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双面成像的薄膜显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01: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屏幕显示器结构,特别是一种可具有双面成像,且可维持双面成像之影像的清晰度与降低其双面成像间干扰的薄膜显示器结构。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的是,发光二极体(led)单元是一种具有高发光亮度的背光源,因此,现今大部分的灯具、智能型手机、甚至智能电视等电子产品所采用的背光源都会使用到发光二极体。由于发光二极体在亮度、功耗、可视角度、以及刷新速率等方面,都极具优势,因此,现有技术透过利用发光二极体薄膜的制程技术,可以制造出比以往更为轻薄、发光亮度更高、且成像更为清晰的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装置。
3.一般而言,现有的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装置,其系由为数众多的发光二极体单元排列组成的一种显示器件,该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装置系采用低电压扫描驱动,并且具有:低耗电、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高发光亮度、故障率低、视角大、以及可视距离远等特点。基于现有的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装置,大抵而言,约可提供宽达160
°
以上的视角,并可以用以显示各种文字、数字、彩色图像及动画讯息,不仅可以播放电视、录像、亦可以呈现影音压缩光盘(vcd)、数字多功能光盘(dvd)等彩色视频讯号,因此,已被广泛使用于电子广告牌、智能型大众交通等显示屏幕的成像应用中。
4.一般来说,常见的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装置,其成像面系为单面成像的,也就是只能展示单一面的信息内容,而随着显示制程技术的不断演进,双面透明的发光二极体显示屏幕也逐渐地受到瞩目而蓬勃发展起来。大抵来说,双面成像的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装置,其系可以透过使用两块以上的显示屏幕叠加,以在其前、后两面都可以播放数据讯息平面,打破了传统发光二极体透明屏幕单一的表现形式和经营模式。举例而言,可以提供双面成像的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装置,一般可被应用于大型商场的内部中心区域,以方便两边来往的人群皆可观看,除此之外,也可以当做发光二极体之玻璃屏幕墙饰来使用,在其内面提供建筑内的人群观看,在其外面则提供户外来往的人群观看。再更进一步而言,双面成像的发光二极体显示屏幕当然还有更多场景可以应用,例如:智慧型的大众交通工具,其系可以藉由双面成像的发光二极体显示屏幕,以同时提供:「车外的广告需求」,以供车外人群所观看,以及「车内的行车信息」,以供车内的乘客可参考行车信息或路线规划等讯息。
5.不过,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由于现有双面成像的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装置多是透过两块以上的显示屏幕叠加,方可在其前、后两面都可以实现成像之目的,而目前已知这些前视、以及背视的成像影像,通常都会因光学性质上的互相干扰,而造成影像的不清晰,甚至造成影像失真,导致显示屏幕影像的模糊与降低透视度等问题,反而影响到显示屏幕的显示效果,使得观看者之观看效果不佳,失去使观看者足够正确且轻易地判读其信息内容之目的。
6.是以,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系有感于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之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之,并配合学理之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新颖且有效改善上述
缺失之本发明,其系揭露一种改良后之薄膜显示器结构,其系不仅可提供有双面成像,且能维持双面成像之影像的清晰度与降低其干扰之发明功效。以下,关于本发明具体之架构及实施方式将详述于下。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习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之一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的薄膜显示器结构,其系针对现行的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屏幕作一改良,相较于现有技艺,本发明系采用两种不同的偏光元件,分别贴附于发光源之前、后表面,使发光源所发射出之光线可独立区分为前视与背视之影像,藉此实现双面不同影像显示之发明功效。
8.本发明之又一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可具有双面成像的薄膜显示器结构,其系藉由设置两种不同的偏光元件:反射式偏光元件与线性式偏光元件,使反射式偏光元件贴附于发光源之前表面,线性式偏光元件贴附于发光源之后表面,并设计反射式偏光元件之穿透轴与线性式偏光元件之穿透轴互为正交。通过此等技术方案,发光源所发射出之光线便可经过反射式偏光元件之穿透轴与反射轴,穿透产生一前方影像,之后,再经由反射轴之反射后通过位于发光源之后表面的线性式偏光元件,产生背面影像,缘此完成薄膜显示器可具有双面影像显示之视觉效果。
9.本发明之再一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可具有双面成像的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结构,利用本发明所揭露之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杂散光,同时提升双面影像显示的对比度与分辨率,解决先前技术中双面影像多有干扰而使影像模糊或失真等问题。除此之外,本发明所揭露之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结构亦可与触控功能作一结合,以更进一步地广泛应用于触控产品及其领域,藉此确信可增进本发明之产业效益与产业应用性。
10.鉴于以上,本发明主要系揭露一种薄膜显示器结构,其系为一种可提供双面成像之薄膜显示器结构,包括有:一发光源、一反射式偏光元件、一基底层、以及一线性式偏光元件。其中,发光源系具有一前表面与相对于该前表面之一后表面,反射式偏光元件系贴附于该发光源之前表面。
11.基底层系设置于该发光源之后表面,并且,基底层系包括一基板与至少一布置走线层。所述的线性式偏光元件系贴附于该基底层之后方,其中,反射式偏光元件之穿透轴与线性式偏光元件之穿透轴系互为正交,使发光源所发射出之光线系经过所述的反射式偏光元件产生一前方影像,并藉由反射式偏光元件之反射后经过所述的线性式偏光元件产生一背面影像。
12.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其中,所述的布置走线层系可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之基板的一上表面,使所述的布置走线层系设置于发光源与基板之间。
13.或者,所述的布置走线层亦可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之基板的一下表面,使所述的布置走线层系设置于基板与线性式偏光元件之间。
14.又或者,根据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布置走线层亦可选择性地同时设置于基板之上表面与下表面,在此较佳实施例中,则一布置走线层系设置于基板之上表面,使所述的布置走线层系设置于发光源与基板之间,同时,另一布置走线层系设置于基板之下表面,使所述的布置走线层系设置于基板与线性式偏光元件之间。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此二布置走线层可具有相同或相异的走线分布趋势或走线分布密度,本发明并不以此等走线
的分布密度之数值或分布态样为限制。大抵而言,该至少一布置走线层系可用于提供所述之发光源的电源或讯号源,并且,该至少一布置走线层系包括复数条走线,其中,所使用走线之材质系可选择为金属材质抑或是非金属材质,则皆可用于实现本发明薄膜显示器结构提供有双面成像之发明功效。
15.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方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之发光源系可包括有复数个发光二极体,该些发光二极体所发射出之光线系具有一第一极化方向与一第二极化方向,其中,第一极化方向与第二极化方向系互为正交,且该第一极化方向与该第二极化方向系为可切换的。其中,当该第一极化方向系为s偏振时,该第二极化方向系为p偏振。当该第一极化方向系为p偏振时,该第二极化方向系为s偏振。
16.缘此,在此实施例中,当反射式偏光元件系允许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则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系用以成像所述的前方影像。在此情况下,则所述的背面影像则系由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所成像。
17.另一方面而言,当反射式偏光元件系允许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则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系用以成像所述的前方影像。在此情况下,则所述的背面影像则系由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所成像。大抵而言,根据本发明上揭所举之诸等实施态样,发光源所发射出之光线系首先经过所述的反射式偏光元件之穿透轴产生所述的前方影像,之后,该光线再藉由所述的反射式偏光元件之反射轴的反射后经过后方的线性式偏光元件,以产生所述的背面影像,在此情况下,则所述的前方影像与背面影像之成像时间系具有一时间差。
18.在一实施例中,当前方影像与背面影像之画面帧率为每秒成像120张以上之影像时,则该时间差系可控制在小于0.008秒的范围之内。
19.更进一步而言,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则所述之发光源亦可选择性地包括有复数个发光二极体,且该些发光二极体系可分为一第一组发光二极体与一第二组发光二极体,其中,第一组发光二极体所发射出之光线系具有一第一极化方向,第二组发光二极体所发射出之光线系具有一第二极化方向,所述的第一极化方向与第二极化方向系互为正交。其中,当所述的第一极化方向系为s偏振时,第二极化方向系为p偏振。当所述的第一极化方向系为p偏振时,第二极化方向系为s偏振。
20.缘此,在此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组发光二极体与第二组发光二极体系可同时被点亮,使第一极化方向与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系分别用以成像所述的前方影像与背面影像。在此情况之下,则所述的前方影像与背面影像系为同时成像,使前方影像与背面影像之成像时间系不具有时间差。
21.又更进一步来说,就实际应用层面端而言,为了因应不同显示器结构之使用规范及成像需求,则所述之发光二极体中的第一组发光二极体与第二组发光二极体中的其中一组系可选择性地被点亮,以成像前方影像与背面影像中的其中之一者。
22.在一实施态样中,当所述之发光二极体中仅有该第一组发光二极体被点亮,且反射式偏光元件系允许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系仅有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成像所述的前方影像。
23.在另一实施态样中,当所述之发光二极体中仅有该第一组发光二极体被点亮,不过,反射式偏光元件系允许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则系仅有背面影像被成像,且该背面影像系由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所成像。
24.另一方面而言,在本发明之又一实施态样中,当所述之发光二极体中仅有该第二组发光二极体被点亮,且反射式偏光元件系允许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系仅有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成像所述的前方影像。
25.相对地,在本发明之再一实施态样中,当所述之发光二极体中仅有该第二组发光二极体被点亮,不过,反射式偏光元件系允许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则系仅有背面影像被成像,且该背面影像系由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所成像。
26.缘此,根据本发明上列所揭露之种种多样化的实施方式及其实施态样,可以显见,本发明主要系藉由设计两种不同的偏光元件:反射式偏光元件与线性式偏光元件,使反射式偏光元件贴附于发光源之前表面,线性式偏光元件贴附于发光源之后表面,并设计反射式偏光元件之穿透轴与线性式偏光元件之穿透轴互为正交,利用此等技术特征,使发光源所发射出之光线系经过所述的反射式偏光元件产生一前方影像,并藉由反射式偏光元件之反射后经过所述的线性式偏光元件产生一背面影像,由此,实现本发明所揭露薄膜显示器结构可提供双面成像且影像互不干扰之发明目的,有效解决了先前技术中所揭之种种缺失。
27.藉由此设计,本发明所揭露之薄膜显示器结构,自然可利用此等两种不同的偏光元件,分别贴附于发光源之前、后表面,使发光源所发射出之光线可独立区分为前视与背视之影像,藉此实现双面不同影像显示之发明功效,同时降低习知双面成像影像间可能产生的杂散干扰与模糊不清等问题,确实地改善现有技术尚存之诸多缺失。
28.在底下的实施方式内容中,本技术人系进一步地藉由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附图详加说明,当可使本领域之技术人士更加容易地了解本发明之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之功效。
附图说明
29.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之具有双面成像的薄膜显示器结构其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之具有双面成像的薄膜显示器结构其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第三实施例之具有双面成像的薄膜显示器结构其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具有双面成像的薄膜显示器结构,其光学成像路径之示意图。
33.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通过时间分割显示以完成双面成像之示意图。
34.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通过不同极化方向之发光二极体以完成双面成像之示意图。
35.附图标记为:
36.11

前表面
37.12

后表面
38.15

基板
39.16

布置走线层
40.21

发光二极体
41.31

第一组发光二极体
42.32

第二组发光二极体
43.100,100a,100b

薄膜显示器结构
44.101

发光源
45.131

反射式偏光元件
46.150

基底层
47.171

线性式偏光元件
48.fg1

前方影像
49.bg1

背面影像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上有关于本发明的内容说明,与以下的实施方式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有关本发明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附图作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51.承以前列先前技术所举,由于现有双面成像的发光二极体薄膜显示器装置,其前视与背视的成像影像常会因互相干扰,而导致影像不清晰与模糊等问题。为了改善此等缺失,本发明遂针对这些种种问题提出一种较佳的改良设计,其系为一种创新的薄膜显示器结构,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其系为根据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之薄膜显示器结构其结构示意图,此种薄膜显示器结构100系可提供有双面成像之功能,如本发明图1所示,薄膜显示器结构100包括有一发光源101,该发光源101系具有一前表面11与相对于该前表面11之一后表面12。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发光源101之前表面11系贴附有一反射式偏光元件131,该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例如可为一apf(advance polarizer film)偏光片,并具有一穿透轴与一反射轴。发光源101之后表面12系设置有一基底层150,其中,所述的基底层150例如可包含有一基板15与至少一布置走线层16。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基板15之材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聚酯(pet)或透明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基板。
52.在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布置走线层16系邻近设置该基板15并位于该基板15之一上表面,使该布置走线层16系设置于该发光源101与基板15之间。为了详尽解释本发明之技术特征,故在本发明之此第一实施例中,其系以布置走线层16设置于基板15之一上表面作为一示性例进行说明,惟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其系揭露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之薄膜显示器结构之结构示意图,则在此第二实施例中,薄膜显示器结构100a之布置走线层16亦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基板15之一下表面。又或者是,根据本发明一第三实施例所公开之薄膜显示器结构之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则本发明所揭露之薄膜显示器结构100b之布置走线层16亦可较佳地,同时设置于基板15之上表面与下表面而形成一种双层设计。大抵而言,布置走线层16系用以提供该发光源101之电源或讯号源,以藉此降低习见金属导线的使用及密度,同时,亦可以满足光学或电学上的性能指针。
53.除此之外,针对布置走线层16所使用之走线的材质,本发明系揭露该些走线除了可为常见的金属材质,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中,该些走线亦可以选用为非金属材质。由于一般常见的布置走线,也就是金属网格的材料系为金属,因此,难以避免的是,材料在储存
或制程的环境下,金属的表面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反应,像是氧化反应,或是在特殊的环境下,更可能会因为与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进而降低了金属网格的导电能力。有鉴于此,为了有效避免此等缺失,则本发明提出也可以通过使用非金属的材质来制作布置走线层16中所设计使用的走线,更进一步地提升本发明之发展性与产业应用性。大抵来说,本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之人士当可在本发明所教示之技术思想下自行修饰其变化例,包括:布置走线层16之设置数量、形成位置、以及其中所包含走线之材质等细节;惟在本发明之均等且不脱离本发明之发明精神下,仍应隶属于本发明之发明范畴。
54.之后,一线性式偏光元件171系贴附于所述基底层150之后方,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该线性式偏光元件171例如可为一lp(linear polarizer)偏光片,并具有一穿透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穿透轴与线性式偏光元件171之穿透轴系互为正交,有鉴于此设计概念,请同时配合参阅本发明图4所绘制之光学成像路径之示意图,如此一来,当发光源101所发射出之光线经过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穿透轴时,系可在发光源101之前表面产生一前方影像,并且,该光线系藉由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反射轴的反射后经过后方的线性式偏光元件171的穿透轴,于此,在发光源101之后表面亦生成一背面影像。
55.详细而言,根据本发明所揭露之发明概念,本技术人系提供以下至少二种实施态样来实现本发明能双面成像之发明目的。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其系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通过时间分割显示以完成双面成像之示意图。其中,所述的发光源101系包括复数个发光二极体21,这些发光二极体21所发射出之光线系具有一第一极化方向与一第二极化方向,第一极化方向与第二极化方向系互为正交,一般而言,当光线以非垂直角度穿透光学元件(如分光镜或偏光片)的表面时,反射和透射特性均依赖于偏振现象。在此种情况之下,使用的坐标系是用含有输入和反射光束的那个平面来定义的。如果光线的偏振向量在这个平面内,则称为p偏振;如果偏振向量系垂直于该平面,则称为s偏振。大抵而言,任何一种输入偏振状态都可以表示为s偏振光和p偏振光分量的向量和。因此,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举例来说,当所述的第一极化方向系为s偏振时,则第二极化方向系为p偏振。至于,当第一极化方向系为p偏振时,第二极化方向则系为s偏振。在本发明所公开时间分割显示(图5)之实施例中,其中该等发光二极体21所发射出之光线,其第一极化方向与第二极化方向系为可切换的,而其切换的机制例如可通过控制器或开关元件等来实现。
56.缘此,当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穿透轴系允许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则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系可以用以成像所示的前方影像fg1,之后,藉由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反射轴的反射,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便通过线性式偏光元件171之穿透轴而成像出所示的背面影像bg1。
57.同样地,若当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穿透轴系允许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则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系用以成像所示的前方影像fg1;之后,再藉由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反射轴的反射,使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线性式偏光元件171之穿透轴而成像出所示的背面影像bg1。
58.在本发明之此时间分割显示之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发光源所发射出之光线系首先经过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产生前方影像fg1,之后,光线再藉由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反射后经过位于后方的线性式偏光元件171,以在其背面产生背面影像bg1,在此情况下,所述的前方影像fg1与背面影像bg1之成像时间系具有一时间差。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其
中,当前方影像fg1与背面影像bg1之画面帧率(frame rate)为每秒成像120张以上之影像时,则所述的时间差系可控制在小于0.008秒之内。
59.另一方面而言,请进一步参阅图6所示,其系揭露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通过不同极化方向之发光二极体以完成双面成像之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则发光源101所包括之复数个发光二极体,系可分为第一组发光二极体31与第二组发光二极体32,其中,所述的第一组发光二极体31所发射出之光线系具有一第一极化方向,至于第二组发光二极体32所发射出之光线则具有第二极化方向,该第一极化方向与该第二极化方向系互为正交。同样地,当所述的第一极化方向系为s偏振时,则第二极化方向系为p偏振。抑或是,当第一极化方向系为p偏振时,则第二极化方向系为s偏振。本发明并不以第一、第二极化方向系为s偏振、p偏振,或是p偏振、s偏振为限制,本领域具通常知识之技术人士自然可根据公知常识或其实际成像之需求来自行设计之,本发明当不以此为限。
60.根据本发明之技术方案,在此图6中所揭,具有不同极化方向之发光二极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组发光二极体31与第二组发光二极体32系可同时被点亮,使第一极化方向与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系分别用以成像所示的前方影像fg1与背面影像bg1。值得注意的是,与前述(图5)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此实施例中所成像的前方影像fg1与背面影像bg1系为同时成像的,换言之,前方影像fg1与背面影像bg1之成像时间系不具有时间差。
61.再更一步而言,由于考虑到产品的多样性与各种成像需求的可能性,有鉴于此,本发明亦可选择性地仅点亮该些发光二极体中的第一组发光二极体31与第二组发光二极体32中的其中一组(也就是说,不一定需要同时点亮第一组发光二极体31与第二组发光二极体32),视需求选择性地仅点亮第一组发光二极体31或第二组发光二极体32亦为可行的,并藉由此技术手段选择性地仅成像前方影像fg1与背面影像bg1中的其中之一者。
62.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态样中,当该些发光二极体中仅有第一组发光二极体31被点亮,并且,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穿透轴系允许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则仅有该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成像所示的前方影像fg1。
63.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态样中,当该些发光二极体中仅有第一组发光二极体31被点亮,不过,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穿透轴系允许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在此情况下,则仅有背面影像bg1被成像,且该背面影像bg1系会由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所成像。
64.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态样中,当该些发光二极体中仅有第二组发光二极体32被点亮,并且,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穿透轴系允许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此时,仅有该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成像所示的前方影像fg1。
65.在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实施态样中,当该些发光二极体中仅有第二组发光二极体32被点亮,不过,反射式偏光元件131之穿透轴系允许第一极化方向之光线通过时,在此情况下,则仅有背面影像bg1被成像,且该背面影像bg1系会由第二极化方向之光线所成像。
66.大抵而言,根据本发明所公开之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之通常人士或显示器面板装置之设计开发者皆可根据其实际产品的需求而自行设计之,惟在不脱离本发明之发明精神下,仍应隶属于本发明之发明范畴。
67.因此,鉴于上述种种本发明所列举之诸多种的实施态样,本发明之重要核心概念乃在于:利用两种具有相互正交属性的光学功能材料,并将其分别各自贴附于发光源的前、后表面,藉此便可产生两种显示影像效果及其双面成像影像。根据本发明所揭露之技术方
案,此等光学功能材料可以是模材(例如:apf、lp、qwp)、或其他光学薄膜等等,藉由设计位于发光源之前、后表面之光学功能材料的穿透轴互为正交,可以有效地减少杂散光,降低双面影像之间的光学干扰,并由此提升所成像影像之对比度与分辨率,大幅改善先前技术成像模糊不清之缺失。
68.除此之外,基于满足与因应不同显示器装置的需求与多样性,本发明更可进一步地通过时间分割的方式,将显示信息分割到两组以上的系统与观察者。抑或是,本发明也可通过采用不同偏振与极化方向的光源,将其投影至不同的显示目的上。可以确立的是,通过本发明所公开之技术特征及其技术手段,可有效地使发光源可独立区分为前视与背视之影像,并且,应用本发明所实现之双面影像显示,其系可运用于智能型大众交通,同时提供车外广告需求,或车内行车信息等之应用,广泛提升本发明之应用性与符合市场需求。
69.是以,鉴于以上所述,可明显观之,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发明所揭露之新颖的薄膜显示器结构,不仅可具有双面成像之发明功效,更可以有效避免前方影像与背面影像之间的相互干扰,与现有技艺比较之下,仍可维持较佳的影像成像质量与影像分辨率,成功地解决先前技术中尚存的问题,经证实可降低明显的杂散光比,并且实现显著且更有效益的发明功效。
70.值得提醒的是,根据本发明所教示之技术方案,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当可在其实际实施层面上自行变化其设计,而皆属于本发明之发明范围。本发明在前述段落中所列举出之数个示性例,其目的是为了善加解释本发明主要之技术特征,而使本领域人员可理解并据以实施之,惟本发明当不以该些示性例为限。
71.除此之外,根据本发明所揭露之具有双面成像的薄膜显示器结构,亦可广泛兼用于不限于光源是否为二极体元件的显示器装置上,皆可应用本发明,唯本发明所能应用之范畴亦不以此为限。
72.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揭露之技术方案,确实具有极佳之产业利用性及竞争力。显见本发明所揭露之技术特征、方法手段与达成之功效系显著地不同于现行方案,实非为熟悉该项技术者能轻易完成者,故应具备有专利要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