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吊机导绳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0:26: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机导绳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吊机导绳机构。


背景技术:

2.吊机是起重机的通俗称呼,在船舶、设备、机械、模具等一系列重工产品有广泛的应用,现有吊机大多使用电动葫芦作为起吊工具,电动葫芦是一种特种起重设备,安装在天车、龙门吊之上,电动葫芦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用于工矿企业,仓储,码头等场所。但现有的电动葫芦在收卷钢绳过程中多使用钢带联结分块导绳机构,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吊绳的末端一般固定在机体上,使吊机在起吊重物时卷筒上的吊绳与吊绳的末端呈有夹角从而使导绳机构的导绳位置产生横向的拉应力,容易损坏导绳机构,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吊机导绳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吊机导绳机构。
4.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新型吊机导绳机构,包括齿轮室、卷筒室和电机室,所述齿轮室位于所述卷筒室左侧,所述电机室位于卷筒室右侧,所述齿轮室左侧与所述卷筒室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室左侧与所述卷筒室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卷筒室内上端转动连接有卷筒,所述卷筒左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电机室内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卷筒右端穿过所述卷筒室内右侧面并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卷筒下端设有螺纹杆、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一滑杆上端,所述齿轮室内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螺纹杆左端穿过所述卷筒室左侧内壁并与所述第二齿轮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左端穿过所述卷筒室左侧内壁并与所述第一齿轮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位于第一滑杆后侧,所述第二滑杆上设有滑动盒;所述卷筒上设有吊绳,所述卷筒室下端设有导绳盒,所述导绳盒前端内部开设有滑轮腔,所述滑轮腔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导绳盒前端表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滑轮腔后侧开设有内轮轴槽,所述滑轮腔内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滑轮,两个所述第一滑轮中心处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轮轴,所述导绳盒前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挡板,两个所述第一轮轴前端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杆,两个所述第一轮轴外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所述滑动盒内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中心处设有第二轮轴,所述第二轮轴前后两端均与所述滑动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穿过所述滑动盒,所述第二滑轮底端与所述第二滑杆上表面滑动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卷筒室为下端开口结构,所述吊绳缠绕于所述卷筒外表面,所述吊绳穿过两个所述通孔,且所述滑轮腔内的所述吊绳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滑轮滑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导绳盒下端的所述吊绳上固定连接有悬吊装置,所述悬吊装置位于所述导绳盒下端,所述吊绳末端与所述滑动盒底端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卷筒室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卷筒室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导绳盒并与所述导绳盒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杆穿过所述导绳盒并与所述导绳盒滑动连接。
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轮轴后端均与所述内轮轴槽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轮轴前端穿过所述调节槽并与所述调节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杆分别穿过左右两个所述调节挡板,且两个所述调节杆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挡板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挡板和所述第一轮轴固定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1.卷筒与螺纹杆同步转动,导绳盒引导吊绳,开启电机,电机带动卷筒转动,同时卷筒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该结构能够起到使卷筒与螺纹杆同步转动的效果,卷筒与螺纹杆转动方向相同,卷筒转动下放悬吊装置,悬吊装置下落,吊绳下放,导绳盒在螺纹杆上向左移动,导绳盒内的吊绳位于两个第一滑轮夹持之间,在导绳盒上安装有的两个调节弹簧作用力下,两个第一轮轴在作用力下相互靠近,两个第一滑轮能够将吊绳夹持在内,以上结构能够起到将吊绳进行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卷筒室右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绳盒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绳盒右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记:齿轮室1、卷筒室2、电机室3、电机4、卷筒5、吊绳6、转轴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螺纹杆10、第一滑杆11、导绳盒12、调节槽1201、调节挡板1202、调节杆1203、调节弹簧1204、通孔1205、滑轮腔1206、第一滑轮13、内轮轴槽1301、第一轮轴1302、第二滑杆14、滑动盒15、第二滑轮1501、第二轮轴1502、悬吊装置16。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吊机导绳机构,包括齿轮室1、卷筒室2和电机室3,齿轮室1位于卷筒室2左侧,电机室3位于卷筒室2右侧,齿轮室1右侧与卷筒室2左侧固定连接,电机室3右侧与卷筒室2右侧固定连接,卷筒室2内上端转动连接有卷筒5,卷筒5左侧固定连接有转轴7,电机室3内固定连接有电机4,卷筒5右端穿过卷筒室2内右侧面并与电机4固定连接,卷筒5下端设有螺纹杆10、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4,螺纹杆10位于第一滑杆11
上端,齿轮室1内设有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螺纹杆10左端穿过卷筒室2左侧内壁并与第二齿轮9中心处固定连接,转轴7左端穿过卷筒室2左侧内壁并与第一齿轮8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二滑杆14位于第一滑杆11后侧,第二滑杆14上设有滑动盒15;卷筒5上设有吊绳6,卷筒室2下端设有导绳盒12,导绳盒12前端内部开设有滑轮腔1206,滑轮腔1206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通孔1205,导绳盒12前端表面开设有调节槽1201,滑轮腔1206后侧开设有内轮轴槽1301,滑轮腔1206内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滑轮13,两个第一滑轮13中心处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轮轴1302,导绳盒12前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挡板1202,两个第一轮轴1302前端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203,两个第一轮轴1302外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1204,滑动盒15内设有第二滑轮1501,第二滑轮1501中心处设有第二轮轴1502,第二轮轴1502前后两端均与滑动盒15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滑杆14穿过滑动盒15,第二滑轮1501底端与第二滑杆14上表面滑动连接;
21.具体的,卷筒室2为下端开口结构,吊绳6缠绕于卷筒5外表面,吊绳6穿过两个通孔1205,且滑轮腔1206内的吊绳6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滑轮13滑动连接;导绳盒12下端的吊绳6上固定连接有悬吊装置16,悬吊装置16位于导绳盒12下端,吊绳6末端与滑动盒15底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转轴7与卷筒室2滑动连接,螺纹杆10与卷筒室2滑动连接,螺纹杆10穿过导绳盒12并与导绳盒12螺纹连接,第一滑杆11穿过导绳盒12并与导绳盒12滑动连接;两个第一轮轴1302后端均与内轮轴槽1301内壁滑动连接,两个第一轮轴1302前端穿过调节槽1201并与调节槽1201滑动连接,两个调节杆1203分别穿过左右两个调节挡板1202,且两个调节杆1203分别与两个调节挡板1202滑动连接,两个调节弹簧1204两端分别与调节挡板1202和第一轮轴1302固定连接;
22.根据以上所述,开启电机室3内安装的电机4,电机4带动卷筒5转动,卷筒5带动转轴7转动,转轴7带动第一齿轮8转动,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位于齿轮室1内,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第一齿轮8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第二齿轮9带动螺纹杆10转动,以上结构能够起到同步转动卷筒5和螺纹杆10的效果;
23.螺纹杆10转动能够带动导绳盒12在螺纹杆10上移动,吊绳6穿过导绳盒12上开设的两个通孔1205,导绳盒12内设有两个第一滑轮13,两个第一滑轮13中心处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轮轴1302,两个第一轮轴1302在调节弹簧1204的作用下相互靠拢,两个第一轮轴1302带动两个第一滑轮13相互靠拢,对吊绳6进行夹持,以上结构能够起到夹持吊绳6的效果,当使用不同直径的吊绳6时,调节弹簧1204能够起到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吊绳6的效果;
24.当需要下放悬吊装置16时,开启电机4带动卷筒5转动,螺纹杆10带动螺纹连接导绳盒12向右移动,吊绳6下放,悬吊装置16向下移动,当需要悬吊悬吊装置16时,使卷筒5反向转动,螺纹杆10带动螺纹连接的导绳盒12向左移动,吊绳6上收,悬吊装置16向上移动,两个第一滑轮13随着吊绳6上升下降而转动,以上结构能够在上升和下放悬吊装置16时保护吊绳6的效果。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当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的范围;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