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液器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7:07: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液器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在制冷领域方面,旋转式压缩机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动力设备,其主要包括转子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等;旋转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为: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混合物从分液器的进口流入,经分液、过滤后,进入泵腔内,在气缸中不断地压缩,最后从压缩机腔内排出;其中流入分液器内的制冷剂混合物包括气体制冷剂、液体制冷剂、润滑油气以及润滑油小液滴,通过分液器将液滴进行聚集沉降,汇入在分液器底部,从而防止液体混合物直接进入气缸中造成液击,进而直接损伤泵体零件。
3.而压缩机在实际运行时,流入气缸的制冷剂混合物流速较大,并且湍动能波动较大,导致气体分子运动的流线轨迹相对紊乱,进而激发气柱共振或气流脉动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液器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通过稳流组件的设置改善压缩机的吸气流速,进而缓解因过快的吸气流速而造成的吸气共振以及气流脉动的现象。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液器结构,用于压缩机,分液器结构包括分液器本体和稳流组件,分液器本体通过排气弯管和压缩机连接,稳流组件位于排气弯管内用于改善压缩机的吸气流速。
6.在一些实施例中,稳流组件包括沿排气弯管轴向方向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稳流叶片单元,稳流叶片单元位于排气弯管靠近压缩机的管段内,且稳流叶片单元将排气弯管内的排气通道分为至少两个区域。
7.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稳流组件包括沿排气弯管轴向方向设置的多个稳流叶片单元时,多个稳流叶片单元沿排气弯管的圆周方向错位设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稳流叶片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稳流叶片单体。
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排气弯管的轴向方向,相邻的两个稳流叶片单体之间的最小的错位角β满足:0
°
≤β≤60
°
,其中,相邻的两个稳流叶片单体分别为相邻的稳流叶片单元上的稳流叶片单体。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稳流叶片单体上开设有沉降孔,沉降孔用于将至少两个区域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稳流叶片单体远离排气弯管中心的一侧开设回油孔。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液器结构还包括储油组件,储油组件的入口端和稳流组件连通,储油组件的出口端和压缩机的油池连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单元、储油器以及回油单元,进油单元还与稳流组件连通,回油单元还与压缩机的油池连通。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油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油管路、双向电磁阀以及第二进油管路,第一进油管路还与稳流组件连通,第二进油管路还与储油器的入口连通。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油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油管路、单向电磁阀以及第二回油管路,第一回油管路还与储油器的出口连通,第二回油管路还与压缩机的油池连通。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储油器内的过滤单元。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单元包括支架和滤网,所示支架固定在储油器内,滤网位于支架上且横跨储油器的腔体,支架上开设有过油孔。
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分液器结构。
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缸套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21.现有技术中,流入气缸的制冷剂混合物流速较大,并且湍动能波动较大,导致气体分子运动的流线轨迹相对紊乱,进而激发气柱共振或气流脉动等现象;本发明在传统结构的排气弯管中设置稳流组件,可以有效的降低湍流和涡旋的强度,改善吸气流速状态,分配吸气流量占比,进而缓解因过快的吸气流速而造成的吸气共振以及气流脉动的现象。
22.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是基于上述分液器结构而设计的,其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分液器结构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23.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是基于上述压缩机而设计的,其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压缩机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24.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的剖视图;
26.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稳流组件和排气弯管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当一个稳流叶片单元包括三个稳流叶片单体,且稳流叶片单元设置一个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当一个稳流叶片单元包括三个稳流叶片单体,且稳流叶片单元设置一个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当一个稳流叶片单元包括三个稳流叶片单体,且稳流叶片单元设置一个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当一个稳流叶片单元包括四个稳流叶片单体,且稳流叶片单元设置一个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当一个稳流叶片单元包括四个稳流叶片单体,且稳流叶片单元设置一个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当一个稳流叶片单元包括四个稳流叶片单体,且稳流叶片单元设置一个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相邻的两个稳流叶片单体之间的错位角β的示意图;
34.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另一种稳流组件和排气弯管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是图10的剖视图;
36.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另一种稳流组件和排气弯管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3是图12的剖视图;
38.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另一种稳流组件和排气弯管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5是图14的剖视图;
40.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储油组件的剖视图;
41.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液器结构中,储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剖视图;
43.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另外一种剖视图。
44.其中:1、分液器结构;2、壳体组件;3、电机组件;4、泵体组件;5、增焓组件;11、分液器本体;12、稳流组件;13、排气弯管;14、储油组件;121、稳流叶片单元;131、连通孔;141、进油单元;142、储油器;143、回油单元;144、过滤单元;1211、稳流叶片单体;1212、沉降孔;1213、回油孔;1411、第一进油管路;1412、双向电磁阀;1413、第二进油管路;1431、第一回油管路;1432、单向电磁阀;1433、第二回油管路;1441、支架;1442、滤网;14411、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4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术语“垂直”、“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意味着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有的方位或位置,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8.实施例1
4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液器结构,用于压缩机,如图1和图2所示,分液器结构包括分液器本体11和稳流组件12,分液器本体11通过排气弯管13和压缩机连接,稳流组件12位于排气弯管13内用于改善压缩机的吸气流速。
50.具体地,在相关技术中,流入压缩机气缸的制冷剂混合物流速较大,并且湍动能波
动较大,导致气体分子运动的流线轨迹相对紊乱,进而激发气柱共振或气流脉动等现象;本实施在传统结构的排气弯管中设置稳流组件12,可以有效的降低湍流和涡旋的强度,改善吸气流速状态,分配吸气流量占比,进而缓解因过快的吸气流速而造成的吸气共振以及气流脉动的现象。
51.在具体实施例中:
52.稳流组件12包括沿排气弯管13轴向方向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稳流叶片单元121,稳流叶片单元121位于排气弯管13靠近压缩机的管段内,且稳流叶片单元121将排气弯管13内的排气通道分为至少两个区域。
53.并且,当稳流组件12包括沿排气弯管13轴向方向设置的多个稳流叶片单元121时,多个稳流叶片单元121沿排气弯管13的圆周方向错位设置。
54.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稳流组件12包括一个稳流叶片单元121时,该稳流叶片单元121将排气弯管13内的排气通道分为三个区域;
55.当稳流组件12包括两个稳流叶片单元121时,如图4所示;当稳流组件12包括三个稳流叶片单元121时,如图5所示;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多个稳流叶片单元121沿排气弯管13的轴向方向错位设置;具体地,气体经过不同角度的稳流叶片单元121后,可有效降低湍流和涡旋的强度,改善吸气速度;并且,多个稳流叶片单元121串联错位安装,可将湍流动能转化为轴向动能,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56.在具体实施例中:
57.稳流叶片单元121包括一个或多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
58.具体地,当稳流叶片单元121仅包括一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时,如图14和图15所示,稳流叶片单体1211位于排气弯管13内,且两边抵接或者固定在排气弯管13的侧壁上,将排气弯管13内的排气通道分为两个区域,这样,气体进入压缩机泵体组件之前,有传统方案中的一个通道变为两个通道,在结合稳流叶片单体1211的作用,可改善吸气流速状态,分配吸气流量占比,进而缓解因过快的吸气流速而造成的吸气共振以及气流脉动的现象。
59.具体地,当稳流叶片单元121包括三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时,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三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沿着排气弯管1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另外,当稳流叶片单元121包括四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时,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四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沿着排气弯管1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60.当然,本实施例不对每个稳流叶片单元121所包括的稳流叶片单体1211的数量进行限定,但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得出,当稳流叶片单元121包括四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时,高速的气体制冷剂混合物具有很高的湍流动能和大量的二次流涡旋,当制冷剂流经这种结构的稳流组件12后,可以有效的降低湍流和涡旋的强度,改善吸气流速状态,分配吸气流量占比,降低吸气共振、气流脉动;并且,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的稳流叶片单元121在加工上也比较容易。
61.在具体实施例中:
62.如图9所示,沿排气弯管13的轴向方向,相邻的两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之间的最小的错位角β满足:0
°
≤β≤60
°
,其中,相邻的两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分别为相邻的稳流叶片单元121上的稳流叶片单体1211。
63.为了更好的对上述的最小错位角β进行说明,假设相邻的稳流叶片单元121分别为
第n稳流单元、第n 1稳流单元,位于第n稳流单元上的某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与位于第n 1稳流单元上的稳流叶片单体1211的最小错位角β满足:0
°
≤β≤60
°

64.更具体地,图9为两个稳流叶片单元121(每个稳流叶片单元121均包括三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的俯视图,将位于上层的稳流叶片单元121称之为上稳流叶片单元,另外一个称之为下稳流叶片单元;在下稳流叶片单元中,和上稳流叶片单元中的特定稳流叶片单体1211(图中的a)相邻的稳流叶片单体1211有两个,因此形成的错位角也有两个,本实施例中的错位角为两个错位角中较小的一个。通过对本实施例的结构前期进行了流体仿真计算,当错位角β满足:0
°
≤β≤60
°
时,制冷剂经过稳流组件12的压力脉动最小,具有最好的降低湍流和涡旋强度的效果。
65.在具体实施例中:
66.稳流叶片单体1211上开设有沉降孔1212,沉降孔1212用于将至少两个区域连通。
67.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当稳流叶片单元121包括四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时,沉降孔1212和稳流叶片单体1211的配合图,沉降孔1212为贯穿在稳流叶片单体1211的孔,其主要作用是将四个区域连通,避免每个区域内的气体激发气柱共振现象或气流脉动现象。
68.如图14和图15所示为当稳流叶片单元121包括个稳流叶片单体1211时,沉降孔1212和稳流叶片单体1211的配合图,沉降孔1212为贯穿在稳流叶片单体1211的孔,其主要作用是将两个个区域连通,避免每个区域内的气体激发气柱共振现象或气流脉动现象。
69.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稳流叶片单体1211远离排气弯管13中心的一侧开设有回油孔1213。
70.这样,在稳流叶片单体1211的作用下,掺杂在制冷剂混合物中润滑油小液滴会聚集在排气弯管13的侧壁,通过回油孔1213的设置,聚集在排气弯管13侧壁上的润滑油小液滴会往排气弯管13内壁的下侧移动,进而通过与排气弯管13下侧连通的储油组件14被回收。
71.在具体实施例中:
72.如图1所示,分液器结构还包括储油组件14,储油组件14的入口端和稳流组件12连通,储油组件14的出口端和压缩机的油池连通。
73.具体地,排气弯管13的下侧开设有连通孔131,该连通孔用于将排气弯管和储油组件14连通;在该连通孔的作用下,制冷剂混合物首先经过设置在排气弯管13中的稳流组件12,在稳流组件12的作用下,制冷剂混合物的湍流和涡旋的强度被降低,且混合物中的小液滴被分离出来堆积在排气弯管13中,当排气弯管13中堆积的润滑油小液体较多时,润滑油会在连通孔的作用下流入储油组件14中。
74.在具体实施例中:
75.如图16所示,储油组件14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单元141、储油器142以及回油单元143,进油单元141还与稳流组件12连通,回油单元143还与压缩机的油池连通。
76.在具体应用中,进油单元141主要用于将排气弯管13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引入储油器142中,回油单元143主要用于将储油器142中的润滑油引流至压缩机的油池中;并且,为了润滑油可以顺利的被引流至油池中,储油器142为球形结构。
77.在具体实施例中:
78.进油单元1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油管路1411、双向电磁阀1412以及第二进油
管路1413,第一进油管路1411还与稳流组件12连通,第二进油管路1413还与储油器142的入口连通;回油单元14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油管路1431、单向电磁阀1432以及第二回油管路1433,第一回油管路1431还与储油器142的出口连通,第二回油管路1433还与压缩机的油池连通。
79.当压缩机为低背压状态,且当分液器结构内部积油过多时,打开双向电磁阀1412,此时分液器结构内部内部的润滑油以及在稳流组件12的作用下沉降出的润滑油会依次通过第一进油管路1411、双向电磁阀1412以及第二进油管路1413流入储油器142的底部;当储油器142中的油量达到一定值时,打开单向电磁阀1432,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一回油管路1431、单向电磁阀1432以及第二回油管路1433汇入压缩机的油池中。
80.在具体实施例中:
81.为了避免润滑油中的杂质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在润滑油汇入压缩机油池之前,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具体地,储油组件14还包括设置在储油器142内的过滤单元144;过滤单元144包括支架1441和滤网1442,所示支架1441固定在储油器142内,滤网1442位于支架1441上且横跨储油器142的腔体,支架1441上开设有过油孔14411。
82.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液器结构的工作过程为:
83.制冷剂混合物首先经过设置在排气弯管13中的稳流组件12,在稳流组件12的作用下,制冷剂混合物的湍流和涡旋的强度被降低,且混合物中的小液滴被分离出来堆积在排气弯管13中,当排气弯管13中堆积的润滑油小液体较多时,打开双向电磁阀1412,此时分液器结构内部内部的润滑油以及在稳流组件12的作用下沉降出的润滑油会依次通过第一进油管路1411、双向电磁阀1412以及第二进油管路1413流入储油器142的底部;当储油器142中的油量达到一定值时,打开单向电磁阀1432,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一回油管路1431、单向电磁阀1432以及第二回油管路1433汇入压缩机的油池中,完成分液。
84.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液器结构采用稳流组件,可以有效改善吸气流速状态,分配吸气流量占比,降低吸气共振、气流脉动等现象;采用储油组件,可以有效提升分液器回油效率,消除气缸积油的问题。
85.实施例2
8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实施例1的分液器结构1。
87.如图18和图19所示,压缩机还包括壳体组件2、电机组件3、泵体组件4以及增焓组件5,分液器结构1设在壳体组件2的一侧且与设置在壳体组件2内的泵体组件4连通,增焓组件5设置在壳体组件2的另一侧且与设置在壳体组件2内的泵体组件4连通,电机组件3设置在壳体组件4内。
88.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通过实施例1中的分液器结构,通过稳流组件的设置解决传统压缩机吸气共振或气流脉动的问题。
89.实施例3
9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实施例2的压缩机。
91.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技术特征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92.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
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