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炉炉缸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20: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高炉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炉缸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高炉是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等部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被广泛使用。高炉炉缸是高炉的一个结构,一般在第一排风口中心线到炉底之间的炉体。高炉在长时间休风后,炉缸热量损失过大,复产复风阶段炉缸热量不足,目前炉缸加热依靠人工手持氧枪连接吹氧管不间断的烧氧才能保证加热炉缸,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吹氧管的消耗,并且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使炉缸的热量升高过慢,炉矿恢复造成困难。
3.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炉炉缸加热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炉炉缸加热装置,解决了目前炉缸加热依靠人工手持氧枪连接吹氧管不间断的烧氧才能保证加热炉缸,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吹氧管的消耗,并且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使炉缸的热量升高过慢,炉矿恢复造成困难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炉炉缸加热装置,包括:炉缸,所述炉缸的一侧设置有水平或向上倾斜的孔道,所述孔道上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制氧厂,所述制氧厂上连接有供氧管道,所述供氧管道的一端从前至后设置有第一压力表、第一控制阀,所述供氧管道的另一端沿长度方向上安装有氮气管,所述氮气管和所述供氧管道均与所述孔道连通,所述氮气管上连通设置有供氮管,所述供氮管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二压力表、第二控制阀,所述供氮管的一端与供氮装置连接。
6.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孔道为倾斜向上设置。
7.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氮装置为氮气发生器。
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氧管道与所述氮气管安装的一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氮气管、所述供氧管道与所述孔道连通处设置有密封结构。
10.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结构为水泡泥护圈。
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加热装置,包括:炉缸,炉缸的一侧设置有水平或向上倾斜的孔道,孔道上连接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制氧厂,制氧厂上连接有供氧管道,供氧管道的一端从前至后设置有第一压力表、第一控制阀,供氧管道的另一端沿长度方向上安装有氮气管,氮气管和供氧管道均与孔道连通,氮气管上连通设置有供氮管,供氮管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二压力表、第二控制阀,供氮管的一端与供氮装置连接。
12.在使用该加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不需要人工手持氧枪,可以由制氧厂上连接的供氧管道持续不断的供氧,降低
了劳动强度,更加省时省力,加热效果较高。
14.2、通过氮气管通入的氮气可以冷却供氧管道,保护炉缸内中中心管道不至于温度过高而损坏,降低了供氧管道的消耗。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炉缸,11孔道,21供氧管道,211第一压力表,212第一控制阀,3氮气管,4供氮管,41第二压力表,42第二控制阀,5供氮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炉缸1,炉缸1的一侧设置有水平或向上倾斜的孔道11,孔道11上连接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制氧厂2,制氧厂2上连接有供氧管道21,供氧管道21的一端从前至后设置有第一压力表211、第一控制阀212,供氧管道21的另一端沿长度方向上安装有氮气管3,氮气管3和供氧管道21均与孔道11连通,氮气管3上连通设置有供氮管4,供氮管4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二压力表41、第二控制阀42,供氮管4的一端与供氮装置5连接。
20.在本实施例中,炉缸1的一侧设置有水平或向上倾斜的孔道11,为了更方便通入氧气和氮气,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孔道11为倾斜向上设置。在孔道11上连接的加热装置用于对炉缸1持续不断的供氧,进而实现炉缸1内的加热。制氧厂2上连接的供氧管道21由制氧厂2提供氧气向炉缸1内供氧。制氧厂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供氧时间。而供氧管道21上设置的第一压力表211用于显示供氧压力信息,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进行检测。而第一控制阀212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供氧量。
21.在本实施例中,供氧管道21的另一端沿长度方向上安装有氮气管3,也就是说,氮气管3包裹在供氧管道21上,通过供氮管4可以向氮气管3内通入氮气。氮气可以对供氧管4进行冷却。作为进一步的方案,供氧管道21与氮气管3安装的一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焊接可以提高安装的牢固性,也可以在此处设置密封布等结构实现密封。
22.在本实施例中,氮气管3上连通设置的供氮管4上设置的第二压力表41用于检测氮气的压力,第二控制阀42用于控制供氮。供氮管4的一端与供氮装置5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方案,供氮装置5为氮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可以持续不断的提供氮气。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氮气管3、供氧管道21与孔道11连通处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漏气,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密封结构为水泡泥护圈。
23.相较于现有技术,在使用该加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1、不需要人工手持氧枪,可以由制氧厂上连接的供氧管道持续不断的供氧,降低
了劳动强度,更加省时省力,加热效果较高。
25.2、通过氮气管通入的氮气可以冷却供氧管道,保护炉缸内中心管道不至于温度过高而损坏,降低了供氧管道的消耗。
26.在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含本技术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实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29.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