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交通工程用道路夯实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1: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交通工程用道路夯实装置。


背景技术:

2.道路工程是指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同其他任何门类的土木工程一样,道路程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特性。道路工程建设过程需要用到夯实装置。
3.夯实装置是利用夯实桩对地面进行不停地击打,达到路面夯实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夯实装置在对地面进行作业时,利用一个夯实桩进行夯实作业,且一次成型,夯实的难度大,且效果不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交通工程用道路夯实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工程用道路夯实装置,在往复结构运行时,会带动第一夯实板对地面进行初次夯实,且第一夯实板具备一定的伸缩性,不会发生损坏的情况,在经历初次夯实后,第二夯实板再进行二次夯实,使得地面夯实的效果更好,且分二次进行夯实作业,夯实难度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交通工程用道路夯实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夯实结构,所述夯实结构的底端贯穿出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往复结构,所述箱体的内底壁设置有平整结构,所述平整结构的底端贯穿出箱体,所述平整结构和往复结构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
7.所述夯实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夯实板,所述第一夯实板的底端贯穿出箱体,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夯实板,所述第二夯实板的底端贯穿出箱体;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动箱体移动时,启动往复结构,往复结构带动安装板向下移动,第一弹簧带动第一夯实板对地面进行初次夯实,箱体继续移动,第二夯实板跟随安装板同步移动,对第一夯实板处理后的地面进行二次夯实,该方式对地面夯实的效果更好,且分二次进行夯实作业,夯实难度小。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夯实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弹簧内部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插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和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带动第一夯实板作业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互作用对第一夯实板移动的方向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夯实板发生偏移。
11.进一步地,所述往复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箱体的内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轮;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动杆发生转动,转动杆带动凸轮对安装板进行挤压,带动安装板向下移动,为夯实地面提供动力支持。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固定安装于箱体的内底壁,所述固定框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贯穿出固定框并与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和凸轮不接触时,第二弹簧会带动伸缩杆向上移动,带动安装板向上移动,形成往复运动趋势,同时在日常对安装板起到支撑的作用。
15.进一步地,所述平整结构包括圆杆,所述圆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箱体的内顶壁,所述圆杆的底端贯穿箱体并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横板,两个所述横板相互交错呈十字形,两个所述横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平整柱;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杆转动时,会带动两个横板转动,利用平整柱对地面不平整的地方进行初步平整,同时能够对较大的杂质进行拨动,便于夯实作业。
1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横杆,所述横杆转动连接于箱体的内顶壁,所述横杆的一端和转动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和圆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两个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连接;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转动时,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的作用下,横杆会发生转动,在两个第二锥形齿轮的作用下,会带动圆杆转动,从而为平整结构提供动力,实现夯实作业和平整结构同步运行。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通过设置夯实结构,推动箱体移动时,启动往复结构,往复结构带动安装板向下移动,第一弹簧带动第一夯实板对地面进行初次夯实,箱体继续移动,第二夯实板跟随安装板同步移动,对第一夯实板处理后的地面进行二次夯实,该方式对地面夯实的效果更好,且分二次进行夯实作业,夯实难度小。
21.2、通过设置传动结构和平整结构,转动杆转动时,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的作用下,横杆会发生转动,在两个第二锥形齿轮的作用下,会带动圆杆转动,会带动两个横板转动,利用平整柱对地面不平整的地方进行初步平整,同时能够对较大的杂质进行拨动,便于夯实作业。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23.图2是本实施例的仰视剖面图;
24.图3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25.图4是本实施例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支撑结构;201、固定框;202、第二弹簧;203、伸缩杆;3、夯实结构;301、安装板;302、第二夯实板;303、第一弹簧;304、第一夯实板;305、第一连杆;306、第二连杆;4、往复结构;401、电机;402、转动杆;403、凸轮;5、传动结构;501、横杆;502、第一锥形齿轮;503、第二锥形齿轮;6、平整结构;601、圆杆;602、横板;603、平整柱。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
28.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一种交通工程用道路夯实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支撑结构2,支撑结构2的顶端设置有夯实结构3,夯实结构3的底端贯穿出箱体1,箱体1的内壁设置有往复结构4,箱体1的内底壁设置有平整结构6,平整结构6的底端贯穿出箱体1,平整结构6和往复结构4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5;夯实结构3包括安装板301,安装板3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03,第一弹簧3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夯实板304,第一夯实板304的底端贯穿出箱体1,安装板3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夯实板302,第二夯实板302的底端贯穿出箱体1,推动箱体1移动时,往复结构4带动安装板301向下移动,第一弹簧303带动第一夯实板304对地面进行初次夯实,箱体1继续移动,第二夯实板302跟随安装板301同步移动,对第一夯实板304处理后的地面进行二次夯实。第一夯实板3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弹簧303内部的第一连杆305,第一连杆305的顶端插接有第二连杆306,第二连杆306的顶端和安装板30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05和第二连杆306相互作用对第一夯实板304移动的方向进行限位。
30.往复结构4包括电机401,电机401安装于箱体1的内壁,电机4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02,转动杆4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轮403,电机401带动转动杆402发生转动,转动杆402带动凸轮403对安装板301进行挤压,带动安装板301向下移动,为夯实地面提供动力支持。支撑结构2包括固定框201,固定框201固定安装于箱体1的内底壁,固定框2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2,第二弹簧2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03,伸缩杆203的顶端贯穿出固定框201并与安装板301的底端固定连接,安装板301和凸轮403不接触时,第二弹簧202会带动伸缩杆203向上移动,带动安装板301向上移动,形成往复运动趋势,同时在日常对安装板301起到支撑的作用。
31.平整结构6包括圆杆601,圆杆601的顶端转动连接于箱体1的内顶壁,圆杆601的底端贯穿箱体1并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横板602,两个横板602相互交错呈十字形,两个横板6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平整柱603,圆杆601转动时,会带动两个横板602转动,利用平整柱603对地面不平整的地方进行初步平整,同时能够对较大的杂质进行拨动,便于夯实作业。传动结构5包括横杆501,横杆501转动连接于箱体1的内顶壁,横杆501的一端和转动杆40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502,两个第一锥形齿轮502相互啮合连接,横杆501的另一端和圆杆60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503,两个第二锥形齿轮503相互啮合连接,转动杆402转动时,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502的作用下,横杆501会发生转动,在两个第二锥形齿轮503的作用下,会带动圆杆601转动,从而为平整结构6提供动力,实现夯实作业和平整结构6同步运行。
32.工作原理:推动箱体1移动时,启动往复结构4,电机401带动转动杆402发生转动,转动杆402带动凸轮403对安装板301进行挤压,带动安装板301向下移动,第一弹簧303带动第一夯实板304对地面进行初次夯实,在支撑结构2的作用下,当凸轮403和安装板301不再接触时,安装板301会向上移动,形成往复运动,箱体1继续移动,第二夯实板302跟随安装板301同步移动,对第一夯实板304处理后的地面进行二次夯实,同时在转动杆402转动时,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502的作用下,横杆501会发生转动,在两个第二锥形齿轮503的作用下,
会带动圆杆601转动,会带动两个横板602转动,利用平整柱603对地面不平整的地方进行初步平整。
3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