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矩形焊管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1: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方矩形焊管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矩形焊管的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2.方矩形焊管生产通常采用的两种方式:一是先生产成圆管后再通过模具轧制成所需方管或者矩管,这一方式行业内成为圆变方工艺,另一种工艺是直接对方管(矩管)四个角直接变形成方管(矩管)待焊坯料经高频感应或者接触感应焊接整形再经整形工序轧制成所需型材,这一方式行业内称之为直接成方工艺。
3.现阶段大多数的方管(矩管)整形工艺都采用直接成方工艺生产。究其原因就是直接成方和圆变方工艺相对比有如下优势:一、可以比圆成方工艺节省原材料2.4%;二、可以比圆成方工艺节省轧辊50%,减少换辊时间50%;提高生产能力15%,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三、整形力比较小,能耗低;四、满足短时间内多品种少数量的产品生产,设备的最大特点是改变规格不用更换轧辊,通过简单的调整就可以在线改变产品规格,节省了大量的换辊时间;五、直接成方生产的产品在机械性能方面更接近于原材料的机械性能,较好地保持了和原材料性能的一致性。
4.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直接成方工艺生产放管(矩管),生产中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直接成方采用的是共用辊,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全辊长范围内都参与轧制,随着长时间的生产轧辊表面的磨损情况也不一致,经常参与轧制的辊面磨损严重,不经常参与轧制的辊面磨损小或者几乎没有磨损,一旦某个地方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产品轧制出来的质量产生影响,此时需要对辊面进行二次修磨,严重的需要报废重新制作新的轧辊。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之前共用辊长期使用时造成轧辊全长范围内磨损不均问题,以此来延长轧辊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的方矩形焊管整形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矩形焊管整形装置,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之间设置有架设有上轴系和下轴系,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上轴系与下轴系之间设置有第一侧辊,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上轴系与下轴系之间设置有第二侧辊;所述第一侧辊与所述第二侧辊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侧辊包括滑座、第一滑块、第一蜗轮、第一蜗杆,第一丝杠、蜗轮箱、侧辊轴、轧辊,所述第一蜗轮、第一蜗杆以及第一丝杠组成螺旋副带动第一滑块在滑座内移动,所述滑座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能够沿竖直方向下移动。
7.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上轴系包括上主轴,所述上主轴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机架连接,所述上主轴上套有第二滑块和第一轧辊,所述第二
滑块与第一轧辊连接。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上均设置有轴承座,所述上主轴穿过所述轴承座分布与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连接。
9.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下轴系包括下主轴,所述下主轴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机架连接,所述下主轴上套有第三滑块和第二轧辊,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二轧辊连接。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上均设置有轴承座,所述下主轴穿过所述轴承座分布与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连接。
11.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的顶部设置有下压装置,所述下压装置与所述上轴系连接。
12.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下压装置包括第二蜗轮、第二蜗杆以及第二丝杆,所述第二蜗杆的输入端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蜗杆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蜗轮与第二丝杆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上轴系连接。
13.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辊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侧辊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14.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整形装置通过将上下轴系设置成能够上下移动,第一侧辊和第二侧辊设置成能够左右移动,这样能够完全满足方矩管生产中完全不换辊的要求,且通过交替使用辊身的不同部分使得辊身全长磨损均匀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将轧辊使用寿命延长一倍,给生产厂家节约了轧辊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16.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不同工作状态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如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19.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
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
21.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矩形焊管整形装置,包括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第一机架1之间设置有架设有上轴系3和下轴系4,在第一机架上1的上轴系3与下轴系4之间设置有第一侧辊5,在所述第二机架上2的上轴系3与下轴系4之间设置有第二侧辊6。第一侧辊5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侧辊6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22.由于第一侧辊5和第二侧辊6的结构相同,故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侧辊5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具体的第一侧5辊包括滑座51、第一滑块52、第一蜗轮53、第一蜗杆54,第一丝杠55、蜗轮箱、侧辊轴56以及轧辊57,滑座51套在第一机架1上,第一滑块52卡在滑座 51内,且与整个第一侧辊5连接,能够带动整个第一侧辊5沿着第一机架1上下移动。第一蜗轮53、第一蜗杆54以及第一丝杠55组成螺旋副带动滑块在滑座51内移动。
23.进一步的,所述上轴系3包括上主轴31,在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上套有轴承座35 和轴承座36,上主轴31通过轴承座35和轴承座36分别与所述第一机架1连接、第二机架2 连接,上主轴31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滑槽32,第二滑块33套在上主轴31上,能够沿着滑槽32在水平方向移动。
2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下轴系4的整体结构与上轴系3相同,仅仅是连接的位置以及方向不同,故不在本实施例中赘述。
25.另外,在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的顶部设置有下压装置7,所述下压装置7包括第二蜗轮71、第二蜗杆72以及第二丝杆73,所述第二蜗杆72的输入端与电机74连接,所述第二蜗杆72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蜗轮71与第二丝杆73连接,所述第二丝杆73与所述上轴系3连接。这样下压装置7能够带动上轴系3上下移动。
26.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主要用于轴系的固定和支撑,保证上轴系3和下轴系4可以在里面进行升降移动,承受轧制时垂直方向的正压力和带钢轧制过程中牵引带钢行走的倾翻力,以及两侧辊轧制时的侧向力。下压装置7可以实现上轴系在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内的升降,使得上、下辊贴紧带钢,提供带钢轧制中所需要的正压力。上轴系3和下轴系4为一封闭式框架结构,轧辊装在一轴套上,轴套安装在可移动滑块上,滑块可以在封闭机架的滑槽内移动,轧制过程中的垂直正压力由轧辊传递到可移动滑块上,最终由框架支承,主轴两端轴承座装在框架内,主轴穿过轴套中心,与主传动减速机相连,在减速机扭矩带动下为轧辊转动提供动力,主轴不承受轧制过程中的垂直方向的轧制力。
27.参照图2和图3,当采用装辊形式a的方式生产一段时间后,采用装辊形式b生产一段时间,然后再采用辊形式a的方式生产如此往复。具体的,从装辊形式a到装辊形式b只需将上辊左移,下辊右移,左侧辊下移,右侧辊上移即可达到将辊身接触面调换的目的,这样
能够完全满足方矩管生产中完全不换辊的要求,且通过交替使用辊身的不同部分使得辊身全长磨损均匀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将轧辊使用寿命延长一倍,给生产厂家节约了轧辊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