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动机械碟刹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1: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或电动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动机械碟刹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主流自行车机械碟刹分为单动式与双动式,原理是通过手捏动刹车把,使线管内的钢丝拉线拉紧,进而带动刹车夹收紧,使得碟刹壳体内置的零部件受力产生位移,从而推动来令片合拢抱死碟片利用摩擦制动,达到运动停滞效果。当线管内钢丝所受到的拉力减弱或消失时,碟刹转动力臂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至初始位置。
3.现有碟刹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4.1.碟刹转动力臂通过连接销或带有螺纹的连接件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外侧,碟刹转动力臂仅做转动运动,其自身并不做平移运动,仅靠扭力弹簧回位,当扭力弹簧弹力不足时,碟刹转动力臂回位时容易卡滞,易造成回位失败;
5.2.碟刹转动力臂做绕转动中心的转动,这使得弹簧受到的挤压与弹簧的伸缩方向存在夹角,这就导致弹簧的靠近碟刹转动力臂侧与远离碟刹转动力臂受力存在差异,弹簧容易向受力小的一侧弹出、移位。
6.以上问题使得整个碟刹结构不稳定、可靠性差,亟需在生产中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碟刹结构不稳定、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动机械碟刹结构,使用的转动驱动臂产生弹力,能够与弹片的弹力作用叠加,确保回位成功率,进而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动机械碟刹结构,包括:
9.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开口;
10.第二壳体,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壳体相连,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合围形成一让位口;
11.转动驱动臂,呈u型或v型,其具有封闭端、第一开放端和第二开放端,所述封闭端从所述让位口伸出与所述拉线连动,所述第一开放端和所述第二开放端容纳在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12.第一制动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放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使得所述第一开放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13.第二制动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开放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使得所述第二开放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制动结构和所述第二制动结构能够转换转动和平移,使得所述第一开放端和第二开放端彼此靠近或远离;
14.连接销,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15.第一来令片,套置在所述连接销上,并与所述第一制动结构相接触;
16.第二来令片,套置在所述连接销上,并与所述第二制动结构相接触;
17.弹片,抵在所述第一来令片和所述第二来令片之间;
18.当拉线拉动所述转动驱动臂转动时,所述转动驱动臂通过第一制动结构和第二制动结构将转动转换为平移,分别挤压所述第一来令片和所述第二来令片沿所述连接销彼此靠近,起到刹车作用;
19.当拉线松开所述转动驱动臂时,在所述弹片和所述转动驱动臂的弹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来令片和所述第二来令片沿所述连接销彼此远离,且所述第一制动结构和所述第二制动结构均平移、转动实现轴向回位,进而带动所述转动驱动臂转动回位。
20.这一结构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保护内部的零部件,减少外部环境对内部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影响,转动驱动臂的第一开放端和第二开放端分别通过第一制动结构和第二制动结构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第一开放端和第二开放端被第一制动结构和第二制动结构挤压时能够积攒一定的弹性势能,此时弹片也受到第一来令片和第二来令片的挤压而产生弹性势能,由于转动驱动臂与弹片回位的方向一致,两者的弹力作用会叠加,保证回位成功率,确保双动机械碟刹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而提高产品性能。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动结构包括:
22.第一静止部,嵌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静止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为渐消面;
23.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所述第一开放端,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为渐消面,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走向一致,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合围形成第一轨道;
24.第一滚珠,容纳在所述第一轨道内;
25.当所述第一滚珠沿第一轨道来回滚动时,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一静止部靠近或远离,进而挤压或释放所述第一开放端。
26.这一结构的第一制动结构简单巧妙,减少了结构复杂度,第一滚珠能够保证第一转动部运动平顺,转动时不会卡滞,保证了第一制动结构的可靠度。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带有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一配合部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开放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通过第一垫片紧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这一结构方便第一转动部逐层拆装,生产效率高,便于流水作业。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接触面为曲面。传统的碟刹结构中,为保证碟刹的刹车性能达到最佳,碟刹来令片应尽量与碟片接触面平行,为此在碟刹转换座与壳体的连接机构中设有一微调结构,然而当连接螺钉拧紧之后其微调作用已微乎其微,由于车架在焊接时本身存在一定偏差,这使得在安装碟刹后其来令片与碟片平行度存在一定偏差,使得碟刹刹车性能因此受损。本技术中第一连接头与第一限位槽的接触面为曲面的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第一配合部的受力方向始终能够垂直于第一连接头的曲面,传递到第一来令片上的力始终垂直于第一来令片,这样能够保证微调效果以及刹车性能,还可以有效减少传递力时的损耗。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制动结构包括:
30.第二静止部,嵌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静止部上设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面为渐消面;
31.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所述第二开放端,所述第二转动部上设有多个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面为渐消面,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走向一致,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合围形成第二轨道;
32.第二滚珠,容纳在所述第二轨道内;
33.当所述第二滚珠沿第二轨道来回滚动时,所述第二转动部和第二静止部靠近或远离,进而挤压或释放所述第二开放端。
34.这一结构的第二制动结构简单巧妙,减少了结构复杂度,第二滚珠能够保证第二转动部运动平顺,转动时不会卡滞,保证了第二制动结构的可靠度。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带有所述第四凹槽的第二配合部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开放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通过第二垫片紧配合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这一结构方便第二转动部逐层拆装,生产效率高,便于流水作业。
3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接触面为曲面。传统的碟刹结构中,为保证碟刹的刹车性能达到最佳,碟刹来令片应尽量与碟片接触面平行,为此在碟刹转换座与壳体的连接机构中设有一微调结构,然而当连接螺钉拧紧之后其微调作用已微乎其微,由于车架在焊接时本身存在一定偏差,这使得在安装碟刹后其来令片与碟片平行度存在一定偏差,使得碟刹刹车性能因此受损。本技术中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接触面为曲面的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第二配合部的受力方向始终能够垂直于第二连接头的曲面,传递到第二来令片上的力始终垂直于第二来令片,这样能够保证微调效果以及刹车性能,还可以有效减少传递力时的损耗。
37.进一步地,所述拉线具有外壳和芯材,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微调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拉线的外壳;外壳对芯材起到保护作用,这一设置能够方便调整拉线的松紧度;所述芯材的端部通过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封闭端上。
3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螺钉连接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装配孔,方便连接座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在自行车或电动车上。
39.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套置在所述连接销上,有效防止弹片移位。
4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保护内部的零部件,减少外部环境对内部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影响,转动驱动臂与弹片的弹力作用叠加,保证回位成功率,确保双动机械碟刹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41.图1为双动机械碟刹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双动机械碟刹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双动机械碟刹结构内部结构装配示意图;
44.图4为另一角度的双动机械碟刹结构内部结构装配示意图;
45.图中,1

第一壳体;11

第一开口;12

支座;13

连接座;131

装配孔;2

第二壳体;21

第二开口;3

转动驱动臂;31

封闭端;32

第一开放端;33

第二开放端;4

第一制动结构;41

第一静止部;411

第一凹槽;42

第一转动部;421

第二凹槽;422

第一配合部;4221

第一限位槽;423

第一连接部;4231

第一连接头;5

第二制动结构;51

第二静止部;511


三凹槽;52

第二转动部;521

第四凹槽;522

第二配合部;5221

第二限位槽;523

第二连接部;5231

第二连接头;6

连接销;7

第一来令片;8

第二来令片;9

弹片;101

第一滚珠;102

第二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7.本实施例的双动机械碟刹结构,如图1至图4,包括:
48.第一壳体1,设有第一开口11;
49.第二壳体2,通过螺钉与第一壳体1相连,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有第二开口21,所述第二开口21与所述第一开口11合围形成一让位口;
50.转动驱动臂3,呈u型或v型,其具有封闭端31、第一开放端32和第二开放端33,所述封闭端31从所述让位口伸出与拉线连动,所述第一开放端32和所述第二开放端33容纳在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
51.第一制动结构4,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放端3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相连,使得所述第一开放端3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
52.第二制动结构5,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开放端3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相连,使得所述第二开放端33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2上;所述第一制动结构4和所述第二制动结构5能够转换转动和平移,使得所述第一开放端32和第二开放端33彼此靠近或远离;
53.连接销6,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
54.第一来令片7,套置在所述连接销6上,并与所述第一制动结构4相接触;
55.第二来令片8,套置在所述连接销6上,并与所述第二制动结构5相接触;
56.弹片9,抵在所述第一来令片7和所述第二来令片8之间;
57.当拉线拉动所述转动驱动臂3转动时,所述转动驱动臂3通过第一制动结构4和第二制动结构5将转动转换为平移,分别挤压所述第一来令片7和所述第二来令片8沿所述连接销6彼此靠近,起到刹车作用;
58.当拉线松开所述转动驱动臂3时,在所述弹片9和所述转动驱动臂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来令片7和所述第二来令片8沿所述连接销6彼此远离,且所述第一制动结构4和所述第二制动结构5均平移、转动实现轴向回位,进而带动所述转动驱动臂3转动回位。
59.这一结构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能够保护内部的零部件,减少外部环境对内部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影响,转动驱动臂3的第一开放端32和第二开放端33分别通过第一制动结构4和第二制动结构5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第一开放端32和第二开放端33被第一制动结构4和第二制动结构5挤压时能够积攒一定的弹性势能,此时弹片9也受到第一来令片7和第二来令片8的挤压而产生弹性势能,由于转动驱动臂3与弹片9回位的方向一致,两者的弹力作用会叠加,保证回位成功率,确保双动机械碟刹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而提高产品性能。
60.所述第一制动结构4包括:
61.第一静止部41,嵌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所述第一静止部41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411,所述第一凹槽411的底面为渐消面;
62.第一转动部42,转动连接在所述所述第一开放端32,所述第一转动部42上设有多个第二凹槽421,所述第二凹槽421的底面为渐消面,所述第一凹槽411和第二凹槽421走向一致,所述第二凹槽421与所述第一凹槽411合围形成第一轨道;
63.第一滚珠101,容纳在所述第一轨道内;
64.当所述第一滚珠101沿第一轨道来回滚动时,所述第一转动部42和第一静止部41靠近或远离,进而挤压或释放所述第一开放端32。
65.这一结构的第一制动结构4简单巧妙,减少了结构复杂度,第一滚珠101能够保证第一转动部42运动平顺,转动时不会卡滞,保证了第一制动结构4的可靠度。
66.所述第一转动部42包括带有所述第二凹槽421的第一配合部422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开放端32的第一连接部423,所述第一配合部422上设有第一限位槽4221,所述第一连接部423上设有第一连接头4231,所述第一连接头4231通过第一垫片紧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4221中。这一结构方便第一转动部42逐层拆装,生产效率高,便于流水作业。
67.所述第一连接头423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4221的接触面为曲面。传统的碟刹结构中,为保证碟刹的刹车性能达到最佳,碟刹来令片应尽量与碟片接触面平行,为此在碟刹转换座与壳体的连接机构中设有一微调结构,然而当连接螺钉拧紧之后其微调作用已微乎其微,由于车架在焊接时本身存在一定偏差,这使得在安装碟刹后其来令片与碟片平行度存在一定偏差,使得碟刹刹车性能因此受损。本技术中第一连接头4231与第一限位槽4221的接触面为曲面的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第一配合部422的受力方向始终能够垂直于第一连接头4231的曲面,传递到第一来令片7上的力始终垂直于第一来令片7,这样能够保证微调效果以及刹车性能,还可以有效减少传递力时的损耗。
68.所述第二制动结构5包括:
69.第二静止部51,嵌设在所述第二壳体2上,所述第二静止部51上设有多个第三凹槽511,所述第三凹槽511的底面为渐消面;
70.第二转动部52,转动连接在所述所述第二开放端33,所述第二转动部52上设有多个第四凹槽521,所述第四凹槽521的底面为渐消面,所述第三凹槽511和所述第四凹槽521走向一致,所述第四凹槽521与所述第四凹槽521合围形成第二轨道;
71.第二滚珠102,容纳在所述第二轨道内;
72.当所述第二滚珠102沿第二轨道来回滚动时,所述第二转动部52和第二静止部51靠近或远离,进而挤压或释放所述第二开放端33。
73.这一结构的第二制动结构5简单巧妙,减少了结构复杂度,第二滚珠102能够保证第二转动部52运动平顺,转动时不会卡滞,保证了第二制动结构5的可靠度。
74.所述第二转动部52包括带有所述第四凹槽521的第二配合部522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开放端33的第二连接部523,所述第二配合部522上设有第二限位槽5221,所述第二连接部523上设有第二连接头5231,所述第二连接头5231通过第二垫片紧配合在所述第二限位槽5221中。这一结构方便第二转动部52逐层拆装,生产效率高,便于流水作业。
75.所述第二连接头523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5221的接触面为曲面。传统的碟刹结构
中,为保证碟刹的刹车性能达到最佳,碟刹来令片应尽量与碟片接触面平行,为此在碟刹转换座与壳体的连接机构中设有一微调结构,然而当连接螺钉拧紧之后其微调作用已微乎其微,由于车架在焊接时本身存在一定偏差,这使得在安装碟刹后其来令片与碟片平行度存在一定偏差,使得碟刹刹车性能因此受损。本技术中第二连接头523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5221的接触面为曲面的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第二配合部522的受力方向始终能够垂直于第二连接头5231的曲面,传递到第二来令片8上的力始终垂直于第二来令片8,这样能够保证微调效果以及刹车性能,还可以有效减少传递力时的损耗。
76.所述拉线具有外壳和芯材,所述第一壳体1设有支座12,所述支座12上设有微调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拉线的外壳;外壳对芯材起到保护作用,这一设置能够方便调整拉线的松紧度;所述芯材的端部通过螺钉设置在所述封闭端31上。
77.所述第一壳体1通过螺钉连接连接座13,所述连接座13上设有装配孔131,方便连接座13通过螺钉连接在自行车或电动车上。
78.所述弹片9套置在所述连接销6上,有效防止弹片9移位。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