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饰膜片及在模具内贴附装饰膜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2-04 13: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装饰膜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装饰膜片及在模具内贴附装饰膜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商品外形的美观度,一般都是通过装饰膜片进行装饰,使得产品表面的外观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该技术大致可以分为转印技术和贴附技术,进而完成在人造革、计算机、通信产品外壳、建筑材料或塑料等商品表面进行贴附装饰的目的。
3.在现有的装饰膜片的贴附次品率较高,主要问题出现在贴附装饰膜片后,容易在产品表面出现气泡,同时产品的外形美观度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饰膜片及在模具内贴附装饰膜片的制备方法,旨在改善现有的装饰膜片的贴附方法次品率较高的问题。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饰膜片,包括:
6.热塑性塑料膜层;
7.图纹层,其设置在热塑性塑料膜层的一表面上;及
8.胶层,其设置在热塑性塑料膜层的另一表面上,或者,其设置在所述图纹层所在的所述热塑性塑料膜层上。
9.优选的,所述图纹采用印刷、压纹、真空蒸镀或镭射制作而成。
10.优选的,所述热塑性塑料膜片为abs时,所述胶层设置在热塑性塑料膜层的另一表面上,或者,所述热塑性塑料膜片为透明的pmma、pet或pc时,所述胶层设置在所述图纹层上。
11.优选的,透明的所述pmma、pet或pc的厚度为50μm

200μm。
12.优选的,所述abs的厚度为50μm

500μm。
13.优选的,当所述热塑性塑料膜片为abs时,在所述热塑性塑料膜片具有图纹层的表面涂布一层透明树脂层。
14.还提供一种在模具内贴附装饰膜片的制备方法,热塑性塑料膜片为上述的装饰膜片,包括如下步骤:
15.在热塑性塑料膜片的一面制作图纹层,当热塑性塑料膜片为abs时,于热塑性塑料膜片的另一面上涂布一层胶层,当热塑性塑料膜片为透明的透明pmma、pet或pc时,于具有所述图纹层的所述热塑性塑料膜片上涂布一层胶层;
16.将热塑性塑料膜片放置于模具的内腔中内,且所述热塑性塑料膜片将模具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17.对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抽真空为负压状态;
18.对所述模具的内腔进行加热;
19.对所述第一腔室补入大气压,并保持所述第二腔室为负压状态,将所述热塑性塑料膜片的胶层所在一面贴附在产品表面,并且所述图纹在产品表面展现;
20.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恢复正常大气压值,并停止对所述模具的内腔加热,取出成品。
21.优选的,“将所述第一腔室补入大气压”后,包括:
22.持续增加所述第一腔室的气压为正压。
23.优选的,“将所述第一腔室补入大气压,持续增加所述第一腔室的气压为正压”的过程中还包括:
24.对所述模具的内腔进行持续升温加热。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6.1、先在热塑性塑料膜片上制作好图纹,以及涂布一层胶层,利用真空环境的负压排除空气的干扰,继而改变腔室内的压力值,使得具有胶层的一层贴覆在产品表面上,同时加热处理,使得胶层处于熔融状态,达到稳固贴覆的目的,且完全避免了热塑性塑料膜片贴覆后,在产品上出现气泡的问题。
27.2、在贴附过程中,可以持续增加第一腔室的气压,使得热塑性塑料膜片可以紧密的贴覆在产品表面,保证贴附热塑性塑料膜片的稳固性,保证贴附后产品表面的整齐度较高。
28.3、在贴附过程中,还可以持续的提升加热温度,使得热塑性塑料膜片上的熔融胶处于完全的熔融状态,达到贴覆更加紧密的效果。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装饰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装饰膜片具有透明树脂层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10、热塑性塑料膜层;20、图纹层;30、胶层;40、透明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实施例一、
38.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饰膜片,包括热塑性塑料膜层10、图纹层20和胶层30,图纹层20设置在热塑性塑料膜层10的一表面上,胶层30设置在热塑性塑料膜层10的另一表面上,或者,胶层30设置在图纹层20上。图纹层20可以采用印刷、压纹、真空蒸镀或镭射制作而成。
39.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塑料膜片为pmma(英文全称为:polymethyl methacrylate,中文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abs(英文全称为: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其是为: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pet(英文名为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peit)俗称涤纶树脂。pc是为聚碳酸酯,其是一种强韧的热塑性树脂。透明的pmma、pet或pc的厚度为50μm

200μm,abs的厚度为50μm

500μm,较薄的层级设计,使得整个装饰膜片的厚度较薄,实现装饰效果良好的目的。
40.有机玻璃(polymethyl methacrylate)是一种通俗的名称,缩写为pmma。此高分子透明材料的化学名称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开发较早的重要热塑性塑料。有机玻璃分为无色透明,有色透明,珠光,压花有机玻璃四种。有机玻璃俗称亚克力、中宣压克力、亚格力,有机玻璃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候性,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等优点。有机玻璃又叫明胶玻璃、亚克力等。
41.abs树脂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其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优良,还具有易加工、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好等特点,容易涂装、着色,还可以进行表面喷镀金属、电镀、焊接、热压和粘接等二次加工,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纺织和建筑等工业领域,是一种用途极广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组成的三元共聚物。英文名为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简称abs。abs通常为浅黄色或乳白色的粒料非结晶性树脂。
42.当在pmma、pet或pc上制作图纹层20时,其透明的特性可以将制作的图纹进行清晰的展现,还可以对图纹层20起到防护的作用,进而通过图纹层上的胶层,将pmma、pet或pc贴附在产品上。其中pmma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等优点,可以使得产品在贴附热塑性塑料膜片后,产品的外观优美的效果。
43.以pmma为例进行说明,采用pmma制作的装饰膜片只有三层结构,主要利用pmma的透明性能,可以清晰的反馈出图纹,并利用胶层30进行粘贴,通过平整的贴附在产品表面,以使得产品外观即得到覆膜,还可以提高产品外观的美观度。胶层30可以为热熔胶,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进行贴附,使得贴附的强度相对更高。
44.当使用abs制作图纹时,因为其容易涂装、着色,还可以进行表面喷镀金属、电镀、焊接、热压和粘接等二次加工的特点,在其上制作图纹较为简单,图纹制作的效果良好。在完成图纹制作后,在图纹表面涂布一层透明树脂,达到对图纹的清晰的展现,以及对图纹的防护,提高了热塑性塑料膜片的外观美观度。在使用时,通过abs的另一表面上的胶层粘附在产品表面上,以达到对产品外表面装饰的效果。
4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当热塑性塑料膜片为abs时,在热塑性塑料膜片具有图纹层20的表面涂布一层透明树脂层40,透明树脂层40是为通过透明的树脂层制作而成,其可以对图纹进行防护的作用,对图纹层20进行防护,因此装饰膜片为四层结构。当产品在使用发生磕、碰、刮、划等情况时,可以对图纹进行一定的防护的效果,避免图纹损坏,提高产品外观的美观度。
46.实施例二、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在模具内贴附装饰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热塑性塑料膜片10的一面制作图纹层20,当热塑性塑料膜片10为abs时,于热塑性塑料膜片10的另一面上涂布一层胶层30,当热塑性塑料膜片10为透明的透明pmma、pet或pc时,于具有图纹层20的热塑性塑料膜片10上涂布一层胶层30。将热塑性塑料膜片10放置于模具的内腔中内,且热塑性塑料膜片10将模具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模具具有上模和下模,通过密封的方式进行合模,可以将热塑性塑料膜片10安装在合模面上,将模具的上模分隔成第一腔室,而其下模则为第二腔室。对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抽真空为负压状态;对模具的内腔进行加热;对第一腔室补入大气压,并保持第二腔室为负压状态,将热塑性塑料膜片10的胶层30所在一面贴附在产品表面,并且图纹在产品表面展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恢复正常大气压值,并停止对模具的内腔加热,取出完成贴附的产品。
48.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内腔,以上模和下模的合模面为分隔面,将模具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称上模的内腔为第一腔室,下模的内腔为第二腔室。而对模具内腔进行抽真空的设备可以为真空成型机。
49.在热塑性塑料膜片10上的图纹层20可以采用印刷、压纹、真空蒸镀或镭射制作而成。完成对图纹的制作后,对热塑性塑料膜片10涂布一层胶层30,完成对热塑性塑料膜片10的准备工作。
50.在贴附时,将该热塑性塑料膜片10放入模具的内腔内,热塑性塑料膜片10具有胶水层的一面朝向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设置一个朝向第一腔室进行升降的升降台,升降台可以通过气缸带动,并将需要贴附热塑性塑料膜片10的产品放置在升降台上。且热塑性塑料膜片10面积会大于模具的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因此热塑性塑料膜片10可以达到对上模和下模的分隔,在上模和下模拼接在一起后,使得模具内被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51.在完成模具的合模,以及热塑性塑料膜片10安装后,对模具的内腔进行抽真空(真空成型机可以通过两根并联的管道同时对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抽真空),以排除空气对贴膜的干扰,并且对模具的内腔进行加热。继而在第一腔室内补入大气,第二腔室依然是处于
真空状态,同时将第二腔室内的升降机构上升,使产品顶到热塑性塑料膜片,使得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形成压差,将产品与热塑性塑料膜片10进行挤压贴附,完成将热塑性塑料膜片10贴附在产品表面的目的,同时通过图纹提高产品表面的美观度。
52.在完成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恢复到正常大气压的状态,并停止加热,取出贴附完成的产品。采用真空和正负压的方式进行贴附热塑性塑料膜片10,可以完全排除空气的影响,不会在贴附后在产品表面出现气泡的问题,提高了生产质量。
5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将第一腔室补入大气后,会持续增加第一腔室的气压为正压,通过不断增加第一腔室的气压,可以达到将热塑性塑料膜片10紧密的贴附在产品表面上,避免贴附不牢的问题发生。
54.当然,为了提高贴附热塑性塑料膜片10的质量,在贴附时进行保压,即在人为设定的时长下,以人为设定的压力范围值内进行保压,确保热塑性塑料膜片10完全贴附在产品上。
55.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腔室补入大气压,持续增加第一腔室的气压为正压的过程中还包括:对模具的内腔进行持续升温加热。通过持续升温加热可以使得热塑性塑料膜片10的胶层30的完全融化,提高热塑性塑料膜片10与产品的粘合度。
56.具体的,可以在第一次对模具的内腔进行加热时,只对热塑性塑料膜片10上胶层30加热至半熔融的状态,当热塑性塑料膜片10与产品贴合,通过持续升温加热,使得胶层30达到完全熔融状态,达到热塑性塑料膜片10完全贴附在产品上的目的。
57.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承载产品的升降平台;当在“对第一腔室补入大气压,并保持第二腔室为负压状态,将热塑性塑料膜片10的胶层所在一面贴附在产品表面”的过程中,升降平台朝向热塑性塑料膜片10方向移动,对热塑性塑料膜片10与产品之间的贴附提供顶抵的压力。
58.具体的,在使用前,先将产品放置在升降平台上,可以将装饰膜片通过固定件安装于上模或下模开口处,并在下模与上模合模后,通过装饰膜片对上模和下模进行分隔,进而可以通过真空成型机进行抽真空处理,实现利用真空环境排除空气的影响。而在贴附热塑性塑料膜片10时,通过加热单元对模具的内腔进行加热升温,同时将第一密封腔内的气压变为正压,升降平台移动将产品与热塑性塑料膜片10接触,利用压差使得热塑性塑料膜片10贴附在产品表面,达到高效、高质的贴膜,避免因为贴膜出现气泡而导致次品率的问题。
59.本实施例中的升降平台包括载台和带动载台移动的气缸,气缸设置在下模的外底面上,气缸的输出轴密封贯穿下模位于下模内部。通过载台安装产品,达到对产品稳固安装的目的,避免贴附装饰膜片时发生偏移的问题,提高生产质量。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