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过载保护插头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3:52: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插头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过载保护插头。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用电设备,随着家用电器和电路不断老化,或者电器使用不当,都容易发生电路过载或短路等安全事故,如果在电器与插座之间加设过载保护插头将有效的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3.特别是当我们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电器发生过载现象时,当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导致电流过大或温度过高时,现有的插头装置因没有自动断电功能,而无法自动断开电路,很容易导致电器的损坏甚至发生火灾,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电路无法自动断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自动断开电路的过载保护插头。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过载保护插头,它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且构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过载保护器和三个接线组件,所述过载保护器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护壳内设有按钮本体、金属弹片和静触头,所述按钮本体与保护壳内部上下弹性连接,所述按钮本体的底部与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按钮本体的顶部依次贯穿保护壳的顶部和上壳体位于空腔外,所述金属弹片的另一端与引脚一电连接,所述金属弹片上设有与静触头相对应的动触头,所述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均可拆卸安装于下壳体上,其中一个接线组件与静触头电连接,其余两个接线组件分别与引脚二和引脚三电连接。
6.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且构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过载保护器和三个接线组件,所述过载保护器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护壳内设有按钮本体、金属弹片和静触头,所述按钮本体与保护壳内部上下弹性连接,所述按钮本体的底部与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按钮本体的顶部依次贯穿保护壳的顶部和上壳体位于空腔外,所述金属弹片的另一端与引脚一电连接,所述金属弹片上设有与静触头相对应的动触头,所述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均可拆卸安装于下壳体上,其中一个接线组件与静触头电连接,其余两个接线组件分别与引脚二和引脚三电连接。当插头与插座连接时,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分别插入三脚插座上的插孔内,并按下按钮本体,按钮本体带动金属弹片的一端下行,使得动触头向上拱起与静触头相接触实现电连接;当电路出现过载现象时,金属弹片受热再次产生变形,其一端带动按钮本体上行,使得动触头复位并与静触头实现分离,达到了能自动断开电路的目的,同时本发明也可通过手动控制按钮本体,使得按钮本体在弹性作用下复位,带动金属弹片的一端上行,以使得动触头复位并与静触头实现分离,安全性能好,由于按钮本体的作用原理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详细展开。
7.作为优选,所述接线组件上可拆卸连接有导电片一,其中一个接线组件上的导电片一的一端与该接线组件可拆卸连接,且其另一端贯穿保护壳的侧壁后与静触头固定连接,其余两个接线组件分别通过导电片一与引脚二和引脚三电连接。接线组件便于导线的接线,通过导电片一以实现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的电导通,与此同时便于导电片一的安装拆卸和更换。
8.作为优选,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壳和边壳,所述底壳和边壳均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过载保护器、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均可拆卸安装于底壳上,所述边壳的一侧与底壳连接,所述边壳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穿线槽一,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穿线槽一相对应的穿线槽二,所述穿线槽一和穿线槽二共同构成一个与空腔相连通的穿线孔,所述接线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底壳与边壳的连接处,所述接线组件位于与边壳相对应的位置处。当需要接线时,使用者只需拆开边壳即可在接线组件上接线,方便快捷,且利于保护底壳和上壳体之间零部件的结构不被破坏,提高使用安全性;穿线孔便于导线通过。
9.作为优选,所述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呈三角形分布于底壳上,所述过载保护器位于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这样设计有利于结构的紧凑排布,节约空间,以减小插头的体积。
10.作为优选,所述引脚一的一端、引脚二的一端和引脚三的一端均位于空腔内,所述引脚一位于空腔内的一端上设有导电片二,所述引脚一与导电片二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片二的另一端置于底壳上且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导电片二相互垂直,所述限位块与导电片二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所述金属弹片的另一端上设有导电片三,所述导电片三的形状为z形,所述导电片三的一端与金属弹片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片三的另一端贯穿保护壳的底部与导电片二相接触,所述导电片三的另一端与导电片二相互平行且设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导电片二和金属弹片之间,所述引脚二位于空腔内的一端和引脚三位于空腔内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导电片一可拆卸连接,所述引脚一的另一端、引脚二的另一端和引脚三的另一端均位于空腔外。当电路导通时,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接触,同时限位块位于通孔内,导电片三与导电片二相接触而实现电导通,当电路出现过载现象时,金属弹片受温度的影响产生形变,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的同时,带动导电片三产生位置变化,使得限位块脱离通孔,导电片三与导电片二产生分离,通过金属弹片产生变形使得两处同时断开,有利于插头的及时断电,提高了插头的安全性能。
11.作为优选,所述底壳上固定有三个分别与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相匹配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位于空腔内,所述引脚一的一端、引脚二的一端和引脚三的一端均贯穿与其相应的安装柱且与安装柱可拆卸连接,其中一个安装柱位于底壳的前侧,另外两个安装柱位于底壳的后侧,所述安装柱的侧面和底壳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保护壳底部边缘相匹配的l型限位板,所述保护壳置于l型限位板上。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通过安装柱安装于底壳上,因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与安装柱的接触面积较大,故有利于提高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与底壳安装的牢固性,防止长时间的插拔导致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松动;保护壳的底部卡紧在几块l型限位板所构成的区域内,使得保护壳在空腔内能够得到限位,提高结构的位置稳定性,且利于安装拆卸。
12.作为优选,所述接线组件位于边壳的一侧,所述穿线槽一位于边壳相对应的另一侧,所述边壳的一侧设有三个与导电片一相匹配的卡槽,其中一个导电片一的一端贯穿保
护壳的侧壁与静触头固定连接,其余两个导电片一的一端分别与引脚二和引脚三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片一的另一端设有u型块,所述导电片一的另一端贯穿卡槽与u型块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所述u型块位于与边壳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接线组件包括接线柱和锁块,所述锁块位于u型块内,所述接线柱贯穿u型块的底部与锁块螺纹连接。导电片一安装于卡槽内,提高了导电片一的位置稳定性;接线时,使用者将相应的导线置于u型块内,并通过拧紧接线柱,使得导线被限位于锁块和u型块的底部之间,接线方便快捷,同时便于拆卸维护。
13.作为优选,所述u型块的底部靠近边壳,所述u型块的开口端远离边壳,便于使用者拆下边壳,用工具拧紧或松开接线柱,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与三个与u型块相匹配的卡紧区,所述卡紧区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卡紧凸条,所述u型块位于相应的卡紧区内且限位于左右两侧的卡紧凸条之间,所述卡紧凸条的一端与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卡紧凸条的另一端设有导向斜面,所述锁块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与u型块的左右两侧相接触,防止导线从锁块的侧面跑出,有利于提高导线连接的可靠性。
14.作为优选,所述底壳一端靠近边壳,所述底壳的另一端远离边壳,所述底壳靠近边壳的一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位于空腔外且与底壳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这样设计给使用者将插头插入到三脚插座上提供了便捷性。
15.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弹片位于底壳和静触头之间,所述金属弹片包括基片,所述基片的侧面设有侧片一、侧片二和侧片三,所述侧片一的一端、侧片二的一端和侧片三的一端均与基片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而构成e型结构,所述侧片二位于侧片一和侧片三之间,所述动触头与侧片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侧片二的长度分别小于侧片一的长度和侧片三的长度,所述侧片一的另一端和侧片三的另一端均与导电片三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基片相对应的另一侧与按钮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侧片一的一端与侧片三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侧片一的另一端与侧片三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便于金属弹片受热能够产生形变。电路处于接通状态下,使用者按下按钮本体,并带动基片下行,使得金属弹片的中间部分向上拱起,即侧片一、侧片二和侧片三的一端均向下弯曲,与此同时侧片一的另一端和侧片三的另一端同时向下弯曲,侧片一和侧片三带动导电片三下行与导电片二相接触,侧片二的另一端带动动触头向上弹起,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接触,从而导通电路;当电路过载时,金属弹片产生形变,即侧片一、侧片二和侧片三的一端均向上翘起,并带动按钮本体上行,与此同时侧片一的另一端和侧片三的另一端同时向上翘起,侧片一和侧片三带动导电片三上行与导电片二分离,侧片二的另一端带动动触头向下倾斜,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实现电路的双重隔断,安全性能好。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自动断开电路;实现电路的双重隔断,安全性能好;接线方便快捷,且利于保护底壳和上壳体之间零部件的结构不被破坏;结构排布紧凑,节约空间,以减小插头的体积;有利于插头的及时断电;有利于提高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与底壳安装的牢固性,防止长时间的插拔导致引脚一、引脚二和引脚三松动;提高保护壳结构的位置稳定性,且利于安装拆卸;利于提高导线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拆除边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6是金属弹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 上壳体,2. 下壳体,3. 引脚一,4. 引脚二,5. 引脚三,6. 动触头,7. 过载保护器,8. 接线组件,9. 保护壳,10. 按钮本体,11. 金属弹片,12. 静触头,13. 导电片一,14. 底壳,15. 边壳,16. 穿线槽一,17. 穿线槽二,18. 导电片二,19. 限位块,20. 导电片三,21. 通孔,22. 安装柱,23. l型限位板,24. 卡槽,25. u型块,26. 接线柱,27. 锁块,28. 支撑片,29. 基片,30. 侧片一,31. 侧片二,32. 侧片三,33. 卡紧区,34. 卡紧凸条,35. 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20.如图1和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过载保护插头,它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引脚一3、引脚二4和引脚三5,上壳体1和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且构成一个空腔,空腔内设有过载保护器7和三个接线组件8,过载保护器7包括保护壳9,保护壳9与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保护壳9内设有按钮本体10、金属弹片11和静触头12,按钮本体10与保护壳9内部上下弹性连接,按钮本体10的底部与金属弹片11的一端固定连接,按钮本体10的顶部依次贯穿保护壳9的顶部和上壳体1位于空腔外,金属弹片11的另一端与引脚一3电连接,金属弹片11上设有与静触头12相对应的动触头6,引脚一3、引脚二4和引脚三5均可拆卸安装于下壳体2上,其中一个接线组件8与静触头12电连接,其余两个接线组件8分别与引脚二4和引脚三5电连接。
21.如图2和图3所示,接线组件8上可拆卸连接有导电片一13,其中一个接线组件8上的导电片一13的一端与该接线组件8可拆卸连接,且其另一端贯穿保护壳9的侧壁后与静触头12固定连接,其余两个接线组件8分别通过导电片一13与引脚二4和引脚三5电连接。
22.如图2所示,下壳体2包括底壳14和边壳15,底壳14和边壳15均与上壳体1可拆卸连接,过载保护器7、引脚一3、引脚二4和引脚三5均可拆卸安装于底壳14上,边壳15的一侧与底壳14连接,边壳15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穿线槽一16,上壳体1上设有与穿线槽一16相对应的穿线槽二17,穿线槽一16和穿线槽二17共同构成一个与空腔相连通的穿线孔,接线组件8可拆卸安装于底壳14与边壳15的连接处,接线组件8位于与边壳15相对应的位置处。引脚一3、引脚二4和引脚三5呈三角形分布于底壳14上,过载保护器7位于引脚一3、引脚二4和引脚三5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23.如图2和图3所示,引脚一3的一端、引脚二4的一端和引脚三5的一端均位于空腔内,引脚一3位于空腔内的一端上设有导电片二18,引脚一3与导电片二18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导电片二18的另一端置于底壳14上且设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与导电片二18相互垂直,限位块19与导电片二18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金属弹片11的另一端上设有导电片三20,导电片三20的形状为z形,导电片三20的一端与金属弹片11固定连接,导电片三20的另一端贯穿保护壳9的底部与导电片二18相接触,导电片三20的另一端与导电片二18相互平行且设有与限位块19相匹配的通孔21,通孔21位于导电片二18和金属弹片11之间,引脚二4位于空腔内的一端和引脚三5位于空腔内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导电片一13可拆卸连接,引脚一3的
另一端、引脚二4的另一端和引脚三5的另一端均位于空腔外。
24.如图2所示,底壳14上固定有三个分别与引脚一3、引脚二4和引脚三5相匹配的安装柱22,安装柱22位于空腔内,引脚一3的一端、引脚二4的一端和引脚三5的一端均贯穿与其相应的安装柱22且与安装柱22可拆卸连接,其中一个安装柱22位于底壳14的前侧,另外两个安装柱22位于底壳14的后侧,安装柱22的侧面和底壳1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保护壳9底部边缘相匹配的l型限位板23,保护壳9置于l型限位板23上。
25.如图2和图3所示,接线组件8位于边壳15的一侧,穿线槽一16位于边壳15相对应的另一侧,边壳15的一侧设有三个与导电片一13相匹配的卡槽24,其中一个导电片一13的一端贯穿保护壳9的侧壁与静触头12固定连接,其余两个导电片一13的一端分别与引脚二4和引脚三5可拆卸连接,导电片一13的另一端设有u型块25,导电片一13的另一端贯穿卡槽24与u型块25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u型块25位于与边壳15相对应的位置处,接线组件8包括接线柱26和锁块27,锁块27位于u型块25内,接线柱26贯穿u型块25的底部与锁块27螺纹连接。
26.如图2、图4和图5所示,u型块25的底部靠近边壳15,u型块25的开口端远离边壳15,上壳体1内设有与三个与u型块25相匹配的卡紧区33,卡紧区3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卡紧凸条34,u型块25位于相应的卡紧区33内且限位于左右两侧的卡紧凸条34之间,卡紧凸条34的一端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卡紧凸条34的另一端设有导向斜面35,锁块27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与u型块25的左右两侧相接触。
27.如图1和图2所示,底壳14一端靠近边壳15,底壳14的另一端远离边壳15,底壳14靠近边壳15的一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片28,支撑片28位于空腔外且与底壳14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
28.如图6所示,金属弹片11位于底壳14和静触头12之间,金属弹片11包括基片29,基片29的侧面设有侧片一30、侧片二31和侧片三32,侧片一30的一端、侧片二31的一端和侧片三32的一端均与基片29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而构成e型结构,侧片二31位于侧片一30和侧片三32之间,动触头6与侧片二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侧片二31的长度分别小于侧片一30的长度和侧片三32的长度,侧片一30的另一端和侧片三32的另一端均与导电片三20的一端固定连接,基片29相对应的另一侧与按钮本体10的底部固定连接,侧片一30的一端与侧片三32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侧片一30的另一端与侧片三32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29.当插头与插座连接时,引脚一3、引脚二4和引脚三5分别插入三脚插座上的插孔内,并按下按钮本体10,电路处于接通状态下,使用者按下按钮本体10,并带动基片29下行,使得金属弹片11的中间部分向上拱起,即侧片一30、侧片二31和侧片三32的一端均向下弯曲,与此同时侧片一30的另一端和侧片三32的另一端同时向下弯曲,侧片一30和侧片三32带动导电片三20下行与导电片二18相接触,侧片二31的另一端带动动触头6向上弹起,使得动触头6与静触头12相接触,从而导通电路;当电路过载时,金属弹片11产生形变,即侧片一30、侧片二31和侧片三32的一端均向上翘起,并带动按钮本体10上行,与此同时侧片一30的另一端和侧片三32的另一端同时向上翘起,侧片一30和侧片三32带动导电片三20上行与导电片二18分离,侧片二31的另一端带动动触头6向下倾斜,使得动触头6与静触头12分离,实现电路的双重隔断,安全性能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