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盒盖及应用该盒盖的环保保温餐盒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4: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盒盖及应用该盒盖的环保保温餐盒。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外卖平台下单购买饮料、快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次性餐盒的需求量也呈数倍增长。市面上流通的一次性环保餐盒主要有塑料类,纸类、淀粉类及稀有金属类等,环保餐盒的结构通常包括盒盖和盒体,盒盖和盒体扣合保证环保餐盒的基础密封性能,为提升环保餐盒的保温性能,大多数环保餐盒生产厂家均致力于盒体结构的改进,而忽略了盒盖的保温,并且对盒体结构的改进主要在于多层复合保温材料,各层粘接在一起不可分割,导致不同的材料难以分离,不利于材料的分类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环保保温餐盒。
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盒盖,其包括保温外盖和防水内盖,所述保温外盖和防水内盖均为具有盖口和容置腔的盖体,所述保温外盖的内侧周壁上绕设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底部伸出所述保温外盖的盖口,所述防水内盖与所述保温外盖对扣,所述定位条自所述防水内盖的盖口一侧嵌入所述防水内盖内;所述保温外盖与防水内盖的外侧包绕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上沿所述防水内盖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固定带易撕拉条,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带易撕拉条上方的部分为第一固定带的上部,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带易撕拉条下方的部分为第一固定带的下部,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上部和所述保温外盖粘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下部和所述防水内盖粘接固定。
5.本实用新型目的一实现的盒盖保温效果佳,且保温外盖与防水内盖可拆解分离,利于分类回收利用。
6.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环保保温餐盒。
7.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二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保保温餐盒,其包括相互扣合的盒身及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盒盖。
8.进一步地,所述盒身包括防水内盒、外盒和外层,所述防水内盒嵌设于所述外盒内,所述防水内盒的盒口略突出于所述外盒的盒口外,所述外层包绕于所述外盒的外周壁上,所述外层的上端侧沿所述外盒的周向设置有外层易撕拉条,所述外层的所述外层易撕拉条的上易撕拉线以上的部分和所述防水内盒的盒口粘接固定,所述外层的所述外层易撕拉条的下易撕拉线以下的部分和所述外盒粘接固定。
9.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内盒的盒口的边沿向下弯折形成卷边部,所述卷边部的下端部与所述防水内盒的外侧周壁不接触,所述防水内盒内嵌固定于所述外盒内且所述外盒的
盒口的边沿嵌入所述卷边部与所述防水内盒的外侧周壁之间的间隙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呈上大下小的四棱台状。使得各个盒身易于叠加放置,节省收纳空间。
11.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内盖的底部沿该底部的周向向下向内延伸出一凸台,所述凸台内嵌固定于所述防水内盒的盒口内。
12.进一步地,所述环保保温餐盒还包括一条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置于所述保温外盖的上表面并与所述保温外盖贴合,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至所述外层的外侧,第二固定带的两端侧分别横向设置有一条第二固定带易撕拉条,各所述第二固定带的所述第二固定带易撕拉条的下易撕拉线以下的部分和所述外层粘接固定。
13.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内盖与外层的外侧包绕有第三固定带,所述第三固定带上沿所述防水内盖的周向设置有第三固定带易撕拉条,所述第三固定带的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带易撕拉条上方的部分为第三固定带的上部,所述第三固定带的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带易撕拉条下方的部分为第三固定带的下部,所述第三固定带的上部和所述防水内盖粘接固定,所述第三固定带的下部和所述外层粘接固定。
14.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的底部中心粘接有一手提带,手提带的长度以手提带的两端可绕过所述外层并于所述保温外盖的上方相接触为限,所述手提带的两端分别自所述外层的底部两侧伸出,所述手提带与所述外层的外侧周壁部分粘接固定,所述手提带伸出所述外层的外侧周壁的部分为所述手提带的两个活动端,两个所述活动端上于手提带的两端相接触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手提孔,每个活动端折叠后与该活动端所在侧的手提带固定于所述外层上的部分固定。
15.进一步地,任意一个手提孔的最靠近手提带的端部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可折叠的舌片。
16.本实用新型目的二实现的环保保温餐盒,其提升了盒盖的保温性能,且当盒盖内外层材质不同时,可通过撕开第一固定带的第一固定带易撕拉条将内外层分开,利于垃圾的分类回收,为绿色环保的一次性餐盒。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盒身的爆炸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盒盖的爆炸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环保保温餐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手带呈折叠状态的所述环保保温餐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3.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环保保温餐盒,其包括相互扣合的盒身1及盒盖2;所述盒身1包括防水内盒11、外盒12和外层13,所述防水内盒11的盒口111的边沿向下弯折形成卷边部112,所述卷边部112的下端部1121与防水内盒11的外侧周壁113不接触,所述防水内盒11
内嵌固定于所述外盒12内且所述外盒12的盒口121的边沿嵌入所述卷边部112与所述防水内盒11的外侧周壁113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外层13呈上大下小的四棱台状,所述外层13包绕于所述外盒12的外周壁122上,所述外层13的上端侧沿所述外盒12的周向设置有外层易撕拉条131,所述外层13的所述外层易撕拉条131的上易撕拉线1311以上的部分和所述防水内盒11的所述卷边部112粘接固定,所述外层13的所述外层易撕拉条131的下易撕拉线1312以下的部分和所述外盒12粘接固定。
24.所述盒盖2包括保温外盖21和防水内盖22,所述保温外盖21和防水内盖22均为具有盖口和容置腔的盖体,所述保温外盖21的内侧周壁上绕设有定位条23,所述定位23条的底部伸出所述保温外盖21的盖口211,所述防水内盖22与所述保温外盖21对扣,所述定位条23自所述防水内盖22的盖口221一侧嵌入所述防水内盖22内;所述保温外盖21与防水内盖22的外侧包绕有第一固定带24,所述第一固定带24上沿所述防水内盖22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固定带易撕拉条241,所述第一固定带24的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带易撕拉条241上方的部分为第一固定带的上部242,所述第一固定带24的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带易撕拉条241下方的部分为第一固定带的下部243,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上部242和所述保温外盖21粘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下部243和所述防水内盖22粘接固定。
25.所述第一固定带24的所述第一固定带易撕拉条241的上易撕拉线2411以上的部分和所述保温外盖21粘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带24的所述第一固定带易撕拉条241的下易撕拉线2412以下的部分和所述防水内盖22粘接固定;所述防水内盖22的底部222沿该底部222的周向向下向内延伸出一凸台223,所述凸台223内嵌固定于所述防水内盒11的盒口111内。
26.进一步地,所述环保保温餐盒还包括一条第二固定带3,所述第二固定带3置于所述保温外盖21的上表面并与所述保温外盖21贴合,所述第二固定带3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至所述外层13的外侧,第二固定带3的两端侧分别横向设置有一条第二固定带易撕拉条31,各所述第二固定带3的所述第二固定带易撕拉条31的下易撕拉线311以下的部分和所述外层13粘接固定。
27.进一步地,所述外层13的底部中心粘接有一手提带4,手提带4的长度以手提带4的两端可绕过所述外层13并于所述保温外盖21的上方相接触为限,所述手提带4的两端分别自所述外层13的底部两侧伸出,所述手提带4与所述外层13的外侧周壁132部分粘接固定,手提带4伸出所述外层13的外侧周壁的部分为所述手提带的两个活动端41,每个活动端41折叠后与该活动端所在侧的手提带4固定于所述外层13上的部分点胶固定,两个所述活动端41上于手提带的两端相接触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手提孔42,其中一个手提孔42的最靠近手提带的端部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可折叠的舌片43。
28.本实施例所述防水内盖和防水内盒由铝材冲压而成,保温外盖、外盒以及外侧由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瓦楞纸制得,其他部件均采用食品级木浆纸加工而成。
29.本实施例所述环保保温餐盒的装配方法如下:
30.1、装配盒盖:先将保温外盖与定位条组装成一体,再将保温外盖与防水内盖对扣,且所述定位条自所述防水内盖的盖口一侧嵌入所述防水内盖内,最后实用第一固定带将防水内盒和防水内盖固定成一体。
31.2、装配盒身:先将防水内盒嵌入外盒,而后将外层包绕于所述外盒的外侧周壁上并以外层易撕拉条为分界线分别与外盒以及防水内盒粘接固定。
32.3、将防水内盖嵌入防水内盒的盒口内。
33.4、将第二固定带包绕于防水内盖与外层的外侧,并以第二固定带易撕拉条为分界线将第二固定带与所述防水于餐盒的底部,各活动端所在侧的手提带固定于所述外层上的部分点胶固定。
34.粘接过程中使用的胶水均为水溶性的环保胶水。
35.当要拆解所述环保保温餐盒时,先撕开第二固定带使防水内盖与防水内盒分离,由此实现盒盖和盒身的分离,撕开第一固定带易撕拉条可进一步将防水内盖和保温外盖进一步分离,撕开外层易撕拉条可进一步将外层与防水内盒分离,由此实现保温餐盒各部分根据材质不同分类回收。
36.本实施例所述防水内盒的所述盒口的边沿结构不限于实施例所示,只要所述防水内盒的所述盒口伸出外盒的上端开口,即可实现外层与防水内盒和外盒的粘接固定,增设卷边部则可以增加防水内盒与外盒固定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盒盖结构不限于实施例所示,保温外盖和防水内盖形成的双层盒盖结构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盒盖的保温性能;所述防水内盖的结构不限于实施例所示,所述防水内盖的略微倾斜的凸台与四棱台状的防水内盒配合,使防水内盖与防水内盒的固定结构更为稳固,密封性更好;四棱台状的杯身则使得各个杯身易于叠加放置,节省收纳空间;所述第二固定带将所述防水内盖和所述外层连成一体,防止防水内盖受到振动时从防水内盒脱出;所述手提带使得餐盒更为便携,各活动端所在侧的手提带固定于所述外层上的部分点胶固定实现了出厂时活动端的收纳,舌片则增大了手与手提孔的接触面,减小手提餐盒时的摩擦;所述盒盖和盒身的固定不限于使用第二固定带,还可以在所述防水内盖与外层的外侧包绕第三固定带,所述第三固定带上沿所述防水内盖的周向设置有第三固定带易撕拉条,所述第三固定带的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带易撕拉条上方的部分为第三固定带的上部,所述第三固定带的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带易撕拉条下方的部分为第三固定带的下部,所述第三固定带的上部和所述防水内盖盖粘接固定,所述第三固定带的下部和所述外层粘接固定。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