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夹持的紧固件钻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夹持的紧固件钻孔设备。


背景技术:

2.紧固件,是作紧固连接用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机械零件,紧固件,使用行业广泛,包括能源、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冶金、模具、液压等等行业,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仪器、化工、仪表和用品等上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件,是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基础件;紧固件的加工工艺大多分为铸造,冲压,钻孔,攻丝等工序,其中在对紧固件进行钻孔作业时通常需要用到钻孔装置,钻孔装置是通过钻头旋转切削或旋转挤压的方式,在目标物上留下圆柱形孔或洞,钻孔装置大多包括钻孔机构和夹持机构,现有钻孔装置的夹持大多为虎钳夹持,需要通过人力转动丝杆实现夹具的移动夹持,无法对工件进行自动夹持,且虎钳夹口通常立面,不方便对异形工件进行夹持,夹持不够稳定,后续生产效率交底,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夹持的紧固件钻孔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夹持的紧固件钻孔设备,方便自行控制钻孔的进给,可以根据不同的紧固件更换不同的夹具,保证对不同的工件都可以进行稳定的夹持,还能对紧固件进行自动夹持固定,工件固定位置的精度更高,夹持更加牢固,提高钻孔的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夹持的紧固件钻孔设备,包括工作板台和夹持机构;
5.工作板台:其上表面后端中心处设置有支柱,支柱的上端设置有盖板,盖板的下端设置有拉簧,支柱内部滑动连接的安装架顶端与拉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安装架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夹头,安装架前端设置的电机输出轴与夹头固定连接,夹头的下端夹持有钻头,工作板台的下表面后端设置有双轴电机;
6.夹持机构:设置于工作板台的上端,夹持机构与双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7.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开关组设置于工作板台前侧面,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方便自行控制钻孔的进给,可以根据不同的紧固件更换不同的夹具,保证对不同的工件都可以进行稳定的夹持,还能对紧固件进行自动夹持固定,工件固定位置的精度更高,夹持更加牢固,提高钻孔的效率。
8.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板台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架,对上方机构起支撑作用。
9.进一步的,所述支柱的后端转动连接有驱动把手,驱动把手中部的圆杆外侧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安装架后端开口内壁均匀分布的齿槽啮合连接,方便自行控制钻孔的进给。
10.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燕尾槽、齿轮和转轴,所述燕尾槽前后对称设
置于工作板台的上表面,两个夹板下端对称设置的滑条分别与两个燕尾槽滑动连接,工作板台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转轴,两个转轴的前端均设置有齿轮,夹板中部均匀分布的齿牙分别与同侧的齿轮啮合连接,方便对紧固件进行自动夹持固定,提高钻孔的效率。
11.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后端均设置有蜗轮,工作板台的下表面左右对称转动连接有蜗杆,蜗杆分别与同侧的蜗轮啮合连接,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两个蜗杆的相对内侧端头固定连接,为自动加持提供驱动力。
12.进一步的,还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分别设置于两个夹板的相对内侧面,卡槽内部前后对称设置的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方便根据不同的紧固件更换不同的夹具。
13.进一步的,还包括避让孔,所述避让孔设置于工作板台的中心处,避让孔与钻头位置对应,工作板台的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与避让孔位置对应的集尘箱,避让孔对钻头起到避空作用,方便对钻孔时的碎屑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自动夹持的紧固件钻孔设备,具有以下好处:
15.1、将与紧固件对应的夹具卡接于两个卡槽的内部,拧紧螺栓对夹具进行固定,方便根据不同的紧固件更换不同的夹具,保证对不同的工件都可以进行稳定的夹持。
16.2、控制开关组控制双轴电机工作,通过蜗杆带动两个蜗轮转动,两个蜗轮通过转轴带动两个齿轮转动,夹板中部均匀分布的齿牙分别与同侧的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带动夹板沿燕尾槽相向滑动,对紧固件进行自动夹持固定,工件固定位置的精度更高,夹持更加牢固,提高钻孔的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工作板台、2夹持机构、21夹板、22燕尾槽、23齿轮、24蜗杆、25蜗轮、26转轴、3支架、4支柱、5盖板、6拉簧、7安装架、8夹头、9电机、10钻头、11驱动把手、12驱动齿轮、13控制开关组、14避让孔、15集尘箱、16双轴电机、17卡槽、1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夹持的紧固件钻孔设备,包括工作板台1和夹持机构2;
23.工作板台1:其上表面后端中心处设置有支柱4,支柱4的上端设置有盖板5,盖板5的下端设置有拉簧6,支柱4内部滑动连接的安装架7顶端与拉簧6的下端固定连接,安装架7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夹头8,安装架7前端设置的电机9输出轴与夹头8固定连接,夹头8的下端夹持有钻头10,工作板台1的下表面后端设置有双轴电机16,工作板台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
架3,对上方结构起支撑作用,支柱4的后端转动连接有驱动把手11,驱动把手11中部的圆杆外侧设置有驱动齿轮12,驱动齿轮12与安装架7后端开口内壁均匀分布的齿槽啮合连接,控制开关组13控制电机9工作带动夹头8下端夹持的钻头10高速旋转,通过驱动把手11转动驱动齿轮12,驱动齿轮12与安装架7后端开口内壁均匀分布的齿槽啮合连接,从而带动安装架7沿支柱4下移,拉簧6被拉伸,直至钻头10与紧固件接触对紧固件进行钻孔作业,钻孔后松开驱动把手11,在拉簧6的拉力作用下安装架7复位;
24.夹持机构2:设置于工作板台1的上端,夹持机构2与双轴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夹持机构2包括夹板21、燕尾槽22、齿轮23和转轴26,燕尾槽22前后对称设置于工作板台1的上表面,两个夹板21下端对称设置的滑条分别与两个燕尾槽22滑动连接,工作板台1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转轴26,两个转轴26的前端均设置有齿轮23,夹板21中部均匀分布的齿牙分别与同侧的齿轮23啮合连接,转轴26的后端均设置有蜗轮25,工作板台1的下表面左右对称转动连接有蜗杆24,蜗杆24分别与同侧的蜗轮25啮合连接,双轴电机16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两个蜗杆24的相对内侧端头固定连接,还包括卡槽17,卡槽17分别设置于两个夹板21的相对内侧面,卡槽17内部前后对称设置的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8,将与紧固件对应的夹具卡接于两个卡槽17的内部,拧紧螺栓18对夹具进行固定,将待钻孔的紧固件放置于工作板台1的上表面中心处,控制开关组13控制双轴电机16工作,通过蜗杆24带动两个蜗轮25转动,两个蜗轮25通过转轴26带动两个齿轮23转动,夹板21中部均匀分布的齿牙分别与同侧的齿轮23啮合连接,从而带动夹板21沿燕尾槽22相向滑动,对紧固件进行自动夹持固定;
25.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13,控制开关组13设置于工作板台1前侧面,控制开关组13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机9和双轴电机16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3的输出端,保证各结构电路的正常运转,调控电器启停。
26.其中:还包括避让孔14,避让孔14设置于工作板台1的中心处,避让孔14与钻头10位置对应,工作板台1的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与避让孔14位置对应的集尘箱15,避让孔14对钻头10起到避空作用,方便对钻孔时的碎屑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夹持的紧固件钻孔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将与紧固件对应的夹具卡接于两个卡槽17的内部,拧紧螺栓18对夹具进行固定,将待钻孔的紧固件放置于工作板台1的上表面中心处,控制开关组13控制双轴电机16工作,通过蜗杆24带动两个蜗轮25转动,两个蜗轮25通过转轴26带动两个齿轮23转动,夹板21中部均匀分布的齿牙分别与同侧的齿轮23啮合连接,从而带动夹板21沿燕尾槽22相向滑动,对紧固件进行自动夹持固定,控制开关组13控制电机9工作带动夹头8下端夹持的钻头10高速旋转,通过驱动把手11转动驱动齿轮12,驱动齿轮12与安装架7后端开口内壁均匀分布的齿槽啮合连接,从而带动安装架7沿支柱4下移,拉簧6被拉伸,直至钻头10与紧固件接触对紧固件进行钻孔作业,钻孔后松开驱动把手11,在拉簧6的拉力作用下安装架7复位,钻孔时产生的碎屑通过避让孔14落入集尘箱15的内部,方便对碎屑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
28.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机9和双轴电机16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电机9建议选用型号为5ik150gu

cmf的电机,双轴电机16建议选用型号为ok57sth41

1006b的双轴电机,控制开关组13上设有与电机9和双轴电机16一一对应的用于控制其开关工作的开关按钮。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