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控流多路泵的控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4:07: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流多路泵的控压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用净饮机进入千家万户。
3.目前的家用净饮机系统中,大都是分为常温水和制冷、制热的水路,通过供水泵的出水口分出两路水路,在相应的水路上分别安装电磁阀,再通过控制面板来控制电磁阀的开启,这样便能根据需要控制水龙头处的出水;此种系统中,需要用到较为复杂的管路分布及较多的控制部件来实现其功能,这样使得整个系统的工艺成本较高,系统结构复杂,故障率也较高,所以相关人员研发了具有双路出水的控流泵,可以通过泵内的切换杆分别控制对于常温水水路和制冷、制热水路的供水,通过电压的改变现实水路的切换,还能实现两个出水口同时为净饮系统供水,但是在进水端是有压水源时,有压水源的较大水压对切换杆的影响较大,使得切换杆在进行水路切换时不精确,影响泵的正常运行,使得整个净饮系统的常温水水路和制冷、制热水路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流多路泵的控压结构,用以控制调节进水口的源水水压,避免较大压力的有压水源对切换杆的影响,保证切换杆能准确、正常的进行水路切换。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6.一种控流多路泵的控压结构,包括泵头体,所述泵头体内设有增压腔、出水腔、真空腔,泵头体上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进水端,真空腔通过进水槽、进水单向结构与增压腔接通,增压腔通过出水单向结构与出水腔接通,所述进水端、真空腔接通的水路上构成有封水套环及控制封水套环处水路密封或者导通的控流组件,控流组件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分别与出水腔接通或者阻断的切换杆,所述泵头体内还设有衬套,衬套内设有用于切换杆滑动的空腔,所述空腔与第一出水口接通,衬套的下端周向呈环状分布多个与空腔导通的通孔,通孔与出水腔接通,所述泵头体内设有导通第二出水口与出水腔之间水路的出水槽,出水槽处设有用于控制出水槽处水路密封或者导通的断流组件,所述进水端上设有固定套环,固定套环上套接有阀体,阀体上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孔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第一封水口及控制第一封水口处水路密封或者导通的控压组件。
7.与现有技术相比,目前的控流多路泵中的进水口处直接接入有压源水,有压水源会影响切换杆上下移动的准确性,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个净饮系统水路的切换状态。本方案中,在控流多路泵的进水端设置阀体,阀体上设置有压水源进入的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孔之间的水路上设置控压组件,能有效的调节有压源水的进水量,从而改变控流多路泵进水端的水压,这样就能避免进入控流多路泵内的水压过大,减小水压对切换杆上下移动距离的影响,从而保证控流多路泵内水路正常切换,使得控流多路泵为净饮系统正常供水。
8.优选的,所述控压组件包括第一感压板、第一复位弹簧、第一控制杆,泵头体内设有第一滑动腔和第二滑动腔,第一感压板一端与阀体内壁之间密封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滑动腔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第一感压板一侧与泵头体之间构成空气腔,另一侧与阀体之间构成进水腔,第一控制杆与第一感压板中部固定连接,且第一控制杆的一端与第二滑动腔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另一端密封封水口,第一控制杆内设有导通进水口与第二滑动腔的条形槽道,第一复位弹簧一端作用于泵头体上,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感压板上,第一控制杆侧壁上设有第一限流槽,第一感压板上设有接通第一限流槽与进水孔之间水路的过水口,第一控制杆在空气腔内气压、进水腔水压力、第一复位弹簧共同在作用下构成密封封水口或者控制封水口导通的控压组件。
9.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杆两端的周向分别设有第六密封圈和第七密封圈,所述第一感压板两端的周向分别设有第八密封圈和第九密封圈。第六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二控制杆与第二滑动腔内壁之间的安装间隙,第七密封圈用于在第二控制杆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密封封水口处水路,第八密封圈用于密封圈第二感压板与第一滑动腔内壁之间的安装间隙,避免水进入到空气腔内,第九密封圈避免进水腔内的源水进入到空气腔内。
10.优选的,所述断流组件包括封堵塞和第三复位弹簧,封堵塞套设于出水槽内且能在出水槽内上下滑动,第三复位弹簧一端作用与封堵塞上,另一端作用与出水单向结构上,封堵塞在切换杆的推力、第三复位弹簧的弹力共同作用下控制第二封水口处水路的密封或导通。
11.优选的,所述控流组件包括第二控制杆、第二复位弹簧、第二感压板,第二控制杆上端与第二感压板底面连接,第二控制杆下端与切换杆连接,第二感压板周边与真空腔侧壁密封接触,泵头体上端设有泵头盖,第二感压板与泵头盖之间构成大气腔且泵头盖上设有导通大气腔的大气孔;第二控制杆侧壁设有第二限流槽,第二控制杆周向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圈、支撑套环、第二密封圈,支撑套环上设有与进水口接通的进水孔,第一密封圈、支撑套环、第二密封圈压紧在封水套环与衬套之间;第二复位弹簧一端作用于第二感压板底面,另一端作用于封水套环上,第二控制杆在大气腔内气压、真空腔内压力、第二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下构成密封或导通进水口与真空腔之间水路的控流组件。
12.优选的,所述衬套周边套设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位于通孔与第一出水口之间。第三密封圈用于密封衬套与泵头体内壁之间的安装缝隙,避免出水流道的水提前进入到第一出水口。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感压板周边与真空腔侧壁之间通过第四密封圈密封。第四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二感压板侧面与真空腔内侧壁之间的间隙,避免真空腔内的水进入大气腔,再从大气孔流出至外部,造成泵渗水。
14.优选的,所述切换杆下端周边与空腔侧壁之间通过第五密封圈密封。第五密封圈用于密封切换杆侧壁与空腔壁之间的缝隙,避免源水经缝隙提前进入第五密封圈上方的空腔内,造成第一出水口有水流通过,这样切换杆切换水路的作用便会受到影响。
15.优选的,所述通孔与出水腔之间设有由泵头体本体构成的出水流道。
16.优选的,所述衬套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空腔与第一出水口之间水路的出水孔。在第五密封圈随着切换杆向下移动并超过通孔时,出水流道内的水经通孔进入衬套的空腔里面,再经出水孔从第一出水口输送至净饮系统。
17.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在控流多路泵的进水端控压组件,能有效的调节有压源水的进水量,从而改变控流多路泵进水端的水压,这样就能避免进入控流多路泵内的水压过大,减小水压对切换杆上下移动距离的影响,从而保证控流多路泵内水路正常切换,使得控流多路泵为净饮系统正常供水。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01-进水口,02-条形槽道,03-第七密封圈,04-第一控制杆,05-第一复位弹簧,06-空气腔,07-第八密封圈,08-第六密封圈,09-第二滑动腔,10-第一滑动腔,11-电机组件,12-外壳,13-增压腔,14-出水腔,15-进水槽,16-泵头体,17-第二出水口,18-第一出水口,19-第二密封圈,20-支撑套环,21-进水孔,22-第一密封圈,23-第二控制杆,24-第四密封圈,25-第二感压板,26-泵头盖,27-第二复位弹簧,28-第二限流槽,29-大气腔,30-真空腔,31-大气孔,32-固定套环,33-第九密封圈,34-阀体,35-第一感压板,36-进水腔,37-过水口,38-第一封水口,39-第一限流槽,40-过水槽,41-阀盖,42-泵水组件,43-增压隔膜,44-出水单向结构,45-进水单向结构,46-进水通孔,47-出水通孔,48-第二封水口,49-出水槽,50-进水槽道,51-出水孔,52-衬套,53-空腔,54-切换杆,55-第五密封圈,56-第三密封圈,57-通孔,58-出水流道,59-凸起,60-封堵塞,61-第三复位弹簧,62-封水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1
26.如图1和2所示,一种控流多路泵的控压结构,包括泵头体16,所述泵头体16内设有增压腔13、出水腔14、真空腔30,泵头体16上设有第一出水口18、第二出水口17和进水端,真空腔30通过进水槽15、进水单向结构45与增压腔13接通,增压腔13通过出水单向结构44与出水腔14接通,所述进水端、真空腔30接通的水路上构成有封水套环62及控制封水套环62处水路密封或者导通的控流组件,控流组件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出水口18、第二出水口17
分别与出水腔14接通或者阻断的切换杆54,所述泵头体16内还设有衬套52,衬套52内设有用于切换杆54滑动的空腔53,所述空腔53与第一出水口18接通,衬套52的下端周向呈环状分布多个与空腔53导通的通孔57,通孔57与出水腔14接通,所述泵头体16内设有导通第二出水口17与出水腔14之间水路的出水槽49,出水槽49处设有用于控制出水槽49处水路密封或者导通的断流组件,所述进水端上设有固定套环32,固定套环32上套接有阀体34,阀体34上设有进水口01,进水口01与进水孔21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第一封水口38及控制第一封水口38处水路密封或者导通的控压组件。
27.所述断流组件包括封堵塞60和第三复位弹簧61,封堵塞60套设于出水槽49内且能在出水槽49内上下滑动,第三复位弹簧61一端作用与封堵塞60上,另一端作用与出水单向结构44上,封堵塞60在切换杆54的推力、第三复位弹簧61的弹力共同作用下控制第二封水口48处水路的密封或导通。
28.本实施例中,在泵头体16内安装有匹配的衬套52,衬套52内部设有空腔53,衬套52下端周向设有多个与该空腔53导通的通孔57,通孔57的直径是较小的,小于现有控流泵内部与出水腔14接通的开口,为了保证过水量,通孔57设置有多个,通孔57与出水腔14之间水路接通,空腔53与第一出水口18及第二出水口17之间的水路接通,切换杆54的与空腔53内壁之间是通过第五密封圈55密封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水从切换杆54与空腔53内壁之间的安装间隙进入第一出水口18内,在控流泵工作时,切换杆54在控流组件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当第五密封圈55未超过通孔57时,此时第一出水口18与通孔57之间的水路是被阻断的,第二出水口17与通孔57之间的水路处于导通状态,第二出水口17可以与净饮系统的制热或制冷的水路连通,为其提供水源,随着控流泵的电压(功率)增大,切换杆54继续往下移动,当第五密封圈55超过通孔57时,此时,第二出水口17与通孔57之间的水路被阻断,第一出水口18与通孔57之间的水路接通,水经通孔57进入切换杆54与空腔53壁的封位置上方的空腔53中,再进入第一出水口18,为净饮系统中的常温水路供水,随着控流泵的工作电压(功率)继续增大,切换杆54继续向下移动,当切换杆54下端凸起59进入出水槽49内并推动封堵塞60及第三复位弹簧61向下移动,第二封水口48开启,使得出水腔14与出水槽49之间的水路接通,此时,在第二出水口17与出水流道58之间的水路被切换杆54阻断的情况下,出水腔14内的水经出水槽49进入第二出水口17内,这样第二出水口17便可以为净饮系统的制冷/制热系统供水,同时,第一出水口18也在为净饮系统的常温水水路大量供水,这样便调节控流泵的工作电压(功率)起到调节第一出水口18和第二出水口17同时为净饮系统供水。在控流多路泵的进水端设置固定套环32和阀体34,阀体34套接在固定套环32内,阀体34呈凸状且其内部设有凹腔,阀体34的右端连接有一个阀盖41,阀盖41内设有用于有压水源进入的进水口01,进水口01与阀体34的凹腔是接通的,进水口01与进水孔21之间的水路上设置控压组件,该控压组件设有预设压力值,当外部的有压水源的压力值大于该预设值时,控压组件便会减少进水量,避免内部产生憋压,使得有压水源不会迅速的将真空腔30填满,这样能有效保证切换杆54的正常上下移动,对水路进行切换,控压组件能有效的调节有压源水的进水量,从而改变控流双路泵进水端的水压,这样就能避免进入控流双路泵内的水压过大,减小真空腔30内水压对切换杆54上下移动距离的影响,从而保证控流多路泵内水路正常切换,使得控流多路泵为净饮系统正常供水。
29.实施例2
30.如图1和2所示,所述控压组件包括第一感压板35、第一复位弹簧05、第一控制杆04,泵头体16内设有由泵头体16本体构成的环形的第一滑动腔10和第二滑动腔09,第二滑动腔09位于第一滑动腔10内侧,第一感压板35的左端的尺寸小于右端,第一感压板35右端通过第九密封圈33与阀体34内壁之间密封滑动连接,左端通过第八密封圈07与第一滑动腔10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第一感压板35左侧与泵头体16之间构成与外界大气接通的空气腔06,右侧与阀体34之间构成进水腔36,第一控制杆04与第一感压板35中部固定连接,且第一控制杆04的左端通过第六密封圈08与第二滑动腔09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右端通过第七密封圈03密封第一封水口38,第一控制杆04内设有导通进水口01与第二滑动腔09的条形槽道02,第一复位弹簧05一端作用于泵头体16上,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感压板35上,第一控制杆04侧壁上设有第一限流槽39,第一感压板35上设有接通第一限流槽39与进水孔21之间水路的过水口37,第一控制杆04与第一感压板35之间形成有与过水口37接通的流道,过水口37与进水腔36接通,第一控制杆04右端阀体34之间形成有与进水口01接通的过水槽40,进水腔36通过第一限流槽39与过水槽40接通,第一控制杆04在空气腔06内气压、进水腔36水压力、第一复位弹簧05共同在作用下构成密封第一封水口38或者控制第一封水口38导通的控压组件。
31.本实施例中的控压组件的工作原理:当进水口01的有压水源小于控压组件的预设压力值时,作用在第一感压板35上的水压力不足以克服空气腔06的内压力及第一复位弹簧05的弹力,此时第一控制杆04向右移动,进水腔36与进水口01之间的水路通过第一限流槽39导通,水源可以正常的进入泵内,水源经进水口01进入到过水槽40,经第一限流槽39进入到进水腔36,再经过水口37进入到泵的真空腔30内,由于压力值较小,进入真空腔30内的水量不会急剧变化,使得切换杆54能正常的上下移动进行水路切换;当有压水源的压力值大于控压组件的预设值时,由于条形槽道02的作用,使得第一控制杆04两端所受的压力值被抵消,源水通过第一限流槽39进入到进水腔36内,水压作用在第一感压板35上,并克服第一复位弹簧05的弹力及空气腔06内气压,促使第一感压板35向左滑动,并带动第一控制杆04向左移动(第二滑动腔09的方向),使得第一限流槽39与过水槽40之间接通的流道面积逐渐减小,进入的水量也随之减小,于是位于泵进水端的水压得到控制,使得水量不会急剧进入真空腔30,这样降低真空腔30内因水量过多对切换杆54的上下移动造成影响,当第一控制杆04继续向左移动,直至第七密封圈03超过过水槽40末端时,第一限流槽39与过水槽40之间的流道被封闭,使得有压源水被阻断。
32.实施例3
33.如图1和2所示,所述控流组件包括第二控制杆23、第二复位弹簧27、第二感压板25,第二控制杆23上端与第二感压板25底面连接,第二控制杆23下端与切换杆54连接,第二感压板25周边与真空腔30侧壁密封接触,泵头体16上端设有泵头盖26,第二感压板25与泵头盖26之间构成大气腔29且泵头盖26上设有导通大气腔29的大气孔31;第二控制杆23侧壁设有第二限流槽28,第二控制杆23周向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圈22、支撑套环20、第二密封圈19,所述进水孔21设置在支撑套环20侧壁上,第一密封圈22、支撑套环20、第二密封圈19压紧在封水套环62与衬套52之间;第二复位弹簧27一端作用于第二感压板25底面,另一端作用于封水套环62上,第二控制杆23在大气腔29内气压、真空腔30内压力、第二复位弹簧27的共同作用下构成密封或导通进水口01与真空腔30之间水路的控流组件。
3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控流泵不工作时,真空腔30内压力、第二复位弹簧27的弹力对第二感压板25的作用力之和大于大气腔29内气压对第二感压板25的作用力,第二控制杆23在上述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密封进水孔21与真空腔30之间的水路;控流泵在工作时,真空腔30内的水流或者空气被吸走,形成一定的真空度,此时,真空腔30内压力、第二复位弹簧27的弹力对第二感压板25的作用力之和小于大气腔29内气压对第二感压板25的作用力,第二控制杆23在上述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下移动(出水槽49的方向),第二控制杆23侧壁设有第二限流槽28是指第二控制杆23的下端是没有第二限流槽28的,下端之上、第二感压板25之下的侧壁设有第二限流槽28,第二控制杆23下端没有第二限流槽28的部分完全向下移动到进水孔21上端,再继续往下移动时,此时进水口01通过第二限流槽28、进水孔21与真空腔30接通。当第二控制杆23的第二限流槽28刚刚下移动到进水孔21上端时,此时进水口01通过第二限流槽28与真空腔30接通的流道是较小的,控流泵泵出的流量就会较小,如果第二控制杆23继续下移,第二控制杆23具有第二限流槽28的部分下移到超过进水孔21下端,则进水口01通过第二限流槽28与真空腔30接通的流道面积会增大,控流泵泵出的流量就会增大。因此,通过调节控流泵的工作电压(功率)大小,能够调节真空腔30内真空的大小,进而调节第二控制杆23下移的距离,起到调节控流泵输出流量的功能,同时第二控制杆23的上下移动也会带动切换杆54的上下移动,进而调节控流泵的工作电压(功率)大小,也会起到调节第一出水口18、第二出水口17与通孔57之间水路接通或阻断的切换作用,以及调节第一出水口18和第二出水口17同时为净饮系统供水,使得泵的适用性更强。
35.实施例4
36.如图1和2所示,所述衬套52周边套设有第三密封圈56,第三密封圈56位于通孔57与第一出水口18之间。第三密封圈56用于密封衬套52与泵头体16内壁之间的安装缝隙,避免出水流道58的水提前进入到第一出水口18。
37.所述第二感压板25周边与真空腔30侧壁之间通过第四密封圈24密封。第四密封圈24用于密封第二感压板25侧面与真空腔30内侧壁之间的间隙,避免真空腔30内的水进入大气腔29,再从大气孔31流出至外部,造成泵渗水。
38.所述切换杆54下端周边与空腔53侧壁之间通过第五密封圈55密封。第五密封圈55用于密封切换杆54侧壁与空腔53壁之间的缝隙,避免源水经缝隙提前进入第五密封圈55上方的空腔53内,造成第一出水口18有水流通过,这样切换杆54切换水路的作用便会受到影响。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