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0:18: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消费的升级,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制冷需求,传统空调的固定式、整体式的制冷方案已无法满足上述需求。人们更加希望拥有一个可以为其自身单独进行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设备。同时,随着人们对户外活动的愈加热衷,也使得户外活动相关的需求在不断兴起,而人们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的制冷需求便是其中亟待解决的需求之一。传统的壁挂式、柜式空调设备由于其固定式的特点显然无法满足上述需求,而一般的移动式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也固定,无法随时为用户提供需要的送风方式。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为用户在不同场景下提供不同送风需求的空调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能够为用户在不同场景下提供不同送风需求。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6.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
7.和多种送风组件,多种送风组件中的任一种可选择地设置于出风口处。
8.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导向口;每个送风组件上均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能够通过导向口与导轨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地,每个送风组件均包括相互连通的导风结构和送风结构;导风结构能够与出风口可拆卸连接;导风结构能够引导出风口吹出风通过送风结构进行送风。
10.进一步地,送风结构上具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风道和送风口;导风结构能够引导出风口吹出的风通过进风口进入风道,再通过送风口进行送风。
11.进一步地,送风结构包括送风垫;送风垫上设置有送风口,导风结构能够引导出风口吹出的风通过送风口进行送风。
12.进一步地,风道设置于送风垫的内部,送风垫具有送风面;进风口设置于送风垫上与送风面相邻或相对的表面上;送风口设置于送风面上。
13.进一步地,送风垫内部具有中空腔,中空腔形成风道;中空腔内设置有分隔部;分隔部将中空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分隔腔,各个分隔腔均连通;每个分隔腔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送风口,每个送风口连通对应的分隔腔。
14.进一步地,送风垫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送风垫能够可拆卸地相互拼接。
15.进一步地,送风结构为环形结构,送风口设置于环形结构的内环面上;风道设置于
环形结构的内部;进风口设置于环形结构的外环面或者端面上。
16.进一步地,送风结构设置为可折叠结构;
17.和/或,导风结构与送风结构通过管路连接,管路与导风结构可拆卸连接;和/或,管路与送风结构可拆卸连接。
18.进一步地,当每个送风组件均包括相互连通的导风结构和送风结构时,导风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和加压结构,连接结构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加压结构设置于连接结构远离壳体的一侧上,加压结构用于增大出风口吹出的风的压力。
19.进一步地,加压结构包括加压筒,加压筒在远离出风口的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
20.本技术还开了一些实施例,导风结构还包括密封部,密封部与连接结构连接;密封部位于出风口的外周侧,并密封设置于壳体与加压结构之间;
21.和/或,当导风结构与送风结构通过管路连接时,导风结构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管路连接。
22.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通过多种送风组件中的任一种可选择地设置于出风口处,即每种送风组件都可以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连接不同种类的送风组件,以实现为用户在不同场景下提供不同送风需求。本技术能够为用户在不同场景下提供不同送风需求。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送风垫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送风垫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送风垫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送风垫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送风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送风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表示为:
33.1、壳体;11、导轨;12、出风口;13、空调进风口;2、送风组件;21、导风结构;211、导向结构;212、加压结构;213、连接结构;214、密封部;215、连接部;22、送风结构;221、送风口;222、风道;223、进风口;3、分隔部;4、框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4.结合参见图1-9所示,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和多种送风组件2,壳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12;多种送风组件2中的任一种可选择地设置于出风口12处。本技术通过多种送风组件2中的任一种可选择地设置于出风口12处,即每种送风组件2都可以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连接不同种类的送风组件2,以实现为用户在不同场景下提供不同送风需求。本技术空调器为便携式空调器;其具有壳体1、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风机、空调器进风口13和控制器等一般制冷器的组成部分,并且具有紧凑化的结构布局,整机的尺寸十
分小巧、重量也足够轻便,使得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携带和移动。
3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壳体1上设置有导轨11,导轨11上设置有导向口;每个送风组件2上均设置有导向结构211,导向结构211能够通过导向口与导轨11可拆卸连接。导轨11为滑槽,壳体1具有出风面,出风口12设置在出风面上,滑槽的一端延伸至出风面的边缘处形成导向口,导向结构211为凸起,凸起与滑槽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即凸起从壳体1最边缘处的导向口进入滑槽,滑槽的另一端为封闭端,能够止挡凸起,以使得凸起带着送风组件2安装在壳体1上。空调器的送风口221处开设有滑槽,该滑槽可以与对应的送风组件2相连接,使便携式空调器具有可拆卸的外置送风组件2。通过上述的为便携式空调器配置可拆卸的送风组件2,就可以使空调器在不同的场景下搭配不同的送风组件2,以实现在不同场景需求下的定制化送风。这便可以有效的解决了前文所述的定制化、多样化的制冷需求。本技术便携式空调器是针对个人进行单独制冷的,就更加要求制冷效形式的个性化和灵活性,当用户在室内使用时和在户外使用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开放空间使用时和在封闭空间使用时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36.本技术便携式空调器包括壳体1、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风机、控制器,在空调器壳体1的前侧设置有出风口12和导风板,在空调器的壳体1两侧设置有空调器进风口223和进风格栅。在前侧的出风口12周围设置了滑槽,所述滑槽可与送风组件2上的导向凸起相配合,使得送风组件2可自由拆卸和安装。当需要使用送风组件2时,可将送风组件2的导轨11从滑槽开放的一侧插入,使其沿着滑槽滑动到设定位置。
3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每个送风组件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导风结构21和送风结构22;导风结构21能够与出风口12可拆卸连接;导风结构21能够引导出风口12吹出风通过送风结构22进行送风。导风结构21能够引导出风口12吹出的风进入送风结构22以进行送风。
3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送风结构22上具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223、风道222和送风口221;导风结构21能够引导出风口12吹出的风通过进风口223进入风道222,再通过送风口221进行送风。当风从壳体1的出风口12吹出后,经过导风结构21的汇集,再在空调器送风风机的风压作用下进入管路的风道222之中,再进入送风结构中,最后送风结构再将风送到所需的位置。而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通过搭载不同形态的送风结构将风以不同的形态送出,以满足在不同场景下的制冷送风需求。由于不同的需求场景的制冷送风需求并不相同,所以也就需要不同的送风送风结构。
3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送风结构22包括送风垫;送风垫上设置有送风口221,导风结构21能够引导出风口12吹出的风通过送风口221进行送风。送风结构22是适用于以下需求场景:帐篷场景、户外野餐场景、室内坐垫或床垫等场景,即在使用时将其当做坐垫或床垫进行使用。
4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风道222设置于送风垫的内部,送风垫具有送风面;进风口223设置于送风垫上与送风面相邻或相对的表面上;送风口221设置于送风面上。送风垫具有外壳,进风口223和送风口221。在送风垫外壳的内部有一定的空间形成冷风输送、散发的流动风道222,所述风道222与进风口223连通,所述风道222也与所述送风口221连通。进风口223与管路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冷风在便携式空调器的主机风机的作用下沿管路被输送到送风垫的进风口223处,随后冷风在进风口223
处沿着送风垫内部的分流风道222流动到送风垫内部的各处,然后再在风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的送风口221将冷风散发到送风垫上方。
41.当用户使用时,空调器产生的冷风通过管路输送到送风垫内,冷风在送风垫内的空气容纳腔中逐渐蓄积,当蓄积到空气容纳腔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内的冷空气就开始通过上表面的送风孔向外送风,进而形成图所示的冷风气流。通过上述过程,即使得制冷系统的冷却换热段大大靠近了用户,如此便可以使得制冷系统的能耗大大降低,也可以使得用户的降温效果更佳明显。
42.上述送风垫的送风方式实现了在所述特定场景(帐篷垫、户外坐垫、室内坐垫或床垫)下的定制化送风,此方案解决了传统帐篷空调直接通过送风管将冷风输送到帐篷空间中的冷量损耗大、制冷感不明显的问题,也就进而提升了制冷效果和空调器的续航能力。
4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送风垫内部具有中空腔,中空腔形成风道222;中空腔内设置有分隔部3;分隔部3将中空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分隔腔,各个分隔腔均连通;每个分隔腔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送风口221,每个送风口221连通对应的分隔腔。送风垫包括外壳和框架结构4,外壳具有送风口221和进风口223,框架结构4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撑横梁即分隔部3和镂空部分隔腔。框架结构4内为镂空空腔,与所述的镂空部相连通,且与进风口223相连通,使得冷风可以从进风口223处进入送风垫内部的空腔之中。框架结构4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由多个框架子组件拼接而成。
4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送风垫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送风垫能够可拆卸地相互拼接。送风垫采用的构成方式是通过多个送风垫拼接而成,在各送风垫之间通过卡扣等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当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组装或拆卸的方式实现送风垫的便携性和易操作性,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4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送风结构22为环形结构,送风口221设置于环形结构的内环面上;风道222设置于环形结构的内部;进风口223设置于环形结构的外环面或者端面上。本技术送风垫的外壳的外形呈环状,外壳可以是固定形状的,也可以是可折叠的。外壳上设置有送风口221和进风口223。风道222与进风口223连通,风道222也与送风口221连通。进风口223与管路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冷风在便携式空调器的主机风机的作用下沿管道组件被输送到送风垫的进风口223处,随后冷风在进风口223处沿着送风垫内部的分流风道222流动到送风垫内部的各处,然后再在风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的送风口221将冷风从四周向用户所在区域散发,以此来增强制冷效果,并降低能耗和提升续航能力。本实施例采用的是环状的送风垫,这样可以形成环绕送风。
4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送风结构22设置为可折叠结构。送风结构22可以是外形固定的也可以是可折叠的。
4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导风结构21与送风结构22通过管路连接,管路与导风结构21可拆卸连接。
4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管路与送风结构22可拆卸连接。即送风组件2包括三大部分,导风结构21、管路及送风结构22,导风结构21是直接与便携式空调器壳体1相连接的部件,导风结构21通过导向结构211与壳体1上的导轨11相连接,导风结构21的密封部214与壳体1相紧密配合,使得从出风口12处出来的风被导风结构21所汇集,而不至于泄露到外界。管路的一端与导风结构21的连接部215通过螺纹连接等可拆卸方式连接,另一端与送风
结构22的进风口223通过螺纹连接等可拆卸方式连接。
4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当每个送风组件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导风结构21和送风结构22时,导风结构21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213和加压结构212,连接结构213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加压结构212设置于连接结构213远离壳体1的一侧上,加压结构212用于增大出风口12吹出的风的压力。
5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加压结构212包括加压筒,加压筒在远离出风口12的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加压筒为具有包围状或环状的壳体1外形,在两侧具有开放通风通道,一侧的开放通道与空调器出风口12连接,另一侧开放通道与管路连接。所述导风组件还具有导向结构211,其通过该导向结构211与空调器出风口12处的导轨11相连接,使得导风部件的出风侧面与空调器的送风口221所在平面紧密贴合。所述导风结构21还可以具有从大直径截面向小直径截面延伸的加压结构212,其大直径截面端为与空调器连接的一侧,小直径截面端为与管路连接的一侧,通过所述的加压结构212,可以使风压加大,以保证送风的效果,并降低管路的体积及成本。
51.本技术还开了一些实施例,导风结构21还包括密封部214,密封部214与连接结构213连接;密封部214位于出风口12的外周侧,并密封设置于壳体1与加压结构212之间;导风结构21还具有与壳体1相紧密接触的密封部214,其作用在于保证从出风口12吹出的风不泄露到外界。
52.本技术还开了一些实施例,当导风结构21与送风结构22通过管路连接时,导风结构21还包括连接部215,连接部215用于与管路连接。导风结构21还具有连接部215,其作用在于与管路进行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卡口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5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5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