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0: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生产装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


背景技术:

2.水龙头是水阀的通称,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其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老式铸铁工艺发展到电镀旋钮式,又发展到不锈钢单温单控水龙头、不锈钢双温双控龙头、厨房半自动龙头,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水龙头,都会从材质、功能、造型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单从水龙头的生产工艺流程上讲,大多为,铜锭

溶解

浇铸

铸后清理

铸品检验

机械加工

公差检验

试漏

研磨

表面检验

电镀

组装

试水试漏

成品检验

包装,等过程,显然,对于水龙头的加工生产组装环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水龙头自身结构的稳定性,而其中影响最为关键的则为水龙头组装设备或整个组装系统的设置,原因在于,不同构造的水龙头并非采用相同配置的组装设备即可完成,对于组装零部件不相同的水龙头,必须要设置合理的组装设备或组装系统来满足该类型水龙头的组装需求。
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实施之组装系统所针对的水龙头类型可参考如图6所示,其结构包括手柄101、装饰盖102、压盖103、阀芯104、管件主体105、起泡器106以及牙管垫片107、o形圈108、不锈钢牙管109,由于这一类水龙头构造并非如传统水龙头相同,由于增加了很多垫片、盖体、以及密封圈等组件,其在组装生产时肯定需要另外配置用于为压盖103、牙管垫片107、以及不锈钢牙管109等组件进行适应性装配的机械装置,然后才能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针对这类水龙头进行装配的流水线组装设备或流水线组装系统。
4.然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研发人员针对以往同类的水龙头组装设备或组装系统相应技术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即便是在人机结合进行组装的前提下,也没有利用现有的加工机构装配形成用于满足组装该类水龙头的设备,也就是说,以往的组装设备或组装系统无法与该类水龙头组装相匹配,具体因素分析如下:
5.⑴
由于工厂一般都是在其中的某些劳动强度较大、条件较差的加工单元中导入机器人或机械设备来促成半自动组装,现有的可尝试用于该类水龙头组装的设备仍然是以单元级自动化加工设备或专机形式组成,且因这些组装机构位置设置不明确及组装系统设置不完善,目前还无法实现该类水龙头加工的整线自动化,各个子系统的设置也较为零散,无法形成一套利于顺畅有序组装的组装系统,技术人员不知晓具体机械机构设置在何位置处;
6.⑵
由于系统设备的装配工位有限,无法根据产品不同进行工位组合选配,即便徒增劳动力也未必能确保产品品质,性价比较低;
7.⑶
若针对该构造的水龙头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更加不利于进行产品测试,由于组装完成的产品一般利用水和人眼观察的方式进行测试,属于纯粹的人工作业组装,效率较低,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况且组装完成的产品利用水和人眼观察的方式进行测试,容易造成误判,测试完的产品会有水残存在内部,增加了后续工作复杂度;
8.⑷
由于长久地无法针对该构造的水龙头形成一种提高自动化组装效率的设备,更
加制约着比该类水龙头构造更加复杂的水龙头的装配技术。
9.综合以上论述,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常规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对水龙头生产组装系统提出进一步优化,采用能够与不同零部件组装环节相对应匹配的若干上料组装机构并依次将这些组装机构合理的布局在流水线生产设备的不同位置,来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以及组装效率的流水式自动化组装系统,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且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因而,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缓解、部分解决或完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也是为了满足水龙头生产组装技术领域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10.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采用能够与不同零部件组装环节相对应匹配的若干上料组装机构并依次将这些组装机构合理的布局在流水线生产设备的不同位置,来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与组装效率的流水式自动化组装系统,来确保该类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2.一种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其基于若干水平台面布局形成流水线组装系统,用于促使水龙头各个组件组装为成品,该组装系统一端的水平台面设置人工上料区域,该组装系统包括:
13.前段主件装配区域,其与人工上料区域相邻,用于组装水龙头产品的手柄、装饰盖、压盖、阀芯以及起泡器,包括沿着组装系统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阀芯上料组装机构、起泡器上料组装机构、装饰盖上料组装机构以及手柄上料组装机构,其中,阀芯上料组装机构与起泡器上料组装机构之间增设一压盖上料组装机构;
14.中段装配区域,其与前段主件装配区域的手柄上料组装机构相邻,包括主体搬运机构、牙管部分搬运机构以及设置于此两个搬运机构之间的主体与牙管部分组装机构;
15.后段辅件装配区域,其与中段装配区域的牙管部分搬运机构相邻,包括沿着组装系统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不锈钢牙管上料组装机构、牙管垫片上料组装机构、o形圈上料组装机构、垫片上料组装机构、不锈钢垫片上料组装机构、垫片上料组装机构、塑料固定螺母上料机构。
16.对于以上技术方案,技术人员还可结合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适宜的技术手段进一步补充或限定,包括以下:
17.对于前段主件装配区域,其上方可设有视觉检测机构;
18.其中,技术人员可于起泡器上料组装机构与装饰盖上料组装机构之间增设气密性测试产品搬运机构,不锈钢牙管上料组装机构与牙管部分搬运机构之间设置牙管部分输送机构;
19.作为优选,其中的气密性测试产品搬运机构可采用机器人装置。
20.所实施的组装系统中段区域配置成品输出带,以使水龙头产品两部分最后组装成为一个成品并输出。
21.技术人员还可采用相适宜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展,包括:
22.于组装系统设置机罩,机罩上方区域设置若干人机操作界面。
23.本实用新型于水龙头流水线组装设备中,结合若干上料组装机构以及搬运机构,并将其合理地布局于相应的零部件组装环节,从而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与组装效率的流水式组装系统,来提升组装出的该类水龙头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4.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其系统组成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其侧面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其配置机罩状态的示意图一;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其配置机罩状态的示意图二;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其配置机罩状态的示意图三;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针对其技术方案所实施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而列举的现有的水龙头构造示意图。
31.图中:
32.1、阀芯上料组装机构;
33.2、压盖上料组装机构;
34.3、视觉检测机构;
35.4、起泡器上料组装机构;
36.5、气密性测试产品搬运机构;
37.6、装饰盖上料组装机构;
38.7、手柄上料组装机构;
39.8、主体搬运机构;
40.9、牙管部分搬运机构;
41.10、不锈钢牙管上料组装机构;
42.11、主体与牙管部分组装机构;
43.12、牙管部分输送机构;
44.13、牙管垫片上料组装机构;
45.14、o形圈上料组装机构;
46.15、垫片上料组装机构;
47.16、不锈钢垫片上料组装机构;
48.17、垫片上料组装机构;
49.18、塑料固定螺母上料机构;
50.19、人工上料区域;
51.20、倍速链;
52.34、机罩;35、人机操作界面一;36、人机操作界面二;37、工作状态警示灯;38、成品输出区域;39、配电箱;
53.101、手柄;
54.102、装饰盖;
55.103、压盖;
56.104、阀芯;
57.105、管件主体;
58.106、起泡器;
59.107、牙管垫片;
60.108、o形圈;
61.109、不锈钢牙管;
62.110、垫片组件;
63.111、不锈钢垫片;
64.112、塑料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65.本实用新型拟实施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所实施的技术手段要达到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的水龙头在结合阀芯、压盖、牙管、垫片、o形圈以及塑料固定螺母等组件组装时,因采用人工作业方式或没有在适当位置合理布局相匹配的各个上料组装机构而无法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组装效率的流水式自动化组装系统,最终导致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较低,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也增加了后续工作复杂度。
66.本实用新型所实施之技术方案,主要通过采用能够与不同零部件组装环节相对应匹配的上料组装机构并依次将这些组装机构合理的布局在流水线生产设备的不同位置,来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与组装效率的流水式自动化组装系统,实际上,该组装系统同时也可视为一种优化的流水线组装设备。然而,除了这些结构之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涉及到的上料组装机构类型范围之广,对于上料组装机构不便于详细限制其采用驱动机构的型号以及细化的机械零件构成,凡是能够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之自动化组装系统的上料组装机构、输送机构、搬运机构等,技术人员都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来调试。因而,包括装置机构尺寸、型号等,这些均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对于不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之内的这些常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无必要将每一个细节都细化出来,若要全部列举出来是不现实的。显然,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一种能够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常规技术手段参照及实施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框架,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以及使用需求,按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形成的产品进行实际应用与测试,能够实际获得其带来的一系列优势,这些优势将会在以下对结构的解析中逐步体现出来。
67.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针对其技术方案所列举的水龙头构造,其包括手柄101、装饰盖102、压盖103、阀芯104、管件主体105、起泡器106以及牙管垫片107、o形圈108、不锈钢牙管109,其中的管件主体105顶部装配带有装饰盖102的手柄101,该管件主体105内部装入阀芯104,该管件主体105与手柄101之间配有压盖103,相应地,此管件主体105下端装入不锈钢牙管109并且由塑料固定螺母112锁紧;其中的不锈钢牙管109上端、中段、下端依次分别设置牙管垫片107、垫片组件110以及不锈钢垫片111,同时,所实施的牙管垫片107下方配有o形圈108,此外,管件主体105前端装有起泡器106。显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实施
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旨在结合阀芯104、压盖103、不锈钢牙管109、o形圈108、塑料固定螺母112以及各个垫片组件装配时,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组装效率的流水式自动化组装系统,因此,该组装系统需要具备针对上述组件的各个相应机构。
68.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其基于以若干水平台面的流水线进行布局,首先,该组装系统一端的水平台面设置人工上料区域19并且增设倍速链20进行运送,倍速链20配以相应载具,与人工上料区域19相邻的流水线台面依次设置阀芯上料组装机构1、起泡器上料组装机构4并且于二者之间增设一压盖上料组装机构2,由此三个上料组装机构构成的组装区域上方则设有视觉检测机构3;
69.相应地,为提高流水线设备组装的流畅性,于起泡器上料组装机构4所在水平台面相邻位置处依次设置装饰盖上料组装机构6、手柄上料组装机构7,同时,所实施的起泡器上料组装机构4与装饰盖上料组装机构6之间增设气密性测试产品搬运机构5用于产品测试时的产品移动,该搬运机构可采用现有机器人装置或简易机械手装置或其它具有搬运性能的机械装置,所采用的机械装置均为常规技术手段;
70.以上根据位置关系由阀芯上料组装机构1至手柄上料组装机构7之间布局而成的组装机构形成了组装系统的前段区域,用于组装水龙头产品的手柄101、装饰盖102、压盖103、阀芯104以及起泡器106。
71.进一步地,与组装系统的前段区域相邻的水平台面设置主体搬运机构8、牙管部分搬运机构9以及设置于此两个搬运机构之间的主体与牙管部分组装机构11,用于将搬运之后的管件主体105与不锈钢牙管109进行装配,形成了组装系统的中段区域。
72.进一步地,与组装系统的中段区域相邻的水平台面依次设置不锈钢牙管上料组装机构10、牙管垫片上料组装机构13,其中的不锈钢牙管上料组装机构10与牙管部分搬运机构9之间设置牙管部分输送机构12,所实施的牙管垫片上料组装机构13相邻区域依次设置o形圈上料组装机构14、垫片上料组装机构15、不锈钢垫片上料组装机构16、垫片上料组装机构17、塑料固定螺母上料机构18,形成了组装系统的后段区域,用于水龙头产品的各个垫片、o形圈108及塑料固定螺母112的装配。
73.如图2

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水龙头自动组装系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系统框架的不同应用需求进一步拓展,包括合理地设置机罩34及配电箱39,于系统上方不同区域设置人机操作界面一35、人机操作界面二36,配电箱39的顶部设置工作状态警示灯37,以及于组装系统中段区域或后段区域配置成品输出区域38,当处于中段区域时,则产品两部分组装完成后进行最后的组装成为一个完整品,经过成品输出皮带线输出。
74.此外,除了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之外,技术人员还可自行根据不同应用需求进行后期的设计,例如,机罩34顶部设计三面安装人机操作界面;产品管件主体105、手柄101、阀芯104的装配采用人工上料,其它部分则可采用常规技术手段的振动盘自动上料。
75.当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还可为技术人员另行设计其它功能的组装系统提供一些参考,例如,其他技术人员另行设计的组装系统可采用伺服应用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气密性测试技术、分割器定位技术、气缸应用技术、振动盘供料技术、plc控制技术和视觉检测等技术于一体,不仅限于此,此处不再赘述。
7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
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恰当的方式结合。
7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具有”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8.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以下几种情形的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并结合现有公知常识所实施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新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并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之外,例如,采用水龙头各个组件相应的上料组装机构形成一套水龙头组装系统,所形成的技术方案用于水龙头组装技术,并且产生的预期效果并未超出本实用新型之外;

采用公知技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部分特征的等效替换,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相同,例如,对所采用的上料组装机构、搬运机构等型号进行等效替换;

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拓展,拓展后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外;

利用本实用新型文本记载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将所得技术手段应用在其它相关技术领域的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