻边加工时,一般需要翻边机,翻边机应当包括加热以及翻边两个机构,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人工将管道在两个机构之间输送,导致输送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翻边机的管道输送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人工将管道在两个机构之间输送,导致输送不便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翻边机的管道输送机构,包括低架,所述低架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等距离的设有支撑架,且低架的内部设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上表面沿着自身的宽度方向上设有三组抬升部,所述连接支架的下方设有能够将连接支架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上调整位置移料组件,所述移料组件包括电机驱动偏心轮、偏心铰接在电机驱动偏心轮上的第一推拉杆以及铰接在第一推拉杆与连接支架之间的第二推拉杆,所述连接支架的下表面固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固接有滑块,所述低架上与设有能够限制滑块在竖直方向移动的限位导轨。
5.优选的,所述低架的上表面两侧均安装有一组驱动料辊,且驱动料辊沿着低架长度方向上等距离的安装有辅助辊。
6.优选的,每组所述驱动料辊包括均包括两个中心凹陷的滚筒,且两个滚筒之间设有推料驱动组件。
7.优选的,所述推料驱动组件包括固接在驱动料辊中轴端部的从动链轮、设置在两个从动链轮中部下方的电机驱动链轮以及传动连接从动链轮与电机驱动链轮的链条。
8.优选的,所述低架的一端上方安装有高架,所述高架上与驱动料辊对应的位置设有压辊,且高架上安装有能够驱动压辊升降的伸缩缸。
9.优选的,所述抬升部包括支撑杆以及安装在支撑杆上端的凹形支架,所述凹形支架为v形结构。
10.优选的,所述高架上位于两个压辊之间设有两个加热机构,且高架上与其中一个压辊沿低架的长度方向上对应的位置设有翻边挤压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与加热机构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为v形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电机驱动偏心轮,当第一推拉杆转动到电机驱动偏心轮的下方时,第二推拉杆会向下拉动连接支架,使得压缩弹簧被压缩的更短,进而连接支架的高度能够下降,此时为凹形支架将管道放下,在第一推拉杆转动到电机驱动偏心轮的上方时,由于压缩弹簧具有向上回弹的作用,其能够将连接支架向上推动,使得连接支架能够上升,此时为凹形支架将管道抬,进而实现管道的抬高以及落下,并且电机驱动偏心轮还能够将管
道进行左右移动,以将管道输送至所需位置,本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料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凹形支架驱动示意图。
18.图中:1、低架;2、驱动料辊;21、辅助辊;3、加热机构; 4、翻边挤压机构;5、压辊;6、支撑架;61、凹槽;7、支撑杆;8、凹形支架;9、移料组件;91、推拉杆;93、第二推拉杆;92、电机驱动偏心轮;11、伸缩缸;12、连接支架;13、推料驱动组件;131、从动链轮;132、链条;133、电机驱动链轮;14、限位导轨;15、压缩弹簧;16、滑块;17、高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管道翻边机的管道输送机构,包括低架1,低架1的上表面两侧均安装有一组驱动料辊2,且驱动料辊2沿着低架1长度方向上等距离的安装有辅助辊21,同组驱动料辊2在主动转动时,能够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推动管道,图1中后方的驱动料辊2用于上料,即在后方的一组驱动料辊2转动时,能够推动管道,进而便于管道的上料,辅助辊21用于将管道的其余部位支撑起来,保证整个管道处于一个水平状态;
21.结合图1和图3,为了避免管道从驱动料辊2上脱落下来,每组驱动料辊2包括均包括两个中心凹陷的滚筒,使得两侧凸起的部位能够阻拦管道脱落,进而保证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22.结合图1和图3,为了使得驱动料辊2能够同时旋转,两个滚筒之间设有推料驱动组件1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推料驱动组件13包括固接在驱动料辊2中轴端部的从动链轮131、设置在两个从动链轮131中部下方的电机驱动链轮133以及传动连接从动链轮131与电机驱动链轮133的链条132,即在电机驱动链轮133工作时们能够通过链条132带动从动链轮131转动,进而两个滚筒能够回转,即滚筒回转时通过摩擦力的作用推动管道;
23.如图1,为了进一步的保证管道在被送料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稳定,低架1的一端上方安装有高架17,高架17上与驱动料辊 2对应的位置设有压辊5,这里的一组压辊5的结构和一组驱动料辊2的结构相同,只是压辊5不连接推料驱动组件13;
24.高架17上安装有能够驱动压辊5升降的伸缩缸11,即在驱动料辊2送料时,上方的压辊5被伸缩缸11向下推动,使得压辊5压在管道上,使得管道能够受到一个来自上方的压力,进而保证其运行稳定性;
25.继续参照图1,为了便于翻边,高架17上位于两个压辊5 之间设有两个用于给管道的开口处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3,高架 17上与其中一个压辊5沿低架1的长度方向上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加热后翻边的翻边挤压机构4;
26.结合图1和图2,低架1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等距离的设有用于在加热时撑起管道的支撑架6,且低架1的内部设有连接支架12,连接支架12的上表面沿着自身的宽度方向上设有三组抬升部,沿着低架1的长度方向上的抬升部能够支撑起一根管道,并且将待翻边的管道进行在各个操作机构上进行移动;
27.结合图1和图4,更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抬升部包括用于将管道抬高到高于低架1的支撑杆7以及安装在支撑杆7上端的用于容纳管道的凹形支架8,凹形支架8为v形结构,v形的凹形支架8一方面能够支撑起管道,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管道脱落;
28.为了使得管道在加热时,能够稳定的位于支撑架6上,在支撑架6的上表面与加热机构3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61,且凹槽61为v形结构;
29.结合图1和图4所示,为了使得在凹形支架8上的管道能够被送到所需位置,连接支架12的下方设有能够将连接支架12 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上调整位置移料组件9,
3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料组件9包括电机驱动偏心轮 92、偏心铰接在电机驱动偏心轮92上的第一推拉杆91以及铰接在第一推拉杆91与连接支架12之间的第二推拉杆93,在电机驱动偏心轮92工作时,能够通过第一推拉杆91与第二推拉杆93带动连接支架12发生旋转,在这里连接支架12的下表面固接有压缩弹簧15(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压缩弹簧15的下端固接有滑块16,低架1上与设有能够限制滑块16在竖直方向移动的限位导轨14,即滑块16只能够在限位导轨14上进行左右移动,即整个连接支架12会随着滑块16在限位导轨14上左右运动,并且由于压缩弹簧15的作用,当第一推拉杆91转动到电机驱动偏心轮92的下方时,第二推拉杆93会向下拉动连接支架12,使得压缩弹簧15被压缩的更短,进而连接支架12的高度能够下降,此时为凹形支架8将管道放下,在第一推拉杆 91转动到电机驱动偏心轮92的上方时,由于压缩弹簧15具有向上回弹的作用,其能够将连接支架12向上推动,使得连接支架12能够上升,此时为凹形支架8将管道抬高。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管道置于如图1所示的视角下的后方的驱动料辊2的上表面,伸缩缸11带动压辊5向下压住管道,此时由于推料驱动组件13的工作能够使得驱动料辊2回转,进而推动管道移动到低架1的位置,第一推拉杆91转动到电机驱动偏心轮92上方的过程中,由于压缩弹簧15具有向上回弹的作用,其能够将连接支架12向上推动,使得连接支架12能够上升,此时为凹形支架8将管道抬高,即凹形支架8将自身上方的管道抬高,电机驱动偏心轮92继续转动,使得滑块16沿着限位导轨14运动,即此时的整个连接支架12向右移动,进而此时的凹形支架8将自身抬起的管道沿着低架1的宽度方向输送,输送至与加热机构3位置对应的凹槽61上时,电机驱动偏心轮92持续转动,第一推拉杆91转动到电机驱动偏心轮92的下方,第二推拉杆 93会向下拉动连接支架12,使得压缩弹簧15被压缩的更短,进而连接支架12的高度能够下降,此时由于管道被为凹槽61 阻挡,所以凹形支架8将管道放下到凹槽61的内部,然后凹形支架8回到初始状态,进行下一次的输送作业,将这根加热后的管道输送至翻边挤压机构4翻边即可。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