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配置柔性晾晒袋的晾衣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3: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晾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柔性晾晒袋的晾衣系统。


背景技术:

2.cn210085861u的晾衣架,副晾衣组件的自由端向环形框架的端部外侧方向翻转,副晾衣组件在水平方向上扩展了主晾衣组件的晾晒区域;
3.如cn110016793a的晾晒框,cn213624862u的晾晒组件;
4.上述副晾衣组件及晾晒框上可以晾晒一些袜子、鞋子、枕头等。
5.但也存在着配重增加、整体外观不协调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配重增加、外观不协调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置柔性晾晒袋的晾衣系统。
7.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配置柔性晾晒袋的晾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晾杆和柔性袋体,所述的柔性袋体上密布有可透气透光的网孔;
8.所述的晾杆具有一内腔及供柔性袋体进出的出入口,所述的晾杆内腔中设有卷绕器;
9.所述的柔性袋体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的卷绕器;
10.晾晒状态下,卷绕器释放所述的柔性袋体,使柔性袋体下垂在所述的晾杆下方;
11.收纳状态下,卷绕器卷绕所述的柔性袋体并收拢在晾杆的内腔中。
12.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卷绕器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转动块、固定块、转动弹簧和转筒,所述的转动弹簧与所述的转筒连接;
13.所述的转动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的转动块,所述的转动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的固定块;
14.所述的转动块与所述的第一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块与所述的第二基座固定连接。
15.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卷绕器配置有一锁止卷绕器动作的开关;所述的转动块的周向壁上设有插槽,所述的开关的外端露出于晾杆,开关的内端可插入或退出所述的插槽内。
16.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当卷绕器释放柔性袋体后,所述的开关锁定转动弹簧;以使所述的柔性袋体下垂在所述的晾杆下方;
17.当开关解锁后,转动弹簧驱动转筒将柔性袋体收纳起来。
18.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柔性袋体包括两个对称的柔性片,所述的通孔密布在所述的柔性片上,所述的两个柔性片的上边连接后与卷绕器连接,两个柔性片的底边连接封闭,并在两个柔性片的侧部形成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
19.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柔性袋体的底部设有配重,所述的配重
为所述的两个柔性片的底边连接处设置的横向延伸的拉扯棒。
20.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两个柔性片可相互紧贴形成一片状结构以便于卷绕;
21.对两个柔性片进行扩张后,可形成一容置腔。
22.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柔性片为涤纶网布,涤纶网布的两侧缝制有加强边。
23.另一主题:配置柔性晾晒袋的晾衣系统,包括晾杆和柔性袋体;所述的柔性袋体包括两个对称的柔性片,所述的通孔密布在所述的柔性片上,,两个柔性片的底边连接封闭,并在两个柔性片的侧部形成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所述的晾杆具有一内腔及供柔性袋体进出的出入口,所述的晾杆内腔中设有卷绕器;所述的卷绕器包括转动弹簧及转筒,所述的两个柔性片的上边连接后与转筒连接;
24.晾晒状态下,卷绕器释放所述的柔性袋体,使柔性袋体下垂在所述的晾杆下方;
25.收纳状态下,卷绕器卷绕所述的柔性袋体并收拢在晾杆的内腔中。
26.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卷绕器配置有一锁止卷绕器动作的开关。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晾衣系统上安装有可透气透光的柔性袋体和晾杆,晾杆内安装有可卷绕柔性袋体的卷绕器;在晾晒状态下,卷绕器释放下柔性袋体,待晾晒衣物可通过出入口晾置在柔性袋体内,当需要收纳时,卷绕器可卷绕柔性袋体以使其收拢;柔性袋体晾置衣物,可避免衣物变形,同时也可更贴合、稳定地承托住衣物,且该柔性袋体可通过卷绕器进行收纳或展开,进一步优化柔性袋体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9.图1为晾衣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30.图2为晾衣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31.图3为晾衣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32.图4为柔性袋体被卷绕收纳过程示意图;
33.图5为柔性袋体被卷绕收纳后的示意图;
34.图6为晾衣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
35.图7为卷绕器与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卷绕器与开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
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晾衣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配置柔性晾晒袋的晾衣系统100,包括晾杆c、晾衣组件20和柔性袋体30,柔性袋体30上密布有可透气透光的网孔。
41.晾杆c具有一内腔及供柔性袋体30进出的出入口,晾杆c内腔中设有卷绕器40;柔性袋体30的上端连接于卷绕器40。
42.晾晒状态下,卷绕器40释放柔性袋体30,使柔性袋体30下垂在晾杆c下方;收纳状态下,卷绕器40卷绕柔性袋体30并收拢在晾杆c的内腔中。
43.优选地,该柔性袋体30内包括一容置腔32,待晾晒的衣物置于该容置腔32内,水份和气流可通过柔性袋体30上的通孔进行循环,以便加速对衣物进行干燥;且柔性袋体30晾置衣物,可避免衣物变形,同时也可更贴合、稳定地承托住衣物。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柔性袋体30可通过晾杆c内安装的卷绕器40被卷绕或展开,从而优化柔性袋体30的使用体验。
44.其中具体地说,卷绕器40包括第一基座43、第二基座44、转动块45、固定块46、转动弹簧41和转筒42,转动弹簧41与转筒42连接。
45.转动弹簧41的一端连接于转动块42,转动弹簧41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块46;转动块45与第一基座43转动连接,具体地说,第一基座43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安装孔g1,安装孔g1内固定有转动连接件g,转动块45与转动连接件g转动连接。固定块46与第二基座44固定连接。转筒42供柔性袋体30卷绕,且转筒42受转动弹簧41驱动。
46.卷绕器40配置有一锁止卷绕器40动作的开关50;转动块45的周向壁上设有插槽47,开关50的外端露出于晾杆c,开关50的内端可插入或退出插槽47内。使用时,用户向内按压开关50,以使开关50的内端插入至插槽47内,以限制转动块45转动。
47.若干插槽47均匀分布在转动块45的周向壁上,插槽47的槽口尺寸与开关50的尺寸相当,以使开关50可顺利并牢固地卡入在插槽47内,以对转动块45进行固定。
48.当卷绕器40释放柔性袋体30后,开关50锁定转动弹簧41;以使柔性袋体30下垂在晾杆c下方;当开关50解锁后,转动弹簧41驱动转筒42将柔性袋体30收纳起来。
49.更为优选的是,柔性袋体30包括两个对称的柔性片31,通孔密布在柔性片31上,两个柔性片31的上边e1连接后与卷绕器40连接,两个柔性片31的底边e2连接封闭,并在两个柔性片31的侧部形成第一出入口a1和第二出入口a2。
50.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时,两个柔性片31可相互紧贴形成一片状结构以便于卷绕;对两个柔性片31进行扩张后,可形成一容置腔32。
51.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柔性袋体30的底部设有配重d,配重d为两个柔性片31的底边e2连接处设置的横向延伸的拉扯棒d1。配重d的存在更利于柔性袋体30下垂,以便晾晒衣物;且柔性袋体30底部存在配重,也可更便于被卷绕器40卷绕。
52.优选地,该柔性片31为涤纶网布,涤纶网布的两侧缝制有加强边f。
53.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晾杆c上安装多个柔性袋体30及用于卷绕柔性袋体30的卷绕器40。柔性袋体30可沿晾杆c的长度方向布置,即优选柔性袋体30的第一开口a1和第二开口a2朝向晾杆c的长度方向。当然,柔性袋体30的两个开口朝向也可以与晾杆c的长度方向呈一定夹角。
54.本发明旨在说明,晾衣组件20上安装有可透气透光的柔性袋体30,晾衣组件20的载体21上安装有可卷绕柔性袋体30的卷绕器40;在晾晒状态下,卷绕器40释放下柔性袋体30,待晾晒衣物可通过出入口a晾置在柔性袋体30内,当需要收纳时,卷绕器30可卷绕柔性袋体30以使其收拢;柔性袋体30晾置衣物,可避免衣物变形,同时也可更贴合、稳定地承托住衣物,且该柔性袋体30可通过卷绕器40进行收纳或展开,进一步优化柔性袋体30的使用体验。
5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联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6.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配置柔性晾晒袋的晾衣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